返回顶部

[太极史料] 馬氏通備八極拳-小架-野上小達-苗刀競技會

[复制链接]
hanyungeng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10-23 08:11:51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馬氏通備八極拳-小架-野上小達-苗刀競技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22zUvkXQuI



轉自:真‧八極無雙

精彩评论7

phoenixfc0504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10-23 08:17:06
台灣練八極拳的大半都練苗刀(不是八極刀,好像八極沒有刀法),

大陸吳氏八極的弟子練刀嗎?

霍家八極練刀嗎?

這馬氏八極好像也練苗刀。

八極練苗刀應該是跟通背的淵源(怎麼不是劈掛?),

這影片中看到日本人將苗刀實戰化、落實化的企圖,

大家的苗刀是如何練的?可否說說?
rubie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10-23 08:25:07
聋爷传了 夜战刀



淡会练得很少。
lijun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10-23 08:31:07
平心而論,日本人的刀法有其可取之處,

在明朝戚繼光也向倭刀學習,

學習別人長處不代表自己一無是處,

明朝學習倭刀之後中國刀法更加深厚。

相較於日本刀法,國術的刀法運用的身形技巧更多,

也考慮到進身撞擊等部分,

只是國術學者很少有人將一招一招仔細琢磨,

國術學者喜歡學很多套路,彷彿套路學越多功夫越厲害一樣。

日本刀法內容不如國術刀法豐富眾多,

造就他們反覆琢磨的習慣,

精熟所以使日本刀法看來工整犀利,吸引人的目光。
wpwp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10-23 08:35:08
我以前學過四路苗刀 後來又學了一個濃縮單練的刀訣 共有五個動作 格削 絞抹  架砍 撩弸  帶壓刺 左右單練
江湖行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10-23 08:37:09
这日本人的套路可能不怎么样,但他们的学习精神和求实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ink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10-23 08:45:09
苗刀的风格及基本要求

     第一节 苗刀的部位名称、规格和基本握法

  (一)苗刀的部位名称

  (二)苗刀的规格标准

     苗刀全长五尺,刀身长三尺八寸,刀柄长一尺二寸,刀宽一寸二分,护手呈圆形或椭圆形。

  (三)苗刀的基本握法

  1.抱刀

   左手拇指和虎口压住刀盘,食指和中指挟住刀柄,无名指和小指托住刀盘,刀背贴靠前臂(图2-2)。

  2.握刀

   ①单刀握刀:五指握刀柄,虎口靠护手,刀脊必须与虎口相对(图2-3)。

   ②双手握刀:一手五指握刀柄的前部,虎口靠护手,另一手五指握柄的后部(图2-4)。

     第二节 苗刀的风格特点

  苗刀不同一般花刀,它是以双手握刀为主,势法朴实,结构严密,运动起来身催刀往,刀随腰转,逢进必跟,逢跟必进,进退连环,动作慓悍雄健,势如破竹。在攻防上,善于连续进攻,防中有攻,攻中有防,技法变化如明代武艺有程冲斗在《单刀法选》一书中所说:“其用法,左右跳跃,奇诈诡秘,人莫能测,故长技每每败于刀。”可知苗刀的技法变化多端。

两路苗刀除有共同的风格特点外,还具有各自独特的风格:一路苗刀也叫原路,此路多系基本刀势,是苗刀的基础套路,势法浑厚矫健,大劈大砍。二路苗刀也叫新路,是先父郭长生在一路的基础上,将苗刀攻防用法揉进通臂二十四式中的疾绞连环步法,因此,动作大劈大砍,左右辗转,疾速多变,攻防的连击性强,运用自如。

     第三节 苗刀的基本刀法、步型和步法

  一、刀法

   苗刀的基本刀法有:劈、砍、撩、挑、截、推、刺、剁、点、崩、挂、格、削、戳、舞花等。

   1.劈刀

    刀身由上猛然向下为劈,力达刀刃。劈刀有刀刃劈、刀背劈之分。

   2.砍刀

    刀身由侧面斜向前或左右砍下为砍。

   3.撩刀

    刀身由下向上、向前方为撩,力达刀身前部。

   4.挑刀

    刀背由下向上挑,边达刀尖。

   5.截刀

    刀刃斜向上或斜向下为截,力达刀刃前部。

   6.推刀

    刀刃朝前,刀尖朝上或下或左、右,左手辅于刀背前部向前推进为推。

   7.刺刀

    刀刃朝下、朝上或朝左,刀尖向前直扎,力达刀尖,臂与刀成一直线。平刺刀,刀尖高与肩平;上刺刀,刀尖高与头平;下刺刀,刀尖高与膝平。

   8.剁刀

    刀身与地面平行、由上垂直向下为剁,力达全刀刃。

   9.点刀

    提腕,刀尖猛向下点,力达刀尖。

   10.崩刀

    沉腕,刀尖猛向前上崩,力达刀尖。

   11.挂刀

    刀尖朝下,由前向左或右、向后挂为挂,力达刀背前部。

   12.格刀

    刀尖朝下或朝上,刀刃朝外,向左、右摆动格挡为格。

   13.削刀

    刀刃由前向下或向左或右斜削为削,刀刃斜朝下。

   14.戳柄

    刀柄直线向前或向左或右戳击,力达柄端。

   15.舞花

    以腕为轴,刀在臂两侧向前下贴峰立圆绕环。

  二、步型

   1.歇步

    两腿交叉,屈膝全蹲,前脚全掌着地,脚尖外摆,后脚前掌着地;两腿靠拢贴紧,臀部坐于后小腿接近脚跟处。

   2.虚步

    两脚前后开立,身体重心落于后腿,后脚尖外摆约45o,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全脚着地;前腿微屈,脚背绷紧,脚尖稍内扣,脚前掌虚点地面;上体挺胸收腹;目视前方。

   3.弓步

    两腿前后开立,前腿屈膝,膝与脚尖垂直;后腿挺膝伸直,脚尖稍外展,斜朝前方,全脚着地;上体正对前方。

   4.马步

    两脚平行开立,距离比肩稍宽,身体重心落于两脚之间,脚尖梢内扣,两腿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膝不过脚尖,脚尖稍内扣;上体挺胸收腹,顶平项直;目视前方。

   5.插步

    两腿交叉,前脚脚尖外摆45o,全脚着地,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另一腿挺膝伸直,前脚掌着地。

   6.并步

    两腿伸直并拢,全脚着地。

   7.前点步

    两腿伸直,一脚前出半步,脚前掌虚点地面;上体挺直。

   8.后点步

    两腿伸直,一脚后撤半步,脚尖虚点地面;上体稍前倾。

   9.独立步

    一腿屈膝支撑站立;另一腿屈膝提于体前。

   10.挤步

    前脚向前迈出一大步,随即后脚跟进一步。当后脚跟进一步落地时,前脚马上起脚又向前迈出一步(逢进必跟,逢跟必进)。

   11.拗步

    上体与下体相拗,如左脚在前,右臂向前,左脚向前进,右臂即向前挥。

  三、步法

   1.跳步

    一腿蹬地,另一腿向前上摆动落地,随即蹬地腿向前落地。

   2.疾绞连环步(拖拉步)

    一脚向前跨步,一脚蹬地追随,两脚间保持固定距离。

   3.上步

    后脚向前上一步。

   4.退步(撤步)

    前脚向后退一步。

   5.跟步

    前脚向前上一步或半步,后脚随即跟进。

     第四节 苗刀的技法要求

  苗刀在演练和技击埋,要使刀法、步法、身法、眼法协调自然,紧密结合,浑然一体,需做到身催刀往,刀随腰转,眼随刀势。具体要求如下:

  一、刀法要求

   1.用刀的部位要分清。力点在刀尖,刀刃前端、中部,还是用刀背,要分清楚,切忌背、刃不分扇大拍。

   2.击着点要准确。出刀要迅速、劲脆,准确。

   3.舞花要圆,速度要匀或由慢加快,忌忽慢忽快,充分发挥腰、胯、腿、足的力量。

   4.换柄要顺灵、快速、自然。

   5.缠绕动作中头要正,刀背要紧贴身体。

  二、步法要求

   苗刀的刀法是以疾绞连环步为主,运动中进步要求后脚发挥最大的蹬力,使前脚迈出越远越好,后脚贴地向前滑行。落脚时,脚跟先着地,既轻灵又稳健,轻而不浮,沉而不重。动步时,两脚要敏捷。逢进必跟,逢跟必进,进退连环,疾速连贯。

  三、身法要求

   身体的松活轻灵是通过身躯来体现的,身躯是联系上下肢的纽带。拳谚说,“运动在梢,主宰在腰”。要使身躯灵活自如,贯在气下沉,若气沉不下去,必然上浮,充塞于胸,故上体不灵,两脚也不易稳固。因此练习时,要求气下沉,含胸拔背,收腹敛臀,以腰带刀,身催刀往,蜿蜓蛇行。

  四、眼法

   眼法是体现精神的重要环节,是攻防格斗中取胜的先决因素。拳谚中有“拳似流星,眼似电,腰如磨盘,步赛粘”和“拳法之神,眼为先”的说法。然而在苗刀的演练时,却要求观前瞭后,左盼右顾,望远视近,随形随势。在技击对抗时,不论是迎其击而进击,还是乘其隙而侧入,却以眼为先锋,以观其体,察其意,识其机,测其变。



轉自:中華苗刀網
zhaoheng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10-23 08:49:10
單刀式說

摘自:程沖斗《單刀法選》 

古云:「快馬輕刀」。今以倭刀為式,刀三尺八寸,靶一尺二寸,則長有五尺,如執「輕刀」一言,制不得法,鑄不鍊鋼,輕則僥薄,砍下一刀,刀口偏歪一邊,焉能殺人?如要堅硬,則刀必厚,厚必重,非有力者不能用也。



故制法,惟以刀背要厚,自下至尖漸漸薄去,兩旁脊線要高起,刀口要薄,此即輕重得宜也。鐵要久煉去渣屎,磨時無麻子小點,如鏡一樣光彩,則遇潮汗亦不致上銹。乃鐵多煉少,是久鍊成鋼也。



刀鞘內要寬;刀口寸金箍入鞘口畧緊勿鬆,緊鬆亦要得宜,以便出入。



如用弩帶刀,刀長二尺八寸,靶長九寸,共長三尺七寸。不可過長,恐懸帶腰間,用弩不便。鞘用皮制,其法載前〈用弩並鎗刀說〉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纳速健身网成立于2006年8月,是国内优秀健身运动网站,现拥浏览人数超30万。网站是集养生、武术、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等多种健身项目于一体的多功能交流平台。平台提供大量优质的教学视频、伴奏音乐(太极拳晨练音乐,广场舞音乐,健身气功音乐)、图文教程、运动科普和经验分享,为健身爱好者提供完善的运动指导平台。
  • 纳速QQ群乙:151815303
  • 纳速QQ群丙:79104490
  • 微信交流群:微信好友搜索【nasuwang】加小纳微信进群交流健身知识,备注【纳速】
  •                     或者扫描页面底部右侧二维码添加小纳微信>>>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群客服交流

  • Copyright © 2006-2021, 纳速健身网. | | 辽ICP备13002388号-1 辽公安网备21050202000005号公安网备号 纳速武术-乙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