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速健身

标题: 言论摘抄 [打印本页]

作者: hqtqx    时间: 2010-5-12 03:06
标题: 言论摘抄
言论摘抄(上)
看了于志均先生《五十年来中国武术发展之反思》(《武当》2008年4、5期)和传统太极拳承传举步维艰而造假拳者四处漫延,以及跆拳道如雨后春笋般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的现状,深有感触和忧虑。师傅赵毓庭对造假拳者曾气愤的说:“拳不打人,怎么能称武术。”并十分担忧地说:“我们国家的太极拳完了。”“不能因为我们老一辈的消亡,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都丢掉了。”
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国家的颜面和形象,更是精神和支柱。而且有形资产有限,无形资产无穷。而素有“拳王”之称的传统太极拳是国之瑰宝。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是文武之道的有机结合,集圣贤祖先勤劳、勇敢、智慧、善良为一体,有独特而奇妙的健体防身功效。
为使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有更深刻的了解和鉴别,更加重视和珍惜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的也起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作用,现将30年来一些权威、人士的部分言论摘抄如下,使之更清楚地认识“太极拳”这三个字的真实意义。
前国家体委:《为什么创编推行第二套太极拳 ― 48式》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的伟大斗争,毛主席革命路线更加深入人心,当前体育不但是一场竞赛改革,面向工农兵成为无产阶级专政工具。
为了更好地开展群众体育运动,占领社会主义体育阵地,适应形势需要,国家体委于1976年4月份,开始进行创编48式太极拳工作。
都按统一风格进行改造,揉和在一起。
                                      国家体委训练局
                                       1976年6月30日
李德印:《创编第二套太极拳的指导思想》(根据李德印同志发言整理)
太极拳要不要改造发展:是坚持“批斗继承”“推陈出新”,“古为今用”,还是“颂古非今”,“因循守旧”,迷信古人死人。
成为无产阶级占领业余思想文化阵地的革命工具,决不能成为复辟封建主义的工具。
一些人攻击简化太极拳丢掉了“真功夫”,是“空架子”。……他们所谓的“真功夫”就是讲的每招每式的攻防打人用法,甚至讲什么“绝招”。…… “功夫”不仅违背了社会主义体育根本方针,把武术引向互相斗狠,摧残身体的“打擂台”的死胡同。
我们创编太极拳新套路,一定坚持阶级斗争这个纲,狠抓太极拳领域的阶级斗争,批判唯心主义复古思想,门户宗派和唯技击论,以及形形色色的孔孟之道,……决不能抓了捋挤按,忘了方向路线,忘记在上层建筑领域坚持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这个重要政治任务。
新套路在吸收各式传统套路有关动作时,不能原样照搬,造成“大杂烩”,“拼盘”的编句,而应按新套路统一风格来改造。
                              国家体委训练局太极拳研究组
                              1976年8月27日于哈尔滨
原国家体委:1979年1月27日,国家体委发出《关于发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指出:“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之一。”“但也受到四人帮的严重干扰和破坏。不少武术工作者遭到迫害,积极性受到挫伤和压抑,一些怀有一技之长的老拳师相继去世,部分传统拳种,器械,优秀的技击技术,有科学价值的气功,硬功,以及多年积累下来的练功方法、经验,却被列入禁区,长期埋没;许多收藏在群众中的武术史料,书籍被抄,被毁。”《通知》强调:“如不采取紧急和必要的措施,进行继承、发掘、研究,整理工作,我们民族长期创造的宝贵遗产,将有散失、外流,以致失传的危险,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摘自《湖北武术史》
荣高棠:“武术的历史比较悠久,内容很丰富,现在搞法有些片面性。”“真正把武术搞起来是最根本的,否则,再过几天就完了,再过几年就没有了,学武术反倒要向外国学习了。”
1980年2月7日
李梦华:“武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
1982年6月30日
徐才:武术是中国人的大智慧,怎样传播到外国?武术叫体育,光讲体育不够,它是文化,它还是政治,是修养。过去讲有文事必有武备,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做人之道,要文武双全。我们现在武的恰恰不够。
对国家而言,第一可以提高民族体质,第二可以提高民族形象,最后可以振奋民族精神。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这些,把发展传统武术作为一个国策那就好。
太极拳有人称其哲拳向外国推广,太极拳可以向世界传播中国的太极思想,太极文化,它思想丰厚。
《旗帜为信念高高飘扬― 与徐才先生面对面》(刘洪耀•2007年第8期)
徐才:太极拳只有进了学校,从基础做起,循序渐进,才能达到普及。
         《弘扬太极文化,服务社会发展》(武当•2007第7期)
陈微明:太极拳之普及兴盛,可以强种国,故足欣幸。然又恐其泛滥而失其本源,流动而忘其规矩,溷杂而违其精意,是不可不虑也。
                      《陈微明太极拳遗著汇编》
吴文翰:抢救濒于失传的实用技术。
                       《为促进太极拳运动的发展进一言》
                        (武术健身•1988年第二期)
付钟文:“我在日本教拳,日本朋友跟我说,中国的太极拳想进奥运,如果没有传统的东西而进了,那真是不可思议。
                       (1984年与赵毓庭师父的谈话)
赵毓庭:“魏心唐老师对于各家太极拳术颇有研究,曾写有《各家太极拳式式剖析》,《太极圈的组成和运用》,《太极拳在使用中劲路劲点的变化》等手稿。”不幸在“文革”时抄家并赶出家门后遗失。
《学习太极拳回忆简录》
《不要搞哗众取宠的假武术》(武林•1982年第八期)教者误人,学者害己。
作者: hqtqx    时间: 2010-5-12 03:07
言论摘抄(下)

路迪民:走出“疑古”时代,步入“释古”进程,真正的,实事求是地还原中国太极拳的真面目,是时候了。《“疑古”思潮与唐豪的太极拳“考证”》(武当2002年第10期)
任赵思整理:太极拳源于老子。……老子创立太极拳,后传关尹喜,关尹喜传列子,列子传庄子,以后代有传人,显名者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葛洪,陶弘景老祖,唐宋时的许宣平,李道子,吕洞宾,陈抟老祖等。元明时期,张三丰老祖将太极拳集大成而发扬光大。《先天太极拳》(华玄子传授.武当2003年第8期)
梅应生:太极拳扎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土壤之中,以深厚的道家内涵,奥秘精深的拳理拳法,完整的医疗健身效果,横空出世。
鲁迅先生说:中国文化的根基,全在道教。
轩辕皇帝崇尚土德,有“万物生长于土,万物回归于土”之遗论。
太极图之义,阴阳相生,刚柔相济,千变万化,太极拳即由此而出也。《太极拳应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武当2003年第8期)
李永昌:“太极”一词出自《易传》被认为是天地万物的根源。
据考,《易传》的“太极宇宙观”和老子的“天道观”及张三丰的《大道论》是一脉相承的。
“太极八卦图”真可谓之绝世佳作。它能用一系列当时人们能理解的图像符号,把在中国渊源极古的一些学术,做了一种最简明,最形象的表述:它既是一幅阴阳地形图,又是天体气化图,更是人体能量流的运行轨迹图。正可以说“太极图”极简,一笔可以画成,而寓意极深,道、象、理、数无不俱在其中。《“太极图”与太极拳动作造型》(武术健身1990年第1期)
赖在文:元气又称原气,真气,是褚气中最重要的一种,它由先天之精化生而来,又赖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和补充。通过三焦分布全身,充养全身,人体各脏腑组织得到原气的滋养激发,才能各自发挥其不同的生理功能。所以,元气也就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气功函授析疑》(武林1987年第9期)
蔡松芳讲授:中医认为,人的整个生命活动,可用“真气”三句话来概括。“真气旺盛身体健康,真气不足身体衰弱,真气消失生命结束”。《谈谈无极式气功》(武林1985年第6期)
赵毓庭师傅:有人说:“呼吸要配合动作”,是要害死人的。太极拳的动作,是按技击的内涵编排的,不是按呼吸编排的。拳经云“开呼合吸”是指内气,既元气,真气,        先天之气的出入,开,气达四肢,继而能达四梢;合,气沉丹田。外气,既后天之气的吐故纳新,是自然的,不是强制的。
徐哲东遗文:近代造诣深至的拳师,如杨少侯,杨澄甫,郝月如,孙禄堂诸先生都说工夫没有赶上上一辈。这话并不是故作谦虚,给老一辈夸张,而是有事实可证的。《太极拳简说》(武魂2003年第6期)
王振山:杨禄禅打的太极拳,重技击,难度大,一般人难以练至高境界。《董梅川传奇》(武当2007年第12期)
谭大江、路迪民:太极拳源流之争已经影响到太极拳的发展方向。
让太极拳的受益者和后继人了解前人为太极拳的产生和形成作出的创造性贡献,从而尊重前人的贡献,崇敬前人的丰功伟绩。
对于太极拳这一在全国乃至世界普及,最具影响力的武术拳种,她的源流应该尽早有一个权威的定论。《求理卫道话太极》(武当2007年第11期)
李师融、郑月香:蒙一丁的专文认为,太极拳的哲理博大精深,是历代先贤集体智慧凝成的结晶。《陈王廷不是太极拳创始人》(武当2002年第12期)
刘德增:我国著名的太极拳史论家徐震先生(1898―1967)说:“考证之学,尤重取证,取证不确,其所考者,自难征信。”
陈家沟的老拳术如长拳,短打,洪拳,炮锤都于古雅玄妙的太极拳无关,到乾隆时,王宗岳太极拳由蒋发传给陈十四世陈长兴。《太极拳创始人于太极拳功能之我见》(武当2007年第11期)
陈微明:杨氏世传太极,盖武当嫡派也。《陈微明遗著汇编》
路迪民:可以说在上世纪30年代之前,社会上流传的太极拳都是杨禄禅传下来的,从来没有流派之说。陈式太极拳虽然也起源较早,但在1926年之后才面世。这是唐豪,顾留馨也不否认的事实。到了30年代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太极拳才有了流派之说。《太极拳源流争论因果新探》(武当2007年第5期)
刘习文:太极拳按照不同的风格特点分门分派,始于“中央国术
馆”成立以后,也就是说,1928年后才有了各派系太极拳的称谓.《关于“宋拳”的思考》(武当2007年第9期)
魏心唐师祖:上世纪30年代之前,社会上流传的太极拳都是杨露禅传下来的,从来没有流派之说。杨家最崇拜的是武当张三丰,为太极拳祖师爷。由王宗岳传给蒋发,再由蒋发传给陈长兴,这种说法已相传了170年。         赵毓庭撰写《忆尊师之教诲和安排》
梅应生:据杨公三部遗著记载,唐朝许宣平所传太极拳三十七式,后传宋远桥。
太极拳流传至明朝,有饱学之士王宗岳者,悉心深研,著有拳经数篇,嗣后传至清朝蒋发、陈长兴、河北省永年县杨露禅至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入陈长兴功房学太极拳多年,尽得其秘。
传统杨式太极拳在完整理论统领下的套路有108式杨式太极拳,器械有54式太极剑,40式太极刀…...另有太极枪者,由于多方面原因,今人习练实为罕见。
《太极拳应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武当2003年第8期)
赵毓庭师父撰写《杨式太极拳在武汉》摘录:
魏心唐老师经过多年观察和接触,他见我练拳认真且刻苦,于1956年6月18日便收我做了弟子。他说;“我这套拳不是社会中流行的拳,学起来比较困难,……我教会你之后,不要提我的名字,因为我不是个教拳的,也不想把我的名字告诉别人。”后来他又说;“我这套拳是杨健侯先师在宫内所授的宫内秘传《杨式太极大功架108式》(亦称综合老架,笔者注)……因这套拳、难度大、形象美、气感强、疗效高。能传给广大群众。也等于做了一件好事。”
开始,我跟魏老师学的杨式大架108式。一年后我又学了“定步十三式”“动步25式”“动步四十式”。太极刀、太极剑、太极定步推手和活步推手。我一直跟魏老师学了六年,形同父子。
魏心唐师祖:毓庭弟子;“现在我已95岁,已无力再传授太极拳了。在武汉只传授了你一根独苗,你能接我的代,我已够心满意足了。
赵毓庭撰写《忆尊师之教诲和安排》
吴家新:杨式传统太极拳综合老架“108式”,以及衍生的“定步十三式”“动步25式”“动步四十式”,是中华武术宝库里一颗灿烂的明珠。由杨露禅、杨健侯两代先师在清宫内传授,由于清规戒律和师道尊严的限制,该诸路拳式在社会上流传很少,鲜为人知。
杨式传统太极拳综合老架是一种“以口令为拳架,以意念为生命,以技击为灵魂”的古老气功,俗称“太极纯功”,又名“天然气功”。它的导引方法是“意外不意内,”力争做到“练拳万念要归一,眼前无敌若有敌。以意领气要害使,克敌制胜靠奇袭。有的放矢方为准,盲目施招误战机。”《杨式传统太极拳定步十三式》(武当2003年第1期原稿)
魏心唐师祖:杨式综合老架太极拳是;“保健的医生,疾病的克星,健康的种子,长寿的源泉。”
赵毓庭师父:“太极拳要规范;就是规矩和范围。规矩要符合拳理拳法;范围就是怎么打,打那里。”
愿我辈摒弃门户之见,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为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最杰出的代表作,国之瑰宝太极拳的继承和发杨,为人类健康长寿造福,作出应有的贡献。
               

吴家新                 2008年7月2日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