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太极史料] 几种杨式太极拳拳谱之比较

[复制链接]
鐵冰心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7-9 15:42:17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几种杨式太极拳拳谱之比较/虚无子

李亦畲 《十三势架程序》55式 [见《太极拳谱》]
与杨谱不同的有:多十字摆莲(不是转身摆莲)、转身踢一脚以及结束的双抱捶。名称有较多与今不同,如三甬背,倒辇猴等等。
可见李谱与杨定型拳谱有较多不同。
李亦畲(1832~1892)太极拳由武禹襄所传。武原从杨禄禅学练老架太极拳,后从赵堡陈清萍学过陈氏新架太极拳。此拳谱为杨禄禅所传,并经武结合自身拳架的创新而作了若干修改。可见这个拳谱是杨式大架太极拳定型以前的杨式太极拳。
《太极拳十三势名目》 杨澄甫 [见《太极拳谱》]
杨澄甫(1883~1936)是杨健侯之子。《太极拳十三势名目》是杨澄甫在1931年太极拳使用法一书出版前使用过的势架程序谱,也即狭义的杨式太极拳谱。此谱全套编为78式,其中名称37个。详见下表。
太极拳十三势名目
1.太极起势21.山通臂41.十字手61.上步搬揽捶
2.揽雀尾22.撇身捶42.抱虎归山62.进步揽雀尾
3.单鞭23.上步搬揽捶43.斜单鞭63.单鞭
4.提手上势24.揽雀尾44.左右野马分鬃64.云手
5.白鹤亮翅25.单鞭45.上步揽雀尾65.单鞭
6.搂膝拗步26.左右云手46.单鞭66.高探马带穿掌
7.手挥琵琶势27.单鞭47.左右玉女穿梭67.转身十字腿
8.左右搂膝拗步三个28.高探马48.上步揽雀尾68.进步指裆捶
9.手挥琵琶势29.左右分脚49.单鞭69.上势揽雀尾
10.进步搬揽捶30.转身蹬脚50.云手70.单鞭下势
11.如封似闭31.左右搂膝拗步51.单鞭下势71.上步七星锤
12.十字手32.进步栽捶52.金鸡独立72.退步跨虎势
13.抱虎归山33.翻身二起53.左右倒辇猴73.转身双摆莲
14.肘底看捶34.左右披身伏虎54.斜飞式74.弯弓射虎
15.左右倒辇猴35.回身蹬脚55.提手上势75.上步搬揽捶
16.斜飞式36.双峰贯耳56.白鹤亮翅76.如封似闭
17.提手上势37.左蹬脚57.搂膝拗步77.十字手
18.白鹤亮翅38.转身右蹬脚58.海底针78.合太极
19.左搂膝拗步39.上步搬揽捶59.山通臂
20.海底针40.如封似闭60.白蛇吐信
* 《太极拳使用法》杨澄甫1931年文光印务馆出版
《太极拳使用法》是杨澄甫定型的杨式大架太极拳,书中"太极拳十三式"就是套路的拳架名目和程序 。[见《太极拳选编》]。除翻身二起外与上表相同。进步栽捶后接的翻身二起,在《太极拳使用法》的分式讲解及拳照中,是以翻身撇身捶、进步搬拦捶、右蹬脚三式取代之。杨澄甫传给傅仲文的就是这个拳谱。也就是说,《太极拳使用法》所载拳谱是杨澄甫定型套路。
傅仲文 《杨式太极拳》1963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
傅仲文(1907~ )是杨澄甫的学生。傅仲文《杨式太极拳》的套路就是杨澄甫生前定型的杨式太极拳(85式)。与《太极拳十三势名目》比较,增益了左搂膝拗步一式,并将翻身二起改为难度较小的三个术式:翻身撇身捶,进步搬拦捶和右蹬脚。而且,这三式都是原有拳式的重复式,实际上杨在1931年实际演练的已经如此。此外,或是分一式为两式,或是名称上作些更改,故有85式。《太极拳十三势名目》为78式。
根据傅仲文杨式太极拳的拳谱如下表。
杨式大架太极拳谱
1.预备式23.扇通臂45.如封似闭67.上步搬揽捶
2.起势24.撇身捶46.十字手68.上步揽雀尾
3.揽雀尾25.进步搬揽捶47.抱虎归山69.单鞭
4.单鞭26.揽雀尾48.斜单鞭70.云手
5.提手上势27.单鞭49.野马分鬃71.单鞭
6.白鹤亮翅28.云手50.揽雀尾72.高探马带穿掌
7.左搂膝拗步29.单鞭51.单鞭73.十字腿
8.手挥琵琶30.高探马52.左右玉女穿梭74.进步指裆捶
9.左右搂膝拗步31.左右分脚53.上步揽雀尾75.上步揽雀尾
10.手挥琵琶32.转身蹬脚54.单鞭76.单鞭
11.左搂膝拗步33.左右搂膝拗步55.云手77.下势
12.进步搬拦捶34.进步栽捶56.单鞭78.上步七星
13.如封似闭35.翻身撇身捶57.下势79.退步跨虎
14.十字手36.进步搬拦捶58.金鸡独立80.转身摆莲
15.抱虎归山37.右蹬脚59.左右倒辇猴81.弯弓射虎
16.肘底看捶38.左打虎式60.斜飞式82.上步搬揽捶
17.左右倒辇猴39.右打虎式61.提手上势83.如封似闭
18.斜飞式40.回身右蹬脚62.白鹤亮翅84.十字手
19.提手上势41.双峰贯耳63.左搂膝拗步85.收势
20.白鹤亮翅42.左蹬脚64.海底针
21.左搂膝拗步43.转身右蹬脚65.扇通臂
22.海底针44.上步搬揽捶66.转身白蛇吐信
许禹生 1921年 《太极拳势图解》 74式
许禹生(1879~1945)为杨健侯的学生。
1.提手,有两式组成:一为合手,与今提手一样;一为上提手,今无,或类似于我的白鹤亮翅过渡动作合手。白鹤展翅与今白鹤亮翅同,后接白鹤亮翅一式为身体直立,两手曲肘上举,掌心上向,今杨式无。2.十字手双手上举交叉于头顶上,与今不同。3.云手打法与今不同。4.云手后接高探马(此处无单鞭)。5.二起脚为左右脚连续起踢。与杨澄甫定型式不同,许式难度较大。6.野马分鬃后接玉女穿梭(无进步揽雀尾单鞭两式)。7.十字摆莲,为穿手,扑面掌、转身举掌、摆踢四动组成。8.退步跨虎接转身摆莲。转身摆莲同今。
可见许式套路及打法与杨谱有较大不同。许禹生为杨健侯的学生,拳式与杨澄甫定型拳式有较大区别。
*陈微明 《太极拳术》80式 中华书局出版 乙丑年
陈微明(1881~1958)是杨澄甫的学生。1925年曾在上海创设致柔拳社。
但他的套路拳式名称及程序与杨式大架太极拳比较:1.无穿掌,有十字腿。十字腿动作左掌穿出右掌收于左胁下,右脚蹬出,相当于今十字蹬脚。2.云手、弯弓射虎的拳照与现在的打法不同。
可见陈谱及打法与杨定型拳谱稍有不同。
88式太极拳与杨澄甫 《太极拳使用法》拳谱之比较
杨澄甫 《太极拳使用法》 1931年定型套路。(包括起势和合太极共有名称37个不同,全套七十八个姿势)。
《太极拳十三势名目》是杨澄甫在1931年《太极拳使用法》出版之前使用过的势架程序谱,也即狭义的杨氏太极拳谱,与《太极拳使用法》谱名称和程序相同。
88式太极拳与之比较,少数名称有不同叫法,(如搬拦捶、揽雀尾的上步、进步),势式合、分也略有不同。88式有些势式分而称之,因而总数显多。比较如下:
1.太极起势=88式为(1预备式+2起势 )。2.肘底看捶=88式为(15斜单鞭+16肘底看捶)。3.左右分脚=88式(31右分脚+32左分脚)。4.翻身二起=(36翻身白蛇吐信+37进步搬拦捶+38右蹬脚);杨谱翻身二起,在《太极拳使用法》中实为翻身撇身捶+进步搬拦捶+右蹬脚;傅仲文本同;此处88式与杨谱实际不同是杨翻身撇身捶而88式为36翻身白蛇吐信。5.杨谱抱虎归山 =48抱虎归山+ 49斜揽雀尾。6.杨谱单鞭下势=88式(58单鞭+59下势)。7.白蛇吐信88式为68转身撇身捶。8.杨谱高探马代穿掌=88式(74高探马+75左穿掌)。9.杨谱转身十字腿=88式转身十字蹬脚。杨注:十字腿也叫十字单摆莲,从杨拳照及讲解看十字腿与今十字蹬脚相同。10.杨谱进步指裆捶88式为77搂膝打捶。两者不同:88式右拳向前打出,高与腹平;杨式右拳向敌腹部指去身微俯。11.杨谱单鞭下势=88式(79单鞭+80下势)。12.合太极= 88式 收势。
傅仲文本同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谱。由此可见,88式实质上与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谱相同,即88式就是传统的杨式大架太极拳。
根据杨文及拳照可知:十字腿也叫十字单摆莲,相当于十字蹬脚。转身摆莲以叫转脚摆莲,今昔一样。
*陈炎林 《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
(分得较细,如捋、按分列,左右式分列,共105式。)
掤、捋、挤、按分列,左右式分列。第一段手挥琵琶后接左搂膝拗步--撇身捶--进步搬拦捶。抱虎过山拆称为抱虎过山--掤捋挤按。91式高探马后有92十字手:如左穿掌打法。下势称蛇身下势。套路编排及动作拳图都与杨定型套路相同。
该书有动作、要领、用法。书前部有健身运气法。
*杨振铎 《杨氏太极拳》 (103式)
杨振铎是杨澄甫之三子。《杨氏太极拳》一书是在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拳照的基础上,增加过渡动作并加说明而成的。讲得很细,不但列出过渡动作,而都有拳照。有动作、口诀、要点。套路架式程序及打法与杨谱相同。
*杨振基 《杨澄甫式太极拳》 (91式)
杨振基是杨澄甫之次子。套路架式程序及打法与杨谱相同。有动作、注意事项、技击意义分析。
*顾留馨 《太极拳术》(85式)
基本上与杨澄甫定型套路相同。不同之处有:1 .揽雀尾按式转单鞭过渡动作有明显的肘、掌动作。2.提手后接斜身靠--白鹤亮翅,即多一个斜身靠。3.高探马后接右分脚,与杨谱及88式不同,即有两个过渡动作,与陈炎林文字叙述一样(见《杨式太极拳发劲、运气、练势》)。我以为这可能是顾为了弥补定型套路中缺少肘、靠动作而加入的,我练拳常按此练法。

来自群组: 談詩論武

精彩评论9

鐵冰心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7-14 11:41:12
awagink 发表于 2016-7-11 20:45
也就是太极十三势并不是十三个动作了,不过之前有听说过最早的太极拳就是十三个动作的?另外增加的太极长 ...

也有叫「八門五步」...



八方位加五步法也就是十三势...
但混合变化而成的就是八乘五及左右式都有八十种不同变化了...
所以「十三势」只是最基本的「姿勢」...

awagink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7-9 20:53:34
对比较详细,很奇怪太极十三式为什么有60个动作。
鐵冰心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7-10 22:23:55
awagink 发表于 2016-7-9 20:53
对比较详细,很奇怪太极十三式为什么有60个动作。

很多人常常把太极十三「势」誤以为是太极十三「式」...
太极十三「式」是指十三个式子...
太极十三「势」是指十三种不同姿势...
个方位打法和种步法(也叫步 8+5=13)

太极十三势,又名长拳十三势,为太极拳中基本的个方位打法和种步法。
涵盖太极拳的“拳法”、“手、眼、身、步”及“心”法的要领。

太极十三势:
掤、履、挤、按;采、挒、肘、靠。
进、退、顾、盼、定。


四正:掤、履、挤、按。
四隅:采、挒、肘、靠。
五行:进、退、顾、盼、定。

《十三势》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十三势者,掤、履、挤、按,采、列、肘、靠,此八卦也。进、退、顾、盼、定,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势者。

掤履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方也。 采挒肘靠,即干坤艮巽,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火水木金土。

《十三势行功歌诀》
十三势来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际;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工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 意气君来骨肉臣;想推用意终何在? 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意无遗;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贻叹息。

《十三势行功心解》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发劲须沉着松净,专主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或无微不利)。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连而不断。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净,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似车轴。


鐵冰心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7-11 09:16:55
文內有较多文字指出陈谱及打法与杨谱之異同。
「陈微明(1881~1958)是杨澄甫的学生。1925年曾在上海创设致柔拳社。
但他的套路拳式名称及程序与杨式大架太极拳比较:
1.无穿掌,有十字腿。十字腿动作左掌穿出右掌收于左胁下,右脚蹬出,相当于今十字蹬脚。
2.云手、弯弓射虎的拳照与现在的打法不同。可见陈谱及打法与杨定型拳谱稍有不同。」等...

但陳微明亦承認了是他發明改动的!
不像某些人偸学了陳氏拳而自作聪明加入一些招式、又不敢承認、便誐稱是某楊大師的「秘傳架」...
令得很多自以为是的大師大俠也信以为真...
這是頗令人扼腕太息的...

最後二行:不敢言有所發明云云...



試看看「致柔拳社」所編的教材目錄...

我相信这是为方便初学者的简化版:


这才是较完整的原版楊譜...



所謂「增加太極長拳」往往誤導世人以为楊譜是有多套的、
以为是楊澄甫後期增加改动的...
其实我們應該如此理解:
上圖是「致柔拳社」教初學者的「簡化太極長拳」、
下圖就是楊家本來的「原版太極長拳」就對了...


唉...
所以对於什么老架新架高低架、快架慢架、府內府外架、班侯健侯架秘傳架等都是看看就好...
awagink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7-11 20:45:55
鐵冰心 发表于 2016-7-11 09:16
文內有较多文字指出陈谱及打法与杨谱之異同。
「陈微明(1881~1958)是杨澄甫的学生。1925年曾在上海创设致 ...

也就是太极十三势并不是十三个动作了,不过之前有听说过最早的太极拳就是十三个动作的?另外增加的太极长拳就是杨式太极拳的原始套路了吧。
徇道子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7-14 12:57:38
太极十三势并不是十三个动作了,不过之前有听说过最早的太极拳就是十三个动作,「十三势」只是最基本的.
鐵冰心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7-14 13:59:19
徇道子 发表于 2016-7-14 12:57
太极十三势并不是十三个动作了,不过之前有听说过最早的太极拳就是十三个动作,「十三势」只是最基本的. ...

「太极十三式」或「廿四式」都是今人所作...
自古陈长兴、杨露禅、陈发科、杨澄甫至杨守中、陈小旺...
都沒说过「最早的太极拳只是十三个动作」的呀...

awagink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7-14 21:17:02
鐵冰心 发表于 2016-7-14 13:59
「太极十三式」或「廿四式」都是今人所作...
自古陈长兴、杨露禅、陈发科、杨澄甫至杨守中、陈小旺...
都 ...

呵呵,武当太极拳貌似有个套路名称叫太极十三式,比较简短。
太极十三式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拳术,属于中国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攻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绵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被誉为汉族武术之瑰宝,太极之精华。

▪ 第一式仙人放剑
▪ 第二式乾坤盘球
▪ 第三式美人照镜
▪ 第四式顺水推舟
▪ 第五式金鸡独立
▪ 第六式单鞭救主
▪ 第七式倒骑玉龙
▪ 第八式双风贯耳
▪ 第九式顺风摆柳
▪ 第十式叶底看桃
▪ 第十一式活步走宫
▪ 第十二式怀抱双月
▪ 第十三式真气炼丹
▪ 站桩姿势
视频欣赏
鐵冰心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9-22 10:11:50
awagink 发表于 2016-7-14 21:17
呵呵,武当太极拳貌似有个套路名称叫太极十三式,比较简短。

謝謝资料提供...
武当太极拳」这名字貌似很古远的样子....
但这「太极十三式」的出现和生成都沒有很明确的历史资料或文献支持...
是横空出世的「秘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纳速健身网成立于2006年8月,是国内优秀健身运动网站,现拥浏览人数超30万。网站是集养生、武术、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等多种健身项目于一体的多功能交流平台。平台提供大量优质的教学视频、伴奏音乐(太极拳晨练音乐,广场舞音乐,健身气功音乐)、图文教程、运动科普和经验分享,为健身爱好者提供完善的运动指导平台。
  • 纳速QQ群乙:151815303
  • 纳速QQ群丙:79104490
  • 微信交流群:微信好友搜索【nasuwang】加小纳微信进群交流健身知识,备注【纳速】
  •                     或者扫描页面底部右侧二维码添加小纳微信>>>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群客服交流

  • Copyright © 2006-2021, 纳速健身网. | | 辽ICP备13002388号-1 辽公安网备21050202000005号公安网备号 纳速武术-乙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