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鐵冰心 于 2016-5-9 11:00 编辑
(附原文) 魏美智 璩文柱 在太极拳界曾流传过一篇叫《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文章,或称《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内容离奇,真伪难辨,许多人斥其虚妄,荒诞不经。近年来,笔者经过多方考察,终于弄清了《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真实面目。 一、关于《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作者 关于《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作者,许多人存在疑问。归纳起来有三种说法。 第一,宋远桥所作说。该文中明确写到:“宋远桥绪记。”按照一般观点,该书作者应该判定为宋远桥无疑。但是,宋远桥是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在武侠小说中说他是张三丰的第一个徒弟。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四种文学形式之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小说不同于历史,具有虚拟和演绎的特性,从小说的这个特性来看,宋远桥的存在也具有小说性。比如,说他是张三丰的第一个徒弟,但是,他与张三丰到底有没有关系还存在很大的疑问。就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说法,就有宋朝张三丰创太极拳说、元朝张三丰创太极拳说、明朝张三丰创太极拳说等许多个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说法。到底是哪个张三丰与太极拳有关,至今没有个明确结论。有的说是宋张三丰,有的说是明张三丰,有的是说是元张三丰。甚至有的研究者在自己所写的这篇文章里说是宋张三丰,在另一篇文章里说元张三丰,还有的在自己同一篇文章引据的资料里也没说清是哪个张三丰。所以,明朝宋远桥之说,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宋远桥能够确定为明朝人,他与张三丰的关系又不能确定了。与张三丰的时代确定了,张三丰与太极拳的关系又不能确定了。因为对哪个张三丰与太极拳有关系又说不清了。所以说是宋远桥写的《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说法很难确定下来,让人们口服心服。 再从太极拳源流看,也有很大疑问。首先他说的于欢子,在很多典籍里都查不到有关于欢子的记载。再看许宣平,《神仙传》里说他是唐代著名道士,新安歙县人。据《太平广记》记载,“唐睿宗景云中,许宣平隐于歙县南山,结庵以居。不知其服饵,但见不食。颜色若四十许人,轻健行疾奔马。时或负薪以卖,薪担常挂一花瓢及曲竹杖,每醉行腾腾以归。吟曰: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路人莫问归何处,穿入白云行翠微。”从这里看出,许宣平就是一个放浪形骸的道士,能辟谷,看不出他与太极拳有什么联系。说是他是太极拳的创始人,没有历史依据可资证明。 至于说至余“十四代也,有断者亦有续耳”更是荒诞。且不说于欢子,仅从许宣平的记载算起,就可以看出其荒诞不经处。许宣平,唐睿宗时人。唐睿宗在位仅一年,为公元684年。在百度查得宋远桥生存的年代大约在公元1295--1380年,星寿大约85岁,(能为小说人物断代也是百度的一大发明),其年龄不管是历史还是演绎出来的,我们姑且认为是真实的,取其中间数45岁算,与许宣平相隔656年,656年只传了14代,每代相隔164年,岂非滑天下之大稽?从武侠小说看宋远桥是张三丰的大弟子,张三丰如果实有其人,能够收他这样脑筋缺根弦,连账也算不清的人做弟子吗?像他这样傻傻乎乎的人会是武林高手吗? 第二种说法,宋书铭自己假托先祖的名号说。谱中记载“予祖上游江南泾县”云云,这里的予祖上,一说是宋远桥自己的称呼,即宋远桥自己的祖上;一说是宋书铭的称呼。因此,怀疑是宋书铭的托伪。但是,纵观《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与宋书铭自己的说法存在很大矛盾。矛盾之一,宋书铭并不承认他的太极拳与张三丰有啥联系,他说太极拳创自唐李道子,又提到东方朔,这与该谱说的宋远桥、张三丰有很大矛盾。从后面的太极功谱中也可以看到,所谓宋远桥太极功,实质上是河南唐村李春茂、李仲、李鹤林等李家《太极拳谱》上的拳论与功法。因此,所谓宋书铭托伪说也是毫无道理的。矛盾之二,吴图南等人众口一词称宋书铭为词林巨子,但是,从《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中丝毫看不出与宋书铭词林巨子的称呼有啥联系。《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共分为两个部分,前面叙事部分,后面为拳论部分。所录叙事,语言粗俗,毫无古人之风,文人之风;语言前后颠倒,文字错愕,字体随意简化字,不文不白。与宋书铭的地位学识差距很大。吴鉴泉、吴图南、王新午等人有的人说宋书铭是袁世凯的机要秘书,有的说他是幕僚,还说他是词林巨子,又在高级军事机关里做文职官员,遣词用字的功夫应该很深厚、很讲究,文字水平应该相当高的。可细观《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里文字简化字、错别字随处可见,与宋书铭的身份不相称。矛盾之三,谱内胡乱穿越,思维混乱,比现在流行的穿越剧、意识流还要厉害。与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很有相像的地方,一会唐朝,一会宋朝,一会元朝,好像晃动的摄像头,摇摆得令人头晕目眩。如,一会说太极拳源于唐李道子,一会说李道子就是夫子李。如果说夫子李与宋远桥为同时代的人的话,唐李道子则是出生于隋大业12年,即公元614年。如果夫子李是明朝初年人的话,洪武元年为1368年,二者相差754年。据《唐僧十力和尚传碑》记载,李道子星寿128岁圆寂于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葬仪时容体柔软,面色如生,身穿道袍,体盖袈裟,头枕三教经书,手持墨剑,僧人立左,道士立右,儒官仪礼,三教经日不散。嘱弟秘葬,师贤刹共,勿筑志塔。从年龄上看李道子其圆寂的时间应为唐玄宗天宝年间,是谁让唐天宝年已经圆寂的李道子借尸还魂了?这个李道子是人还是鬼?《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说他到了明朝还活着,实在是荒诞不经。所以,《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绝对不可能是宋书铭所写。 第三种说法,许禹生托伪说。说起许禹生与宋书铭的关系,还真的有些渊源。2008年,有一位张虎臣的弟子曾经谈过宋书铭和宋氏太极拳的有关问题,发表在2008年第二期美国《太极》杂志上。此后,《武魂》、《武当》杂志都先后刊登过他的文章。他说,我师张虎臣先生生于1898年,1919—1930年先后在北平体育研究社、讲习所、行健会、国术馆,追随许禹生达11年之久。我师张虎臣老师谈过有关许禹生和宋书铭的一些往事:清末遗老宋书铭,自称是明代宋远桥的后裔,藏有署名宋远桥所著《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民国初年曾为袁世凯的幕宾,做文案工作,相当于元首的机要秘书。宋精通诗词、易经和太极拳,和任职教育部主事的许禹生,有着共同的嗜好,遂为忘年交。我师言宋书铭功夫了得,许禹生根本不是对手。许性谦,虽为“体育研究社”领导,还是和属下教员纪德(子修)、吴鉴泉、刘彩臣、刘恩绶等曾经和宋推手较技。年过六旬、性情耿直好动的纪德第一个不服气,于是撺掇着许禹生,伙同吴鉴泉、刘彩臣等五六人,一起造访宋书铭。待到和宋一接触,方知古稀之年的宋书铭身手不凡、武技高深莫测,沾接瞬间,纪、吴等人无不跌出丈外,于是钦佩之至,磕头请为弟子。张虎臣老师所说的上述情况,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张老师还说,许禹生、纪德(子修)、吴鉴泉等,都是当时的拳界巨子。特别是纪德,是凌山的挚友,而凌山是杨露禅、杨班侯三个最优秀的弟子之一。纪德直接或间接得其传授,功夫精深能以膊挡重车,人送绰号“纪铁膊”。“和宋书铭推手,连纪德、吴鉴泉都输了!”此事轰动了京城武术界,成为当时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但这个宋书铭亦是个异常怪僻之人,和叩头的弟子约定“不许传人”…… 1915年前后,袁世凯复辟帝制,政局动荡,许禹生因宋书铭身怀绝技,多次聘请他到北平体育研究社执教,宋皆坚辞不受。袁世凯死,宋归隐河北保定,不知所终,所藏拳谱《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为许禹生、吴鉴泉等传抄,遂流行于拳界上层,被太极拳练家奉为至宝。王新午《太极拳阐宗》)记载的更为详细:纪德(1845—1922)字子修, “初从雄县刘士俊学岳氏散手,继从杨露禅学太极拳,刚柔相济,自成一家,能卧地以臂挡重车轮,燕京号之曰‘铁臂纪’。吴鉴泉(1870—1942),幼从其父全佑学太极拳,拳架以柔化见长,如水赋形,推手则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创新独到,后成为吴式太极拳鼻祖。纪德、吴鉴泉在民国初期称得上是拳学大姥、武林巨子,同拳界名不见经传,且年过古稀的宋书铭推手较技,“皆随其所指而跌,奔腾其腕下,莫能自持。其最妙者,宋氏一举手,辄顺其腕与肩,掷至后方寻丈以外,于是仰慕叩首请为弟子。除纪德拒绝“不许传人”的戒律约束,独自退出外,吴鉴泉、刘恩绶、刘彩臣、姜殿臣等俱师从宋书铭学。可见,许禹生与宋书铭为师生关系。除此之外,许禹生在著作中提到宋书铭的有两篇。一是1921年所写的《太极拳图势解》中说:有宋书铭者,自云宋远桥后,久客项城(指袁世凯,袁为河南项城人)幕,精易理,善太极拳术,颇有所发明,与余素善,日夕过从,获益非浅,本社教员纪子修、吴鉴泉、刘恩绶、刘彩臣、姜殿臣等,多授业焉”;什么叫授业?授业就是拜其为师。二是二十年代末年许禹生所编的手抄本《内家后天第一功集要——太极拳总纲目》,其中就有《宋书铭太极功源流支派论》。 有人提出,许禹生有托伪的可能,因为其中提到许宣平,与许禹生为同宗。有的人认为,当时自许禹生、陈薇明在杨氏太极拳谱中植入张三丰后,趋之者若鹜,在宋书铭太极拳谱中再次植入张三丰也有可能。但是,与许禹生过从甚密的张虎臣老先生提出了不同见解。他明确指出,《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为许禹生、吴鉴泉等传抄。宋书铭为宋远桥后人确是许禹生首倡。二十年代末,许禹生确实是传抄了《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至于《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是不是许禹生所作,有一条证据对此作了相反的回答,吴图南在讲授《太极拳研究》中说的许禹生、吴鉴泉、纪子修等人的《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都是出自吴图南一人之手,否定了《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为许禹生所作。 第四种说法,吴图南托伪说。所谓《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与《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两篇文字相同的文章,根本就是吴图南自己所造的。吴图南先生讲授《太极拳研究》的时候,曾经承认《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出自吴图南一人之手。他在讲授《太极拳研究》的时候,曾经详细的谈到他获得《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经过:“那还是在清光绪末年或者宣统初年(1908——1909),我的一位朋友跟我说,你不是练太极拳吗?我家里有本书,说的是太极拳的事。我请他借给我抄抄。他说,不用抄了,我没有用处,就送给你吧。过了几天,他给我送来了,就是那本《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这本书看样子年代久了,纸不但黄了,而且纸质也脆了。他说,你别弄碎了,最好把它糊上一层纸做衬就结实了。我慢慢翻看,其中字迹还清楚,我抄了一本,把这本旧书当文献存起来了。”这是他获得第一本《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经过。他见到的第二本是宋书铭的。说是:“袁世凯有一位机要秘书叫宋书铭。这位老先生到了北京,自称是宋远桥的后人,我们拿书去拜访他,见到他后,他说,他家有这本东西。经过两相对照,就是开首题目有点不同。我们的是《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下面就是正文。他的是《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说明这本书确乎是宋远桥在明朝的时候和张三丰学太极拳时所记载的东西,是不错的。” 对于吴图南的这些说法,可以质疑的地方很多。 1,《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文中的文字,不似清朝末年的文字。如支离、全体、平准、指点、双鞭、罢、都是简化字,这些字如果是行书,有的个别可能会出现一些差别,《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抄件是正楷字,像宋远桥这样中央级的幕僚,出现这样的错误实在是令人不能理解。 2、众人所传炒的《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共同出自吴图南一人之手,且没有一个人看到过吴图南所说的该书的原本。且看他自己记录的《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传抄情况:“后来,我的两位老师吴鉴泉先生和杨少候先生听说了,都跟我要这本书。我在抄好两本分送给他们。以后,接连要抄的有纪德(纪子修)先生,他是练岳家散手的,跟凌山先生又学过太极拳和推手,有相当的造诣,给他抄了一份。又给许禹生先生也抄一份,许先生搞过京师体育研究,我有位吴姓同学,他练形意拳,又跟吴鉴泉先生练太极拳,他也借去抄,到拿回来时,我发现他给抠掉许多字。幸好我另有一本,要不然就麻烦了。之后,纪德先生给我说,别再往外传抄了,抄的愈多就愈乱。因此我不再往外边借抄了。可是,抄过的人又纷纷向外借,这样,宋氏拳谱的抄本,就很多很多了。”吴图南 1983年11月15日撰写的《吴图南珍藏古谱<</SPAN>太极功>本末说明》一文,称:“此书为清光绪末年吾友张君熙铭所赠,后为许禹生所知, 遂抄写六本分赠许禹生、吴鉴泉、杨少侯、刘彩臣、刘恩寿、纪子修各一本。” 通过吴图南的这段介绍,我们大致可以知道,众人所抄的宋氏拳谱,共同出自吴图南一人之手;没有一个人看过吴图南所说的朋友给他的清光绪末或宣统初的那个《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原本。而或宋书铭本的《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原本。 3,《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印成书的可能性不大。从现在看到的《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复印件看,该抄件共25页,还不足4000字,如果印成书,一页500字,只需印8页,谁肯把八页的文章印成书?再者,宋书铭多次告诫吴鉴泉等人,他们跟随宋书铭所学的太极拳不能说是宋书铭教的,不能教给别人。既然印成书了,广为流传了,“不能说是宋书铭教他们的太极拳,不能教给别人”不是成了一句空话了吗?再看吴图南所描述的书的细节:“这本书看样子年代久了,纸不但黄了,而且纸质也脆了。他说,你别弄碎了,最好把它糊上一层纸做衬就结实了,”清末民初印制的纸质泛黄的书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浙江一带所生产的竹纸,另一种是当时所产的新闻纸。明清时期作为印书资料的纸质主要是宣纸,蔴纸,因为他们有韧性,易于永久保存。竹纸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其缺点是易破、易碎,一般不作为印书材料,只是作为临时记账使用。作为印书资料者,在清末民初主要是新闻纸,所以,年代久远之说值得怀疑。 4、吴图南得到《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时间有蹊跷。吴图南自己说,他得到《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时间,大约是清光绪末、宣统初,即1908—1909年。我们看看这个时候的吴图南到底多大年龄了。1928年,吴图南参加了全国第一次国术考试,并得到了中优等奖。当时颁给他的国考证书上写道:“兹有吴图南,年二十六岁,系河北省通县人,应第一届国考,评定成绩为中优等。合行给予证书。以昭郑重。此证。考试委员长:张之江;评判长:李烈钧右给:吴图南。中华民国十七年十月日”。从这里可以看到吴图南出生于1902年;1908或1909年,吴图南还是个6、7岁的孩子,谁会把《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赠送给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呢? 5、吴图南所见《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蹊跷。吴图南说,他得到《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后,便去拜访宋书铭。宋书铭看了他《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后说,我家也有这东西。便拿出了《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让他看。他还说,除了他的是《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宋书铭的是《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之外,其余文字都是一样的。我们姑且不论二者文字的差别,且看看吴图南到底见过没有见过宋书铭。宋书铭是袁世凯的幕僚。袁世凯1911年任内阁总理大臣开始入京;1912年任临时大总统;1915年自称皇帝,称帝83天后下台。1916年6月6日身亡。也就是说1911年到1916年,宋书铭随袁世凯在京师供职。1911至1916年,吴图南9岁至14岁,刚开始学太极拳,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能随便见到宋书铭吗?所以说,吴图南不可能见到过宋书铭,也不可能在宋书铭处见到《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 6、《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中的行文风格与吴图南相似。吴图南在太极拳史方面的说辞,有些严重背离历史常识和生活常识。且看他在《太极拳研究》中的忽悠:说他1917年他到陈家沟考察,并说焦作到温县二十里。说他先跑到温县教育科,陈家沟在县城东,见到了陈鑫,还说陈鑫不会太极拳,自称陈家沟是炮锤云云,还说见到了沁阳的青年杜育万云云。这里有几处不着调的地方,一是焦作与陈家沟的距离。焦作距离陈家沟图上距离约120里,实际距离约150多里,这说明他根本没有去过陈家沟,也没见过陈鑫。至于见到杜育万,更是奇谈。杜育万是沁阳义庄人。在赵堡学过拳,刚巧他那天就跑到陈家沟了?二是从年龄上看,吴图南出生于1902年,1917年吴图南15岁,尚在学校读小学或初中,是否刚刚开始学习太极拳还有待考征,怎么会想起到陈家沟考察?温县教育科怎么会相信一个小孩子的话,介绍他去陈家沟考察?一个15岁的小孩子除了通州、北京外,京郊的地方去的也不多,怎么会跑到距离北京1000多里的焦作和温县? 更有意思的是《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中讲到俞家太极功,“系唐时李道子所传。俞氏代代相承。每岁必拜李道子之庐。至宋时尚在也。越代不知李道子所在。嗣后予偕俞莲舟游湖广襄阳均州武当山。见一道人蓬头垢面。呼俞莲舟曰:徒再孙焉往。俞莲舟怒曰。汝系何人,无礼如此。我观汝一掌必死。道人曰。徒再孙我看看你的手。莲舟极怒。进步连掤带捶。但未依身。莲舟击出寻丈外。平空落下。未跌伤筋骨。莲舟谓道人曰。你总用过功夫。不然能敌我者鲜矣。道人曰。汝与俞清慧俞一诚相识否。莲舟悚然曰。此皆予上祖之名也。急跪曰。原来是我之祖师。李道子曰。我在此数十寒。未曾开口。汝今遇我大造化。莲舟与余常与张松溪、张翠山、殷利亨、莫谷声相往来。后余七人再往武当山拜李祖师未遇。于太和山玉虚宫见玉虚子张三丰。三丰,张松溪张翠山师也。三丰,洪武初即在此修炼。余七人在山拜求请益者月余而归。松溪、翠山拳名十三式,亦太极功之别名也。”这种胡喷功夫实在是令人咂舌。这样的作品只有吴图南先生才能创作出来。 7,《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原件,据吴图南说,他是作为文献保存起来了,可是,直到他去世,都没见过他拿出来示人,即使是吴鉴泉、杨少侯、纪子修、凌山一干人等也都没见过原件,可见原件之说是不存在的。没有原件,抄件自何而来呢? 8,从《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所列的三十七式太极拳名目,也可以看到他演绎的痕迹。三十七式太极拳名目起首就是四隅、四正,还有五行等名称。在太极拳界普遍认为太极十三势中“四正”是太极推手中的掤、捋、挤、按四种手法,“四隅”是指采、挒、肘、靠四种方法,“五行”是指进、退、顾、盼、定的身体移动和步法变换。这种解释看起来是有道理的,在太极推手中也是实用的。四正、四隅是指的太极拳的使用方法;十三势名目则是其中的每个动作名称。如果将四正四隅列入太极拳名目就有点不伦不类了。在太极十三势名目后面,还有个说明:“此共四十三手,四正、四隅、九宫步、七星八步、双摆连在外,因自己多坐用的功夫,其余三十七数是先师之传也。”可以看出,这些是贴在十三势名目上的膏药。是哪位先师所传没有记载。到底是俞莲舟所传,还是张三丰仙师所传,还是李道子先师所传谁也说不清楚。要说得清楚恐怕只有吴图南先生了。 以上这些说明,吴图南根本没见过宋书铭,他所说的,《宋书铭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应该是吴图南听了吴鉴泉等老一辈拳家讲有关宋书铭传授太极拳的事迹,然后将自己听到的张三丰的传说,撰写了前面的叙事部分、又将拳论结合在一起,草成了《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但是,怕没有人相信,就又编造了《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用来作旁证。从叙事的语言、文字结构上也与吴图南的语言、叙事风格和文化水平相似。也符合吴图南为人处世的实际。由此可见,《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实质是吴图南托伪宋远桥,假借宋书铭在北京传拳的事实,而演绎的历史故事与传说。 从众说纷纭的宋书铭是河北人中也可以看出,《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写作年代,不会早于1928年。因为,河北省的名称在清朝是直隶省;1928年国民政府才改直隶为河北省。
《宋远桥太极拳源流支派论》新考(上) 原载少林与太极2016第2期
来自群组: 談詩論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