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穴──节拿抓闭
节拿抓闭:为应用技术之最细致手法,由于不轻传,故知者不多,其见诸文献者,有杨班侯、吴全佑端王府抄本,陈公着太极拳刀剑散手合编。陈微明着太极拳答问。均慬述其概,而未及其法,以其容易伤人致死,苟传非其人,既损道德,又触刑法,故例皆守秘,择人而传,誓而后传,且仅以手比口述于密室,而不形于文字,惧人窥窃也。
节拿抓闭其义:就己身施为部位而言:
「节」为指、腕、肘、肩、膝诸关节。「拿」为全掌。「抓」为指梢。「闭」为臂与掌指,就人身部位而言,为「骼」「脉」「筋」「穴」,骼被节则关节脱位,血不周流,犹如半死,脉被拿则气难行走,呆若木鸡,筋被抓则身无主宰,其劲断死。穴被闭则神气全无,难以生存。统言之,则为「错骨」(节)「分筋」「点穴」「闭气」四法。但用时可合可分,所谓错中有拿,拿中有点,一手可用数法,且有部份筋脉穴点,位结一处,拿点难分,故又统名点穴。人身有百零八穴。七十二不致命,三十六致命。其中七穴可立时气绝身死。
拿点部位,就现代生理学名辞而言,在骨骼则为可动关节,可错之部位:为下颚、颈椎、肩、肘、腕、指、腰、胯、膝、胫等关节。在肌筋则为伸筋与屈筋,可分之部位,手部有七点,腕部有三点,臂部有五点,肩部三点,头部有二点,腰部有二点,腿部有六点,足部有五点。在脉穴则以神经为主,可点之部位最多,大小穴名亦伙。要穴部位:在头有百会、太阳、听宫、牙腮、天容、哑门,在颈部有咽喉、天柱,在胸腹部有玄机、心坎、下阴、将台、期门、章门。在背部有凤眼、背梁、背心、尾龙、入洞、凤尾、精促、笑腰,在肩臂部有巨骨、肩井、臂儒、曲池、腕脉、阳谷、阳池、虎口。在腿足部有白海、委中、筑宾、公孙、大冲、涌泉,在闭气则以气管为主,直接部位为喉结、天突。间接部位则为肺脏、迷走神经、喉头神经、呼吸肌、肋骨、横膈膜。
各穴有「麻」「晕」「哑」「死」之分。但点之通重,虽麻亦晕,晕亦可死。故有半手满手之别,其中以头颈部位诸穴最为脆弱,且易被点拿,稍重即死,故例为禁手。其原理浅言之,即系以己身肢体最小之尖端,贯诸市l,对人身最小面积,及最脆弱穴位,施行点拿,以破坏其组织。压迫其神经,截断其血脉,阻塞其呼吸,使人身部遭受损伤,失去活动弁遄A其要诀为「量得准」「点得敏」「拿得稳」「抓得紧」「入得深」。
太极拳之节拿抓闭手法与其他拳家大致无异,惟因太极拳艺之致用,崇尚懂劲与沾连黏随。故使用时较易施为,又因讲求化发缠丝,与可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及「闭穴」「移位」之程度,故能不轻易被人点拿,且太极拳形尚圆走,劲尚弹簧,势势有化有点,又非各家所可比拟。例如掤手可化可点,履手可拿可错,挤手可点可震,按手可抓可闭,采手可抓可抖,列手可错可拿,肘手可点可化,靠手可点可崩,但因贴身,须一手护颈肩以防被点,单鞭可点可闭,提手可错可拿,倒撵猴可化可点,进撵猴点人喉结、天突,白鹤亮翅击人太阳,海底针点人下阴,转手点人会阴,野马分鬃点人天容、期门,余不尽举,其要者仍须功能走化,劲能透指,否则虽知其法,亦难竟其功。
健身为道的本体,防身为技的末用。
出手伤人者报在自己,出口损人者祸及子孙。
克己为积德的起点,爱人为行道的归趋。
练武者须有理性的自制,不可有恃强凌弱的行为。
……摘录「太极拳图解」--推广全民运动手册中华民国太极拳总会编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