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琳师爷1942年拍摄的那套拳照,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发表在李德印师叔去年或者前年在日本出版的一本似乎名为《81式太极拳》的书上了。我在郭老那看过,是精装版的,印制的非常精美(总骂小日本,但是人家的虔诚态度和印刷水平确实比我们强),郭老说是李德印给他送来的还是寄来的我记不太清了。我下周去郭老那一趟,如果可能的话把这本书连同郭老出版的几本其他的太极拳类书籍都借过来,要么扫描,要么翻拍下来,供大家欣赏、学习、斧正。
另外,师爷晚年的真实功夫已经不再杨澄甫之下,只是名头没有杨大而已。毕竟杨是一派掌门,宗师级的人物,师爷的功夫虽好(时称铁臂苍猿),但并不能具体的代表哪一派(内部原因)。功夫主要来自孙家,禄堂公仙逝之后,存周公尚在,孙门其他杰出弟子尚在,师爷与存周公不睦(详情有暇再叙),于情于理于故都不能以孙门的代表为居,所以功夫虽高,在名份上确实还不能成为哪派的代表,这是有历史原因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考证一下。
关于这套拳照,明眼人肯定能够看出来师爷的杨式太极拳气势恢弘,中正大方。在气势上和杨澄甫先生已经俨然可以比肩,但毕竟师承不一,师爷是学形意拳出身,后来又同禄堂公习练孙式(时称活步)太极拳等孙门内家拳。而禄堂公的功夫虽已炉火纯青,但毕竟还是形意拳的底子,虽说内家拳同源,殊途同归,到了最高的境界是拳与道合,但毕竟还是有形意拳的特点的,如果形意拳能练的和太极拳完全一样,那只能说一样的是核心的拳理和本质,外形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否则的话,那形意拳和太极拳就称一种拳好了。禄堂公本人也说“形意拳直中、太极拳空中、八卦掌变中”,本质虽同但形式还是有区别的。其实退一步讲,郭老也时常教导我们说,内家拳讲势,到了一定的境界不在形式而在起势,理是通的,用董英杰先生的话说就是“依规矩、熟规矩、化规矩、不离规矩”。先求开展,后求紧凑,这个大家也都知道的。
从这个角度讲,首先,师爷是学形意拳出身,虽说后来和禄堂公习孙式太极拳有年,但毕竟禄堂公的太极拳从郝为真先生那只学了月余而已,禄堂公虽功夫以臻化境,功达不闻不见之知觉的境地,通的是精髓,形式上还是有很多形意拳的影子。(这个也非常符合实际,形意拳是非常高明的拳术,孙老已经练到骨子里了,不可能因为学了太极拳就抛弃形意拳,何况两者本质相同,又能互补,禄堂公很自然的会结合原来的拳技来研习太极拳的。郭老教我们孙式太极拳的时候说过两次,老先生传下来的活步太极拳,在运动方式上还是保留了很多形意拳的东西的,一则他练形意出身,二则一个月的时间想把太极拳的架子都学好,那时候又没有录像、照片可以重复看,不可能全都记住的。孙式拳更注重劲整和中正,螺旋进退的表现方式较之武式太极拳更多也更明显,进退多用形意步,转身多用八卦步,劲法上走劲运腰转化多用太极,发劲还是有形意的劲,我这是细开来说,其实要是宏观上讲就是内家拳的劲,本质上没区别的,之所以用“多用”是因为三拳的形式相通或相似。)所以,师爷的太极拳虽经杨澄甫先生的指点,但毕竟根基不通,加之时间尚短,不可能和杨澄甫的拳势完全一样的。郭老和我亲口讲过,师爷曾说老先生(即禄堂公)当时非常想用形意拳和八卦掌与杨澄甫先生换艺,足见其对太极拳的珍视,但是杨先生最后没有同意,这才有了后来禄堂公救助郝先生得艺的事情,这也间接证明了太极拳的代表派还是杨家,杨澄甫先生的功夫也决不像某些人宣传的那样不堪一击,能让禄堂公敬重的同道,功夫能低的了么??
所以,我觉得大家没必要把杨澄甫先生和师爷的每张照片都做比较,评论孰优孰劣,这就好比颜柳赵体,你说哪个好?都好,各具特色而已。当然,如果从技术的角度比价一下李传81式和杨式85式的区别那就另当别论了,你们看出来李家的特色了么,呵呵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