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极拳王金声一脉传承表
光阴荏苒,先师王金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多少年来,每逢习练八极拳时,恩师与我们谈话的音容笑貌,做示范动作的一招一势仍历历在目。王金声先生曾是北京著名的武术教练,在北京有不少弟子、学生。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北京武术界了解他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已不是很多。值此恩师三十年祭即将来临的时候,特写此文介绍这位德艺双馨的老武术家,以为对先师的纪念。
王金声先生(1920——1974)字振远,河北省盐山县后王庄人。他自幼从父王锡庆学习八极拳,是八极拳第六代传人。他从小受到父亲严格的训练,具有深厚的功底,八极门中的内容无所不习,拳法、枪法尤工。他十八岁赴唐山谋生,当时在唐山国术馆执教的八极拳名家李树森(李大忠之曾孙)很喜欢这个功底扎实的兄弟,又给以点拨指导,不久其拳术与各项器械就更是小有名气。
王金声先生解放前夕来到北京谋求发展,解放后不久,他在一次武术比赛上崭露头角,继而他先后代表北京、华北参加了“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 全国十二单位武术评奖大会”、“全国武术运动大会”等一系列比赛表演,均获得良好成绩。他还有幸到中南海为毛主席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作汇报表演。在练劈挂掌时他一掌拍碎了一块铺地花砖,心中担心要受到批评责怪,谁知表演结束后,贺龙同志接见运动员时却握着他的手说:你的巴掌好厉害呀。这使他稍有些紧张的情绪顿时释然。此后它曾在公安部当过武术教练,据说曾有三个战士对他同时搂腰抱腿,试他的功夫,被他逐个击破,从容脱身。他还在北京医院工作过一段时间,教过曾山等一些在医院疗养的高级干部练太极拳。1959年他三十八岁,还作为运动员代表北京参加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会上他与门惠丰练“对扎枪”获得一等奖。会后他留国家体委参加了国家武术规定套路(甲组、乙组、丙组、初级)的编排工作。总之,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他在武坛上大展身手的一段时间,自述每次出去参赛,至少也要拿一张“纸儿”(指奖状)回来。我曾见到他保存的奖章足有一大捧,得有二三十枚。然而他对此却极少谈起,更不用说炫耀了,所以详情我辈知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市体委成立“北京市青少年业余武术学校”(校址在北海公园九龙壁北面的体育场,1965年并入什刹海体校),王金声先生被调去担任教练,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在这里他培养了很多的学生。他对学生的训练重视后天下苦功,他常说:百巧百能,不练不行;流多少汗,长多少功;投机取巧只能是自欺欺人。至于个人的先天条件,他不太计较,认为只要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同样可以出成绩。他的学生有不少在市级武术比赛中获得少年组冠军,如聂宝凤、张春荣、石玫瑰等。在1966年市少年武术邀请赛上,他的学生几乎囊括了男子组全部名次,他们是康大可、周兆祥、常晓明、罗超、周龙顺、宋宝嶟、崔增光、张友达、郭新民和我,还有一度编在此班的郭燕京、霍根群、赵家强等。这一成绩的取得,包含着他几年的心血。那时训练条件十分艰苦,全部利用业余时间,露天训练,由于是下午放学后上课,我们这些学生还常常是饿着肚子练到很晚。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王金声老师不仅抓“三从一大(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的训练,手把手地教动作,作示范,还常忆苦思甜,讲他小时候更艰苦的练功环境,鼓励我们要克服困难,锻炼意志,争取好的成绩。他很重视武德教育,告诫我们:要尊师重道,谦和待人,不可恃武凌弱,不可有骄娇二气。他还很关心我们的文化学习,检查在校学习成绩,并以自己文化不高,工作中常遇困难的经历现身说法,鞭策我们学好文化棵。所以我们这些学生后来各有所专,多数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并有大学教授、工程师等,且均无劣迹。他经常带领我们这批学生深入厂矿、学校、基层义务表演,为宣传、弘扬武术运动作了大量工作。每逢春节、假日,常接连几天有表演任务,不能休息。他还曾带领我们与北京体院武术队联袂参加了1965年“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的表演,并且多次参加五一节在天安门广场或中山公园的游园联欢表演,其中1966年五一节曾和国家乒乓球队、国家体操队同台献艺,在工人体育馆和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同志共度佳节。
文革中,并无出身、历史等问题的王金声先生,虽没受什么冲击,但应该说也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在很多教练恢复任课后,他却还在烧锅炉、看场馆。1973年国家体委继“乒乓外交”之后,又组织武术代表团准备访美,由于当时国家体委负责武术的毛伯浩同志对王金声先生的功夫相当了解,所以亲点他作为最老的运动员入集训队参加集训,此时他才得以恢复教练身份,那年他五十三岁。当年参加春季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表演时,他一趟八极拳广获好评,被当地报纸赞称为“宝刀不老”。未几,王金声先生不幸身染沉疴,於1974年1月溘然长逝。他的去世使我们这些弟子痛失良师,无疑也是北京武术界的一大损失。
王金声先生于武术以家传的八极拳见长。八极拳原称把计拳,是一种动作朴拙,注重实战,外具刚猛而内寓柔巧的拳法。其套路有二:即八极架和八极拳。此拳中用不中看,很吃功夫。其制敌手法相对路更近、速更快、招更简、效更佳。
王金声先生于此拳是自幼下过大功夫的。 他与人比手较艺,出手快,反应快,变化快,打招严谨,发力刚猛且用力分寸得当,从不伤人,故而声名远播,叹服者众。在体校工作,常有其他运动项目的教练有意无意地和他动动劲儿,他都是点到为止,既护住自己,让你无从进攻,同时点你的破绽,让你觉出已有所失就罢手。他的功夫你不亲身尝试,是无法体会到的。他若一掌砸在你的手臂上,能震得你麻及肩背,霎时不用说还手之力,就连招架之功也没有了。五十年代曾和他一同到各处比赛表演的有一位山西老李,功夫相当不错。一次,李某心血来潮,要试试王金声先生的功夫,遂摆好架势,抱定门户,让他进招。老李自忖凭自己的功夫,身材不高的王金声一定撼己不动,不料一声震脚响罢,他被王先生一招“拥撞满怀”打起离地,落在床上,把铺板都砸折了,自此折服。我也曾领教过他的一记缠肘,其速,其猛,让你根本来不及有所反应,就早已把你打起离地,贴在墙上。虽说挨了一下打,但是体会到了要练出怎样的爆发力、速度和整劲才算及格。他曾说,我用同样的招法连续撂倒你三次,让你当事者闹不清怎样倒地,旁观者也看不明如何发招。此决非虚言。他把人放倒在地还不算,还要看人倒地后的位置、方向,因为这标志着这个技术动作的正确与否。八极门中是先有枪后有拳,对六合大枪的学习绝不亚于拳法的学习,二十四势枪法且不必说,只说和他滑大杆(练枪的基本功),他可以随意地让你的杆子落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亮出身体任他扎,而你想防御已是鞭长莫及、无能为力了。他若巧使绝招,让你双手脱把,杆子飞出,也是轻而易举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