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将末,大师神人又出击。
此取能量于地,彼借海浪朝汐,
浑身八面支撑金刚螺旋一粒混元气,
真给力。
前辈一柱清香祭,在天之灵无消息,红尘乱,尽逝也,真传何处觅?
老谁家那小谁曰:
若求破迷解惑真良药,看韩起。
--------------------------------------------------------------------------------------------------------------------------------
我接触过许许多多武术爱好者,一般来说,他们都不能准确地给自己的老师定位——是有功夫还是没功夫,是水平一般还是中等抑或极擅格斗,等等,他们搞不清楚。
令徒弟懵懂的地方很多,譬如发力吧,发力粗略地分,就有独自空发、讲手发力、对抗发力三种。一个教八极拳的人,假如他独自“找劲”很过关的话,在非对抗的情形下,他能爆发出骇人的力度,且此力十分活整,前后上下左右的均衡也都好。说实话,独自发力玩到这份上,不管他是练什么拳的,都能唬一气。有些教拳者就靠这手活唬人,另外,他们也能在讲手拆招时运用自如。
有个蹊跷爱好者往往觑不破,就是,独自空发和讲手时的神妙之力,不等于实战中的打击力,这两种力的差距隔着十万八千里——此二者的微妙界限大家千万要搞清,否则,你离上当受骗就不远了。要分辨某种发力是“能打人的”和“不能打人的”,有一规律可循,就是:(A)站桩时体会到的力感不算数;(B)试力、找劲中的整力也不算数;(C)独自空发的骇人之力也不要当真,(D)老师在拆招说手时表现的活整顺畅之力,最容易唬人,你尤其需要警惕——拆招不是实战,很多在拆招时能发的力、能用的招,一到实战就不灵。
那么,哪一种发力是真的,是能打人的?我告诉你,就一种力,即:实战中的力!惟有格斗中的打击力,才是真正的武术发力,舍此力,武术无“力”可谈。
武术技法也一样,能在实战对抗中派上用场的技法,才叫技法。舍此技法,武术同样无“技法”可谈。很多教拳者爱在拆招中炫耀奇妙的技法——仿佛耍古彩戏法,他们迷惑了徒弟、甚至迷惑了自己。只有遇上了事,他们才醒悟那是挨揍的“法”。
格斗的功夫只能用格斗来检验,譬如我老师,当年曾会过“三大高手”——1954年“全国民族形式体育大会” 搏击赛重量级第三名谷凤鸣(少林拳家)、中量级冠军马贤达、八十年代的散打王子王亚为(王获得的散打冠军无计其数,1986年曾代表国家拳击队出战亚运会)。我本人也性好动手,大大小小打过百十仗。
有人对我说:他老师从来没跟人动过手。我笑了,心说:实战是武术最重要的一课,没在外面打过的人,别说高手了,庸手也算不上。
虽说格斗经验丰富的人不见得是高手,但高手必定实战经验丰富。
如果你老师上了岁数,不再和人动手了,你要多了解他以前的经历。了解不到,去跟你的老师兄们试手,如果他们擅打,你留下来练。反之,你可以告辞了。
与师兄试手,一定要真打(或接近真打),指定出某拳某腿或放慢动作的试手,你什么也试不出来。
老师能打,还涉及他的训练方法好不好——说到底,对你起决定作用的,是老师的训练方法。有许多老拳师能打,但他的功夫是用一种“事倍功半”的方法磨出来的,你可能受不了那个罪。能用三年练出的功夫,耗费十年就是“低效率”。
从训练方法来判断老师的能力,也可以使你少上当。测试训练方法的标准大致是这样的:(一)是不是很快安排对抗训练;(二)对抗训练是不是经常进行;(三)是否有一套从初级到高级的对抗训练法。
对抗训练在全部的武术训练里,是内容最繁复、涉及环节最广、细节要求最严的一项,它既是训练的重头戏,也占了整个训练的最大比例。
对抗是否经常搞,方法合理否,是个关键问题,它直接决定你能不能练出功夫。武林人普遍不能打,归根结底,输在没经过对抗训练这一环节。
头脑比较传统的人,兴许开头两年不搞对抗,接下来,理当传授这些东西,否则,此人不是半瓶子醋、便是拿他 “事倍功半”的老一套磨你。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