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其它武术] 从发力看轨迹拳学与八极拳的异同

[复制链接]
billychang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10-10 06:52:34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韩 起:从发力看轨迹拳学与八极拳的异同(节选)

此文载于2004年4期《武林》  





我几年前在《精武》上讲:我发八极撑捶,一不留神就会打成截拳道的日字直拳和心意拳的崩拳。张鸿骏先生甚至认为:武术和拳击关系也不远、“拳击是内家拳。”拳击到底跟内家近、还是外家亲,我没琢磨过,反正照我的意思看,练八极或其它什么拳的人,假如学拳击还要拜老师,他就是没把武术弄明白。

------

             身 、手 的 轨 迹 复 合 决 定 拳 式 类 型

照轨迹拳学的说法看,你发出某一拳,这一拳叫平拳还是叫上斜拳,不取决于你拳走水平或者拳朝斜上而去,而是由你的身、手复合出的轨迹决定,当你的身体和拳头都是水平旋转发力,你这一拳就叫平拳;同样的道理,当你的身体斜上摇,拳走切线冲斜上打,此一拳即为上斜拳。

八极拳(包括任何一种拳),也是如此来划分拳式类形的——看身、手怎么走。如果你身体与拳做同向的水平旋转发力,这一拳必然是水平掼耳(或者是拳击的摆拳,或是大成拳的圈捶,或为少林拳的单峰掼耳),不会是别的什么拳式。

当然,同一个大形,又可发出不同的劲力,像身、手同向水平旋转的掼耳,就即可打出挥击力,也可以发抖撞力,更可做出劲力堆积的撞力,至于你选择什么劲,就看你习惯怎么使了。另外,实战中敌我的距离和供你使用的反应时间,也影响到你的劲力选择。一般来说,敌与你若不是近将贴面,你一记劲发撞力的掼耳,不管拳头撞到敌面门哪一部位,他也难保不如土委地;若情势危机、间不容缓,,此刻,你本能一闪、掼耳抖撞而出,又该属你最佳的选择(当然,你不必拘泥于掼耳一式)。

还是拿掼耳举例,八极拳为了使掼耳之力发到极致,整个下肢躯和脚步都要配合身、手,一起做同向的水平旋转——其它拳种也不例外。而轨迹拳学呢?更是用了大量的文字,反复强调手、身、腿、步的复合。

八 极 拳 与 轨 迹 拳 学 发 力 的 区 别

任何拳术又是有区别的,就像李紫剑先生在给我的信中所言:中国传统武术“基因”相同,“载体”有别。

人虽然都是四肢架一个脑袋,打拳、踢球、蹿高、入水,玩哪一个也出不了运动科学的圈子,但耍身体的每一行当,又都带些枝叶上的差异。往大了论,这些差别是民族的、文化的;从小处说,它透着个人色彩,受个体行为人的性格、神经类型、身体高矮胖瘦、文化程度、人生态度等等的影响;此外,个体所处的时代、环境,也不能不考虑。

我们都知道这么句话——“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就是说,这两种拳做表演时,给人的直观感觉是:一个舒缓优雅到了极点,另一个暴烈刚猛活赛张飞。造成太极和八极天差地远的原因肯定很多,但假如我告诉你:给太极拳定型的那几代拳家,都是生长在穷乡僻壤的糙人,斗大的字认不了仨俩;而八极拳起初的老前辈们呢?个个是都市里的儒生、诗人,每天不是读《易经》,研河、洛,就是在竹林里背着手吟诗。你相信吗?大家肯定要乱笑起来,道:你说颠倒啦。

我这是扯了两个极端的例子,实际上,“基因”相同的各派拳术,“载体”有别、但没有人们以为的这么大。譬如轨迹拳学和八极拳的发力,虽然它们很有些类似——都是“身腰、臀胯和手臂三重复合发力”,却也没相象到“一个模子倒出来”的程度。如轨迹拳学“发力开始,先从原点摇出一个小圆——最好是涡圆,然后从小圆上导出一条切线,呈抛物线状射向远方------”了解轨迹拳学的读者都知道,这个“涡圆”,被贯彻到轨迹拳学的每一拳法、腿法中,已形成轨迹拳学发力的一个特点。

首先,我要肯定地告诉大家,八极拳发力,不强调摇涡圆,虽然我不否认八极拳里存在摇涡圆的动作——比如“探马掌”、“爬山”和连肘拳、连手拳里的一些式子,但这属于个别现象,没有遍布到所有的拳式中。

再者,八极拳谱中尽管有“上使滚上摇身起”的说法,上肢躯摇转的幅度却不象轨迹拳学所要求的那样大,而且除了左、右手连续发力外,摇身在八极发力中所起的作用,也不象轨迹拳学那么突出,且摇身对于八极发力不具有普遍性,八极拳更强调旋转、滚身。

还有,轨迹拳学做发力,要求手、身、腿、步保持同圆同向转动,八极发力,大体如是,比如前面讲的水平掼耳,当你使右拳划弧线往左掼时,你的上半身和腿和脚,都要一起向左转,而“挑顶”时,肘划横立圆而发,当此时,你的身腿步划的也是同向的横立圆(挑顶也有借其它轨迹顶出的)。此外,像爬山、伏虎、横撞肘、斜撞肘、外摆肘、抱砸、甩捶、撩阴掌、掖掌等等许多的拳式,其发力,均为手、身、腿、步同圆同向旋转。不过,我既言“大体如是”,意思就是说:不尽如此。像撑捶、撑掌,身、腿、步是做水平同向转动,拳头却不象掼耳那样顺势抡掼,而是奔前方直打出去。另外,通天炮、托窗也是身腿步同圆同向,而拳(掌)在肘部拐了下弯。至于“单打”里的攉打,更是整条腿往左撩踢时,身、手反方向朝右撩打——此一现象在八极拳里并不多见。

八 、轨 二 拳 发 力“ 基 因 ” 相 同

话说到这,兴许有读者发话道:“虽然你指出了几点‘有别’,涡圆啦、摇身啦、少数拳式的不同圆同向啦,这些都是‘载体’,涉及到‘基因’,八、轨二拳的发力还是没有区别。”

我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发话真是一针见血,一家伙点到实质上。拳学发力,说到根子上,要看身腿步的同圆同向旋转,身腿步复合造成的劲力叠加在拳学的整体发力中,占有绝对的份额。至于涡圆和摇身强调不强调,摇到什么程度,带有很大的个人色彩(涡圆和摇身,有时又是一种不自觉的个人习惯,比如,我以前在文章中多次提到的我师兄张雁,他使掼耳,会本能地摇身和划涡圆,我有几个发力动作,也是习惯把身子摇转起来)。所以,在发力一事上,身腿步的同圆同向旋转造成的劲力叠加是关键、是“基因”;而涡圆、摇身等,属锦上添花,可视为“载体”。

发力的“基因”,不光八、轨二拳相同,少林、形意、心意、披挂、太极等等所有的拳术也然。谁若造出另外的离奇“基因”来,那他得远赴火星去传艺,大家知道,地球上的人比较笨,那几个有限的智商,理解不了太玄奥的玩意。

有关八、轨二拳的对比,以后我们还要继续进行,在此期间,读者要有高见,请给如下的地址写信:天津市红桥区本溪路昌图道永进楼13门201 邮政编码300131 韩起 收。大家一起探讨,共同提高。

韩起广交朋友,欢迎大家前来交流、试手。

联系人:周怀玉(8171,4425)、李求军(13920222030)

通信:天津市红桥区本溪路昌图道永进楼13门201   邮政编码300131  (韩起收)

精彩评论2

liulei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10-10 06:57:40
這位韓先生也是住天津,天津拳風很盛阿~



「在发力一事上,身腿步的同圆同向旋转造成的劲力叠加是关键、是“基因”;而涡圆、摇身等,属锦上添花,可视为“载体”。」



這句話應該是本篇的總結了,

韓先生所提的「基因」如果是自己武術的關鍵,那誰也沒話說,

如果說這要包括八極、少林、形意、太極....等門派,我想認同會比較低。



第一:要分判說這一定是這些門派的基因,必須自己先融貫這些門派,而且能有明顯的證據,

不然這麼獨斷的口吻:「谁若造出另外的离奇“基因”来,那他得远赴火星去传艺」,只會樹敵很難結友的。



第二:發勁如果一定有軌跡那暗勁怎麼個暗法?有跡便可循不是嗎?



第三:韓先生所提八極搖身其實是個不錯的概念,說老實話我打八極也會搖,

這是因為氣內壓而外炸的連帶反應,不是為了軌跡、疊力而搖的。

所以我並不同意韓先生所說八極發力是「身腿步的同圆同向旋转造成的劲力叠加」。
wuchanyuan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10-10 07:08:41
邓小平同志说:轨迹拳好!很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纳速健身网成立于2006年8月,是国内优秀健身运动网站,现拥浏览人数超30万。网站是集养生、武术、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等多种健身项目于一体的多功能交流平台。平台提供大量优质的教学视频、伴奏音乐(太极拳晨练音乐,广场舞音乐,健身气功音乐)、图文教程、运动科普和经验分享,为健身爱好者提供完善的运动指导平台。
  • 纳速QQ群乙:151815303
  • 纳速QQ群丙:79104490
  • 微信交流群:微信好友搜索【nasuwang】加小纳微信进群交流健身知识,备注【纳速】
  •                     或者扫描页面底部右侧二维码添加小纳微信>>>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群客服交流

  • Copyright © 2006-2021, 纳速健身网. | | 辽ICP备13002388号-1 辽公安网备21050202000005号公安网备号 纳速武术-乙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