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老骨先衰”,阻止骨质流失是一生的功课。对于女人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雌激素分泌会不断降低,容易造成骨质流失,严重时易患上骨质疏松症。所以,女人更需要做好“护骨”的工作。
护骨也要分年龄段,从20岁开始,以10年为一个阶段,都有具体的护骨重点。 20-29养好习惯 人在30岁以前,骨的容积及质量随生长发育不断增加,直至骨骼发育完成,骨量储备达到自身的峰值水平。 如果把骨量看成一个银行账号,那么在二十多岁时就要“努力挣钱,少花钱”。喝奶、晒太阳、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锻炼,能为你的骨骼“挣钱”,而下面这些坏习惯则会让你“大笔破费”。 1、不运动。 经常锻炼有助于增加骨骼压力,促进造骨细胞形成,保护骨密度。每天进行20-30分钟的跑步和举重等运动最理想。 2、饮食不合理。 吃肉太多会导致膳食总蛋白质过剩,进而增加尿钙的大量流失。经常喝碳酸饮料的人发生骨折的危险增大,原因是其中的磷酸成分影响骨质沉积。 咖啡和茶碱也会影响钙吸收,最好在饭后两三个小时再喝,对钙吸收的影响较小。 3、过度减肥和防晒。 年轻人特别是女性,为了减肥,常以蔬菜和粗纤维食物为主,高蛋白食品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良,影响骨的生长发育和骨量。 不少女性夏天担心晒黑,不爱出门或是抹上厚厚的防晒霜,阻止皮肤合成维生素D,阻碍了骨质的吸收。 4、吸烟酗酒。 烟酒对骨骼的伤害一直没得到重视。大量研究已经证明,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导致骨密度降低;过量饮酒会使肝功能受损,从而使维生素D的代谢受到影响,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 30-39学会减压 人在30-40岁时,骨代谢处于相对平稳期,骨量丢失缓慢。除了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要关注下面几件事。 1、学会减轻压力。 此年龄段的人面临生活工作双重压力,皮质醇等压力激素会抑制骨骼生长,加速骨质流失。抑郁症对骨骼也有类似的负面影响。因此,调节好压力有助保护骨骼健康。 2、孕期补足钙。 孕期胎儿需要从母体中获得大量钙。如果妇女不能获得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日后骨密度会大量减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3、当心药物风险。 治疗哮喘、炎性肠道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的皮质甾类药物,所含抑制剂等会通过干扰钙质吸收而损害骨骼健康。服用前最好向医生咨询,加用一些抗骨质疏松药物。 40-49关注慢病 40岁后,骨质开始缓慢下降,之后的十年内要开始留心自己的身体变化,一些慢性疾病可能会不知不觉盯上你。即使身体很健康,也应开始评估自己的“骨质疏松危险”。 1、注意月经异常。 月经不规则或出现“跳月”(隔月一次)可能是进入围绝经期的信号。这时候应该加强力量训练和主动实施补钙的骨骼保护计划。当月经不规则时,骨密度下降就开始了。 2、当心两个“骨质窃贼”。 40岁后,甲亢和2型糖尿病发病率更高,前者会加速骨质流失,后者会增加骨折危险。 3、评估骨质疏松症危险。 高危因素包括:成人后骨折过、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太瘦、吸烟、绝经过早(40岁前)等。看医生时,将这些情况如实告知,必要的话接受骨密度检查。 50-59测骨密度 女性绝经期及绝经后,出现骨量快速丢失,男性骨质也有下降,但幅度没有女性大。 1、增加钙摄入量。 50岁后,女性每天应补钙1.2克。同时补充1000~15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补充前,务必征求医生建议。 2、定期查骨密度。 女性绝经后应每隔3~5年查次骨密度。测量骨质密度的黄金标准方法是“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可测量髋骨、脊椎或全身任何部位的骨量,精确度高,对人体危害较小。 3、注意背痛。
椎骨骨折在年过50的人中十分常见,而且容易被忽视,症状常为背部突然疼痛。出现这种情况最好上医院检查,如不干预骨折会反复发生。 4、积极治疗。 多种治疗方法有助绝经女性控制骨质流失。比如,双膦酸盐等药物疗法、激素替代疗法、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疗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