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爱好者大都听过“太极十年不出门”的说法,于是,很多人以为练太极拳必须十年才能练出功夫,或者,必须练十年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其实不然,只要找到正确的途径,十年的时间,至少可以使太极拳爱好者在太极领域有大的成就了;而普通人,则应该一两个月、几个月、或者一两年就能取得祛病延年、强身健体的作用。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必须打破仅仅按程序(名称顺序)练套路——俗称盘架子的习惯,因为,按部就班的一个式子一个式子练下去,只能取得稍稍活动活动筋骨、促进一下血液循环的作用,更大的效益则不易产生。
真正的太极拳习练者,一定要把太极拳练出花样、练出情趣、练出品质、练出智慧来,只有这样,太极拳给予的回报才会超乎想象;才能练一遍有一遍的收获;练一万遍有一万遍的感觉。
太极拳是内求人体本具功能的智慧——所以,反求诸己(现代人称之为内向性思维、内求法)就显得特别重要,这其中,不管有多少太极拳方式训练,必须以内求为根本,这是太极拳与外家拳的最根本的区别,亦是获得太极拳真谛的最重要的途径。
笔者有一位忘年交,他根据自己师传和自己的练拳体验,把传统太极拳的多种练法进行了划分,形成了定式、原地式、联动式(动式)、默练、单手练、无手练、松肩练、垂肘练、松腰练等多种练法。还有一个老前辈,把太极拳的八种劲——掤、捋、挤、按、採、挒、肘、靠,按照两年锤炼一种劲的途径进行反复锤炼,比如,两年中,整套拳都按“掤劲”打,然后,第二个两年则在整套拳中按“捋劲”打,依次地,每种劲都集中练2年。这些读者都可以参考采用。
笔者根据几位恩师(主要以香港的王壮弘老师,所创编的王氏水性太极拳为基础)的口传心授以及自身的感悟,把太极拳分成三大境界:内功太极拳境界;水性太极拳境界;神明太极拳境界。这三个境界的练法均是不同的,并且是依次递进的。也就是说,如果流连于某中练法,则就不易进入更高境界的练法了。太极拳的多种练法,是太极拳“过河扔筏”、“得鱼忘筌”思想的生动体现。
内功太极拳的多种练法
精神专一练法:要懂得意在先、内气催姿势的规律,把杂念、妄念排除掉,每一个式子,均按照神、意、气、形的整体要求,把动作和内功心法——阴和阳的互动——自动自发地酝酿出来、演绎出来。此阶段,主要是初识太极拳的真意,明了动作要领和行拳心法,形成“以意领气”、“以气导形”的内功练拳的习惯。
球体练法:想象周身内外是一个气球,每一个式子的动与静,隐与显,都是气球位置的移动,动的过程,一定要实现“外三合、内三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其中,“外三合”比较好理解,比如,动手的时候想一下脚;动肘的时候想一下膝;动肩的时候想一下胯。“内三合”初学者不好理解,不过,如果动作姿势的转换,均是气球的平转、立转、碾转、漂浮转、大小膨胀转等,或许对掌握“内三合”有帮助。
开合练法:在每个式子构成因素的细微转换处、式子和式子之间的更迭处,要特别注意其中姿势、思维、眼神的回收,收的过程中,一定要整体地关注一下身体的里面(不要关注得特别清晰,要若有若无),身体里面要空空荡荡。向内收敛在太极拳中是合,而动作、思维、眼神向外,则属于开。其实,开合出入聚散化是人体生命新陈代谢的根本规律,所以,太极拳中的开合练法也就理所当然了。
劲源上手练法:劲源上手,主要是想象手上有一个“十字架”,十字的交叉点在中指根的凹部。如何练呢?就是在每一个动作起承转换中,手上的“十字架”也要随着招式招法的起承转换,而体现前、后、上、下、斜前、斜后、斜上、斜下的运动态势。这个过程中,动作还必须按照拳架的要求做。
松腰练法:松腰就是始终要做到气沉丹田——形体动作的变换处,有意识的让命门后突,或者想象命门处向后放松——这就是内功太极拳所称之的“腰意塞”。松腰在太极拳中有单独的训练方法(比如可以通过上下蹲起、八卦走转、直腿坐、转腰、站庄等方法进行专项训练),而训练的效果,则必须通过盘拳走架来体现。
演练内功太极拳套路(拳架子)的过程中,以上这五种练法可迭加着进行训练。
水性太极拳的多种练法
水性太极拳目前练的人不多,不过,其内在的境界,则代表着最具有中华传统文化韵味的太极拳的发展方向,现择要简述一下。
水性(海浪)练法:太极拳从相上说,亦名长拳。拳论上说“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河),滔滔不绝也。”太极拳如果要想真正有所突破,则必须摆脱在世间法上打转转的练法,努力让身体变成水。这也是笔者老师王壮弘先生把他所创编太极拳命名水性太极拳的含义所在。水性必须像水一样的随物赋形,随势而动,每招每式都要实现把僵体、固体变成流体的要求。这个过程最为痛苦,所用时间也最长。
点线面体练法:很多人都知道,自然生息律(太极演化规律)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五、五生八,在太极拳演练过程中,此种练法就是每个动作姿势都要体现出点(一生二)、线(二生三)、面(三生五)、体(五生八)来;动作中能否贯彻这些内涵,则是衡量太极拳能否实现“上善若水”的重要标志,也是通达水性练法的必由之路。
沉重量、飘浮量练法:太极拳也讲究“戒、定、慧”。这其中的“戒”就是戒用力;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用力已形成了习惯。如何实现不用力呢?练拳的时候,最好能按照地心吸力的原则练拳,每个动作都和地心吸力有关,这就沉重量了,而沉重量一出来,则飘浮量也能实现。这个练法的总原则是让身体成为不倒翁,也就是拳论中所述的“偏沉则随”。
风性、火性、土性练法:练拳的过程中,想象自身有风的流动性、火的升腾性、土的厚重性,这样的练法,要多观察大自然,把大自然的风、火、土之本性放置在自身的太极拳功夫锤炼上。比如,风吹树叶、火燃烧、土厚重等都可以变成拳架动作的楷模。
翻动、扶摇、羊角练法:在庄子的《逍遥游》中,翻动、扶摇、羊角是形容大风、飓风、台风的。翻动为上下沉浮;扶摇为左右飘荡;羊角为大小螺旋。这三种运动,可在身体松开的基础上,逐渐的依次展现在拳架中。
水性太极拳是王氏太极拳的入门拳,以上练法逐渐能抵达后,则可进一步锤炼太极拳的有无境界、无为境界了,这个境界,我们用一个名字来命名——神明太极拳(亦可称之为般若太极拳、智慧太极拳)。
神明太极拳的多种练法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亦可成为太极拳多种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练法,把文和武(武拳文练)、龙和凤(中国精神的象征)、河图和洛书等阴与阳的精髓;儒释道、天地人、精气神等含三为一整体气韵混化成太极拳神明境界的多种练法。
四大皆空练法:四肢百骸象征着土,血液和体液象征着水;呼吸之气、营卫之气象征着风;思维意识象征着火。练拳的时候,要“应将有相能无相”、“见相非相”——身体里虽有四大,但是,却不能强调之、流连之,要“有化为无”。练拳架的时候,水(流体)载土(形体)借火势(意)升腾,再借风势(无为无不为),形成飘飘荡荡、沉沉浮浮,似行云流水,似风吹万物的无住、无根、无量、无向的气质。
架虚摩空练法:“驾虚即根身凌驾、融化于虚空之中;摩空即用六根触摸感受空而不空并与空相摩相荡”。虚空并不是无,而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客观存在,虚空生发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此种练法,拳架和精神境界,要实现“形断气不断,气断意不断,意断神还连”。
乘幽控寂练法:“乘幽即心识入于灵明虚静、空中深邃之幽境;控寂即心安住于寂静无为,如如不动。”此时,由水性太极拳入门,终于抵达“神明”境界。此时太极拳的练法,则主要是“静定功夫”携手“智慧之光”的锤炼了—心之内外如如不动,“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无为、无我、无中之中的练法已经很难用语言表述了。
实际上,神明太极拳的三种练法是一个练法—太极拳的十三总势—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终成体现在太极拳的一个动作姿势中,—“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中有真意”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境界了。
以上三个境界十三种练法,或许很多人没有听说过,然而,确实是太极拳高手所必须经历的练拳途径。这样的途径,不是每个人所能体验的(必须有老师反复启迪和熏修),然而,作为太极拳学练者的努力方向,则应该知晓。由是观之,太极拳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丰富的内涵,需要有识之士来深研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