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自古以来就是一座环境优美、隐居的好地方,除道、佛两教外,也是名人逸士、武林高人隐居修炼之处。加之,历史上的战争,带来了大批的移民和各地的文化。使峨眉武术包容了各方武术精华,形成了门派繁多,拳术种类各异的特色。据1983年国家体育总局对四川峨眉武术的挖掘、整理,共有68个拳种和门派的源流,2368多种拳术、518个器械套路和276个练功方法。
五花八叶枝繁叶茂
湛然大师《峨眉拳谱》载:“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这是对峨眉武术主要门派的概括,但是,并非实指峨眉武术就是“五花八叶”,只是形容其枝繁叶茂而已。据汪键《峨眉武功》一书载:峨眉武术有土生土长的黄林派、青城派、弦虎门、子午门、化门、绿林派、自然门、通臂拳、峨眉十二桩、白眉拳等。也有从外地传人巴蜀并经川人同化和融合而形成的峨眉派的“八叶”支流等。 “一树”指峨眉武术;“五花”是指当时巴蜀的五个地区“袍哥组织”联络堂口的暗号;而“八叶”则指四川武林中的僧、岳、赵、杜、洪、化、字、会八个门派,属峨眉武术中的“客家拳”。 “僧门”由少林云昙高僧传入,特点是巧、快、灵、动,拳、掌、肘、腿并重,高桩长手,以前虚后实的含机桩式为主。主要流传于峨眉、新都、洪雅、荣昌、云阳、雅安和内江等地。 “岳门”据说为岳飞所传,特点是矮桩,出手较重,强调靠身打法。出拳时,前手需外旋成圆,有“不划圆不成拳”之说。主要流传于成都、双流、温江、眉山、郫县、三台、青城、绵阳、威远和宜宾等地。 “赵门”据说为赵匡胤所传,特点是高桩,讲究翻滚跳跃,舒展大方,善用腿功。分“三原派”和“直隶派”。主要流传于成都、乐山、自贡、宜宾、都江堰、内江、绵阳、攀枝花、西昌、雅安、德阳和南充等地。 “杜门”以传说中诸葛亮八阵图之“杜门”而得名,也有说,清乾隆年间,善擒拿术的江西武术大师杜观印,曾来川传授,故称“杜门”。特点是封锁严密,善于防守,讲究跌法,以破坏对方的重心取胜。主要流传于成都、乐山和自贡等地。 “洪门”相传以明太祖武年号而得名,以洪拳为代表。其特点是正门攻敌,大开大合,重手重脚,刚劲有力。主要流传于成都、乐山等地。 “化门”又称“蚕闭门”、“缠闭门”,特点是如春蚕吐丝,绵绵不断,紧封敌手,避实就虚。有“掌不离肘,肘不离怀”之说。主要流传于成都、南充、内江等地。 “字门”又称“智门”,因收势摆成“字”形而得名,特点是高桩长手,起伏大,腿法少,出拳时用鼻发声。主要流传于内江、自贡、大竹、通江、渠县、南江、巴中、云阳等地。 “会门”又称“慧门”,特点是以意导动,顺乎自然,内练气功,外练拳技,讲究化刚为柔。主要流传于内江、遂宁、雅安、金堂、名山及川北、川东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