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太极史料] 太极之打手歌决

[复制链接]
噗噗宝贝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10-8 11:17:33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打手歌决①(七言六句)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侵②。
任凭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③、。
引进落空合即出④,粘连黏随不丢顶⑤。
【题名解】
太极拳学中的“打手”说,就是指自己修炼攻防技术功夫和与人比武较技的攻防技击之两项内容而说的。而在与人比武较技的内容中,古有太极推手和盘拳过手两种较量的方式。而太极推手,乃是打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在太极推手中,一定要遵循太极拳推手的特殊规定;盘拳过手,乃是各门通用的比武较技的方式,其中亦有通用的规定,如:点到而已。即“用必打犯,不伤人”的道义。此打手歌诀,就是精炼的说明自我修炼和比武较技的真攻防功夫秘诀的。
【注解】
①、此打手歌诀流传较广。陈鑫谱中“太极拳著解”一文之后,收有两首“七言俚语”,其中一首内容与此打手歌诀略同,其为七言四句。读者可以相互比较,故而录之如下:
掤捋挤按须认真,引进落空任人侵。
周身相随敌难进,四两化动八千斤。
②、上下相随人难侵:掤、捋、挤、按是四正的天盘手法。后面“太极圈”歌诀中就有:“要用天盘从此觅,久而久之出天然”的说法,可以为证。由于具体攻防技法的掤在两臂,捋在掌中,挤在手背,按在腰攻之运用劲势之部位的不同。故而在修炼和运用中须要认真的仔细推求,才能体认到诸法之精髓,悟得诸法之妙谛,方能为己之应物自然之随心所欲的运用。而运用掤、捋、挤、按之四正的天盘手法之关键,在于“上下相随”的功夫。然何谓“上下相随”?有的人说:手动足随,足动手随,就是上下相随。此乃是不负责任的随便之说法。太极拳对“上下相随”的概念之认识、运用,是有法则性的硬性规定的。
关于上下相随的这个问题,《太极拳经》中的解释是:千古一日,寒暑往来。乃说的是千古的寒冷的冰冻期和暑热的暖化期的往来变化,乃如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寒暑变化一样;亦如一日的中午、傍晚、子夜、清晨一样,呈现的是昼夜寒、热、温、凉,四象的变化规矩,法则。就寒热温凉四象变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千古复千古的周而复始,如环无端。此经文歌诀以一日之四象,一年之四季的寒热温凉之变化,推导出千古亦是寒热温凉四象变化的法则。来说明太极拳法的上下相随是外形虚实攻防动静变化的基本规矩、法则。一日有四象,一年有四象,千古有四象,而喻人身外形有四肢。而四肢的动静变化,要以上下相随的四象法则为规矩而动变,才能身法活似车轮,周而复始的变化实施各种攻防招法以攻防。前贤为说明上下相随攻防动静变化的实质性、重要性,是以“不可空谈”一句诀言来强调的,即上下相随的规矩、法则确有实指性之内容的,不是一句空谈之说法的。通过这段分析之论述的探讨,知道上下相随是四象动静变化的规矩、法则了。但其实指性的内容,所指的又是什么呢?
关于上下相随是外形虚实动静变化的规矩、法则,在心意拳《交手法》一文中记载有:“拳不打空起,亦不从空落。手起足要落,足落手要起;(手落足要起,足起手要落)。心要占先,意要胜人,身要攻人,步要过人。”这样的论述。其中的手起足要落,足落手要起;(手落足要起,足起手要落)之说法,就是手足虚实的上下相随之规矩、法则的本义。分析如下:
一侧的手起为虚,则随之配以足落为实,上手下足的虚实配合;同时,另一侧的手落为实,配以足起为虚,上手下足的实虚配合。又:一侧的足落为实,配以手起为虚;另一侧足起为虚;配以手落为实。所谓的相随,就是自身左右之手足的上下相互的“随实就虚,随虚就实”的四象变化规矩、法则之本义。这样,自身就形成了有机整体的矩阵形态的攻防机制了,方有利于避实击虚的方圆动静攻防变化之须要。
此个上下相随的规矩、法则,在形意拳门中是以“打人如走步”的诀言之说法来体现的。如果运用摆动手臂的原地踏步走,就完全可以体认到上下相随的法则、规矩。攻防招法的实施之手足虚实匹配的动静变化,与走步时的手足虚实起落之匹配是一样的。这样,我们就肯定了上下相随的规矩、法则,是太极拳施招用手、施手用招的基本规矩、法则。既不管当时运用实施什么攻防招式、招法,上下相随的规矩不能破坏,法则不能丢失。这才是太极拳的行家里手之真功夫的体现内容之一。只有如此的施招用手、施手用招,才能具备方圆立体的攻防变化,他人是难以侵犯的。这才具备动变如轮之“任凭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的能力。
③、牵动四两拨千斤:太极拳虽以顺随为法,制胜法式基本上有两种,即:以定用手的“顺从以为进退之四两拨千斤”和以重击中之“逆力以为揭献的借力打人”之两法。然何谓“牵动四两拨千斤”?牵动谁的四两?为什么是四两,而不是其他的数字?分析解之如下:
四两内劲的存在?
太极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遵从内气、外形,健顺参半的宗旨,必须是柔外刚中匹配如一而运用的。这就得出了气、意拳懂劲的形用半,劲用对五,阴阳逆从,劲形反蓄,中土常守,中土不离位的基本法式。所谓的形用半,就是一身之外形分为左右之各半形的运用,一半身形用于攻击,另一半身形就用于防守,这就是形用半的说法;内劲独立于外形其在身内独立存在而不改。故内劲的运用亦要分为两份,一份用于攻击之半形中,一份用于防守的半形中。但是,无形的内劲必须以数言,故一三五七九的天地生成之阳数二十五,用于攻击之半形中;二四六八十的天地生成之阴数,用于防守之半形中,此乃劲用对五的法式,此就是陈谱中所说的:五阴五阳是妙手。再劲形反蓄的运用,就是暗劲的法式。这样的法式中之外形的左右攻防互换之内劲的左右腾挪,显示不出来四两内劲的存在。
这就必须换成另一种运用内劲的计算之法式,才能得以说明。外形还是形用半,内劲不是运用对五法了。而是运用旧制的一斤十六两的法式进行计算。如:左半身之形用于攻击,配以六两的内劲;右半身之形用于防守,配以十两的内劲。转换为右半身之形用于攻击,配以六两的内劲;左半身之形用于防守,配以十两的内劲。如此左右外形的攻防互换,则有四两内劲亦随之右左的在身中腾挪着。
如以明劲法式来看,则四两内劲的腾挪就看的更为清楚了:左半身之形用于攻击,配以十两的内劲;右半身之形用于防守,配以六两的内劲。转换为右半身之形用于攻击,配以十两的内劲;左半身之形用于防守,配以六两的内劲。如此外形之左右攻防互换,则有四两的内劲亦随之右左的在身中腾挪着。
以上两种法式,都可以体会到四两内劲的腾挪的现象之存在。这就很明确的说出了四两,是指自己能够腾挪的那部分内劲而言的。这样看来,牵动四两拨千斤中的四两,乃是自己身中的四两内劲的说法,就是正确地说法了。这是定而无疑的了。
上述明劲、暗劲的两种内劲、外形的匹配法式,都是属于虚实匹配的法式说。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我们先将自身的左右(右左)攻防之外形视为一个空皮囊。这样,左右(右左)攻防之外形中所各自存有的六两内劲,视为虚。余下的四两内劲,腾挪到左右(右左)的那一方去,那一方就成了十两的内劲,则为实。此时自身内显示的是:虚非无,还有六两内劲;实非满,十两内劲,不满足一斤之数。有关此自身的虚实说,前贤多有论述,今选择一有代表性的论述,以为之证,录之如下:
实非全然站煞,实中有虚;虚非全然无力,虚中有实。上图举一身而言,虽是虚实之大概,究之周身,无一处无虚实,又离不得此虚实。总要联络不断,以意使气,以气运动。非身子乱挪,手足乱快也。虚实即是开合,走架、打手著著留心,愈练愈精,功弥久,艺弥巧尚矣!
——摘自《清代李亦畬太极拳论•虚实图解》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知道:四两,乃自己的内劲之四两。为什么是四两?也都得到合情合理的解决了。这就是拳谚:“坤为吾母乾为父,太极一气贯来衡”中所能表达的太极一点子的精义。这太极一点子,就是指这四两内劲而说的。一点子内劲的腾挪,同时存在着两种功能:一是可以保证自身攻防动变的平衡无失;一是可以无时无刻的不在化解着对手的攻击之势同时又攻击着对手。有关这一点,前贤亦有明确的论述可以为证,录之如下:
十九、问曰:练法更如何得窍也?
答曰:在会意用力。
筋力人身本不多,在乎用法莫蹉跎。
心在何处力随往,上下一线是金梭。
——摘自《拳经拳法备要•千金秘诀》
此歌诀中的“心在何处力随往,上下一线是金梭”。就指的是此四两内劲的腾挪作用之功能的。
为何牵动四两就能拨千斤?
前贤云:“拳者,权也,所以权衡物之轻沉者也!然其理法实根乎太极,而其用不遗乎两拳。两拳者,攻守之两法也。且人之一身,浑身上下左右都是太极,机浑身上下左右都是拳,不得以一拳目为拳也”。
所谓之两拳的攻守之两法说,如以刚柔法论,无非就是柔化刚发之两法。就是立身中正如平准,动变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偏沉于己,柔以化之;偏沉于彼,刚以逼之。然在柔化法中,确有明柔、暗柔之两法;而在刚发法中亦有明刚、暗刚的两法。不管是明暗的柔化法,还是明暗的刚发法,及其相互之间的转化,都是四两内劲的腾挪之用法所完成的。刚发也好,柔化也罢,无非就是运用四两内劲的“补、泻”之作用的结果。
下面再从补泻的方法中来认识四两内劲的拨千斤的实质内容。
补泻气力於自己难,补泻气力於人亦难。补自己者,知觉功亏则补,运动功过则泻,所以,求诸己不易也。补於人者,气过则补之,力过则泻之,此胜彼败,所有然也。
气过或泻,力过或补,其理虽亦然,其有详夫过补为之过上加过,过泻为之缓他不及,他必更过,仍加过也。
补气泻力於人之法,均为加过於人矣。补气名曰:结气法;泻力名曰:空力法。
《清代杨氏传钞老谱•太极轻重浮沉解》
此论中的“补於人者,气过则补之,力过则泻之,此胜彼败,所有然也”的说法。就是牵动四两拨千斤的种种攻防技术方法的描述。解之如下:
补於人者,不管是气过则补,还是力过或补,运用的就是四两内劲运行到接触点的刚发的法式。这不关乎运用的是明刚还是暗刚的法式,结果是一样的:此胜彼败;不管是力过则泻,还是气过或泻,运用的就是四两内劲从接触点吞吸运行回到自己身内其它部位的柔化的法式。这不关乎运用的是明柔还是暗柔的法式,结果是一样的:此胜彼败。这就是《太极拳经》中有段论述所言的攻防功夫境界,以资对照,录之如下:
粘连黏随,会神聚精;运我虚灵,弥加整重;
细腻熨贴,中权后劲。虚拢诈诱,只为一转;
来脉得势,转关何难?实中有虚,人己相参。
虚中有实,孰测机关?不遮不架,不顶不延;
不软不硬,不脱不粘;突如其来,人莫知然。
只觉如风,催倒迭翻;绝妙灵境,难以言传。

试一形容,手中有权;宜轻则轻,斟酌无偏;
宜重则重,如虎下山;引视彼来,进由我去;
来意听真,去贵神速;一窥其势,一觇其隙。
有隙可乘,不敢不入。失此机会,恐在难得!
一点灵境,为君指出。
此歌诀中的手中有权;宜轻则轻,斟酌无偏;宜重则重,如虎下山。就是对如何牵动四两内劲以成补泻二法之势的精辟之描述。而不遮不架,不顶不延;不软不硬,不脱不粘;突如其来,人莫知然。只觉如风,催倒迭翻;绝妙灵境,难以言传。就是对牵动四两拨千斤之攻防效果的精辟之描述。
由以上的论述解析之中,可以发现,太极拳法的要妙所在处即遵从无争为争的无为法式。较技运动,惟柔与刚;彼以刚来,我以柔往;彼以柔来,全在称量轻沉;(以我手称住人之手,如称称物;以我之心度人之心,量其上下迟速,或半路变换机势)。刚中寓柔,与人不侔;柔中寓刚,人所难防。运用在心,不矜不张;中有所主,无任猖狂;随机应变,终不惊慌。此论中的随机应变一句之精义,除外形的拳式之顺随其变化以外,主要的就是自己的四两内劲,亦要随机而腾挪变化,才有制胜的把握,故而不会惊慌。
如以开合法式来看四两内劲的腾挪运用之效果,就有:开则以开打之,合则以合打之。其妙在顺随为法,手足无在非转圈之时,即无在非打人之地。吾岂有心打人哉!吾自打吾拳,亦行所无事而已矣。拳势的开合变化,就存在牵动四两内劲以破解对手的开合之打法的妙用。这就是意气要换的灵的精义,就是牵动四两内劲的变化要换的灵通及时之谓也!
如上所论,已将何谓牵动四两?为何牵动四两就能拨千斤的攻防机理,解释清楚了。那到底在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中有几种牵动四两的方法?有几种拨千斤的方法?这就须要及时解决的问题之内容了。下面就来专题讨论之。
有几种牵动四两的方法?有几种拨千斤的方法?
要回答这个问题,初看起来似乎是很难论说清楚的。而经过认真分析,仔细的研究,不过只有两种解释的方法。一种是从本门宗技的各种基本攻防拳式的认识方法而得出的结论;一种是以融化发融化的认识方法而得出的结论。这两种认识方法之间并不矛盾,而相互比较的运用则会看得更为清楚。
先从本门宗技的各种基本攻防拳式的认识方法来看有几种牵动四两的方法?有几种拨千斤的方法?
就以太极拳的三十七式太极拳来说吧!除去起式和收式,就只有三十六式了。这三十六式中每式中的具体手法又多少不一,以这三十六式中多少不一的攻防手法之总和为基数,在以这攻防手法之总和的基数乘以四,在乘以二,所得之数就是牵动四两的方法和拨千斤的方法之总数。为什么要乘以四,再乘以二呢?因为每个具体攻防手法都存在着明刚、暗刚,明柔、暗柔,四法的运用之可能,这就是乘以四的道理;而每个具体攻防手法中都存在左右两手的各自皆能攻防之两用的可能,这就是乘以二的道理。这已经不知其各有多少牵动四两的方法和拨千斤的方法之数量了。当然,这还不算变招、变手的数字在内,亦不包含浑身无处不太极,挨着何处何处发的无点不弹簧的数字在内。故而前贤皆以万法来立论而言之了。因为这是一个无法统计的出来的数字。故有:拳学博大精深的感叹!此乃这种认识方法的结果。
再从融化发融化的认识方法来看有几种牵动四两的方法?有几种拨千斤的方法?
如以补泻法来看,就是两法。然从补於人者:气过则补之,力过则泻之;气过或泻,力过或补,则为四法。
如从柔化刚发法来看,亦是两法。然而化发于人者:明柔、暗柔,明刚、暗刚,亦为四法。
这样看来就简单的多了,基本上只有四种牵动四两的方法和四种拨千斤的方法法式了。
如以刚柔四法再从方位法来看,则有左重则左虚右已去,右重则右杳左已去,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逾长,退之则逾促。六个方位。
再以六个方位乘以刚柔二法,则有十二个法式,以应一年十二月之数;乘以刚柔四法,则有二十四个法式,以应一年二十四节气之数。
故从基本刚柔法式中可以看出,以这四种牵动四两拨千斤的法式就可以实施种种攻防招法,达到四两拨千斤以胜人的效果了。这就是对牵动四两拨千斤之诀言的基本认识。不知读者您对此有何不同的见解?
或问曰:闻君所言,茅塞顿开。对牵动四两拨千斤之诀言精义的剖析解释的条理清晰,法法丝丝入扣入精入微矣!真是无懈可击,无法可驳矣!十分令人敬佩、仰慕尔!足见先生于太极拳术攻防之道的理、法、术、功,形、意、体、用的造诣精深矣!
然有一疑问,提出以求解!您在《中华拳术明镜录•龙涎集•读谱识法》一文中,清楚的论到:
四两拨千斤,顺从以为进退的柔乘他力后的施招用手之打法,此法施出,可顺其势使对手过上加过而败之。如,顺其来势的掳带法;顺其去势的虎扑势,所发之势与对手之劲势顺向而用,故顺从以为进退的施手用招,可称为四两拨千斤的方法。
借力打人:就是逆力以为揭献的刚发他力之前的施手用招之打法。此法施出,可逆其力势而使对手不及加不及而败之。如对手来势力道尚弱,逆其力势而骤然以强劲之势发之,此亦属“对”法。《武谱•四字密诀》中说:对,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也是说所发之势与对手之来力之势相反,即逆向而去,故可揭献而将对手击翻跌出。此乃借其来力不足迎头逆力的施招用手或施手用招之方法,故逆力以为揭献的打法,可称为“借力打人”的方法。当然,所谓“对法”的“逆力”,也是先天自然之力,即以内气对彼来处的方法。绝非僵拙蛮横的外形有为之力法尔,这一点同样应辨别清楚,练,用,方不失误矣。
或问:这段论述的精义就是将四两拨千斤和借力打人视为两个基本法式,这个见解很有独到之处。可问题是:在逆力以为揭献的借力打人之法式中,存在不存在牵动四两内劲的功法内容呢?
答曰:这个问题提的好!提的妙!这个问题的解决,就将牵动四两方法的所有内容,全部阐发清楚明白了。
所谓的牵动四两内劲的说法,换个角度来看、来立论,就是内劲的腾挪问题。牵动四两拨千斤的攻防技法论说的是逢强智取的法式之以小力打大力的技术功夫,重在用巧劲上,故而以顺随法为基本法式;而逆力以为揭献的借力打人的攻防技法论说的是遇弱力擒的法式之刚发他力前的技术功夫,重在用劲时的巧妙上,故而以逆力法为基本法式,然没有四两内劲的腾挪又不能得以实施而制胜了。以此四两内劲的腾挪法来看,亦可以认为是牵动四两的方法来完成的。这样,就可以得出:在顺随以为进退的四两拨千斤和逆力以为揭献的借力打人之两法的实施过程中,都存在着牵动四两内劲的运用内劲技法功夫的内容。这样,就可以更为突出的看到内劲在太极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升华中的重要作用了。然而,神拳神明的大成攻防功夫艺境之一触即发的功夫,乃是一气涨渺的法式,这就不能运用“四两拨千斤”的说法来认识了,要从法身道体三功四德境的内容来看待,才能明白。这一定要分辨清楚,才不会练用有误矣!
④、引进落空合即出:此引者,乃我引领对手到挨打的位置;进者,一是引领对手进入到被动挨打的位置。一是引领的同时,我进入到击敌的有利位置。落空者,一是引领对手的攻势落到空虚无用之地;一是引领的同时,我进入到对方的防守空虚之地落定,以便攻击对手。此合者,乃是指自己的机势与对手的机势相合之合。即黏走相生,化打合一之避向击背的法式中,黏走的丝毫无差、合机合势之合也。只有如此之黏走相生的合机合势,才能避向击背的将对方轻易的发放跌翻的。
⑤、粘连黏随不丢顶:此处有两解:一是身法说的“顶头悬”的身法态势,不能因为已经将彼跌出,而丢掉“顶头悬”的正确身法之态势。如果此时丢掉“顶头悬” 的正确身法之态势,就不能防备对方之万一的突然袭击了;一是运用粘黏连随的技法过程之始终,都不能出现“丢顶”的病拳法之现象。这才是攻防较技的上乘功夫之表象。这两点内容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第一点内容,常是功夫高手粗心大意或骄心傲敌而导致失败的原因之一;第二点内容,确是功夫水平低的人所常犯的病拳之错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纳速健身网成立于2006年8月,是国内优秀健身运动网站,现拥浏览人数超30万。网站是集养生、武术、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等多种健身项目于一体的多功能交流平台。平台提供大量优质的教学视频、伴奏音乐(太极拳晨练音乐,广场舞音乐,健身气功音乐)、图文教程、运动科普和经验分享,为健身爱好者提供完善的运动指导平台。
  • 纳速QQ群乙:151815303
  • 纳速QQ群丙:79104490
  • 微信交流群:微信好友搜索【nasuwang】加小纳微信进群交流健身知识,备注【纳速】
  •                     或者扫描页面底部右侧二维码添加小纳微信>>>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群客服交流

  • Copyright © 2006-2021, 纳速健身网. | | 辽ICP备13002388号-1 辽公安网备21050202000005号公安网备号 纳速武术-乙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