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hz 于 2011-10-20 20:28 编辑
一.尚德不尚力
历来武师传艺,总是以崇尚"武德"谆谆告诫学生."尚德不尚力",并不是说"力"(武力)不重要,而是说练武人的道德比武功更为重要.武术的用途在于强身和自卫,推而广之,在于增强民族的体质,为国家抗御强敌.而炫耀武技,好勇斗狠,向为武术界之所戒!
二,名师出高徒
练武强调正确的传授.老师是引路的人,路子引错了,即使肯下功夫,也难望大成,而另外一方面,武术的窍要之处,更非有老师的口传心授不可.因此,"名师出高徒",是武林中的普遍真理.高明的武师是指嫡派真传,学有专长,道德高尚,诲人不倦的老师,有无名气也无关紧要,所以,对于这一谚语的更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明师出高徒".
三,力不打拳,拳不打力
这里所说的力是指蛮力,拳术惯用避实击虚的技击方法,可避开或化去对方的蛮力,以至借其力而乘之,所以说"力不打拳".功是指硬功,气功之类功夫,硬功胜于蛮力,气功不畏打击,因而拳家每为精于功夫者所败,所以说"拳不打功".但是此说也不能机械地理解,因为拳术并非丝毫不讲实力,而另一方面,拳术既然能够避力,当然也能避功,更何况拳中亦自有功.所以,胜负之数,全取决于技击和功力之是否精纯!
四,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功夫的种类繁多,大别之有硬功,气功,轻功等,其主要作用是锻炼身体的实力和灵活性,打拳方要是锻炼技击的方法,如果没有相当的实力,仍难克敌制胜,所以说打拳必须练功,拳术本身就包含多种功夫在内,诸如发劲,使气等等,练拳功深者,其气自足,其力自强,其身自灵.所以,练武仍应以拳术为根本,以功夫为辅佐.
五,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练武应该一年四季不辍,即使是严冬炎夏,也不应减轻勤奋的程度,或者说,三九三伏,更应加强锻炼.这是因为,在严酷的气候中,人体生理活动都发生适应性的变化,最明显的是皮肤,肌肉和末梢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冬夏练武能使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力大大提高,更加强健,用武术家的行话说,苦练三九三伏,最能增长功夫.
六,艺高人胆大
武艺高强,有恃无恐,其胆最就大,但是也未必尽然,有时武艺虽高,却败于不如已的对手,其原因在于胆力不如对方,胆力不如人,则慑于内而怯于外,对方明明有隙而自已不敢乘,于是自身之隙反被对方所乘,这怎能不败呢?须知胆力与养气关系,比之与武艺的关系更要来得深,文天祥以一文官,身系虏廷,威武不能屈,全凭一身正气,这就是养气功深的一个例证.所以,练武必须重视养气,即重视道德,情操的修养,如此,才能做到"不动心'养成大无畏的气质."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总之,艺高必须同时胆大,才能充分发挥其武艺,用以克敌制胜而有余.
七,手是两扇门,全靠脚打人
这句谚语出自花拳门,意为手法的作用有如门户,主要用以守,或开而诱敌,或关而封闭来手,或忽开忽关,使敌眼花缭乱,然后主要用腿出击以致胜.另一方面,人体下肢的力量比上肢要大很多,所以也就把踢腿作为功击敌人的主力.大凡北派拳种,都很注重用腿,关不仅限于花拳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