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太极史料] 形意拳学-孙禄堂

[复制链接]
ellenlu7683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7-8 12:04:38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帖最后由 ghz 于 2011-7-8 16:46 编辑

楼主:您好!
      
首先感谢您的分享,您把一篇很好的文章分成个主帖上传,刚传上来时他们是在一起的,但时间稍长,帖子一多,他们就沉下去了,到时就分开了,有需要的拳友想看您的帖子,那就看了1找不到2,再找34......,接下来就得满网站的搜索啦,否则就看不全了。您说这样好吗?,我们上传资料的目的就是为了分享。
  我把您的帖子搬到一起了,您看是不是更有利于分享呢。文章太长一个帖子发不完,接下来可以发成回贴,那样他们还是在一起,不会分开。但不要都发成主贴。
当然我的操作不影响的激情分哦。
                                                                                                                —— ghz  

      很久很久以前找到的,但当时着迷于陈式太极拳,只把几位大师所写的序看了一遍。现在看来仍然觉得对我来说颇有些深奥,有似懂非懂之感。与大家分享,同时也希望老师和明白的兄弟给我们做些解释。有个遗憾就是后面有五行拳的动作细节,但没有图片。(对不起,天长日也久,出处我实在想不起来了。对提供这个资料的兄弟表示由衷的感谢,并坚决把形意拳学好!)
形意拳学序 武术各种技术,大都说自己的拳术源自于达摩。然而武术各个支流门派,由于历代传授,难免真伪相杂。有的拳术实用而姿态不美而不良于观,有的拳术上下进退姿态优美而一旦实战则立见其拙,因此为人所败。所以,武术应传授其精髓。拳法诸多,习武的内行人认为以太极为第一门,而世上普遍流传的绵掌、八极十二节充其量不过一匹夫之勇;至于那些专门从事吐纳道引如五禽戏、八段锦锻炼方法的人,一旦碰上敌人,则手足仓促无措,无有迎敌应变的方法。唯有形意拳以太极一气为本体扩而发之,其力用之不穷。而且年龄大的人可以学,一介书生可以学,妇女、女孩子可以学,而且只着平常衣服便可以练习。只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便可掌握形意拳的根本,领会形意拳的精妙,达到进乎道而通乎神的境界。 《庄子》记载的故事中有佝偻丈人承蜩累五丸而不坠犹掇⑴;吕梁丈夫蹈水与齐俱入与汨皆出⑵;疱丁十九年解牛数千刀刃若新发于硎⑶。庄子用这么多寓言记述这些故事,难道是无其事而庄子故意记载这些洒脱神奇的故事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吗?不是,是庄子借其故事讲述勤学苦练、专心致志、顺物之性、掌握规律、熟能生巧、巧能生神的道理。 书中所称拳法大师郭云深,我曾听说他的力量能摧壁,又曾让五位壮汉用一巨竿合力拄于他的腹部,郭云深一鼓气,五位壮汉皆倒退五、六步外扑地跌倒。但是可惜郭云深生前未遇其时,仅在北方传授数人,未能将其所长广泛传授,而隐于乡间,终于茶肆。 孙禄堂先生是郭云深的再传弟子(郭云深弟子李魁元之弟子),渊源自郭而来,其武艺精深自然是肯定的。过去我曾见过有手抄本五公山人新城王余佑所著刀法拳术,心中十分喜欢却没有时间抄录加以收藏,时间过的真快,至今已二十年,十三刀法现已出版发行,但却不再能回忆起王余佑的拳术。只能回忆其主要说的是意气力,而力不是自己的力,他人之力亦可作为自己之力,关键之道在于用借力之法。若功夫练至极高之处,习练者气质可以撼山洒海,轩拄天地(其气可立于天地之间),凡意气之所至,皆力之所至。与今孙禄堂先生所传的内家拳术即使不同出一原,也是同原所出而后分类成的支流分派。孙先生是知其所以然。 凡是喜欢国术的同志如果有抄录此书的,尚且希望能够转告我而勿秘藏。
      民国四年五月湘帆赵衡序 (1915年) 注⑴《庄子?达生》孔子到楚国,路过树林,见一驼背老人粘蝉,如同拾物一般。孔子问:“你的技术这么好,是你有窍门呢,还是你有道呢?”老人回答:“我有道也,我粘蝉的技术在于累丸,我在竿上能重叠两个泥丸而不倒,则粘蝉失者十之二三,重叠三个泥丸而不倒,失者十之有一。重叠五个泥丸而不倒,粘蝉如同拾物一般。此时我的身体如同有根的树桩一样稳固,臂如同枯木一样丝毫不动。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我心中只有蝉翼。我专心致志,不以世界万物来换蝉的翅翼,又怎能粘不住这小小的蝉呢?”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注⑵见《庄子?达生》孔子观瀑布,悬水三千仞,泡沫沸腾而流淌四十里而不消,鼋鼍鱼鳖都不能游。孔子见一男子在水里游,以为其有苦而欲自沉于河,便使弟子沿岸追逐去救。只见这男子在数百米之外游上岸来,披发高歌。 孔子跟着他问道:“我以为你是鬼,仔细看知道你是人,请问蹈水有道法吗?”男子回答道:“我无有道,我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齐(水之漩涡)一起潜入水中,随汨(波涌)而出,随着水的规律而不是随着自己,这就是我蹈水的方法。” 孔子问:“什么叫作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男子回答:“我生于山上则应适应山的固有的规律,这就是故。我长于水边而应适应于水,这就是性。不以我所理解的规律而是随着自然的规律去做,这就是命。” 注⑶见《庄子?养生主》孙禄堂《形意拳学》序(2)注释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里,享受着生命健康乐趣的人,没有不得益于善修身养性的。在古代,有吐纳导引的修身方法,但终究难免有人追逐偏门左道,欺诈正道,所以圣人为此而忧虑。 今日我中华昌运宏开,全国兴起卫生健康之说。但是,让人忧虑的是仍能常常见到体弱身病的人,形如枯槁,无精打采;瘦弱的儿童,疾病缠身。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他们实在不知道如何养生修身之道啊!因此我想,人的生命比美玉还要珍贵,如果知道养生的重要而却不知道怎样去做,只是侈谈卫生养生之法,又怎么会对身体有帮助呢? 我曾听说,先于身体而生的是先天,后于身体而生的是后天。先天之气在肾,后天之气在脾(肠胃主消化)。先天之气为气的原本,是体,是人的根本。




精彩评论4

ghz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7-8 16:31:49
      体主静,故神藏于体而机静(所谓静为本体,动为作用。“机”原意是弓弩的机关,这里指的是事物的枢要、关键,事物变化之所由始。机静就是事物本体不动,关键之处亦不动;机动则是神发而机动,是气由静而动,由体静到体动致用的开端)。后天之气为气之用,是心中真意驱动后天气力所具有的机能而产生的动作。所以神(精神、意气)一动而后天之气随之而动。因此而知,人身的先天五神(神是五脏之神,肾属水藏精,肝属木藏魂,心属火藏神,脾属土藏志,肺属金藏魄。)藏之于五种脏器,亦藏之于水、木、火、土、金五气,五气循环相生,与天地阴阳五气一样,同周流而无处不至(天地阴阳五气顺布而万物滋生,人身阴阳五气周流则人健康),此气通达于耳目形骸(身体),神发其智;通达于筋骨脉络,精发其华;因此,身体各部位为精神所充满,身体坚强,灵通贯澈,不是那些善为修身的人又怎能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呢? 《素问》中说:上古之人其是知道养生的,皆效法阴阳,求得生活阴阳统一的规律。又说:现在的人好逸恶劳,纵情酒色,结果耗竭元气,故年仅五十便衰老了。又说:女子到了四十九岁,任脉空虚,冲脉衰微,天癸(月经)枯竭,地道不通(刚柔不济),由此而知人的身体非金石之体,如果不善于修养,岂不是夭折自取吗? 不久前,我的朋友孙禄堂先生持其所著《形意拳学》给我看并对我说:“你若能将此学参悟领会,就可以得此拳之妙。能将此拳练习有初步功夫,即可获无穷之益。”我开卷仔细阅读认真揣磨,渐渐领会其中的一些道理,便又去请教先生,孙先生说:“五行拳生于无极。无极乃是人之无主观臆想,无形象、无征兆先天极妙之主体,冲和之本始(即混混沌沌,如天地未开之征象),太极是阴阳动静之初原,万物之生总是负阴抱阳阴阳相合而生,浑圆一气,因而物皆一物一太极。太极源自无极而生,人的元气、精神亦随太极自无极而生,而产太极一气,五行拳则生于这太极一气之中而与其中精气神相通,通则起变化(《易?系辞》“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为之通。”),则能流畅精气神于全身(因五行拳练习五脏,五脏之神气运营全身),均衡人身中的阴阳。而能养护此灵明(精气神)的人,则能使精气神畅达人的血脉筋骨,使人健康长寿。想从后天锻炼而返先天保持自己的精气神而又讲究科学卫生的人,如果以异端看待形意拳,则是不对的啊。而且形意拳不是只有强壮的男子可练习,老人、儿童、妇女皆可随便练习,有百益而无一害。以形意拳来强壮中国人的体魄种族,也是可行的啊。” 我听孙禄堂先生这段话而领悟到形意拳学的真谛,并由此而认识先生欲强国人之体质培养中国强盛之基础的胸怀。先生之用意真可谓博大深远。然而此形意拳以无极为本,能与阴阳规律相合,能与四时合序(春夏秋冬周始有序,五行相生循环不息)。远非古时吐纳导引之术所可同日而语,也非今日一些技艺家所可望尘。此形意拳学,孙禄堂先生得之于郭云深弟子李魁元先生口传心授,而其拳渊源于宋朝岳武穆王岳飞所发明。而岳飞又是根据达摩祖师所创《易筋》、《洗髓》二经创此拳法。此学虽名为拳,实际则为打开重造人之体质,变化人之气质秘密的钥匙,养育世界万物之法规。武而兼道,文而不腐,可为至宝。先生的著作写完后,嘱我为书作序,我怕辜负先生之意,因此,我便以我自己的简陋学识,聊以一些赘妄之语于先生著作的前头,我不敢说我所谈的与先生书中所叙述的目的和意义相同啊!
    大兴厚庵氏艾毓宽谨识陈微明序 我师从孙禄堂先生学习形意拳将近四年,才知式简而意义精深,学易而习难无过于形意这种拳术啊。日月往来而明生,寒暑往来而岁成,创造化育成阴阳屈伸往来的道理。形意拳形式中有往体(即伸、展),有来体(即缩、束),于顺中求逆,一屈一伸不运气而气充足,不加力而力无穷。深究其功之根本,是符合世间阴阳规律并能与其创造化育万物的太极一气同体,所以孙禄堂先生此书首论太极之体。不明白此道理的人会说,形意拳不是太极,他们是因为还不能领会拳术的精微之理啊!拳术精微之理在于能得浑圆一气,就是合乎太极!至于拳式和拳术的使用方法,不过是较为粗浅的形式。世间练习太极拳的人如未能得浑圆一气之意,虽然能演练长拳和套路及十三式之形,又怎能称得上太极呢?孙禄堂先生精通形意、八卦、太极三家拳术,所以能合冶三家为一炉而论之。喜好拳术的人,如能虚心钻研,细心体察,一定会深深体会形意拳的妙处而深益于身心
ghz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7-8 16:33:22
      己末(1919年)春三月蕲水陈曾则(陈微明)序孙禄堂《形意拳学》自序(注释) 自古皆言有天地然后有人民,有人民然后有人民所要从事的事业,有事业而民众安居乐业。这是自然而然的规律。所以国之富强之道在于黎民百姓的振作,而振作的根本在精神。如果没有精神的振作,则人必然衰弱,人民弱国家又怎么能强大呢。要想让国家强大起来须依靠人民的精神振作。所以无论各行各业,以锻炼身体为不可缺少的一个科目,身体强壮则精神振奋,人民精神振奋,国家又怎么能不强大呢? 在过去,文武分歧,文人看不起武术,武人也不精通文理。此其中似有界限之分。然而今天国家振兴,众多事物纷纷维新,学校之中功课加入拳术这一门。使学生们文学武学共同进步,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自幼失学,即开始喜习武术,并非希望自己有猛力过人之勇,只求有益于身体卫生健康之功,求不以气粗力猛为勇而以不粗不猛刚柔相济而为勇。过去有前辈说,武学与文学一理。理既然相同,则为何还要分轻重呢?。然而文学之士所以不讲究练习武功,实在是因为有些武术确实有粗猛而不雅观的弊症存在。 我于形意拳一门浅窥其拳术门径,内含无极、太极、五行、八卦起点诸法,探其本原论之,知太极、八卦二门及外家拳、内家拳两派,可以说同出一源,后来经历数代,渐分门类演变而形成各派也实在是时世与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习练武术四十余年,不揣固陋写了这本书。只是叙述我听到的老师口授的以及我所得到拳术旧谱加以的解释,只是阐述前人的理论学说,自己并无创见,亦是述而不作之意。 我曾听我的老师讲,形意拳术,创于达摩祖师(达摩作《易筋经》、《易髓经》),名为内经,到了宋代岳武穆王岳飞扩其二经之义而发明形意拳。经过元明二代,因其拳无有书籍,几乎失传。当明末清初之际,有蒲东诸冯人姬公先生,先生名际可,字隆风,武艺高超。经历多年,姬隆风先生在终南山得岳武穆王岳飞的拳谱数编,融会贯通其拳术的精微奥妙。后传授给曹继武先生。曹先生即康熙癸酉科武举考试联捷三元的武状元,供职在陕西靖远总镇。先生卸职后别无所好,唯以平生武术功夫授人娱乐以度晚年,以其绝技传戴龙邦先生(山西人),戴龙邦传李洛能(直隶人),李洛能先生相传郭云深(直隶人)、刘奇兰(直隶人)、宋世荣(直隶人)、车毅斋(山西人)、白西园(江苏人)等各位先生,各位先生各收门徒。郭云深先生传李魁元、许占螯诸位先生,刘奇兰先生传李存义、耿继善、周明泰诸位先生。我拜李魁元先生为师,从学数年,曾经在北京白西园先生居处见岳武穆王拳谱。该拳谱并非原本,也是后人录抄,书中所论也不是十分详细,并可惜无有解释之词,只是篇首有跋数行。我因此而顿开茅塞,立志愿续述完备,明知自己学术简陋,无所发明,只是按照拳谱深心研究,再照此拳各式一一著作记录以成此书,实无文法可观。此书是根据我所学而著,不敢有一点违背和谬语在书中间,书中叙述有不完备的地方,还盼诸位同志随时指正。
    1915年夏历正月十五保定完县孙福全谨序孙禄堂〈形意拳学〉凡列 (内容说明) 注释
一、 此书分为上下两编,提纲挈领,条目井然。上编篇名为“形意混沌辟开天地五行学”,由《形意拳学》总纲的无极学、虚无含一气学、太极学、两仪学、三体学、演习之要义和《形意拳学》的第一章劈拳学至第七章五行生克炮拳学组成。上篇首论混沌开辟天地五行之学。由总纲形意无极之说讲起,并附正面之式的照片和注解,到讲解形意虚无含一气之要义,亦有起式之初侧身向右之式照片和注解。此二者乃是形意拳之基础。(总纲中六节皆讲是形意拳的根本要义,皆述虚无含一气之要义,学者应认真领悟,开始练习不甚理解,习久则渐有领悟,终究彻悟。编者注) 由总纲形意无极之说起至第六节演习之重要旨义,又由第一章劈拳至第七章五行生克学,是上编条目,学者按次序练习,才不会产生谬误。下编列举形意天地化生万物之道,为下编纲领。从其第一章“龙形”说起到十四章“安身炮学”结止,为下编的条目。其中有单独练习之式,有二人对练之式。对练之式分甲乙上下之手。单练与二人对练之式,开始练习起点,以及进退伸缩变化各种方法,一一详细说明并附有图片。锻炼时,凡一动一静,按照此规矩法则,不使身式紊乱,那么此拳之全体大用功能,不久就差不多可以得其大概。便可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为无用之大用。 二、 此书是为身体操练而写,只叙述形意拳的真实有益之处,议论解释只取通俗易懂,非等同于那些华丽的词藻文章。所以不得以文理拘束。 三、 此书除各式的指点说明外,其他的一切引证,均与道理相合,绝非怪力乱神之谈所可相比,学习形意拳的人不要以异端视之。 四、 此书是阐明形意拳的性质,纯以养正气为宗旨,所以非拳脚谱八段锦诸书所可相比。今将十二形拳始末诸种宗旨和练习方法连贯全书,使学习者一目了然。 五、 体操(武术)一门,种类繁多,唯形意拳法,是顺应天地自然之理(天人合一之理)运用一派纯正之气,无论男女妇孺,及年近半百之人,都可以练习,一无折腰压腿之苦,二无跃高纵险之劳,且不必专门穿着短服,挽袖扼腕,随便常服,便可从事练习,此学可谓是武业中之文雅事也
ghz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7-8 16:34:44
      六、 此拳法与其他拳法不同,别项拳法,有的崇尚劲力,有的崇尚柔软,有的讲究运气,有的讲究刀矛技艺,等等不一,皆与此拳之妙用不能相同,所以不能脱俗。 七、 此拳十二形之式,关系着全身精神。练习此拳,久病者能痊愈,身体虚弱者能恢复强壮,练习者不仅仅是习拳,而且能健康人的身体精气神之根本。 八、 此书每一形均附有一图,使十二形拳之原理,及其性质,得以不走样的切实阐明。用以使练习者体会十二形之精神、能力以及其中的巧妙。但学者应知道形意拳的各拳各式,总合而终为一体,浑圆一气,才能得其全体之大用,得形意之精妙,而不是只练习散式而得其偏理。 九、 附图皆用照片,以免有毫厘之失,学习者按像模仿,实力按书中所说规矩作去,功久则奇效必彰,练习者也会体会到此书绝不是纸上谈兵。上编形意混沌劈开天地五行学 总纲
    第一节 形意无极学
    拳术中的无极,说的是当人未练拳之前,无思,无意,无形,无象,无我,无他。胸中混混沌沌,一气浑沦。无所意向,如同天地未开之混沌,其式站定,心中空空洞洞(心中如同人似睡未睡),一般的人不知道世上有阴阳逆运的道理,只是依顺着天地自然的顺行之道,不知养生保和,因而元气日渐衰弱,精神日益为世上繁杂诱人的事物所遮蔽。因而昏昧不明,物极必反,以至身体日趋衰弱,以至死亡。此种养生的方法,是因为没有熟悉通晓养生之道。只有古代的圣人,能够明悟阴阳逆运的方法,胸怀阴阳方法,改变天地的创造化育的顺行方法,改变事物的本初,抓住改变事物的关键,在已形成的后天身体之中通过具体的养生方法返归先天,恢复养育人身中最初至纯的元气。古代圣人的养生方法,与后天五行拳、八卦拳的道理没有什么两样,皆是一气伸缩的事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无极能生一气的道理。 第一式 开始,面向正南方。两手自然下垂,两足脚跟相挨,脚尖分开,成九十度之式。此式站立立定之后,合乎于天地自然之无思、无意、无形、无象的自然规律,这就是形意拳中的无极式。第二节:形意虚无含一气学
    虚无者就像○一样,胸中空洞虚无。含一气者就象是在这虚无的○中有气初生,形态如同φ一样,这虚无圆中的一竖,即是虚无之一气。此气便是人可以运用的先天所具有人的本性元气。此气不是不动的、死的,而是活的、可为人所运用的,此气其中藏有一点生机,这个生机是事物之关键,是事物变化之所由,这就是先天真一之气。先天真一之气即是天地未形成的混沌中存在的元气、在天地形成后能形成万物的元气。在人体亦是人未生前即具有的先天之气,真一之气就是指的是人的原本本性,这个先天真一之气是人的生命的根本,也是人的生命生长变化之源,也是形意拳的基础,此式站好,将要动而未动的时候,心中空空洞洞,一气浑然,虽其真一之气未表现出形迹。但其中的形成万物之原的道理已具备,所以讲其形象为太极浑然一气。
    第一式 练习时,身体微右转,右脚不动,轻轻将左足放在右脚前面,足后跟靠着右脚里踝骨,两足为四十五度形式。舌顶上腭,谷道(肛门)内提,此式是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逆运先天真阳,不为后天假阳所伤的形意虚无含一气。 第三节 形意太极学
太极,数土。太极形圆而属土(即一气已成而未分阴阳,一气浑然,故其形圆)。土在五脏属脾,脾是人后天之土,是肠胃的总称,它能消化营运,滋养心肝肺肾。在形意拳中是横拳。形意拳横拳有先天之横拳,有后天之横拳,有五行拳之一行的横拳。拳经讲,“起无形,起为横”,便是此有名无形之横拳,为形意拳之始,即心中一动,其气已形成,故其为太极。此形中包含四德,即形意拳中的劈、崩、钻、炮。(加之本身横拳,五行拳中有形之横拳,即为形意拳的五行拳。《周易》讲,五行顺位,万物滋生。形意拳也是这个道理。)形者,是形象,意者,是心意。人是世间万物的灵长,能赶觉通晓万物诸事的本质,所以心在人的体内,而能感应认知万物,万物在外,而其性理规律能被人所理解。心意,是人的心所发出,所以诚心在内,能感知世间万物的规律,万物在外,它的本性也能被人所认知(人心所认识的万物本性,也能在人的外形得以摹彷)。这就是人与万物之间的一气的流行。 第一势 起点身法,由静而动,站立 中正,不可向前俯,不可向后仰,不可左斜,不可右歪,要使身体不偏不倚。左足移至右足前,左足后脚跟对准右足里踝骨,两足形成四十五度制之式(见图)。 两肩自然放松,往下垂劲。两手抬起,两肘紧靠着肋,两手在胸前心口前相合,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左手食指向前伸,平直在下,右手食指向前伸,平直在下,右手中指盖在左手食指之上,二指相合在一起。这时头要往上顶,脖子要直竖,腰要望下塌劲(腰塌劲是向下塌劲,不是向前而翻臀)。两腿腿根向回均匀抽劲(缩劲),两足后跟向外扭劲,劲要均匀而不是努劲。两腿徐徐弯曲,如图 。两腿弯曲要圆满而不要形成死弯即死角,身体此时仍不可一丝一毫之歪斜,心中也不可有一毫之努力,既不可有一丝之用力。从起点至此式站好,心中意念如同手握竹竿在平地上想将其立住一样,心气自然平稳沉净,而没有偏倚。
ghz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7-8 16:36:01
      此时心境状况便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便是内三合。如不这样做,则一开始便有偏差,而始有一毫之差,终有千里之谬。所以学习形意拳的人,一定要深知此道理,认真琢磨其中之意。 此式站好,便是形意拳中称之为的四象,即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取名为一气含四象,《周易》说,四象不离两仪,两仪不离一气,一气自虚无兆质,两仪因此一气开根也。(这里说的是无极生太极,即从虚无中产生一气,一气即太极,太极即一气。一气动而生阴阳两仪,两仪又各生一阴阳,形成太阴、少阴、太阳、少阳四象。古代的道家和儒家是以周易作为哲学方法来认识世界的,所以说形意拳是道家和儒家修养内心的拳术。形意拳的道理说到底是阴阳对立统一,两仪便是阴阳,阴阳又因太极一气而生,形意拳把虚无一气作为形意拳的根,形意拳的本原。 鸡腿者,是指鸡有独立之形,是指此式有一腿着力。龙身者,是指龙有三折之形,而此式立定,身、大腿、小腿有三折之势。熊膀者,是指熊有竖项之劲,此式站好,头向上顶,肩向下垂。虎抱头者,是指两手相抱在胸前,有虎离穴之式。(形意拳中讲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鹰爪、雷声 ,以此作为身法,方不负此拳之名。身成六式,既是此六式。) 第四节形意两仪学
两仪,说的是拳中动静起落伸缩往来即阴阳的道理。人皆有四体百骸,伸之为阳,缩之为阴。 接前式太极式,两手相抱在胸前,头往上顶,开步先迈左腿,两手徐徐分开。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后拉,两手如同撕绵一样含着劲撕开,左手直出,高不过口,伸到极处为度,手与心口齐平(心口即胸前剑突下),掌直立。胳膊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手腕至肘要平。右手拉到心口下面,大指指根(即从大指尖数第二关节)与肚脐紧紧相挨。左足与左手齐起齐落,后足仍不动。左右手指具张开自然伸直,不可并拢,虎口张开皆呈半圆形,两眼看虎口或食指尖(孙禄堂先生早年三体式前手平直,晚年掌立起,故此解释有所不同),两肩松开,肩一松开即沉肩,两肩即有向回抽劲之意(抽劲即两肩均匀向后缩劲 ),两胯里根即大腿根也同样向后抽劲,此是肩与胯合。两肘望下垂劲,不可显露出向下垂,后肘里弯要圆满如半月而不能有死弯,两膝往里扣劲也不要显露出来,扣劲也就是合劲,此是肘与膝合。两手塌住劲,两足后跟均匀向外扭劲但不要显露,此是手与足合。此时姿势是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三合之劲要均匀,不是生扭硬扣。此称之为外三合。 此式站好,肩要催肘、肘要催手,腰要催胯、胯要催膝、膝要催足。催即一节催一节,以气力灌之。此时身体仍直立,不可左右歪斜。心气稳定如前。此姿势站好是看阳有阴,看阴有阳,阴阳相合,上下相连,内外如一,此称之为六合。虽称之为六合,实际则是内外相合;虽称之为内外相合,实际是阴阳相合。阴阳相合,则三体由此而生。 第五节 形意三体学
    三体,原指天地人三才之象。(三才,《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在拳中是指头、手、足。三体又各分为三节。头为一体则腰为根节(在身体外为腰,在身体内丹田),脊背为中节(在身体外为脊背,在内为心),头为梢节(在外为头,在内为泥丸,即大脑)。手为一体则肩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足为一体则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头手足三体之中各有三节,此道理符合《洛书》之九数。道家丹书中说,道是自虚无之中即无极之中生一气而开始形成,一气即太极,太极动而形成阴阳,阴阳相摩而形成天地人三体,三体重生而万物滋生(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丹书中所讲道理也是符合形意拳的无极学、太极学、两仪学、三体学的道理。所谓虚无含一气,乃是形成天地的根本,阴阳之宗,万物之祖,是道家炼丹者所说的金丹,也是形意拳中的内劲。世间大多数人不知形意拳内劲是何物,皆于人的身体有形有象处猜想,有的人认为是心中努劲用力,有的人以为是腹内运气,诸如此类不可一一列举,这些都是抛砖弄瓦,以假混真。所以练拳者多如牛毛,而成道者如麟角一样稀少。学习形意拳的人对此不可以不认真思索体察。以后练习形意拳,所有万法皆出于三体式,三体式乃是形意拳入道之门,是形意拳中的总机关,是关键所在。 (《拳意述真》中诸多前辈讲,三体式要多站,道理就在这里。三体式站桩,初站十分吃力,但一定要坚持,以后站桩时间渐渐增长,达到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或更长的时间,三体式站好了,内力自然增长,拳式演练则自然沉稳有力。站三体式时两腿交换轮换站,站时按照两仪学中的要求和下一节中的演习之要义的规矩去站,时间一久,功效自显,绝非空谈。) 第六节 形意演习之要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纳速健身网成立于2006年8月,是国内优秀健身运动网站,现拥浏览人数超30万。网站是集养生、武术、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等多种健身项目于一体的多功能交流平台。平台提供大量优质的教学视频、伴奏音乐(太极拳晨练音乐,广场舞音乐,健身气功音乐)、图文教程、运动科普和经验分享,为健身爱好者提供完善的运动指导平台。
  • 纳速QQ群乙:151815303
  • 纳速QQ群丙:79104490
  • 微信交流群:微信好友搜索【nasuwang】加小纳微信进群交流健身知识,备注【纳速】
  •                     或者扫描页面底部右侧二维码添加小纳微信>>>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群客服交流

  • Copyright © 2006-2021, 纳速健身网. | | 辽ICP备13002388号-1 辽公安网备21050202000005号公安网备号 纳速武术-乙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