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太极史料] 禅拳归一

[复制链接]
福如泉涌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6-18 16:38:51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帖最后由 ghz 于 2011-6-18 19:58 编辑


禅拳归一


    一、什么是禅?
    众所周知,禅宗有四句格言,叫做“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既然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语言也是应当扫除的,那为什么还要讲呢?因为不借助语言文字,要想进入禅就很困难,不得其门而入。所以六祖大师在《坛经》里有一个解说,所谓不立文字并非不用文字。六祖大师说:“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所以不立文字者就是不执著文字,但又不能离开文字,还是要用语言文字作标月之指,“因指见月,得月亡指”,这就是语言的功能。
    什么是禅?首先,禅是一种境界。禅宗有一句话,叫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安祥、自然、喜悦,这是禅在生活的境界的体现。而这样的一种境界一定是通过修身养性而获得,用敬畏的眼神去探索世界,我们获得的是和谐;用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世界,我们获得的和平;用坚定的意志去克服困难,我们获得的是重生,用铿锵有力的步法去体味生活,我们获得的是智慧。所以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这是禅在生活的体现,这就是禅的境界。我们可以从外表看到佛的那种。
  第二,禅是一种受用、一种体验。禅的境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受用;而且这种受用是自受用,与他人不能共。禅的受用和体验唯行者有,唯证者得。你若是个修禅的人,就会有这样的体验和受用;你若证得了禅的境界,你就会得到这种受用。用一个比喻来说,在六月三伏天,我们走在大太阳底下,那个时候我们最想什么呢?就现代人而言,是想到一个有空调的屋子里面去。当我们进到这个有空调的屋子里以后怎么样呢?好清凉、好自在、好舒服。那种感受只有你自己知道,那种感觉你说得出来吗?用语言描述不出来。别人只看到你在那里很安祥很自在,你的那种受用他是体验不到的,你那种体验是不共的。当然这是由空间的转移得到的受用。
   第三,禅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从本质上看,禅是见性的方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种方法,它最究竟的目标就是直指见性,不走弯路。如何才是直指呢?就是要我们每个人彻底地相信自己是佛,相信我们都拥有美好内心世界,相信我们每一颗心也都渴望美好。我们怀有一颗佛的心,心存感恩,心存善念。这种方法不是死的,而是活的。它是一种动态的方法,因人、因时、因地在起变化。比如我们通过对生活的体验,通过武的操练和感悟,把佛的一切要求一步到位,这就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第四,禅是一条道路。禅既然是个方法,有了这个方法,就有路可循。是一条什么路呢?是一条探索开发智慧之路。我们每个人都具足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开发它?禅告诉我们,有一个方法,这个方法拈来便是:“当机立断,直下承当。” 这个方法很简便,但是也很难,这就叫壁立万仞、无门可入。但是你在这壁立万仞的情况下得有一点勇气,一步迈上去。
    第五,禅是永恒的幸福、真正的快乐。禅最终的目标,就是要达到永恒的幸福,得到真正的快乐。禅让我们见性,了解了自我,让我们去实践自我,然后去完善自我。禅能够把生命固有的一切活力释放出来。我们只要通过禅修的方法、通过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样一种超然体验,就能够把我们生命固有的一些能量活力释放出来,最后就能真正一切无碍,究竟解脱十方世界。

精彩评论1

福如泉涌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6-18 16:39:13
本帖最后由 ghz 于 2011-6-18 20:00 编辑

      二、什么是武?
      武是指武术,技艺只是武的一种表现形式,武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智慧,一种道。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伦理观念、道德观念、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以及人生观、宇宙观等在武术中都有集中的反映。中国传统文化是武术的思维模式,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即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的关系。 “内外兼修”,正是言简意赅地反映了它们的文化属性,使武术超越了一般的技能技术层次,也超越了以体能形态为主的西方竞技体育。它以哲学为基础,体现了寓意深邃、内容丰厚的文化内涵,诸如整体运动观、阴阳变化观、形神论、气论、动静论、刚柔说、虚实说等等,形成了独具风貌的武术文化体系。它既具备了人类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东方文化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它是中国文化在人体运动中的表现和载体,从一个侧面辉映出东方民族文化的光彩。“内外兼修”所包含的内容意蕴可归结为四个方面:武术追求外在的形健和内在神韵,从达到形神兼备;武术训练中既强调练“内”,又强调练“外”,所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武术的“内三合”与“外三合”,内外相合、上下相随,追求一种高度的协调与统一,体现了整体运动观;武术追求内外双修之功,要求武德与拳理,技术与修养结合,成为武术育人的最高境界。诚然,“内外兼修”一语较形象地表示了武术的传统文化属性。
      尚武崇德是武术的基本要求,重德精神与宽容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基木精神,武德规范也充分体现这一精神。如:“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学拳以德行为先”,强调习武要“仁爱、守礼、忠诚、信义、谦让、宽厚”,以求人际和谐。在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中,最主要的莫过于尚仁、崇义、重节三方面。“仁”即仁爱,是儒学思想的核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周易》中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要求君子应当有大地之广阔胸襟,以宽厚之德包容力一物。
      练习武术传达给我们真正的意义是什么?练武术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武”(康熙字典·止部)载“(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日止戈为武。”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沿用:“楚庄王日:夫武定武敢兵,故止戈为武”的说法。汉时有“以武禁暴整乱,止息干戈”。从文献的整体看,止戈为武为“武”的基本涵义,而大多数人对武的理解也只停留在它的表。.所谓止戈为武,不只是放下手中的戈,象征着停止战争,放下手中的戈只是形式,关键是放下心中的戈。止戈对于练武者更强调的是心中的戈,这个戈是指仇恨、愤怒、狂躁、忧伤等等的不良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的存在,对生命是种损耗,战斗没有打响就已经不攻自破了,这些不良的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力、认识能力、分析能力。
     《孙子兵法谋攻》一篇中写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在孙子看来,能够打败敌人,实际上算不了什么,仅是战争中的胜利者而已,谈不上有什么境界。能够完整的攻取敌人的一座城池,而没有太多的杀伤也算不了什么,只是战术策略运用得比较好而已。至于战争中的最高境界是不用刀枪就能使对方投降,实际上就是没有战争。从这一点看来,孙子虽然是大军事家,但他的根本目的就是消除战争、否定战争。所以说武术中的止戈,形式上是放下手中的戈,消除战争,目的是放下心中的戈,强大自我。通过先有戈、然后放下手中的戈,消除心中的戈,来建立一个不负的自我。有戈锻炼筋骨,放戈磨练心志,消戈培养浩然之气,一个由内而外的强大自我树立起来。武术中的“术”是方法,是途径,通过对武术的;习练,其目的是建立一个不负的自我,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和,追求和谐的社会。
      三、禅拳归一
     少林寺是禅和武的世界,有“禅武同源,禅拳归一”之说。禅为武之主,武为禅之用。即武是禅的表现,是禅生命的有形化;禅是武的精神本质,以禅入武,便可达到武术最高境界;武学大道,也就是禅道。禅是人与生命的圆通,这个生命,是指的大生命,为世间万物所共有。禅通万物,万物通禅。
      禅宗是完全要靠自我的力量,在佛教徒的修习上,禅定是关键,它不断是修身良方,也是养性妙方。因此,在佛门是受到极度的重视,“禅拳归一”,是帮助修禅的一种方式,尽管禅是不能够讲的,禅的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与思维言说的层次不同的,但通过拳来悟禅,达到禅的境界,来开启我们的心灵,启发我们的智能,引导我们进入更超脱的自由世界,追求真善美。这里的拳是代表中国的传统武术,而并非特指某种拳术,禅不可言语,但拳是中国文化的体现,练拳可以帮助参禅、修禅。
      禅拳归一的具体方法是,一要通过拳来修心,二要通过拳来修身。佛说:“人身难得”,因此,关爱生命成为佛修者人人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这不仅表现在关爱一切众生上,而且佛的最终目的是要普度一切众生,使其开启智慧,明心见信,得证佛道。
       修心通过站桩来调节人体内部环境的气血运动,达到养神修功的目的,“以静养气”,借助于元气调节的这种手段来由静入定,由定而慧。修身就是通过传统武术套路、功法练习对筋骨肉的锻炼,是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促使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两方面。
      禅拳归一,通过拳的受用和体验来了解禅,拳提供一个人可以亲身去做,最终“见性成佛”的参禅路径,其最终目的是归一,修得正果,这一就是大道、大智慧,突破了小我,成就了大我,使其能够清静心灵、弃恶行善、约束行为、涵养道德,使人具有一种慈悲为怀的博爱胸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纳速健身网成立于2006年8月,是国内优秀健身运动网站,现拥浏览人数超30万。网站是集养生、武术、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等多种健身项目于一体的多功能交流平台。平台提供大量优质的教学视频、伴奏音乐(太极拳晨练音乐,广场舞音乐,健身气功音乐)、图文教程、运动科普和经验分享,为健身爱好者提供完善的运动指导平台。
  • 纳速QQ群乙:151815303
  • 纳速QQ群丙:79104490
  • 微信交流群:微信好友搜索【nasuwang】加小纳微信进群交流健身知识,备注【纳速】
  •                     或者扫描页面底部右侧二维码添加小纳微信>>>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群客服交流

  • Copyright © 2006-2021, 纳速健身网. | | 辽ICP备13002388号-1 辽公安网备21050202000005号公安网备号 纳速武术-乙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