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拳讲义下
第九章十三势解说
十三势者,按五行八卦之数,言推手有十三种劲与势也。
五行可分为内外两解。行于外者为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蕴于内者为粘、连、黏、随、不丢顶。八卦亦分内外两解。行于外者为四正、四隅;蕴于内者为堋、履、挤、按、采、冽、肘、靠。
行于外者为势,即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与四正、四隅。蕴于内者为劲,即粘、连、黏、随、不丢顶与堋、履、挤、按、采、冽、肘、靠。
第十章五行要义
一粘劲:粘者,如两物互交,粘之使起,太极拳中谓之劲。此劲非直接粘起,实间接而生,含有劲意相兼两义。如对方实力强大,体质坚实,气力充沛,椿步稳固,似难使其掀动或移其重心,然用粘劲即可使其自动失中。其法系以意探之,使其气腾,全神上注,则其上重而下轻,其根自断。此系对方之反动力所致,我只是顺其反应以不丢顶之劲引其悬空。其劲似松非松,不即不离,主动吸引对方,是为粘劲。粘劲如掌之与球,一抚一提之间,运用纯熟则球不离手,球随手转,粘之即起,所谓粘即是走,走即是粘之谓也。
二连劲:连者,贯也。不中断、不脱离,继续连绵,无停无止,无休无息,是为连劲。此劲属被动,其意即在接触之中始终跟进跟退,不自停息。
三黏劲:黏者,黏贴之意。彼进我退,彼退我进;彼浮我升,彼沉我松,使对方感觉丢之不开,投之不脱,如黏如贴,难解难分。在我是不丢不顶,不即不离,有机则乘,无机则俟。其进也引而困之,其退也截而击之,于被动中争取主动。
四随劲:随者,从也。缓急相随,进退相依,不先不后,舍己从人是谓随。拳经曰:‘因敌变化示神奇,须在随字下功夫’。要在对方得意处使其失败,此即被动中取胜之道。
五不丢顶:丢者,开也;顶者,抵也。不脱离,不抵抗,不抢先,不落后。
五行之源,轻灵为本,是为不丢不顶劲。双方互作攻守时,心要平,气要静。心之所使,意之所达,气之所行,进退变化,攻击防守,粘连黏随,体无不备,用之不赅。
第十一章八法之力学原理
凡物变换位置,谓之运动。运动之原因则由于力,故论运动之原因者曰力学。古代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博物学家阿基米得(ARCHIMEDES,287-212B. ~ C. 〕说:‘如能使我于太空中得一立足之支点,则我能使庞大之地球移动’。阿基米得是杠杠与浮力原理之发现者,深信利用杠杆。加下力于其上,而能起大力之作用,无论体质与重量如何巨大之物体,亦能使之移动。
太极拳四两拨千斤原理与力学杠杆原理不谋而和,同是一小力起大力作用。技击所凭藉者,一身与四肢耳。以手击人或以脚踢人,无论为手为脚必须进行一种运动,此种运动必有一支点和力点。支点被移,用力点之作用即可改变之。故太极拳之应敌,不接触对方之重点,而系移动其支点,使其自己失中,或引导对方之力量,使其落空;或籍对方之攻势,使其作方向之转移。凡此种种,皆力学也。
推手八法之堋、履、挤、采、列、肘、*,兹以机械转动之原理解说如下:
一堋劲:此乃轮轴之上旋作用。对方大力压下,其进攻位置当在上部,则顺其来势与方向,加以向上旋转动作,使对方之力必悬空。上旋作用等于轮带之下加一从动轮轴,可起转移牵引之效,使对方之力落空。减轻重量之滑轮或轴心中之弹丸,以及气之膨胀或浪潮之向上作用均属堋劲。
二履劲:此乃轮轴之左右旋转作用。左旋谓之左履,右旋谓之右履,斜上旋谓之堋履,斜下旋谓之采履。若以手掌运用履劲,不必旋转,只是以掌心或手指加以粘黏牵引即可。轻重快慢,全以对方之动向为转移,自己只须不丢不顶,随其所之而之。
三挤劲:此乃两个轮轴并行而异向之旋转作用。如压面机之滚轴,同时向内旋转,则面片在两重并旋之中逼挤而出。推手时一方以肘劲或*劲进攻,另一方则以采履之劲顺而入反出。此劲须用刚劲,即口诀曰:‘如钱之投鼓,如球之撞壁’也。
四按劲:此乃轮带之挫动作用。轮带处于发动机与大车轮之间,其动态如水之流泄,能起带动牵引作用。轮带表面属堋劲,里面与车轮接触部分属按劲。大车轮本身是被动,受轮带之挫力而旋转者也。又如制爆竹之挫纸机,半月形车轮下置半月形挫床,将纸筒置挫床上,车轮推过,纸筒即被挫紧,亦属按劲。然按劲并非全力下按,太极拳诸劲全是旋转,是活动力而非死力。
五采劲:此乃轮轴之下旋作用。对方用力进攻,我则在其长臂上加一轮轴,有牵引其前进之作用,所谓仰之弥高,俯之弥深,进之愈长,退之愈速之意。此劲在平衡对方之力时起杠杆作用,即如秤杆与秤砣,不问物体轻重,仅将极小之秤砣加以牵引转动而已。凡对方之力向前向上时均可以采劲牵引之,其根自断,其身自浮。
六列劲:此乃轮盘之旋转作用。平面旋转或离心旋转均属列劲,如投物于旋转中之轮盘,必被摔出也。对方一受列劲非但无法站立,无法维持重心,更有被抛离之感觉。列劲包含堋、履、劲、按、采等功能,兼有一股内在之力,形成一浑圆之旋转体,其性极刚而烈。
七肘劲:此乃将堋、履、挤、按、采、列等六种劲混合运用于肘臂之上。运用之法完全听随对方之动作而动作之,如搬拦捶等。无论内圈外圈,或上下左右翻转,肘里捶,肘开花之劲,均由此处。拳经曰:‘含胸拔背,松肩垂肘’,便是运用肘劲要领,要松软柔化也。
八靠劲:分为肩靠与背靠。肩靠多属乘虚而入,或顺势而取。利用肩打,如杵之与臼、击而捣之。背靠多用于两人相互抱持或转变方向时,由腰而被扭转旋动之。背靠虽用背打,但与肩靠有连带关系,善用肩打也彼连带用背。靠劲不在于姿势,而在于气之膨胀作用,宛如突然爆炸,使对方感受到强烈震撼也。第十二章顺势借力
太极拳不尚用力而尚借力,即借用对方之反应力也。借用之理犹如泅水,谙水性者知水有浮力、压力与阻力;有向上作用、浪潮作用、急流动力与旋转动力等。
推手法则亦与泅水相似,在任何攻击下,处处皆以对方为水,而保持自己浮于水面为目的。对方之鼓荡犹如水之膨胀,一浮一沉,冲击回泄,应以踩水之法维持自己重心。横过河必须逆上而顺下,始能到达彼岸。尝见沿河赴市者,上行徒步而去,下行徒步而返,一泅数十里,不用力,不用气,物置于顶而不湿,借水浮力而为己用也。推手道理亦复如此,高手能顺势借力,周旋自如;低手则枉用力气,处处受制,且愈动愈沉,非但不能前进,甚至有灭顶之虞。推手之借力亦如行舟,应知行舟之际,无论以桨以撸以螺旋桨,其理皆一,飞机螺旋桨与轮船螺旋桨情形相似,借他力为己用也。习太极拳者,能知水之阻力与空气压力,庶几近道矣。所谓借风驶帆,顺水推舟,顺之则浮,逆之则沉,设遇险滩急流,如知撑擎支持,一槁之力可以转危为安,槁之不顺,殆矣。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