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拳偶感
1、近几日练拳的过程中,忽然觉得自己的身体犹如一个充满了气的皮囊。在打拳的中间感到整个身体有气的憋涨感,原来练拳要求的虚灵顶颈,含胸拔背,塞腰等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已完成。由此恍然大悟。原来一开始练拳所要求的要领,在此时体现的淋漓尽致。刚练拳时,光顾练动作的招式,根本想不到动作的内涵,以及内在的要求。这么多年走了不少的弯路。今后练拳一定要招式与内在的要求一起练,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也要在今后的教拳练拳中,逐步完善自己。避免浪费更多的时间在盘架子上。要在此基础上注入太极拳的内涵,才会得
2、 通过我的练拳体会,发现弓步、虚步在套路中出现的固然比较多,但更多的却是半马步。半马步在套路中出现的定势动作很少,比如倒撵猴、揽雀尾之捋。半马步往往被大家所忽略。其实半马步这个步法贯穿在整个套路之中,是随处可见的。太极拳讲开合,引进落空合即出。这种步法就出现在合与开之间的过渡之中。在半马步出现时,也是开弓如满月的时候,是合的极限,是反击的开始,是力量蓄到最满时的状态。从半马步到弓步的过程,是发劲如放箭的过程。是开、是放。到了定势只是力量发放到极限的一种行为体现。同时也是准备开始蓄劲的符号。所以我们要把每一次开合时的转换做好,不能造成脱节。那样的话也就失去了太极拳的味道,断了劲力。连绵不断产生不了,更体会不到诸如‘运劲如抽丝’,‘行云流水’的感觉了。半马步在这中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环节作用。希望得到拳友们的重视。我们知道各门各派都有自己独特的站桩功法,这其中马步是最多的(半马步是其中的一种)。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这种步法进可攻,退可守,也符合拳论要求的‘无过不及’。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3、最近看了不少有关太极拳方面的书籍,发现有很多字面上的东西与实际练起拳来还是不能够联系到一起。有的时候反而会把拳友们引入误区。我在此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与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虚领顶劲’的顶。我们在练拳的时候,如果老是想头上顶着什么东西去练拳,就会产生一种僵劲,反而放松不了。那么这个顶劲从何而来呢?他是在自身完全放松之后,把僵劲松到了脚底后,借助地面的反弹之力,通过身体而向头部产生的一种顶劲。他是在练功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是一种气的内在自然流动,而不是外在的一种肢体表现! ‘含胸拔背’的含。单从字面上看,含的意思有包含、包容的概念。有点不挺胸就是含胸的意思。在老的拳谱上面还有一个叫法是涵胸。那么这个字的意思就又有新的解释了。‘涵’既有包含的意思,又有心胸宽广的解释,还有涵洞的概念。这样再来看就让我们的眼界拓宽了。我们在练拳时,要把胸部想象成空的一样,自然把背部竖起,就完成了含胸拔背的技术要求。那么他也不是外在的一种肢体要求。好,我再说说‘沉肩坠肘’。一个沉字,让人感觉沉甸甸的,有一种压抑感、负重感。如果要是把沉肩坠肘说成是松肩的话,大家就好理解了。奥,是让把肩膀放松下去的。那么对于初练太极拳的朋友来说就好理解了。在拳谱里经常会看到一句有关腰的练习方法,叫做腰往后顶。这时大家就会注意到,这个用字和前面的那个意思是一样的。他也不是让你用僵劲,而是在练拳的过程中自然在内气的驱使下形成的一种身体内在引发的现象。有的书上讲塞腰,就是这个意思。下面我再说说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前腿抻,后退蹬’。说到这里大家就会有所感悟了吧。简而言之就是说,我们的蹬抻劲不是靠腿的运动来完成。而是由脚底下产生的一种反弹力量,通过上肢的前后左右运动而自然形成的。不是主观的两条腿去蹬抻!同样的圆裆也是一个概念。最后再提一下‘推手’,给人的印象就是僵硬的。如果改成揉手,你就会立刻放松很多吧。总之,不管是练套路还是推手,大家都要学会被动练拳和舍己从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