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天凉未寒,正是晨练的好时节。但对患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要特别注意晨练方法,以免健身不成反惹病。
切忌空腹早锻炼。尤其是中老年人,在晨练之前,应该先适当吃一些食物。若不在运动前作一些补充,没有摄入碳水化合物,那么运动时主要的能量来源就是身体中的脂肪了。这时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就会明显升高。脂肪酸会成为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主要原因。但也不要吃得过饱,以防止运动的时候身体各部位供血不足。
晨练之前先喝点水。清晨时机体相对缺水,血液黏度相对较高,而运动时呼吸节奏加快,皮肤毛孔扩张,引起显性或不显性出汗,会使身体缺水的状况加重。早起若不喝水就出门锻炼,时间一长容易“上火”,比如会感觉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眼睛红肿、小便赤黄等。
注意出太阳后再晨练。经过一个晚上,空气中的污染物比较多,呼吸这些污浊的空气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太阳出来之后,植物光合作用增强,空气中的氧含量增高,污染物在空气中进行一定的稀释分解,空气质量就会相对好一些,这时进行晨练活动,就比较适合人体的新陈代谢。
室外运动30分钟最适宜。中老年人晨练的时间应该控制在20至30分钟左右为最佳。锻炼时应该多注意进行一些内在肌肉协调和柔韧性的运动,像慢走和太极拳等活动,这些运动会保持肌肉、器官的稳定性。运动之前应进行一些准备活动,如伸展、弯腰和下蹲等使肌肉伸拉的热身活动,避免突然的爆发力而引起肌肉拉伤、骨折等。
天天晨练未必有益健康。一周中用4—5天的时间进行锻炼,然后休息一两天,使身体得到恢复和缓冲,这是比较科学的锻炼方法。另外,如果感到身体不适,如有感冒、发烧等,或者一些疾病正处于急性期或者发病期,应该避免进行晨练,前一天睡眠状况不好的人,也不适合进行晨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