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在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潮中,我们工厂请了一位太极拳老师教大家学习太极拳,我也加入学拳队伍中。我从小身体瘦弱,不爱运动,武术更是从未沾边,学起拳来比一般人愚钝笨拙。笨人有笨人的办法。我是先学大概,以此做基础再深钻细研。学了大概仅仅是有了一张纸,再细学时接受的东西才有了地方记。学式子容易改式子难,是说学到一定程度的式子改起来难。初学者还是改式子比学式子容易。不管对错,先接受下来,以此为基础,再仔细深入地学习改正。实际上一下子就对是不可能的,那么容易的东西学起来也就没多少意思。不过,不管对错接受下来的式子,脑子里一定不要划句号,要划上一个问号。改正到一定的程度再划句号。但这时脑子里还应该有那个问号,到了彻底吃透、融会贯通甚至有了创新了,才把这问号拉直而成了感叹号。感叹号是问号拉直的,学无止境,还得留一份虚心。
一套洪传陈式拳一、二路,我就这样学下来了。后来老师对我说:“看你刚开始学那么不入门,真没想到你能坚持下来。”我说:“我下决心学,不一定能学得好,但一定要好好学。”有人说“贵在坚持”,我加了一句“坚持在不断”。这个“坚持”一旦断开第一次,就容易有第二次、第三次……就像小学逃学,逃开头以后就不好控制了。所以我不管忙还是不忙,不管好天还是坏天,每天总要学练。有时实在忙得不可开交,也要比划一下,以便能把这“坚持”连起来。
开始学拳我们是集体练,后来我感觉集体练不如单独练。因为太极拳作为内家拳,是内外兼修的,要在内心平静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生命节律,由内到外、内外合一地步步推动,层层运起。集体练要前后左右照顾,影响了自身的把握和统一。当然,开始学时为了增加兴趣,互相学鉴,集体练还是可取的。至于表演性的集体练,那是给人看的,不在此例。练太极拳也不宜配音乐,除非某段音乐很适合自己练拳的节奏。否则,一般的曲子也会破坏练功的纯净。太极拳讲究慢练,讲究松柔,看似静,实际是a超级的动。练拳时,每一根神经、每一块肌肉都是运作的。慢练保证了运作的全面,松柔保证了运作的彻底。通过全面彻底的周身运作,得到了强身键体、增加功力的作用。我练拳接近半年的时候,原来星星点点的白发不见了,体重由58公斤增至65公斤,达到了标准范围。明显的收获,更增加了我学练的兴趣,年过不惑的我,成了拳迷。
关于松
练太极拳要求松。松不是软,松是不僵。松是放松,是放得开。
首先,放松有利于强身键体。放松了,才能经穴舒畅,气脉贯通。而僵硬使经穴阻塞,气脉不流通。《黄帝内经》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有病是因为不流通,流通了就没病。要周身放松,犹如沟渠管道,有一处阻塞,就有一处难通。
第二,放松是技击的需要。松练才能由松人柔,对抗时能柔化对方。一个人能一下子拾起一根百斤重的铁棍子,却难一下子拾起一根百斤重的铁链子。继而由柔至刚。只有松得充分,才能紧得凶猛,对抗时才能猛击对手。一味张紧之力犹如拿手插钉,松而后紧之力犹如抡锤击钉。何为有力,不言自明。
第三,放松能休养生息。松就是休息。老虎和狗熊打仗,中间停歇时,虎好好休息,熊却继续卖力地打扫战场,结果后来虎打败了熊。世间的事情都是一理,不管是局部的还是全体的,不管是练拳还是打仗,常态都是松,应态才有紧。太极拳是讲阴阳对立统一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休息战斗,战斗休息,轮回旋动。
松是放得开,放得开才使动作协调柔顺,圆转灵活,如行云流水,似布雨播风。从放得开这个意义上说,初学者不宜一味强调松。初学者要讲规范,要循规蹈矩,并由生到熟。熟了以后再讲放得开。初学者也要懂得放开是目标,又明白一时无暇顾及。
松要在有力和无力之间。松由意来统帅,做到意贯全身,松而有主和松而不懈。意也要松,不可太紧,太紧易僵。意僵则呆,其更恶于形僵。这样全身内外地放松,泛泛而去,蒸蒸而升。
关于气
气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之一。人体之气,遍布全身,中医有气色好不好之说。人体之气通过呼吸和体外之空气吐纳循环,生生不淤,息息不断。
太极拳也主张练气。这个练气主要指调整呼吸。要平心静气,使呼吸更自如,更深长,更流畅。具体姿势简言之就是腹式呼吸。千万不要乱使气和憋气,使气憋气是习武练体之一大忌。至于体内之气的运作,一般不好掌握,不要刻意去想它,以身体自身调节为好。
按照一些传统的说法,人还有一种身体里的真气,即人体这个个体自生的气。陈鑫说: “气功由肾而生。”这样空气和体气两者对立统一,更符合太极阴阳之理。大家知道,肾是人体司职水的器官,水能分解成气,那么陈鑫的说法是否也有一定的道理。人体有没有自生之气,这个气又生在哪里并怎样生成,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气也并不是太难捉摸和太难把握的东西。不管气的具体组成和形式如何,它都是一种物质的形态。气是润滑剂,气是强身基。气充盈顺畅人就灵活坚挺,气薄弱壅塞人就涩滞懈怠。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勤学苦练,不乱想,不妄为,就一定会在太极拳的练气中得到好处。
气也由意来统领。这里的意是无意之意,谁能练得无意,谁就有了真意。有的拳师不讲气,但看他的功夫定有气,正是“气在无意中生”。人是一个自然体,以自然为本,以有意为添,添得正确则宜,添得不正确则不宜。若不知何为正确,还是自然为好。“气以直养而无害”。真正意义上的气功实际也是要求练意的松静空无。意松静空无气自然流通。现在有些气功从使气纵气人手,其玄机又难解了。
形、意、气,意是帅,对外动形,对内运气。对外动形之意要松,对内运气之意要无。这种平时用意的“松无”,用时一提精神就变成了充分爆发的“紧实”。外形和内气又以气为先,有气才有力(外形),气力具无敌。
关于劲
太极拳讲究劲,与人交手先接劲。劲不同于力,劲是有意向的力。无意向的力是笨拙的力,有意向的力是聪明的力。有所谓“用意不用力”,实际上是用劲不用力。用有意向的力,不用无意向的力;用聪明的力,不用笨拙的力。
首先说一下太极拳的基本劲棚劲。这是一种似有非有的劲,轻触轻有,重触重有,富有弹性。浑身处处都太极,首先指的是浑身都有这种拥劲。常备、善变、灵敏是这种劲的特点。这种劲要在平时对太极拳的严格训练中逐渐获得,少练少得,多练多得,永无止境。
化劲、听劲、放劲是太极拳应手的三步曲。化劲和放劲主要从散手的盘架子练出,听劲从推手的黏粘连随练出。化劲能化开对手的进攻,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陈发科所说不能常胜却可以常不败即此。只有有了这不败的化劲,才有更充分的余地去听劲。不然一下子被击倒还有什么听劲?放劲是在听劲之后充分爆发击打对手的劲。太极拳放劲中往往还有借力打人的技巧,即把对方打来的力再返击到对方身上。这种放劲如果绝对高于对手,还可在不听劲的前提下击垮对手。也不是说听劲那么不重要,在劲力相当甚或劲力弱于对手时,会听劲就能找准对手的薄弱点或背劲处战胜对手。太极拳以弱胜强就是指的这一层。太极推手练黏粘连随,练听劲,正是太极拳比其他拳种高出一筹的地方。其他拳种也有练柔练刚练周身内功的,有功夫极强的,但都没有黏粘连随的听劲,所以往往难敌太极。以上三个劲的使用要领是: “化劲”化整为零(化对方整劲为零碎),才能确保(自身)总体稳固;“放劲”发零(包括借来之力)为整,才能使上最大力气;“听劲”零整一致,才能听得透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