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太极荟萃] 太极拳与健康小常识(转载)

[复制链接]
潇湘八景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2-9 10:55:53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形式体育项目之一,很早以前就在我国民间有所流传,几世纪以来,经过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重要的健身与预防疾病的手段。近年来,许多人认为,并且也有人记载过,打太极拳除增强体质外,是辅助治疗高血压、溃疡病、心脏病、肺结核……的好方法,而且有一定的疗效。因为过去一直被我们忽略的重要治疗方法―――应用体育运动来预防疾病,已经被应用到临床工作中,并且已被公认为治疗过程中必要的环节,所以,太极拳之能配合医疗来治疗某些疾病,则是应无疑的了。
 (一)打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根据进年来生理学的发展,特别是许多生理学家对中枢神经的研究,使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了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地重要作用。我们知道,神经体统尤其是它的高级部分,是调节于支配所有系统于器官活动的枢纽。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以适应于外界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人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使体内各个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按照需要的统一起来。因此,任何一种锻炼方法,如果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对全身来说就有很好的保健意义太极拳的优势之点就在于此。
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并且讲究“用意”,这些都对大脑活动有良好的训练作用。此外,从动作上来讲也是如此。练习太极拳时,动作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照顾毫不散乱,前后连贯,绵绵不断,同时由于动作的某些部分比较杂乱,需要由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这也间接地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训练地作用,从而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紧张渡,活跃了其他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

    太极拳是一种很有兴趣的运动,经常练习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莲架子的时候,周身感觉舒适,神经焕发;练“推手”的时候,周身感觉活泼,反应灵敏。这些都是练拳的人情绪提高与兴趣浓厚的证明。情绪的提高在生理上是有重要的意义。“情绪”提高,可以使各种生理机制活跃起来。许多试验都证明,做一种运动时,在用体力之前,仅仅是精神的影响就可以使血液化学、血液的动力过程、气体代谢等发生改变。对患某些慢性病的人来讲,“情绪”的提高更为重要。它不仅可以活跃各种生理机制,同时能够使病人脱离病态心里。这对治疗功效来讲很重要。以上例子都充分说明,练习太极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着良好作用。

(二)打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在中枢神经活动支配下发生的。就太极拳动的组成来说,它包括了各组织肌肉、关节的活动,也包括了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运动。因此它能加强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的淤血现象,是一种用来消除体内淤血的良好方法。

    我们知道,全身各部骨骼的周期性的收缩与舒张,可以加强静脉的血液循环,肌肉的活动保证了静脉血液回流,及向右心室充盈的必要的静脉压力。呼吸运动同样也能加速静脉的回流。例如:呼吸时胸廓的容积增大,内部的负压增高,结果上下腔静脉的压力减低,静脉回流加速。这一点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表现得飞船非常明显。

    太极拳的动作舒展,胸部不要紧张,而且要求有意识地使呼吸与动作适当配合,这样就可以使呼吸自然,呼吸地效果就会增加,这也就更好地加速了血液与淋巴的循环。我们经常见到,当一个人胸部、肩部、肘部肌肉紧张用力时,由于胸廓固定,吸气受到限制,结果血液循环发生故障,练者产生面红耳赤,劲部血管弩张的现象。练太极拳时就没有这种现象。

    打太极拳,有很多动作、姿势要求气向下沉,即所谓“气沉丹田”,这是一种横膈式呼吸,它在医疗与保健上都有擢用。膈肌与腹肌的收缩与舒张,使腹压不断改变。腹压增高时,腹腔的静脉减低时,血液则向腹腔输入。这样,呼吸运动就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的状况,加强心肌的营养。此外,横膈的运动又可以给肝脏以有规律性的按摩作用,是消除肝脏淤血,改善干仗功能的良好方法。所以经常练习太极拳,对预防心脏各种疾病及动脉硬化创造良好条件。
  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的调查证实,经常打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影响良好,他们对两组老人进行了机能试验(在一分钟内,上、下四十厘米高的板凳十五次),结果证明,太极拳组老人心血管功能较好,三十二名老人中除一名不能完成这种定量负荷外,其余都能完成,而且血压、脉搏的反应也都正常。相反,对照组的老人,年龄越大,完成定量负荷的人越少,出现机能试验不良反映类型(如梯形上升型及无力型反应)的人越多。心电图的检查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心电反应异常的,太极拳组仅占百分之二,而对照组的一般老人则占百分之四十一点三。从这些观察结果不难看出,经常搭太极拳可以使心脏冠动脉供血充足,心脏收缩有力,血液动力过程良好。

    不仅如此,由于经常打太极拳,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改善了体内各器官之间的协调活动,使迷走神经紧张度增高,各器官组织的供血、供氧充分,物质代谢也得到改善,因而,常打太极拳的人发生高血压病及动脉硬化较少。太极拳组批平均血压为134.1/80.8毫米汞柱,对照组老人为154.5/82.7毫米汞柱。动脉硬化率,太极拳组是百分之三二九点五,一般老人为百分之四十六点四。

    从身体检查证明,经常打太极拳对保持肺组织的弹性、胸廓活动度(预防肘软骨骨化、肺的通气功能及氧与二氧化碳的代谢功能都有很好的影响。太极拳组的老人的胸部呼吸差及肺活量都比对照组的大。这是因为经常打拳,胸部呼吸肌及膈肌有力,肺组织的弹性好,肘软骨骨化率低。对于已有肘软骨骨化和胸廓轰动,既能增加通气功能,又能通过腹压的有节律改变,使血流加速,增进肺泡的换气功能,这都有助于保持老人的活动能力。在完成定量活动测验时,太极拳组老人气喘,恢复快,原有就在这里。

(三)打太极拳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

    打太极拳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很突出。以脊柱为例,练拳时要求“含胸松腰拔背”、“腰脊为第一主宰”等,说明打太极拳与腰部活动有着密切关系。经常地练习太极拳,无论对脊柱地形态和组织结构都有良好作用。据观察,太极拳组老人发生脊柱畸形地只有百分之二十五点八,而一般老人则为百分之四十七点二。驼背是典型的老年畸形,是衰老的结果。但是,经常打太极拳,驼背的发生率就远比一般人为少。经常打太极拳,脊柱的活动幅度也较好,太极拳组来人占百分之十六点六。X线照像检查发现,太极拳组对比照组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也较低(百分之三十六点六比百分之六十三点八)。老年性骨质疏松是一种衰老的退行性变化,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骨组织中成骨细胞不活跃,不能产生骨的蛋白质,致使骨生成少,吸收多,骨质变松。骨质松就容易产生畸形,关节活动也就不灵活。而打太极拳有一定的防老作用。

(四)打太极拳对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资料,目前还不多,单从上述两组老人的骨质变化及动脉硬化发生率的差异来看,打太极拳对脂类,蛋白类以及无机盐中钙、磷的代谢角度研究运动的防老作用。例如,有人报道,老年人锻炼五到三十分钟后,血内的胆固醇含量会下降,其中以胆固醇增高的老人,下降尤为明显。也有人对动脉硬化的老人进行锻炼前后的代谢研究,发现经过五到六个月锻炼后,血中白蛋白含量增加,球蛋白及胆固醇的含量却明显减少,而且动脉硬化的症状也大大减轻。这些研究结果,可以说明打太极拳对体内物质代谢的良好影响。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轻松柔和的健身运动,它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影响,加强了心、血管与呼吸的功能,能减少体内淤血,改善消化作用与新陈代谢过程。所以,从医学的观点上来看,它是一种很好的保健体操也是病人的医疗体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纳速健身网成立于2006年8月,是国内优秀健身运动网站,现拥浏览人数超30万。网站是集养生、武术、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等多种健身项目于一体的多功能交流平台。平台提供大量优质的教学视频、伴奏音乐(太极拳晨练音乐,广场舞音乐,健身气功音乐)、图文教程、运动科普和经验分享,为健身爱好者提供完善的运动指导平台。
  • 纳速QQ群乙:151815303
  • 纳速QQ群丙:79104490
  • 微信交流群:微信好友搜索【nasuwang】加小纳微信进群交流健身知识,备注【纳速】
  •                     或者扫描页面底部右侧二维码添加小纳微信>>>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群客服交流

  • Copyright © 2006-2021, 纳速健身网. | | 辽ICP备13002388号-1 辽公安网备21050202000005号公安网备号 纳速武术-乙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