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太极CQ 于 2010-12-1 11:38 编辑
太极拳身法八要 提顶、吊裆心中悬,松肩、沉肘气丹田; 裹裆、护肫须下势,含胸、拔背落自然。 提顶:头颈正直,不低不昂,神贯于顶,提挈全身,谓之提顶。将头颈骨竖起,头顶百会处若有一线上提,则可领起整个身体如悬空中。稍微用意,神贯于顶,不能误解为头向上挺拔,颈项伸长。头部要正直,但不能用力;颏部向内收缩,但不能僵硬;颈部要正直,但不能用力;颈部要灵活,但不能晃动。下颏一收,顶就自然提起来了。打太极拳一定要提神,只有将身体松沉到脚跟和脚掌上,把肩井穴沉落到涌泉穴上,你才能感觉到脚下有一股无形之力贯通周身,这时下颏自然会收,颈项自然会顺,顶也就自然会提起,气往下走,神往上领。虚领顶劲,实非有意去拔颈和提顶,而是太极拳的松沉之力作用的结果。 吊裆:脊骨根朝前运动托起小腹,小腹有上翻之势,会阴穴虚虚上提。提顶、吊裆就像一条无形的线,通过人体中心垂直地悬着。太极拳以心行气,要求不偏不倚,身和心均求正,“中气”不可下陷和上浮。修炼太极拳时如中气下陷人易消瘦,而“中气”上浮则易肥胖,看似红光满面,但却潜伏着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危机。裆部松沉,以求虚圆,与提顶相系,一线贯通,将中脉抻直。而将“会阴”松开则有利于打通会阴穴,从而奇经八脉均能达到修道的要求。 松肩、沉肘:肩要顺着两侧45°斜下松落,将肩井穴张开,降气于涌泉穴中。肘尖在沉落的同时,要有内收之意,使两臂成外绷之势。气沉丹田是内外两家拳学的行功要则,是虚心实腹的有效方法。太极拳之气非有意沉气可得,须身心松净,神入虚灵之境后,有先天之气或出现于涌泉、或命门、或夹脊、或印堂,均因人而论,无法先觉。如张三丰所言:无中生有。 裹裆、护肫:如婴儿之三角巾从臀部向上裹起,再与溜臀相结合,臀部的肌肉就会向下向左右两侧分挣将裆和大腿裹住,使两胯不得散乱,裆劲撑圆。肫乃胃也,两胁微敛,取下收前合之势,谓之护肫。“护肫”不可刻意求之,能松肩、裹裆,即有护肫之功效。如果只求健身祛病,站着练拳无可非议,但要想练出真正的太极功夫,不“下势”苦练绝难有成。下势的高低是检验太极拳习练者功夫深浅的重要标准。 含胸、拔背:先将下颏微收,膻中穴就会向下空洞的,自然会贴在背上,于是后背的双肩之间自然鼓起有外绷之意,这就是所谓的“含胸拔背”。这项身法如修炼得法可达到内家拳的“虚心实腹”和郝少如先生所说的“敛气入骨”等功效。“落自然”这三个字应该是太极拳行功走架的最高境界,松静求自然,乃太极拳所追求之一贯大道。 体悟的层次:修炼“身法八要”应遵循“知规矩、守规矩、破规矩”的程序进行。先将周身松沉下来,再把脚与地面打通,能体会到脚下之力后,再按“身法八要”的要求将周身贯通。“身法八要”是一个完整的功法,不可顾此失彼,求一而废其他,更不能用意过度造成周身僵硬,用意要在有意与无意之间,即所谓“先实丹田气,次领顶头悬”。习拳者可依法实修。但修炼者不可轻求“丹田气”,因为先天一气并非是能轻易求到的。先贤将两胯比喻成两片合在一起的石磨,相对研磨旋转可得氤氲二气,但必须是在意定神闲的状态下自然得道,千万不可用意追求。有关这一点,阎志高先师的遗训早有手书明示:“修炼顺序:以力生血,以血化精,以精化气,以气归神,此中不祗有甘苦可言,直有生死之险矣。学者可于力上求,无轻向气上觅,一人歧路戕生堪虞。古人之不轻传人,非吝也。不忍以爱人之术而杀人耳。无明师真诀,切不可盲从冒险。”望学者慎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