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 发帖数6
  • 粉丝1

学习太极拳已经5年 希望认识有相同爱好的朋友

[太极荟萃] (转)陈氏太极拳的特征

[复制链接]
tinanokia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1-14 15:10:48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般的太极拳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一贯的慢动作,可是,陈家太极拳却在慢动作中包含了刚劲(强烈的打击)和急速的旋转、跳跃等技巧。
    除了这点之外,陈家太极拳和其它的太极拳另有一不同之处,即前者的每一个动作中,都要加上螺旋形的旋转(这种旋转称为缠丝),而后者则只限于部分的动作缠丝。

    民国十七年,陈发科先生首次在北平表演陈家太极拳时,在缓慢的动作中,突然打出虎虎生风的刚拳,他的身体并急速旋转,跃向半空中;当他纵身跳下,双足落地时,其劲道使得表演场地的窗户振动不已!陈先生的表演令在场人士啧啧称奇,同时一扫北平武术人士「太极拳只是一连串慢动作」的观念。

    直到现在,仍有很多人认为,太极拳自始至终都以「柔」的动作进行;因此,一般人把刚柔并济的陈家太极拳,视为旁门左道或者异端的太极拳,这都是不正确的想法。 .

    事实上,陈家太极拳以外的其它太极拳,本来并不采用柔的形式。例如:古代的杨家、吴派、武派等的太极拳,都和陈家太极拳一样,采用刚的技法;可是,到了近代,上述派系的太极拳逐渐演变成柔的动作,揆其原因即是:文人或贵族多半疏于演练,或一些保守的武术家隐藏个人的真传,致使刚柔并济的太极拳日趋软弱、乏力。

    如果一位武术家只是反复练习柔的太极拳动作,虽能得到某程度的效果,却无法发恽到极致。例如:一再练习柔的动作,可以吸收「气(大气中的能量)」,然后在体内培养「气」,并且通到「经络(气的信道)」,传达全身,可是.这种柔的动作却无法把积棸在体内的「气」于短短的一瞬间爆发出来。

    在拳法的技巧中,柔的技巧主要在于避开敌人的攻击;但在反击敌人的击、打、踢、拨等动作时,就要有刚的技巧了;刚柔并济才是武术的最高境界。只有柔的技巧,便缺乏攻击性,可以说是不完全的武术(陈家太极拳中刚的技法,主要是在肌肉及关节均不施力的原则下进行,而且以瞬间得到成功为目的.这种方法称为「发劲」)。

    有关太极拳的实用性,一向演练柔性太极拳的人士主张「经过经年累月的修行,可培养气功(呼吸内面的力量),也能发挥强大的威力!」的确,长时间练习太极拳可培养气功,而陈家太极拳也是加此;可是,辛辛苦苦练成的气功,如果不练习发挥的方法,根本就没有用。这主要的问题在于:以求得刚强武术为目的的人,是否有耐心耗费数年时间,专心地培养气功呢?近年来,社会治安不太好,每个人随时可能遇到危险,学习如何保护自己法,成为刻不容缓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没有时间缓慢地培养体内的「气」了。

   笔者研究拳法已有多年,对于柔技为主的一般太极拳是否能在实战中发挥威力,感到怀疑;同时也接触过许多主张太极拳(陈家太极拳除外)可作实战用的人士,可是,这些人之中不乏演练『各门派』拳法者,再不然就是在练太极拳以前,早已精通各派武艺,因此他们只是应用别派的拳法作为实战,而不是以柔的太极拳来用于实战。

    在太极拳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当推杨家太极拳的创始者—杨露禅。杨露禅也是第一位把太极拳传到北平并致力推广的人,据说他也是实战的高手。一般人认为,杨露禅所练的太极拳和目前所见的杨家太极拳属同一形态。事实上,杨露禅本人穷半生之精力所练的是陈家太极拳,换句话说,他的拳法和陈家太极拳属同一形态。

   现存的杨家太极拳,是由杨露禅的三男杨健侯(1839—1917)加以改良,而由杨健侯的三男杨澄甫(1883—1936)发扬光大的(此外,杨露禅的次男杨班侯所传下的杨家太极拳,是属于刚柔并济的小架式」)。

    拳法不只能护身,还能兼具保健体育、精神修养等多方面的效果。虽然如此,拳法的真正功能仍在于护身自卫,说得严重些,也就是一种杀人术;拳招的方法和技巧越高超,越能发挥剧毒药般的药效   

    溶入太极拳技法的北派拳法,是依照经络学(流体力学)和人体生理学所研究出来的;它以与以「养力」为主的南派拳法(包括空手道),在根本上有极大的相异处。例如在攻击方面,在于南派拳法伤人表面,而北派拳法却伤人深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纳速健身网成立于2006年8月,是国内优秀健身运动网站,现拥浏览人数超30万。网站是集养生、武术、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等多种健身项目于一体的多功能交流平台。平台提供大量优质的教学视频、伴奏音乐(太极拳晨练音乐,广场舞音乐,健身气功音乐)、图文教程、运动科普和经验分享,为健身爱好者提供完善的运动指导平台。
  • 纳速QQ群乙:151815303
  • 纳速QQ群丙:79104490
  • 微信交流群:微信好友搜索【nasuwang】加小纳微信进群交流健身知识,备注【纳速】
  •                     或者扫描页面底部右侧二维码添加小纳微信>>>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群客服交流

  • Copyright © 2006-2021, 纳速健身网. | | 辽ICP备13002388号-1 辽公安网备21050202000005号公安网备号 纳速武术-乙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