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太极掌依循大自然规律,根据人体工程学和生命科学原理,精心研发,采用多功能结构,综合了气功、中医经络学、张三丰调息论、太极十三势法、武当赵堡太极拳、华佗“五禽戏”,吸取形意、八卦和太极拳各家精华,结合生物细胞生长方式,具先哲中华武术之精髓,遵易经洗髓二经之义,取周子太极图之形,采河洛之理,以先后天易之数,顺其理之自然,集天地人三才之道,演练时结合精气神三宝之势,学之为入道之基。
武当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个拳种,也称为内家拳,其归属于道教武术门派。是摄养生之精髓,集技击之大成,同时又是参研道家传统的内丹心法,遵循太极自然演化之理而形成的一门拳技。
相传是明代道士张三丰所开创,据著名太极拳家杨澄甫在《太极拳体用全书·张真人传》中记载:洪武初至蜀太和山,结庵“玉虚宫”自行修炼。洪武二十七年复入湖北武当山,与乡人论经。信信不倦,一日在室谈经,有鹊在庭,其鸣如方论,真人由窗视之,鹊在树,注目下睹,地上一长蛇,蟠结仰顾。少顷,鹊鸣声上下,展翅相击,长蛇采首微闪,躲过鹊翅。鹊自下复上,俄时性躁,又飞下翅击,蛇亦蜿蜒轻躲闪过,仍作盘形。如是多次。真人出,蛇走。由此真人悟出以柔克刚之理,因按太极变化而成太极拳。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习练的武当太极拳,然而,在三丰创立武当太极拳之前,东晋时代的葛洪就先行开创了“太极法术”和“太极秘法”,继而南北朝的韩拱月又开创了“小九天”,这即是太极拳最初的雏形。唐代隐居道士许宣平的“三十七式太极拳”,李道子的“俞式太极功”。在民间还流传着“粘沾拳”与“绵拳”等。张三丰结合了历代的拳路并对这些拳法进行了综合、提炼与升华,又因受“鹊蛇之斗”的启发,并将道家的哲理融会贯通于太极拳中(由于该拳是以道家的哲理《道德经》作为创拳理论的),因此创建了这套以“太极十三式”为代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武当内家拳。“其动静消长,通于易理,故传之久远”。武当太极拳与普通太极拳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为它是以太极哲学为基本原理。通过阴阳辨证关系来指导拳法运动的。它源于自然,法于自然,合于自然,严格地遵循了拳法自然的创拳原则和“人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的本性说。它是注重以外导内,以内催形的武当内功拳法。故而在行功走架时不仅需要遵循普通太极拳的基本要领,还要在练拳的同时更注重修炼内丹及修心养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性命双修。
那么何谓性命双修呢?欲弄懂这一问题首先就要了解道家的“丹道养生法”。道家为返归先天(返老还童)长生不老进而成仙,曾做出了不懈的探索。在理论上其认为生命是无限的,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同时把返归“孩子之体”长生不死作为道家的生命观(道家的生命观源子中国的易经文化“生生之谓易”)。因此历代的道家弟子,都将长生不死作为远大的目标去苦苦地追求。有些道徒为了体悟养生的方术,不惜献出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甚至献出了自己的毕生精力和生命。经过不断地实践与摸索,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道家养生学,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服务于世人。其道家的养生学就是炼丹,所谓炼丹又有外丹与内丹之分。外丹是古代道家用炉鼎烧炼药石,以结成丹。意图通过服食丹药而求得长生不死,但因外丹的副作用较大,多有服用外丹中毒而早亡者,故此法渐渐衰落。
然而内丹的修炼逐渐代之而起,什么是内丹呢?始祖张三丰的丹法即属于“内丹双修派丹法”,他认为:内丹是修心炼性的成果,《道言浅近说》的第十七节记载:“大道以修心,炼性为首,修心者,存心也,炼性者,养性也,心朗朗,性安安,情欲不干,无思无虑,心性内外坦然,不烦不恼,此修心炼性之效,即内丹也。”简言之:修炼内丹就是要将人身自有的精气神作为药物,经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这三个阶段的修炼(也称为不二法门的修炼程序),以达到身心健康,返老还童,心灵升华,长生不死,最终成仙的目的。因此将道家内丹之功的修炼内容,称之为性命双修。所谓性是指人的精神生命,即心理健康,所谓命就是指人的肉身生命,即生理健康。性命双修就是要把人的精神与肉身,心理与生理结合起来,同时进行修炼,不可偏废。性又被称作人的本心之性和人的天性,天性之说源于《易经》“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命又指气,人之元气。全真教的创始人王重阳说:“性者是元神,命者是元气,名曰性命也。”元朝李道纯在《中和集卷四·性命论》中说:“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其名虽二,其理一也”。性命虽属一家,但在修炼中却各有侧重。性功重视本性的修养,要进行明心见性、炼神还虚的修炼,以求精神的长生不老。而命功则注重炼精炼气,进而改善生理机能。以求延长肉身生命。两者结合来炼就是性命双修。
武当道教是以玄秘的太极学说作为根本教义的,因此张三丰将无极而太极作为道学的根源,立说于《大道论》,把人体的生命比作无极而太极的过程。并在书中阐述了“太极分阴阳,阴阳顺则生人,阴阳逆则生神”的丹道思想。又科学地总结出了宇宙天地是一大太极,人身丹田是一小太极的丹派理论。把人身的丹田看做是道家内丹的修炼之地。认为它既是养生之宝,也是产生技击劲力的发动机。因此将人体虚拟作“炉鼎”,将道家的导行之术、吐纳之功并融于拳法之中,再通过形体的独特运动技法,在自身的炉鼎内炼丹化气,炼养自身的精气神,以“有形之体,演练无形之气”。充分地激发人体内的潜能,使之产生具有较强的养生修道之效和独特的技击之功,进而达到外炼取形体、内炼会神意,内外结合,形意相抱,凝神静虑,抱之守一的目的。张三丰的内丹双修丹法,是以双修炼采“外药”,又以清修炼养“内药”。“外药”是在天地造化窟中而产,而“内药”则是在自身关之穴中而生。“内药”是精,“外药”是气。“内药”是性,“外药”是命。只有如此的性命双修,才符合神仙之道,也才能真正地通过习练武当太极拳,而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然而,如此玄奥的炼丹之术,听起来就令人“炼而却步”,因此历来习练者甚少,难以普及。犹如“阳春白雪,和者盖寡”。其实欲修炼并不难,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三丰始祖在《道言浅近说》中只用了八个字就概括了炼气炼丹的方法。这就是“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又说“心止于脐下日凝神,气归于脐下日调息”。这就是“脐轮调息法”,如若掌握了脐轮调息法,炼气炼丹的玄奥就迎刃而解了。脐轮又称脐窝,穴名神阕,它是婴儿处母胎时赖以呼吸滋养的脐带,出胎后,脐带虽断,但元阳尚存,输气血、通百脉的功能犹在。它是人生之性根命带,是炼内功的重要穴位,也是武当太极拳炼合气的入门要道。在道家内丹经典《黄庭经》中,把脐区的区域称之为“黄庭”,奉为修炼内丹的经典,而且由脐分散的脉一直可连接到海底穴,也就是人体生命的基点。如果这一基点的能量被发动了,人就能返老还童。所以我们在练拳时,若能做到脐息(在习练拳架时要意守脐轮,时刻在心中想着要由脐窝呼吸即为得法),就能够把练拳与炼丹结合起来,即功拳并炼,也就做到性命双修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