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丰太极宗旨真,动静万化不离根,
风雨雷电神气象,混元一体唯道亲。
中国的太极拳是依靠着我国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至今,本人将从研究继承传统理论的观点,论述这个重要的问题。
真宗正脉传承的太极拳功夫是气功、是内功修炼、是静心修持功夫,是应本着性命双修及太极原理去练与悟的。而不同于体操和舞蹈。历代都有炼养家通过长期大量的修炼实践,留下了体会经验则是为太极拳的宝贵遗产,本该应当加倍珍惜重视,古为今用。但是,现如今的教拳者,利用所有权力及其势力范围、在金钱与名誉思想意识的操纵下,无视原始传统天人合一理念和效仿天地运行的真宗修炼理论,对习练者的指导作用,胡乱篡改,把原始创传者的宗旨扔掉一旁,废止丢失了太极功夫返朴归真合于自然真意义,进行了改革、变更,这实是欺师灭祖的行径。他们打着为了发扬、为了健身的旗号,随意自作主张,自以为是地凭空创新,美名其曰推陈出新,实际上没有内涵和价值。发扬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延续下去。请问:篡改者他所接受和继承的东西在:内涵与功夫上、理论与实践上、效果与学识上,等等,有哪样超过了原本的了吗?如果还没有继承原本的太极拳就胡乱篡改,那不就是纯属造假吗?
现如今喜好太极者,如果真正能够根据其原始道家真宗思想理论的指导要求及宗旨来修炼,有了实践功夫,便逐渐能明晰领会太极拳的旨趣。
此项运动多年来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运动,在全民健身潮中形成太极拳热。但是现如今,可惜!中国的传统真宗太极拳己被完全扭曲、异化、走偏、变质,离心叛道,己成了扭秧歌类型的舞蹈和团体式体操。
传统真宗太极拳讲究规则要领是,内在的心身和谐和天人整体观,而不是单纯地要求形体外表的习练。现时社会上所流行的是,己经被改了又改的太极拳操,能使人达到健身目地吗?是有待认真地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改革,科学的发达,人们工作繁忙,精神压力增大,物质生活得到丰厚的改善,人们开始追求活着的质量,都想活的愉快、轻松、健康、长寿。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上了太极拳,清晨公园里练太极拳的人比比皆是。然而,令人担忧的是,有人乘机为谋生赚钱,将其破绽百出的太极拳套路,教传给习练者,有的还采用了录制、销售光碟的手段,将各种版本的糊涂“拳操法”进行推销,真可谓糊涂师傅教糊涂徒弟,以误传误的现象举目可见。现今,武林界有如一个庞大的集贸市场,不知有多少挂羊头卖狗肉,假货充真而推销着,又不知有多少不识货的人,重金相求,以假当真,而自娛自乐着。可悲又可叹呀!现时社会中,随处可见只会比划拳套路,不懂拳理的所谓拳师,什么一级教练。当你刨根问底儿地了解一下师者的根底,其实,是去年自己退休后才开始接触“太极拳操”,学练了半年,连拳势子都还沒弄清楚呢,就传授别人,所以,也就没法对学员教的明白了。就照这样比划就行了,好为人师者以“一代宗师”的身份传授着,收的银子边装修房子,还不敢忘了吃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药片,你看这身子骨,就知道他那功夫有多耸了。
现在公园里,老大爷老大妈用太极拳操健健身子,这是好事,但没法和武术功夫套上近乎,就和任何肢体活动一样,生命在于运动,动了就健康了,和武术功夫无关。
如今,武林界也进入了市场经济,请看社会上,可谓;会练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吹的,会吹的不如会矇的,由於误导,今眼见诸多致伤身受其害者,这不是害人吗?初习者必当审视分别!
中国古代道家创传的太极拳是由一定的内在修炼方术、内涵理法,所构成决定的,符合生理学、心理学、力学、道学及自然哲学,融合了道家修心炼性功夫,其修炼核心是心理的而不是生理的,是对人的心灵能源本能的开发作为重要的内容,来完成自我生命的超越,理法系统丰富相当缜密而完善,对于强身健体技击及养生应说是最佳的拳种。张三丰在著作《道言浅近》指出,修心炼性是气功“内丹法”的最基本要求。详尽阐述了何谓修心、炼性。摘引如下:“大道以修心炼性为首……修心者,存心也;炼性者,养性也。存心者,坚固城廓,不使房屋倒坍,即筑基也。养性者,浇培鄞鄂,务使内药成全,即炼已也。心朗朗,性安安,情欲不干,无思无虑,心与性内外坦然,不烦不恼,此修心炼性之效,即内丹也”。
可是,当前所流行的太极拳则早以背弃脱离了原始太极拳的内容、内涵、理法。处目可见,传授太极拳者,诸多都是执著在‘包装’那几十个动作、在姿势上大做文章,极个别也有论理谈静功的。但是,说的往往也还是停留在“有为法”上简单而形式化,就连为师者自己都不知道、不理解、不清楚,什么才是太极拳之宗旨,现代流行的太极拳皆在舍本求末,皆在形体手指上论述得天花乱坠。从道家思想来看,练太极拳者必要从术的层次上升到“道”的层面,才能达到技艺的最高境界。
首先,习练者要认识自我的根本,什么是根本呢?“心”是根本,起心动念是根本。人起的欲望之心,也叫“欲念”,是为‘静’之大忌。求功心切者多;追求姿势练的好看、追求动作,势正招圆、追求气的感受、追求劲儿的外发等等,练功时的追求是欲望、也就是贪心,练功有追求是心上增物,为欲念,使心而不得清静。‘有欲’之心神叫“识神”,“无欲”之心神叫“元神”。有欲心是知而辨之,是学而知,认而知,辨而知,思而知,是心神的动态,是有欲的识神妄动,是后天强加于心神上额外的负担,只能导致人体阴阳的混乱及不平衡,(心、肝、脾、肺、肾)内五行气的不圆合。
所以,人不该以用巧思之智,去治理身体。不为之为才是真为,必须从根本上予以调理,也就是要去掉精神上的负担,解除心灵上的束服与挂碍而长保虚静,道乃人心无为而成,所以人人至无为,均可得道。欲巧思之治,妄境薰妄心,妄心取妄境,总是心外求法,于自己元神上加添障碍,越治越乱。有欲是指心神的动态,无欲是指心神的静态。无欲是元神清醒无思辨的心态、是知而不辨、是不知之知,真知无知,无所不知。真见无见,无所不见。元神为本为体,识神为末为用,无欲才是养体固本。达无欲者,即可返朴归真;纵其欲者,就是弃真而逐假,本末倒置。
古有真人真诀云:凡在道之人,必先修心静之法。但于心静,必得定心。心定则神安,铅承相投,龙虎亲也。周天数足,添精、益气、养神,此三法若全,则万神感会于丹田,血气周流于遍体,逍遥于长生之道;如何清静?当澄其神,绝其虑,亡其我,灭其境,抱其真,此谓妙静之道。一个人真正没有得失心时,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解脱、自在、清静。这里所指练太极拳的心境是“心法”而非“色法”,心法本身也是一种住处,就是心境。这是一种当下「空性心境」,空掉「我相」的心境。就是安住于面对一切事物时都能空掉「自我」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