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澄浦家传手抄太极拳老谱
1.八门五步:要义为四正四隅八种手法合正向斜向八个方位,亦合八卦之八门;五行合五种位移,即五步;八门五步合为十三势。
2.八门五步用功法:谓明「知觉运动」后可懂劲,太极功夫可再深造。
3.固有分明法:透过运、动恢复觉、知的本能,才能懂劲。即先能知己,而后才能求知人。
4.粘黏连随:述明粘黏连随四种型态及此四法即为明知觉运动的途径。
5.顶匾丢抗:述明顶匾丢抗的型态以及其为影响粘黏连随、知觉运动之四病。
6.对待无病:言对待的正确型态(粘黏连随)及错误型态(顶匾丢抗)。正确后才合于知觉运动,才能懂劲。
7.对待用功法守中土:七言十句,言对待首重中定,次重四正手法,三重身形腰顶、粘黏连随。
8.身形腰顶:七言六句,腰顶即竖直中正功夫,身形则舒展松沉境界,言两者之重要。
9.太极圈:七言十句,言对待数难,一为中定功夫,二为进圈,另须周身相随。
10.太极进退不已功:七言九句,四正手纯熟,方能演出四隅手,并连绵不绝。
11.太极上下名天地:七言八句,言四隅手之来去既济不绝。
12.太极人盘八字功:七言四句三首,为八门手法使用总结。要言仍在腰顶、由内而外、对待自然、进退往复连绵。
(1-12目为初阶部分。)
13.太极体用解:论人身体用的道理与顺序。由自然之理至(人的)意念再到身体劲力。内修外修是互通的。
14.太极文武解:先分别叙述文(为体)、武(为用)的功用,再叙述文武合用,最后论述文武合之重要。
15.太极懂劲解:言懂劲,于自身可达内外均衡的健康;于外可随状况运用变化,自然而发,不需刻意劳心。
16.八五十三势长拳解:即太极拳解,要义在己则由熟练合矩始,日久自然贯通不滑不硬;与人对待,八门五步是根本,四手是基础。由开展而紧凑。
17.太极阴阳颠倒解:先列举阴阳属性,再说明颠倒之理,再说明天地运化之道。
18.人身太极解:以人体、器官、五感、情志合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八卦、十天干、十二地支。
19.太极分文武三成解:文者体育、武者武事,文武相合为大成、以文得武或以武得文为中乘、专务一事为小成。
20.太极下乘武事解:太极之锻炼要求柔软于外应对,内蓄坚刚。历程是由粘黏连随而得知觉运动而后懂劲,才能达到。
21.太极正功解:言太极是以方圆为规矩,圆合出入紧凑、方合进退开展,互为往来。
22.太极轻重浮沉解:系统分析轻重浮沉的程度与造成的问题,分「上手」、「平手」、「病手」三种水平差异。
23.太极四隅解:言四正手为根本,四隅手是补病手之失,仍需归于中正矣。
24.太极平准腰顶解:七言二十句,前段述明平准腰顶的基准,七言部分初步提出发放的原则。
25.太极四时五气解图:合方位、季节、四音、五行为一系统的图。
26.太极血气根本解:言血、气在人身上的周转与运化。
27.太极力气解:言气走于内,气血足则内壮;力出于外,有力者外壮。
28.太极尺寸分毫解:太极功夫练至紧凑,然后可以求尺、寸、分、毫的细微,对待胜负关键亦在此。
29.太极膜?筋穴解:论节拿抓闭手法对应,及其产生效应。
30.太极字字解:提出用手十二字、运气十二字、关乎神八字、关乎意劲四字,共解三十六字。
31.太极节拿抓闭尺寸分毫解:节膜拿脉抓筋闭穴必须用按摩推量四法得知。
32.太极补助气力解(目录题有误,当为太极补泻气力解):言对待时气力太过或不足之减少增加现象分析。
(13-32目为进阶部分,除24.25.目外,余皆论说文。篇题大都冠以「太极」,并各篇题末均有一「解」字。惟「八五十三势长拳解」以「八五十三势」代表「太极」一词;「人身太极解」将「太极」二字放在篇题中。以上20目是系统地解说太极拳原理的教材。以上资料摘自沈寿,《太极拳谱》,台北:大展,1996年3月。)
以下目录无
33.太极空结搓揉论:针对空结揉搓的系统分析,共十种状况皆是病。
34.懂劲先后论:言懂劲后仍有断、接、俯、仰之病,乃是知觉不够,「真懂」后则能接及神明。
35.尺寸分毫在懂劲后论:言懂劲后,才真正能出节拿抓闭工夫,生死存亡据此焉。
36.太极指掌捶手解:系统分析指掌捶手的分类,计有五指(推演出有三十五指)、五掌(推演出有九掌)、五捶(推演出有十捶)、五手(推演出有十手)
37.口授穴之存亡论:穴道传授必定由老师亲为,有三因、八不传、五可传的标准。
38.张三丰承留:五言二十四句,论太极起源甚古,流传甚远。
39.口授张三丰老师之言:首论文武之事是人固有本能,惟不倡武事;次论太极采战之法以补自身阴阳。
40.张三丰以武事得道论:言先有理后有天地,人秉天地承父母精血而出。欲归回本性,必经由五行八卦四象两仪太极由外敛内,即藉太极工夫之道以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