Ì太极拳之修为
——文武兼备、内外兼修和阴阳求中[转载]
一、文武兼备
太极拳是武术。传统武术所具有的属性,在太极拳中都无一缺漏地有着完美地体现。武术的重要作用和特点是防身技击。太极拳不但具有防身技击的作用,而且具有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特点优势。太极拳是文化。虽然中华传统武术都与民族文化结有姻缘,但太极拳犹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立于中华武术之林。我们知道,太极文化的建立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和文明史上的重大创举。太极拳文化的核心——太极阴阳学说的发现与创立,是对人类认识宇宙、追溯本原的极为巨大的贡献。太极拳正是由太极文化孕育而生。太极拳在太极文化母亲的滋养和哺育下得以茁壮成长和发展。而太极拳以完美绝伦、完全彻底、完整无缺的拳术形式,展示着、体现着、证实着、论述着太极文化的伟大精髓。因此,可以毫不过分地说,学练太极拳的过程就是学习、了解、求证与掌握太极文化内涵的过程,就是由拳入道的过程。
所以,太极拳不只是拳脚功夫;离开太极文化的修为,离开拳道、拳理的学悟,是练不好太极拳的。修炼太极拳是能使练者最终成为一个能文能武、文武兼备的太极人。
二、内外兼修
内外兼修是太极拳修炼的重要特质。内外不能同修,不是太极拳;性命不能双修,也不是太极拳;不能以内主外,更不是太极拳。
太极拳所言之内外,并非指人身之体内与体外。人身有形之体,包括内外之器官,或许可以说人体解剖学能看得见、摸得着、找得到的所有部分都是太极拳所言之外。而人所具有的,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而且于人而言起着主导决定作用的,如精神、意气、灵性等,即为太极拳所言之内。
修炼太极拳就要做到内外兼修,以内导外,以内主外;也就是内养性,外修命;内修心,外修身;内为外的主宰,外为内的载体。内尽管是起决定与主导的作用,但必须要由外入内。因此,太极拳修炼初始阶段,一定要重视有形之体的修炼;要认真领悟太极拳对身形部位的规矩要求;要一丝不苟地学规矩、悟要领;要能做到任何时候都能守规矩、合规矩;真正进入有意守而无意合的状态。这样的修炼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以外入内、练形求意”的阶段。
太极拳是内家拳。太极拳的修炼实则是以内导外,以内主外。不能以内为主,实质是没有入太极之门。所以,修炼的第二个阶段是练意脱形。通过练意脱形阶段的修为,真切地体悟到:“意气君、骨肉臣”的内涵;神、意、气已经成为了有形之身的主宰。从而做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此时,可以说迈进了太极拳之门。
太极拳的内外兼修是按阶段分主次的。但内与外是可分而不可离的。因此,太极拳是内外同修;“外为内的外显,内为外的主宰”。太极拳的修炼达到了内外合一,内外相统的状态,可以说达到了“懂劲后阶及神明”的更高境地。
三、阴阳求中
太极拳的修炼,中是不二法则。阴阳求中是太极拳修炼的核心,贯穿于太极拳修炼的始终。宇宙万物只有相对存在,没有绝对之分。阴对阳、高对下、好对坏,永远可分,永远可合。分合合分,分分合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永无起止。
因此,在太极拳修炼中,就必须时时处处遵守不偏不倚与无过不及的原则。这就是求中。通过太极拳修炼,使自己成为一个能“以中为则,求中守中,得中用中”的人。那时,你就能做到在拳中“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拳无拳、意无意,无拳无意是真意”。 那时,你就能做到在拳外心志不急不躁;饮食不过不缺;运动不快不慢;话语不多不少;“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综上所述,太极拳的修为可以使我们成为一个身体节节贯穿,周身一家,通体虚灵,内心虚怀若谷,宽人严己,无畏无惧,顺势而为的文武兼备,内外兼修,处处求中的太极之人。此乃人生之高境界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