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hz 于 2010-6-4 18:57 编辑
拳友gakjs641022 :你好!
首先感谢你的分享,辛苦了。不过你将一遍文章的16段,发成了16个主贴,现在刚上传他们都在一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贴子源源不断的进来,他将沉下去,到时别人再想拜读你的这遍文章,就会读了一找不到二,读了二再读三就会重新搜索,呵呵,满网站找你的文章,还真麻烦,你说对吗?我们发贴就是为了大家共享。为了方便浏览,我将你16段文章全部搬到了一个主贴下,你看这样是不是更有利于大家来拜读你的文章了。
—— ghz
岐黄源于道 北京中医药大学讲座——熊春锦(2010-03-30 )
[文摘]岐黄源于道1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非常高兴,在今天晚上来到我们中医师的高等学府,和大家一起交流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自己都经历过一个学习时期,包括我也是这样,对学生时代有深刻的回忆和深厚的感情。我觉得今天的交流,就比较轻松一点儿,不必太严肃,主要是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岐黄源于道”的这个主题。
为什么要交流“岐黄源于道”?这个主题,也是源于中国的教育、中国的医学,特别是中医,以及中国的文化,我这几年做了一些研究,就深切地感受到,我们东方文化一定要把自己民族本身的根文化接续起来,才有可能在近代短期内接近、超过西方的文化和科技以及教育。这三个领域涉及的时间比较长、研究的时间比较长。
这次在道商论坛,我就提出了一个观点,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现在我们的学生已经非常苦了,在教育领域来说,学生、老师都在痛苦中挣扎。在医学方面,我们中医的学生也是非常苦的,老师同样也是非常苦的。在中医学院里面的课程,西医的成分越来越重,英文的课本越来越厚,内容越多,但是真正拿出去,可以说又没有用。
我们的中医,实际上只要学有所成,真正把中国的中医掌握好了,外语只是会几句口头语就行了。学那么多干什么呢?外文只是个语言交流的工具,会问病史、了解病情就足矣,而真正需要内涵的,还是我们本身和自身的本领。这点,我在国外行医中有深切体会,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却发生了一种颠倒现象,还是有点在犯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的错误。
说起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的错误,大家可能不太容易了解,但是如果我说开了,可能大家就了解了。就是说,中国的革命史、共产党的历史,我们回顾一下是不是这样,共产党开始是怎么起家的呢?是布尔什维克从莫斯科带回了马克思主义,以及留法的学生从西方带来巴黎公社的经验,在上海组成,但是这一批人,闹了几年,中国的革命有没有起色呢?可以说一直没有起色。但是最后,他们却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出路,就是找到了毛泽东,毛泽东没有留洋,既没留苏,也没留欧,他就是个山沟沟里面走出来的教书先生。他所掌握和学习的,全部都是中国的根文化,是不是这样的现象?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山沟沟里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把中国的根文化跟西方的文化嫁接以后,就能够在九州大地上龙腾虎跃,翻天覆地地来一场大革命。
在革命早期,不与中国根文化结合的时候,单单凭西方的哲学思想、战争理论,始终难以得到解决,唯独只有毛泽东出来后才得以改观,他实际上所代表的是中国根文化当中的兵家思想、法家思想。中国兵家思想、法家思想的“母亲”,却恰恰又是中国道德根文化的思想,也就是黄帝、伏羲、老子的思想派生而诞生出来的一种思想,所以才造就了这个传奇式的人物。
在革命方面,有这样一个先例,那么在其它领域是不是有同样的原理呢?我觉得,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改革失败?也失败在全盘西化而丢弃根文化这个地方。
我感觉到,我们中医的教改为什么这么艰难?瓶颈也在这个地方,就是没有真正把自己本民族的根文化放到第一位;而且,仍然还在全盘接受西方文化的模块和框架,按照他们的指挥棒在转。然而,整个西方才积累了几百年的教育经验,虽然他们的医学发展时间也并不长,但是在智能医学方面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他们已经完成了一个“7()”字的一竖,已经到了拐头的地方,进入了平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要想在各行各业去超越人家,但是我们现在还只跟在西方后面爬了一半路,人家又对我们前面的知识进行封锁,进行高端科技的封锁,不让我们直接接触他们的东西,我们的底子又比较薄,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超过人家是超不过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把祖宗的东西拿出来使用。一旦拿出来以后,才有可能通过祖宗的东西充实我们的身心,才能够赶超西方。否则,我们再花一百年时间,恐怕也难以赶上。这是我观察国内和国外的商业、教育、学习、养生、医疗等等方面得出的一些小小感悟,在这里奉献给大家。
研究了中国的根文化以后,特别是研究两千五百年以前和两千五百年以后这五千年的文化,从医学、文学、文化、养生等各个方面去进行细致探索以后,就会发现,我们自己的民族在文化和教育上,的确走了一个错误的路线,也就是过分将自己祖先的东西抛弃了,特别是近一百年来全盘接受西化,就更加深重地把老祖宗的东西丢弃了,所以我们整个民族创造力急剧下滑了。这个文化和教育的接续,比较重要。
在医学问题上,我们大家都在进行中医学院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中医没有?我们走出去像不像一个中医?我常常说,我在湖北省中医学院的时候,跟湖北省中医学院和湖北省卫生厅,联合办了一个湖北省中华康复养生学院,我在里面担任常务副院长,也教了很多各地的学生,包括中医院的学生以及南韩过去的留学生。当时从所了解的整个国内中医学界学生情况来看,按照我们的看法,就是学生从中医学院毕业出来以后,既不是中医,也不是西医,连民间的草头医都也不像。
为什么这么说呢?教育培养模式与传统根文化背道而驰了,培养方式不对头了,它是按照西方的教育模式来的。比如说,我是搞西医的,但是我的底子是中医,我的中医是怎么学的呢?是在十二岁之前就学会了,学习的就是《黄帝内经》、老子的五千言和一些失传的方头。在那个时候,闲着没事就当着歌曲来唱。当然,现在的年轻人、小孩子唱着乐的东西太多了,很丰富。那个时候在农村没什么乐,我就是拿这些东西乐,打下了基础。
后来中医的教学,则完全是一种智能性的开发,将后天的大脑智能作为第一项首选教育育人的方式,进行充实、填塞,全部填鸭进去。这样一来,就跟中医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中国中医有一个奇怪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中医它不是纯粹的智能医学,而是一种慧性医学和智能医学相结合的一种中国特色的医学。
慧性,是怎么回事呢?人类的慧性,实际上就是天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问题是,我们是否能把这个天赋开发出来,像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世界各地的高端科学家、中国古代的科学,他们都是把自己的天赋充分发挥出来,在西方就称为灵感与直觉,爱迪生曾经就说过一句名言:发明创造力,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而且,1%的灵感要比99%的汗水更重要,才能够发明创造。他就具备这个1%的灵感,所以在他一生当中,发明创造两千项,有一千多项都赢得了专利权,是一个发明专家。
爱迪生这个说法,实际上跟中国祖先们的思想是相同的。但是可惜,在解放以后,我们大学教材中在源引他这一句话的时候,却把“1%的灵感比那99%的汗水更重要”这句话删掉了,鼓励读书人只去付出那99%的汗水,而没有去注重那1%的灵感;然而,1%的灵感恰恰又是创造力诞生的源泉。
我们的祖先、我们的中医、我们古代的所有文化,可以说全部都是源自于这个直觉和灵感,现代中医教育就是因为放弃了直觉、灵感的教育培养,所以我们才难以学懂中医,我们仅存在智能堆积型教育,只能够抄方子,把古人的方子在现代临床上反复引用。我们的变通性,在临床上能表现出我们独特的医疗创造作用性,这方面的能力始终展现不出来,好像被一个框框束缚住了。像我原来在医院当院长的时候,手下也有从中医学院毕业出来的学生,他们在临床上要经过三到五年跌跌撞撞的摸索,才能具有一点中医味儿。而且,很多中医学毕业出来的学生最终就转行了,甚至转行到辅助科室去了,搞心电图去了,搞化验去了,搞X光去了,不能真正担当起医院里面的中医师。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这个能力,仅仅从中医学院学到的这个方剂学,还不足以在临床上施展拳脚,还没办法进入实战状态。掌握的针灸术,也不能很轻松地去解决病人的疾病,因为中国的病人有很高的选择性,选择性和灵活性掌握在患者手上,而不是在我们医生手上,你不行的话,病人就不选择你。这就说明,西医医生是技术精湛就能赢得病人,中医医生要想立足于世,能够行医,那就要内功精纯,才能吸引病人,立足于世。这个观点,大家是否同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