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拳术起源
太极拳-张三丰起源说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许宣平、李道子、元、明(公元1260~1644年)张三丰、明朝(公元1368~1644年)王宗岳和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陈王廷等几种不同的说法。太极拳综合吸收了中国古代以来的各种拳法的精华,并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气功之术和中医经络学说,以及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以道教、太极八卦等理论为太极拳的哲学基础,综合而成。
张 三 丰元 明 道 士 。 名 全 一 , 一 名 君 宝 , 号 三 丰 。 约 活 动 于 元 延 佑 ( 1 3 1 4 - - 1 3 2 0 ) 到 明 永 乐 十 五 年 ( 1 4 1 7 ) 间 。 辽 东 懿 州 ( 今 辽 宁 彰 武 西 南 ) 人 。
张 三 丰 以 其 不 修 边 幅 , 又 名 「 张 邋 遢 」 。 传 说 他 「 姿 态 魁 伟 , 龟 形
鹤 背 , 大 耳 圆 目 , 须 髯 如 戟 。
寒 暑 唯 一 衲 一 蓑 。 所 啖 升 斗 辄 尽 , 或 数 日 一 食 , 或 数 月 不 食 。 」
读 书 经 目 不 忘 , 有 学 识 , 能 诗 书 。 洒 脱 不 羁 , 颇 具 神 仙 风 度 。 其 身 世 出 处 ,
颇 多 传 说 , 「 或 言 三 丰 金 时 人 」 。 传 说 宋 末 , 时 乱 , 宋 徽 宗 召 之 , 三 丰 曾 单 拳 击 杀 贼 百 人 。
亦 传 其 能 辟 谷 神 行 , 死 而 复 生 。 一 生 不 慕 荣 利 , 遁 世 清 修 。 据 其 自 述 , 他 曾 任 县 令 , 后 弃
官 出 家 为 全 真 道 士 。 曾 于 终 南 山 遇 火 龙 真 人 传 以 丹 诀 。 游 武 当 山 , 与 其 徒 在 该 山 「 去 荆 榛 、
群 瓦 砾 」 , 创 草 庐 以 修 道 。 预 言 「 此 山 异 日 必 大 兴 」 , 嘱 其 弟 子 「 善 守 香 火 」 。 不 久 离 开 武
当 山 , 云 游 至 四 川 , 在 青 城 山 和 鹤 鸣 山 访 真 揽 胜 。 首 创 太 极 拳 注 以 为 修 道 健 身 之 用 , 今 日
大 行 于 世 。
1988年9月第一版,1990年6月再版,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兆仁先生主编《东方修道文库-太极道诀》一书中讲最早可追溯到老子,经四代后传承到火龙真人,火龙真人传张三丰。“北宋张三丰是一位内功精湛的武术大师”,明确指出“当今流传中外的太极拳即为所创”。太极拳有着完整的拳架、方法,从北宋传承至今已有近一千年的历史,当然这种方法一直只有少数人掌握,因为太极拳的确很难炼成,只有那些真正品德高尚、知识渊博、勇于实践的人才能炼成。
太极拳的来源:①来源于中国古代道家养生术,是一种“动中求静”的养生术,是修道之基,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注重心静体松,所以被称为“内家拳”。②传承中历代圣贤智慧结晶。
太极拳并非一人所创,而是前人不断开发、总结、整理、创新、发展而来的。纵观近、现代太极拳的发展就可见一斑,事物只有不断发展才具有生命力。这足以说明太极拳的前天、昨天和今天,也揭示了它的明天。太极拳有两大分支,一支秘传在道门中,称之为“活步”拳架;张三丰传承到民间。在民间,以河南温县赵堡镇镇上的传承关系最为清晰,拳架称为“定步”拳架,以“承架(又称三合一架、尺寸架)”为代表,十五年前为了区分才称为武当赵堡太极拳,现在国家承认称为“和式太极拳”。赵堡太极拳传承中蒋发经九代在河南温县赵堡镇镇上陈清平传武禹襄,武禹襄为了完成推广普及,把传承的“承架”简化(去掉圆弧运动改为直线运动利于学习)创武式,杨班侯从师于武禹襄炼武当赵堡太极拳后为了推广普及将赵堡太极拳简化创杨式;另一支是蒋发教过河南省温县赵堡镇陈家沟的陈王廷定步太极拳拳架---但没有传承关系(没有行“跪拜之礼”),在陈姓家族中流传,最先称为“陈沟拳”,后来称为“陈家拳”,陈姓传人们结合家传“三皇炮锤”的练法传承着拳法,七十年代中期才称为“陈式太极拳”。
太极拳各门派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祖师: 张三丰———————————————
↓ ↓ ↓
第二代:王宗岳 道门内流传 张松溪(松溪派)
↓
第三代:蒋 发————————————————————
↓ ↓
第四代:刑喜怀 陈王廷(陈式)
↓ ↓
第五代:张初臣
↓ ↓
第六代:陈敬伯
↓ ↓
第七代:张宗禹
↓ ↓
第八代:张 彦———
↓ ↓ ↓
第九代:张应昌 陈清平—————— 陈长兴
↓ ↓ ↓ ↓ ↓
第十代:张 汶 和兆元 李景彦 武禹襄(武式) 杨禄禅(杨式)———————
↓ (和式)(忽雷架) ↓ ↓ ↓ ↓
十一代:张金梅 李亦畬 杨班侯 全 佑 王兰亭
↓ ↓ ↓ ↓ ↓
十二代:张敬芝 郝为真(郝式) 杨兆祥 吴鉴泉 李瑞东
↓ ↓ ↓ (吴式) (李式)
十三代:侯春秀 孙禄堂(孙式) 常远亭(常式)
太极拳以“棚、捋、挤、按、采、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间,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同时,太极拳还很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文章来源处:http://www.chinataijiquan.com/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