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道教中”打坐”的机理与作用</h2> 郭德才 <br /><br />“打坐”又称盘坐、静坐,它是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炼方式,与佛教中的禅坐、禅定及”结跏趺坐”有着相同的功能。盘坐又分自然盘、单盘和双盘,最早由古人的散坐和跪坐演化发展而来。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慧增智,故古人极为推崇。 <br /><br />早在两宋金元时期,晁公武收进的《郡斋读书志》丛书中就有唐代道士司马承祯所写的《坐忘论》一卷,司马承祯曰:”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不着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黄庭经》中云:”物有自然事不烦,垂拱无为体自安,体虚无物身自闭,寂寞旷然口无言。“《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讲:”夫修炼了身,饮食有则禁口独坐,口唇相沾,牙齿相对,眼不观邪色,耳不听淫声。洗心涤虑,对境忘境。万缘消息,外想不入,内想不出。莫起一念,万事俱忘。” <br /><br />在打坐中由于思想和身体各部位都已放松,所以极易入静,《玄珠心镜注》云:”人能空虚无为,非欲于道,道自归之。”《道德经》曰:”塞其兑,闭其门。”"致虚极,守静笃”。”虚其心,实其腹。”等都是指入静及打坐的要领,而入静则是打坐的基础和精要。《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司马承祯说:”夫定者,出俗之极也,致道之初基,习静之成功,持安之毕事。”王重阳在《立教十五论》中也讲:”凡打坐者,须要十二时辰,往往坐卧,一切动静中间,心如泰山,不云不摇,把断四门,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内。但有丝毫动静思念,即不名静坐。”《太平经》说:”求道之法,静为基先,心神已明,与道为一。” <br /><br />在打坐中我们不但要求静,而更主要的还需求忘,道家中的许多圣贤、真人就是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使自我与整个自然合而为一,从而领悟到宇宙大道及人生真谛。《道枢》曰:”虚无恍惚者道之根也,生我于虚,置我于也,故生我者神也,死我者心也。”《太上虚皇天尊》云:”虚无自然,道所从出,真一不二,体性湛然。”《内养真诠》言:”道家宗旨,以空洞无涯为元窍,以知而不守为法则,以一念不起为功夫。”《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讲:”道者无为清净,空寂湛然也。” <br /><br />那么,在打坐中什么是虚无和坐忘呢?《无上秘要》曰:”遗形忘体,泊然若无,谓之虚。”《庄子・大宗师》云:”坠肢体,黜聪明,离型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五厨经气法注》说:”修性离志,则内外俱寂,无起住心,亦无空心。坐忘行忘,次来次灭。”《庄子・天地》篇曰:”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 <br /><br />我们练功修道,就是要以人道效法天道,管子曾说:”天曰虚。”所以我们打坐也必须要像宇宙创生之前那样保持虚静。《庄子・人世间》云:”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所谓心斋,就是让心神洁净无欲念,无欲方能虚静。又如《玄珠心镜注》中讲的:”守空虚无为,久而神效,如响应声,如影随形也。”和《抱扑子・论仙》中说的:”仙法欲静寂无为,忘其形骸。”及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形容的:”坐忘,可游乎无人之野,游乎四海之外”而以上这些论述都是对”虚极”和”坐忘”两意的真实体验和感受。 <br /><br />在我们修炼中,不论内功、外功与打坐都很重视上虚下实,如果是上实下虚则成为头重脚轻的病态。所谓上虚,是指脐以上的上元轻虚,所谓下实则是指脐以下的下元充实。而练功时姿势的重心只有放在脐下,才能使身体稳如泰山、舒适自然。《玄珠心镜注》云:”夫守一之人,凝思冥冥然,胎息绵绵然。一定凝神不动,又名身心泰定,即神之久留,是神不出身。神不出身,可与天道同久,可以守神长存也。”另外古人打坐也很注重时间,因人是自然之子,我们的气血运行根据”天人合一”理论与宇宙中的运动息息相关,故《性命圭旨》曰:”人若知此天人合发之机,遂于中夜静坐,凝神聚气,收视返听,闭塞其兑,筑固灵株,一念不生,万缘顿息”。 <br /><br />在我们打坐时首先要求做到:头平正、身正直、口齿微闭、舌舔上颚、双目垂帘微闭、气沉丹田、全身放松。明代高攀龙所著《静坐说》云:”静坐之法,不用一毫安排,只平平常常,默然静去,此平常二字,不可容易看过。”所以我们说打坐时的姿势是很重要的。打坐时我们还必须做到”无为”,《洞古经》曰:”无为则神归,神归则万物云寂。不动则气泯,气泯则万物无生。”《太清中黄真经》云:”专修静定,身如玉。”另外打坐时还需内观,《云笈七签》中说:”慧心内照,名曰内观。”这就是说打坐还需澄其心止,求存其神,内视己身。在我们练功时因坐姿稳固舒适,所以还极易打开”会阴”。”会阴”穴又称铁门,是万箭不入之地,松此穴可牵动全身,有利于血脉流通、气息运行、启动真气而又不外散。故有强身、健体、祛病、延寿之功效。《道枢》云:”坐忘者长生之基也,故招真以炼形,形清则合于气;合道火炼气,气清则合于神。体与道冥,其谓之得道者矣。”《道枢》卷三又云:”学道以清静为宗,内观为本者也,于是深根固蒂,使纯气坚守,神不外驰,至于坎离交际而大药可成矣。” <br /><br />据有关资料介绍,87岁的郭沫若和活了101岁的少帅张学良在年轻时都常习打坐,故而长寿。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陆游命终时85岁,他年轻时修道学禅也常习打坐,所以直至晚年身体都十分健壮并头脑灵活。《史记》中说:”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太平经合校》曰:”静身存神,即病不加也,年寿长矣,神明佑之。故天地立身以靖,守以神,兴以道。”《中经》云:”静者寿,躁者夭。”《坐忘论》讲:”静定曰久,病消命复。”《金莲仙史》言”静久则气益生。”《太平经钞》也说:”静以生光明,光明所以候神也,能通神明,有以道为邻,且得长生久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