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武当武术] 武当名侠张松溪绝技重现 继承人陈太平文武兼修

[复制链接]
phoenixfc0504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5-22 11:55:06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2>武当名侠张松溪绝技重现 继承人陈太平文武兼修</h2>                                                                                                                                                                                                                                                                                                                        <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90605/Img264355832.jpg" /><br />张松溪传人陈太平先生<br />&nbsp; &nbsp; 搜狐体育讯 话说《倚天屠龙记》中曾提到武当七侠中有位张松溪先生,武功了得,为张三丰的得意门徒之一。然文学作品终究是创作,历史中当真有过这样一位功夫了得的侠士存在么:<br />  明朝学者沈一贯在其文集中有一篇《搏者&#8226;张松溪传》,其中写到:<br />  “……嘉靖末又有张松溪,名出边上。张衣工也,其师曰孙十三老,大梁街人,性粗戆。<br />张则沉毅寡言,恂恂如儒者。……  ……<br />  倭乱时,少林僧七十辈,至海上求张,张匿不见。好事少年怂恿之,僧寓迎凤桥酒楼,张与少年窥其搏,失哂,僧觉遮之。张曰:必欲一试者,须呼里魁,合要死无所问。张故孱然中人耳,僧皆魁梧健力,易之,诺为要。张衣履如故,袖手坐,一僧跳跃来蹴,张稍侧身,举手而送之,如飞丸度窗中,堕重楼下,几死。盖其法,云搏,举足者最下,易与也。”<br />  另外一份文献是[清]雍正十三年(1735) 曹秉仁 编宁波府志&#8226;卷三十一&#8226;张松溪,其中提到:<br />  “张松溪,鄞人,善搏,师孙十三佬,其法自言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由三峰而后,至嘉靖时,其法遂传于四明,而松溪为最著。<br />  松溪为人,恂恂如儒者,遇人恭敬,身若不胜衣,人求其术,辄逊谢避去。时少林僧以拳勇名天下,值倭乱,当事者召僧击倭,有僧七十辈,闻松溪名,至鄞求见,松溪蔽匿不出。少年怂恿之,试一往,见诸僧方校技酒楼上,忽失笑,僧知其松溪也,遂求试。松溪曰:“必欲试者,须召里正约,死无所问。”许之,松溪袖手坐,一僧跳跃来蹴,松溪稍侧身,举手送之,其僧如飞丸陨空,堕重楼下,几毙,众僧始骇服。”<br />  其他的文献如黄宗羲先生所著的《王征南墓志铭》的一段介绍:“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三峰之术,百年以后流传于陕西,而王宗为最著.温州陈州同受之,以此教其乡人,由是流传于温州,嘉靖间,张松溪为最著,”<br />  从历史的记载看,大家一致公认张松溪为一代武学大师,并和武当张三丰有着深刻的渊源,至于传承过程,其中多有争论,在此笔者就不展开多谈了。事隔三百余年,张松溪先生的绝技是否流传了下来?如有传承又会是何形何状?想来,若其雄风宛在,它的价值当真堪称武林界的《广陵散》。经过笔者多年的寻访,终于找到当代松溪武学的继承人陈太平先生。陈太平先生是当代武林大家,曾经出版过《太极推手述真》,《太极心语》等多本专著,其中太极心语再版三次,在武术图书中非常难得,同时陈先生在《武魂》等杂志上发表过十几篇高质量的论文。据陈先生所言,其所传承的武当太极拳为武当派张松溪一脉,是武当拳法的一种,流传至今可说是渊源已久。后来,陈先生又四处寻访武当高人,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完善。此套拳法为河南武当前辈周国远老师所传,周老师幼承家学,属于隔代受艺,他自幼跟祖父周继兴老前辈习练的武当松溪派太极拳和武当派内丹法。其中本门内的传承的五字诀根史书上记载的完全一致,可以证明确系张松溪先生所传的。<br />  周继兴老前辈是江西太和县人,由于家境比较富裕,年轻时接触的武林界朋友甚多。他老人家曾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年(周师所讲是咸丰年间),与陕西临潼周乃斌老前辈共访武当,在武当研修了数年,后下山再访少林。江西太和县周家那一带一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武风一直很盛。周老前辈三山五岳的朋友比较多,经常有来家中探访者。在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周国远老师年少时的所见所闻,以及对武术的直观的认识,所见、所学使得他对于习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陈太平先生自从于八十年代跟周国远老师学习武当太极拳,从认识周老师至今一晃已经二十多年了,周老师九六年回新乡老家定居,陈先生跟随周老师的时间有十几年。<br />  听着陈先生的讲述,感觉自己走进了武术历史的长河,即感觉到激动,又感觉到有些匪夷所思。于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笔者要求体认一下太极拳传说中的境界。陈师微微一笑,说古人说的境界,能做出来才有说服力,如果仅仅靠传说吸引人,那么武当太极拳就只剩下一个名分了。陈先生让笔者用最牢的姿势站定,然后伸出一个手指,在笔者身上轻轻一点,笔者就飞了出去,其中并未感觉到陈先生用多大的力量,自己也不觉得痛。陈先生说,此称为何处沾点何处击。然后又用手指轻触笔者手臂,让笔者随意用力,可总感觉到力量被轻轻地化去。而陈先生的手臂并没有多大的动作,基本在原地不动,化劲于无形。陈先生用手掌在笔者身上轻轻一抹,笔者就不禁倒了下去。陈先生随手一敲,无论敲在哪里,都能感觉到身体另外一面如同被打穿了。古人所说的打前透后,实在不欺余也。每当先生神意一动,笔者顿时感觉就有一种凛然的威风,让人望而生畏。笔者身高也在一米八以上,体重七十五公斤,也曾修炼过很长时间的武技,可在陈先生手里如同一根稻草一样,顷刻间东倒西歪,这让我对松溪派武技有了深刻的体认。<br />  功夫体验完毕,重新落座后,笔者非常诚恳地询问松溪派的基本特点和主导思想是什么,跟现在普遍流传的太极拳有何区别。陈先生说松溪派所传承的道家武学,其核心就是提高人的生命力,其中武可以用于健身自卫,道功可求旺盛生命力和心性的超脱,医学可以普度苍生。其最宝贵的在于完整保存了古传太极一整套从入门到中级和高级的训练体系,为后人研究道家武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松溪派传承内容包括武当太极拳,武当剑,武当导引内功,以及各种辅助训练功法等等,其主要特点一下分别论述:<br />  <strong>武道合一 功高寿深</strong><br />  周国远老师曾经撰写过《修龄要诀》,书中提到乃武当张松溪祖师之真传,祖师自言其法理源于张三丰祖师之手,祖师只传有志有德之人,不传一般人,而先传太极,因为太极在先,天地根源,次传剑法(即武当剑),后传静坐养生。因为前两者为导引气功,为炼阳。后者乃是修炼性命之气,阴阳交媾以达到延年益寿,是为炼阴,名为三体合一,又是同一理也,祖师言,后世学者,不论年龄大小,七八十岁只要有志者均可学,必用精气神三宝,此言只神气二者,以精在气中,精气本是一故也,即是一阴一阳。<br />  养生内功,太极拳,武当剑三体合一,阴阳都得到很好的训练。通过拳法,剑法的修炼,人体的筋骨和气血都得到很好的训练,为后续的丹功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道家讲练精化气,练气化神,没有精何谈化气呢,丹功训练也必须遵循一定的修为次第,不能一步登天,因此从拳法入手,合于丹功的修为是最合适的。前辈有云,武学与道学结合,事半功倍,所言不虚亚。<br />  道家一些修为精深的修炼者是把拳法与丹法相互的结合,道家认为精,气,神为人体三宝,如精、气、神就可以凝聚不散,人体的机能还没有衰老,人就可以延年益寿。所以武当道家的太极拳与当今社会上流行的太极拳有很大的区别,它不是单一的拳法,而是把自然科学和人体科学有效的融合到一起。<br />  周继兴老前辈是在一九二八年离开人世的,时年九十六岁。周国远老师零三年去世,时年九十四岁。由此可见,修炼松溪武学体系的人往往得享高寿。周老师70多岁的时候,尚能够双臂平伸,各挂一个成年人,其身体状态远远超越常人。松溪武学一直把人的生命力延伸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核心的宗旨,于当代仍然有着重要的价值。<br />  <strong>拳功一体 次第分明</strong><br />  武当太极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拳功一体,一套拳法,既可以技击中使用,又可以训练内功,气血,既是拳法也是功法。练到高境界,步法采用四平马,训练强度之大可想而知。训练要领稍微转化,通过拳法可以训练精气神,训练气血的运转升腾,训练神意的蓄放。<br />  周老师传授武当太极是非常系统的,并非仅仅是盘一趟架子,盘架以外的功夫要求也非常严格。<br />  入门之初先教一套武当如意桩,其如意桩法训练难度非常大,一套全部练下来大约四个小时,但如果训练好了效果也是非常显著。运动中下盘非常稳,如同不倒翁一般,而且全身的筋腱强度等远远超过常人。桩法达标后才开始习练太极拳,修炼到一定程度后开始训练太极球。当年周国远老师的弟子所用太极球都是生铁铸成,球体中空,但重达六七十斤,随着功夫的进展,逐渐地往里面添加东西,增加重量。这样设计是非常科学的,圆的球体相对方的东西来说是比较难以控制的,特别是沉重的太极球控制起来更加困难。一方面对训练稍节的力量和灵敏大有裨益,另外运动中的训练有对整体的间架是一种强化。武当太极球是一种非常辛苦的功法,球体重量没有一定的功力就玩不动,更不要谈细微的劲力变化了。周老师传授的太极球与外界传的太极球是有区别的,有多种训练方式,但很有针对性,训练控制劲,旋转劲,走化劲和发放劲的练法都不同。当时练太极球的确吃了一些苦头,但这些功夫给以后练劲奠定了很深的基础,适应了球体的重量和细腻以后再跟人推手就会感觉很轻松。<br />  然后再进行推手,武当剑和太极拳的对练,逐步进行技击的训练,这套训练的程序是非常科学的,前面的训练为后面打下良好的基础,环环相扣,比如如意桩训练好的下盘的功夫直接为武当太极拳的训练服务,太极拳分几种高度习练,难度较大的是保持马步的高度来走架,没有几坚实的桩功基础是不行的。前期的训练培育好了技击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并且经过过渡性训练,然后在技击训练中把这些都串在一起,这也是武当太极的风格吧。<br /><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090605/Img264355833.jpg" /><br />陈太平切磋武艺<br />  <strong>文武同修 书道同源</strong><br />  史载:张三丰真人“议论三教经书,则络绎不绝”,后世的王征南未尝读书,然与士大夫谈论,则蕴薪可嘉,了不见其为粗人也文武双修,再后来的黄百家更是大儒黄宗羲之子,自己也曾经编著史书,整理南定文集。松溪一派的一个特点,就是文武双修,把文化的修养与功夫的修为结合到一起。周国远前辈曾经就读于中正大学。传统文化修养也非常高。<br />  比如松溪门内书法的修炼,就是内功训练方式的一种,书法练成的时候,内功就有相当的造诣,陈先生的恩师周国远就是此道高手,写出来的字苍劲有力。书法与自我内在的修炼融为一体,自我静修后,精气神状态高度饱满,写出来的字苍劲雄浑有力。应笔者要求,陈先生展示了当年周国远前辈的遗作。一眼望过去,确实感觉作品浑厚非常,让人顿时感觉到那种深厚的底蕴和内涵。<br />  剑在古代文学中为君子之物,古人很多诗句中也常提到。比如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复关山五十洲。。。诗人陆游,李白等也都喜欢饮酒舞剑。现代的武侠小说里也经常谈到武当派的剑法如何高超出众,近代剑侠宋唯一也曾公开过武当剑谱,可以说从古至今,武当剑法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笔者自幼爱剑,因此重点询问了松溪派剑法和内功训练的特点。<br />  陈老师耐心给笔者讲解,周老师所传武当剑法名为“武当五龙三节剑”,是一整套内外兼修的上乘剑法。这套剑法是武当功夫必修之课,也是冷兵器时代除魔卫道的看家本领。武当剑法朴实无华,实用性比较高,没有漂亮的跳跃翻腾的动作,不是简单的一种舞剑,从外形来讲,它是靠身法以及步法、手法,把剑舞起来,身剑合一,力达剑梢。它决不是用肢体去舞弄的剑花,是用整个身体把剑旋转出来,以身带剑。因为这种境界靠语言的确表达不清楚,它在精、气、意、力、神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当时周老师讲过,舞剑是剑为人用,而不能受剑所用。武当太极拳拳剑本为一体,相辅相成,拳为本体,剑为用,是功夫的一种升华和深化。戚继光曾云:拳为武艺之源,其它兵器都在其后习练。武当拳法剑法丹道是一体的,剑法之传也久矣,然其道之废也久矣。武当剑外兼拳法之长,内练中和之气,运于神,合于道。武当太极拳基础打好以后,然后学剑法事半功倍。使剑如使拳,身剑合一方成道。身剑合一者,凡其人之内劲能直贯注剑锋。<br />  陈师说现在社会中人的生活压力变大,生活环境却更加恶劣,学习一些道家的养生术非常有益。其中气候,环境是外部的条件,饮食药物为影响人体的外因,自我脏腑气血的平衡,元气的强弱为内因。天地大人身,人身小天地,道家主张天人合一,随着自然界的每个节气的变化相应的调节自身的机能,顺应于自然,而不是逆自然而行事。就自身而言,气血感天地四时,有不同的运行规律,运转正常,则百病不胜。由于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机能也有相互的联系,掌握人体生命科学和周围的环境,统一协调,顺宜自然,洞察日月阴阳四时,作为养生延年益寿的法则。道家的养生手段主要是通过药疗、食疗、气疗使内因与外因同时产生作用,更好地达到去病健身的效果。通过药补、食补、精补、气补、神补,来达到恢复脏腑的机能,延缓自身脏腑的衰老,从而达到延年益寿。通过道家的内功训练,来改造自我,从心境与本体进行一种质的改变,来达到提升生命力的目的。<br />  平时大家都说太极拳养生效果非常好,更对其中的内功效果非常神往,于是对此深入的请教陈老师。陈先生认为太极拳能够养生,这样的说法太过于笼统。治病如打仗,病万变方法也万变。不能简单的说某一套功法就能够保治百病,同样一个肺部不舒服,要区分寒,热,湿等不同的体质,相对应的练法中关键细节的调整是非常关键的。对肾病而言,按照虚症来分有阴虚和阳虚,肾功能性的退化,湿热,湿寒,湿结等,不可能靠一套练法保治百病,这是我们目前所研究出来的太极拳的养生之理。古人云,大道阐于微,越是细节的地方,越是关键所在。细节之处决定最后的成败。<br />  平时我们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所谓未得之病,指的是面对健康的身体,针对脏腑技能的衰退规律如何调节。每个人先天素质和后天的生活习惯决定着衰退的程度不同。针对人,而不是针对某一套功法,同样一套功法,针对不同的人,需要相应的加减。在一个基准的前提下,为适应不同的人进行关键的调整。中医界在因人而异辨症施治方面的理论和经验都相当地完善,但是在现代的武术修炼本身来说,这方面的研究比较空白,基本还停留在太极拳能养生等基本的认识上。同样老师传下来一套拳架,这就类似于中医里面的基准方,需要根据不同的体质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加减,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人。有鉴于复杂的人体状况,陈先生认为对于太极拳的养生道理要非常透彻明了,针对不同的脏腑特点进行调节,从而提升身体的元气。从筋骨的修炼,到气血的和顺再到神意的提升,每一个阶段都是很严谨的,绝对不是随便应付的。深入的提高对于拳学的机理研究,从而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br />  陈太平先生云:武当松溪派本来也是树大根深,然外界了解甚少,而且传人比较分散但毕竟大家同气连枝,有共同的传承渊源。陈先生也愿意借此机会寻访同门,互通有无,共同推动武当绝技服务于社会。

精彩评论1

年轻人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5-22 12:00:06
一清散人老师吧,有功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纳速健身网成立于2006年8月,是国内优秀健身运动网站,现拥浏览人数超30万。网站是集养生、武术、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等多种健身项目于一体的多功能交流平台。平台提供大量优质的教学视频、伴奏音乐(太极拳晨练音乐,广场舞音乐,健身气功音乐)、图文教程、运动科普和经验分享,为健身爱好者提供完善的运动指导平台。
  • 纳速QQ群乙:151815303
  • 纳速QQ群丙:79104490
  • 微信交流群:微信好友搜索【nasuwang】加小纳微信进群交流健身知识,备注【纳速】
  •                     或者扫描页面底部右侧二维码添加小纳微信>>>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群客服交流

  • Copyright © 2006-2021, 纳速健身网. | | 辽ICP备13002388号-1 辽公安网备21050202000005号公安网备号 纳速武术-乙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