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足跑:此种跑法脚跟先着地,膝关节由伸直位过渡到屈曲位,股四头肌产生离心性收缩,因此对膝关节产生了较大的负荷。另外由于踝关节的势能储备不足,不利于后期蹬地发力,相对跑步速度较慢。
2.前足跑:此种跑法前脚掌先着地,小腿三头肌产生离心收缩,起到势能储备的作用,因此有利于后期蹬地发力,相对跑步速度较快,但是对于小腿后肌群的离心力量和向心力量要求均较高。
3.中足跑:此种跑法整个足底同时着地,此时整个下肢肌肉募集情况相对较平均,相比于后足跑减少了对膝关节的冲击,同时也降低了对小腿后肌群的力量需求。速度介于后足跑与前足跑之间。
1.后足跑:足跟落地点将吸收三倍于体重的冲击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反复的过度使用,足底筋膜和脂肪垫的缓冲能力将下降,从而容易引发足底
筋膜炎。另外由于后足跑时,膝关节应力较大,也易引发髌股关节综合征。
2.前足跑:前足跑中需要小腿三头肌提供更多的力量,因而容易导致小腿三头肌的负荷过大,从而易引起跟
腱病或是小腿三头肌拉伤。
3.中足跑:相对平衡了后足跑和中足跑的优劣势,因而损伤的风险相对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