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在香港学习期间,偶获虢筱非叔叔惠赠其新作《形意传灯录》。<br />窗外夜幕下的香港车水马龙,林立的高楼被霓虹勾勒出冰冷的轮廓。书中所说的浮躁世界,就在脚下!<br />在这样一个节奏飞快的东方大都会,人们拥挤于地铁、马路,奔波中几乎没有停下来思考的时间。在这里,连空气都像是裹挟着躁动而显得黏腻。<br />诗圣杜甫曾吟颂:“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诗中彼传灯虽非此传灯,但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有幸得以捧《形意传灯录》一读,不参禅悟道,不作狂歌之态,通过武学宗师的生活昭示,也修得了“不住心”,心灵获得了一片宁静。<br />习武,在我看来一直是遥远而神秘的,那些磕头奉茶拜师学艺的画面从来只存在于想象之中:师傅危坐于有些昏暗却不失威严的厅堂上,徒弟在屋外发奋练功;练到遇上困难处,师傅出手稍加点拨便茅塞顿开,而后继续练习,一招一式,日复一日。<br />相较于其它被电影电视剧描绘得神乎其神的武侠武术,《形意传灯录》给人以亲近之感,从书中主人公之一的曹志清老先生口传心授以及虢叔叔与其师的对话中,形意拳的源起、发展,递传至今日在现代都市中仍有人在坚持着,都如卷轴一般徐徐展开,历历在目。让我看到了一幅生生不息的武林门派真实画卷。<br />作为中国三大内家拳之一的形意拳,同其他中国传统拳法一样,在口口相传与心领神会的传授中,在冰冻三尺和十年一剑的苦功中,讲述着习武练拳之人坚毅的品质和不屈的性格。<br />有时一年半载的练习只为一招一式,武学博大都基于时间累积。<br />终日坐于电脑前,体验网络带来一切便利的当代人,多少已经忘了大自然的气息。在森林之中,鸟兽的鸣叫,树梢的风声,声声入耳;在溪边河畔,流水潺潺,鱼翔浅底,物物入目。自然之气从来都毫无保留地滋养万物。<br />人自称万物之灵,现今却抛弃天地之气,蜗居于斗室之内,不知晨昏,追寻光纤网络的速度。<br />现代科技有时淹没了人的本心。倘若能通过习武之道,让自身与自然再次产生联结,在自然之气中涵养生生气。知其寒暑,风起云涌皆收眼底;晓其春秋,草长莺飞处之淡然。从岩石之坚学为人坚毅,从竹之强韧习为人不屈。<br />其实,自然把一切都写成了密码,呈现在世人面前。武学宗师立于山水天地之间,悟到的拳法;在一代代的传承中,慢慢悟读和解开这些秘密。<br />虢筱非叔叔习武多年,言谈之中仍处处自谦。《形意传灯录》在我这个未曾蒙受武学思想庇荫的晚辈看来,娓娓道来的是一部形意拳发展的历史,点滴汇集的是一个习拳之人汗水的凝聚。其全面、生动、平易,以及传承此等武学瑰宝的精神,都值得称道。<br />读毕此书,收益颇多。拙劣文字, 难以言表。于是,我在学习结束时决定将它捐给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贡献给更多的足步匆匆的人们一读。<br />(作者1990年出生,现就读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被派赴香港浸会大学交流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