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定式动作
第一式 韦驮献杵第一势
第二式 韦驮献杵第二势
第三式 韦驮献杵第三势
第四式 摘星换斗势
第五式 倒拽九牛尾势
第六式 出爪亮翅势
第七式 九鬼拔马刀势
第八式 三盘落地势
第九式 青龙探爪势
第十式 卧虎扑食势
第十一式 打躬势
第十二式 掉尾式
韦驮献杵的健身原理 韦驮献杵第一势 预备桩功:两脚平行站立,与肩等宽,双膝微屈,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五指自然并拢微屈,两眼平视前方,继而放松,轻轻闭合,眼若垂帘。心平气和,神能安祥,洗心涤滤,心澄貌恭。全身自上而下头颈、肩、臂、胸、腹、臀、大腿、小腿、脚依次放松,躯体各关节及内脏放松,做到身无紧处,心无杂念,神意内收。继而再做内观放松,神意内收,自觉头脑清新,清莹如晨露。引气下行,内观咽喉,自觉颈项放松。内观小丹田,自觉心胸开阔,神清气爽。内观脾骨,自觉中焦温涧,胃脘舒适。内观下丹田,自觉命门相火温煦,无气充沛,腹内暖意融之。内观会阴,自觉会阴放松。引气沿两腿内侧下行,内观涌泉,自觉无限生机自足下涌出。 具体动作: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躯干正直,头顶之百会穴与裆下之长强穴要成一条直线;目平视,定心凝神;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在这一势中要想做到立身正直,首先要头领身松,头领,用头领周身,站桩时,意念不用身体各部位的支撑力支撑周身,而是用头之领劲把全身领起,领劲要达足跟,整个身体仿佛吊起来一样。身松,身体要放松,自然下坠,不用支撑力,只有放松得好,头领之劲才能到达足跟。头领时隔肌最容易紧张,放松心口窝使隔肌放松,周身也容易放松,重心自然下降。总之,头领使精神提起,身松使重心下坠,二者一上一下的对立统一,使经筋处于激发状态,加强经脉通导性。而手三阳经皆循行于上肢外侧,其中手阳明经在上,手太阳经在下,手少阳经在中间。手阳明经生出向前之真力,手太阳经生出向左右开之真力,手少阳经生出向下之真力。而韦驮献杵第一势的健身功能关键在于手阳明经筋。手阳明经筋(经脉)分布于食指、臂的外侧前缘、肩前肩胛及面颊。初站此桩,首先是肩前和上臂前缘酸麻热胀,常练自然消失,渐会感到手阳明经筋(经脉)循行部位有通畅之感,并且掌上生出向前之真力。从运动生物力学上讲,它们也是辩证统一的。在韦驮献杵第一势定势结束时,上臂与前臂的夹角,手背与前臂的夹角均约为120度,它们是等长收缩,并此时的张力为最大。在练习者身上则体现出“劲”。 以劲寻气, 然气之导引与调息相结合,能使人神清气明,通身舒畅,以及美容养颜。 韦驮献杵第二势 接上势,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肘抬起,两掌伸平,手指相对,掌心向下,掌臂约与肩呈水平,两掌向前伸展,掌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向左右分开至侧平举,掌心向下,指尖向外,五指自然并拢,坐腕立掌;目视前下方。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也就是说两手平开微高于肩,两眼平视前方,极目远眺,舌尖放下平铺,松腰松胯,两足趾抓地,似要生根之状,全身放松,心平气和,排除杂念,摒弃诸缘。 它的经筋(经脉)循行:从医学角度看,手上穴位特别丰富,有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这“六经”经过手掌,也就是说,经过这“六经”把手与五脏六腑联系了起来,手一动,五脏六肺也就动了起来,一动百动,全身都动。练手也就练了全身。持之以恒地练手,可做到劲气内藏(所谓劲气内藏是指体内生理功能得到强化,这就是强身祛病的功效)。所以,初站此桩,肩后侧、上臂后侧会出现酸麻热胀等现象,久站自然消失,随后出现通畅轻快之感,双掌生出向左右开的真力。 另外, 站立时,要求含胸拔背,腰腹放松,命门向后突,尾闾下垂(以两足跟连线为边向后做一等边三角形,三角形中心是尾闾指地点);脊椎顺直,因为它不仅是人体的力学支柱,也是中枢神经之所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等植物神经从脊椎两侧伸向人体各部分,指挥人体的生理活动。针灸穴位图上也沿脊椎分布着肺腧、胃腧、肝腧、肾腧等穴位。所以,练习韦驮献杵第二势能更好地健脊椎。 韦驮献杵第三势 接上势,松腕,同时两臂向前平举内收至胸前平屈,掌心向下,掌与胸相距约一拳;同时,两掌内旋,翻掌至耳垂下,掌心向上,虎口、两肘外展,约与肩平,身体重心前移至前脚掌支撑,提踵,两掌上托至头顶,拳心向上,展肩伸肘;微收下颏,舌抵上腭,咬紧牙关。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练习韦驮献杵第三势时,它的健身原理关键在于心包经的功能。心包经在中医里是一个独立的经络,许多病症都和这个经络有关。从解剖学来看,心包是心脏外部的一层薄膜,和心脏之间有部分体液,作为心脏和这层膜之间互动时的润滑剂。从中医五行理论,心属火,脾主土,火生土,心脏的能力提升,也能够同时强化脾脏的能力。脾脏是人体免疫系统最重要的器官,按摩心包经可以提升人体的免疫能力。而练习韦驮献杵第三势就相当于“按摩”。特别是当心脏外部的心包积液过多时,练习韦驮献杵第三势就是比较好的“经”。因为它贯穿横膈,联络上、中、下三焦,同时,心宁静而深邃,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有利于心脏的正常功能得到发挥,有能力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将堆积的废物带走,从而保障了它的健身功能。 另外,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它的支脉从胸中分出,沿胁肋到达腋下3寸处( 天池穴 )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劳宫穴),沿中指桡侧,出中端桡侧端(中冲穴)。另一分支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其尺侧端(关冲穴),交于手少阳三焦经。该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手心热,肘臂曲伸困难,腋下肿,胸胁胀闷,心痛,心烦,面红,目黄,喜笑无常。而当两掌到达最上端时,无名指得到了锻炼。长期练习下去,手少阳经筋循行部会出现通畅轻快之感,随之掌上生出向下之真力。 既然健身气功?易筋经韦驮献杵的三势有了科学的健身理论,那么,中年人长期练习它,平时常见之倦怠顿行消失,一般常见之忧郁紧张渐行消退,体质因此改善而体力充沛;老年人,或有行动不便以及痼疾缠身之人,长期练习它对于改善虚弱的体质,及身体的健康与康复均能有所助益。
健身气功·易筋经教学漫议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它是在人类授受技能、延续知识、传承文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专门的科学。 健身气功·易筋经已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深受广大习练者的欢迎和喜爱。全套功法动作舒展流畅,刚柔相济,缓急相宜,伸筋拔骨,坚持长期习练可以达到外强筋骨、内壮脏腑的健身目的。从功法的难易程度上看,学会功法的基本动作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要掌握整套功法动作要领必须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一是学习者除了在学习中做到形似外,还要积极思维,仔细领会动作要领,体悟身体的本体感觉。二是辅导员在教学过程中能抓住重点、难点,并采取有效的方法突出重点,同时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使复杂动作简单化,枯燥动作兴趣化,重点动作突出化,同时激励学员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作为健身气功的辅导员能作到以上几点,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