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柳浪闻莺 于 2014-12-29 12:59 编辑
全民用上了智能手机,当大妈也能麻溜地上微信、玩手机支付时,我们不得不感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真的到来了。24小时在线、餐前必先拍照、走哪儿都找wifi……在享受着移动便利时,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患上了移动时代的各种流行“病”。
手机分离焦虑症临床表现:无法实现人机分离;每分每秒都必须拿着手机,否则就感到不自在;总是害怕错过朋友的电话、短信,没有手机就感觉无法打发闲暇时光。发病征兆:“我的手机呢?”
专家诊断
与其说是“病”,倒不如说是现代人在意识上进化的一个必然。回想一个人“自我”的建构和拓展过程,婴儿期的我们,会兴致勃勃地玩弄自己的手指头,因为当时“我”的意识范围还不包括手。随着成长,“自我”范畴不断扩张,有我的父母、我的伙伴、我的伴侣、我的事业、我的家庭……从具象到抽象,从物质到精神,纳入“我”这个整体的东西越来越多。如今,手机已是我们与现代社会保持接触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现代“我”的重要一部分。一旦纳入“我”的整体概念中,无论哪一部分缺失,都会带来空虚、焦虑和恐惧感。
wifi依赖症临床表现:进店对无线网络需求胜过点菜吃饭;花自己手机流量就不愉悦,期待立即能蹭无线网;没有wifi,内心焦虑,不想待下去;朋友小聚,用wifi上网发微信,胜过朋友间谈话。发病征兆:“wifi密码多少?”
专家诊断
一些人的wifi依赖症,缘自希望通过自我展示,得到外界的关注,并从中获得光环效应,这其实也大可不必,表现自我的方式很多,可以尽量寻找更多、更大的舞台去展现自身价值。一个人也必须建立与自己的链接,即在网络环境下,也能学会独处,到茶社、咖啡馆不一定立即想到网络,不妨拿份报纸、杂志去静静地翻阅。
备胎综合症临床表现:女(男)神的微博第一时间点赞,女(男)神失恋第一时间安慰,女(男)神恋爱第一时间祝福,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发病征兆:“只要肯等,我一定有机会。”
专家诊断
在一个人的“感动自己”行动中,首先满足的其实是自己内心深处隐秘的、一直想要深深地被关注、被呵护、被宠溺的心理需求。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只能转借一种“冠冕堂皇”,被世人所认可的方式,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人,来替代自己享受这样的滋味。其实TA 的女(男)神是否真的需要这些点赞、安慰或祝福,并不在TA的意识之中。
晚睡拖延症临床表现: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微博、微信,看到提示有未读信息的红点就一定要点开;对于别人的评论总是“秒回”;每晚睡觉前,总会对自己说再最后刷一遍朋友圈吧,关掉手机的时候往往已是一个小时之后。发病征兆:睡前抱着手机上床。
专家诊断
这种现象通常会在三类人身上发生——一种是本身个性优柔寡断、意志力薄弱、不擅长拒绝之人。他们的个体心理边际意识较弱,对人对事常常藕断丝连,只要是“来者”(无论人或事)均很难拒绝。哪怕要付出自身的代价和资源,也会选择压抑和退让。一种是刷存在感的人。他们时刻都希望在这个世界中处于显眼和主导的位置,不能容忍自己的不存在,而睡眠,在某种象征意义上,即意味着自我在某一个时刻的缺席,所以迟迟不肯放弃对“自我”的控制权。一种是完美主义者,或者说是自我缺失感较多的人。他们需要“更多、再多”的资讯来“装备”自己,永远觉得自己还不够好,自己得到的不够。
拍照炫食症临床表现:无论是朋友聚会、单位聚餐,每道菜动筷前必先拍照。如果谁在他拍照前一不小心下筷破坏了菜的品相,哼哼,那自己默默去蹲墙角吧。发病征兆:“别动,等我拍照先!”
专家诊断
幸福感也是需要参照物的,拍照炫食症患者的幸福感极度依赖于他人的关注和艳羡。这类人一般在某一方面自我感觉良好,特别享受他人注目和点赞的簇拥,并不断需要他人的艳羡来强化这种感觉。
自拍综合症临床表现:无论何时何地,总是忍不住拿出手机自拍。每天花费大量时间自拍,并希望从大量的照片中找到自己最美的样子,发在各种社交通讯工具上。发病征兆:掏出手机,斜上方45°对准自己……
专家诊断
明明知道别人点赞也许只是手滑,抑或礼尚往来,可还是忍不住沾沾自喜;明明知道自拍和自身有天壤之别,可还是愿意沉溺其中,自我膜拜。此种被称为2014年最高大上的不治之症,自拍应是之一吧!
以上6种症状,你中了几个?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