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zzhaozi 于 2010-10-6 01:13 编辑
接触太极拳至今也卅余载,开始学拳是在六十年代,曾经中断,至七十年代去上海医院进修放射业务,见每天早晨有人打拳,于是跟随习拳,回震后至今未曾间断。八十年代中期,主要学习国家规定的各种太极拳竞赛套路,也学过杨式85式传统太极拳。86年去上海学吴式太极拳传统套路慢拳89式及吴式推手。平时亦关注太极拳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但终因太极拳博大精深,又未遇明师指导,未能抓住要领,祗能在动作架式规范上下点功夫。近年来得到上海“鉴泉学社”的名师指导,逐步开始领悟太极拳的真正内涵,从而在太极拳习练上走上了正规,自觉上了一个层次。借市协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之际,谈谈我的练拳体会,供同道参考。 一、总的来说,打好太极拳不论竞赛套路或传统套路均要求圆活自然、轻松自如、柔和协调、灵活舒展、互相呼应。打拳中要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不呆滞,不脱节,不支离破碎,整个套路要均匀贯穿,不带楞角,似行云流水,绵绵不断,一气呵成。 二、意念、呼吸、动作要做到三者统一。太极拳原则要“心静用意”,就是在习拳中要高度思想集中,用意识来引导动作,做到意动形随,不能有一点挫力,全身一定要放松。呼吸指“拳势呼吸”,最好用逆腹式呼吸,做到“升吸降呼”、“合吸开呼”、“收吸推呼”,但这种拳势呼吸必须通过长时期的练习,让其逐步自然形成,不能勉强。动作即架式,要求手、眼、身、法、步均要到位且要协调。 三、太极拳宜慢练,特别是传统套路。慢练有以下几点好处:1、可使全身气机松沉稳健。打太极拳突出一个“静”字,慢慢行功,才能使身体平静下来,继之以意疏导全身整体的放松,松后才能达到轻柔的功夫。2、可以避免因动作倾斜而影响姿式的正确,特别在初学阶段,要使每个架式动作尽量做到位,打得快,有些动作容易滑过。3、长期的慢练,能够打出上下协调,内外合一,动转轻灵,圆活自然的韵味。4、慢拳出功夫。太极拳很多动作是单脚支撑身体,通过慢练,下盘功夫稳固、扎实。 四、上、下、前、后的对拔。每个动作尽量做出上下前后的对拔劲,就拿“搂膝拗步”一式举个例子。在松腰弓腿、搂膝推掌的架式中既要求柔和连贯,精神贯注,动作完整,同时还要注意头要领起,气要下沉,掌往前推,背要后撑,这样才能具有胸松腹实,立身中正,支撑八面之感。另外沉肩垂肘、坐腕舒掌、圆裆提肛等要领同样要做到,不能要求形似,要把太极拳的内涵体现出来。 五、以腰为轴。腰是一身的枢纽,打拳要引成整体劲,要靠腰,还要靠背,称“腰背劲”。从运气上说“气沉丹田”在腰,从运劲上说,“起于脚,主宰于腰,发于四肢”在腰。能松腰松胯,双足有力,下盘稳固,落实转换也要靠腰,所以打拳中均要以腰为轴来带动躯干四肢,要时刻注意在腰间,能松腰,劲力上下通达顺畅。 六、眼神的配合。练拳中眼神的配合亦委重要,如何判断你在打拳中是否精神贯注,有气势,主要作用在眼神。两眼应随着身法或手的动作而转移在每个架式或定式时向手远处凝视,这样才能体现出“神”来。俗语说:“神聚于眼”,如果练拳者眼神散乱,与前手脱离,或死盯左右两手,则意无所专注,神不能团聚,拳架打得最好,使观者感到毫无神气。 七、勤学苦练,要有悟性,还需老师指导。太极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属内家拳术,练内重于练外,重意不重形,在气势不在形式,单靠勤学苦练还是不够,有些拳理知识难以理解,未到一定火候难以贯通。有些东西靠悟性得来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明师指导,可以少走弯路。总而言之,练拳要一步一个台阶,给合各人练功程度深浅,经过一定的时间逐步提伸,并无捷径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