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拳有洪、刘、蔡、李、莫五大流派。可流传在潮汕地区也有一个“李”,它就是李家教。李家教拳源于梅县一带,故也有称为客家拳者,其主要传人为李铁牛。李师五华县水寨人。相传其祖曾经商于浙闽一带,与一少林僧相交甚厚,习得此拳。 李氏一家为发展传播此拳,先后都来到潮汕一带,其中要算李光壬先生贡献最大。李光壬先生少时随其父前来潮汕,先后住过汕头市、揭阳、揭西,普宁、惠来、潮安、潮阳等县,授徒数以千计,其中知名者有:洪义安、庄大海、韦罗坐、余开国、陈飞凤、李素千等。于一九三三年前后,曾携爱徒洪义安前往暹逻参加擂台赛,载誉归来,洪义安是当时汕头国术馆社的中坚人物。李家教拳以其独特的运动风格,完整、系统的套路形式而立于武术之林。它不图花俏的架子而立足于实用,是一种大马大势、善攻能守、以攻带守、稳打稳扎、进退有方的优秀拳种。它包括套路、套路对练、排打功三方面。 李家教拳的套路结构严整,动作紧凑刚劲,发劲饱满,进攻技击性强。每个套路一般都遵循一定的起收式,就是学者常说的“驰步头”、“吞吐尾”。其中以手法命名的有“吞吐”、“双山月”、和“鹅剪”几个套路,动作简单朴实而实用,需久练而后知真谛,有“三年吞吐”、“四年鹅剪”之说,可见其重要性。“驰步”、“接步”是以两个步法而命名的套路,动作较多,是此拳必修的套路,有“吞吐练得起,驰步练至死”的说法,最后是以劲法而命名的“插挤”、“吊插”、“软打”三个套路。这三个套路是主修挤、吊、插及柔化之功,特别强调“中节”之劲,“中节”者,丹田也。有“吊地支”、“插下盘”、“吊肛门”、“插丹田”、“吊腰背”、“插肩膀”诸法。吊为升为发,插为沉为蓄,套路演练吞发劲,多用肘击腹肌以鼓荡丹田之气,需久炼者方可得其奥妙。李家教拳的主要特点:一、虎颈、石碑身、瓦楞腰虎颈是要求抬头挺颈,目视前方,如猛虎状。石碑身则指整个身板中正如石碑一样,不偏不倚,瓦楞腰是腰背挺而内含,犹如瓦楞之状。二、不丁不八、空胸、固中节李家教拳的主要马势为不丁不八,重心后移而成前三后七势,要求心静胸空,气守中节,也即是劲蓄丹田。三、沉肩落节,短桥此拳最忌掀肩浮节,落节即是坠肘之意。桥手要求肘离怀约一拳位,指尖约平眉梢。四、三盘四变,吞吐连环,刚柔相济三盘是指上、中、下三个防守位置。四变是指上、下、左、右四个方面的变化。上变多指身法、手法,下变多为马法、步法,右移左发而变化莫测,故也有将此拳称作“三盘手”或“四变手”。吞为蓄主柔,吐为发主刚,一吞一吐,刚柔相济,克敌制胜。此拳要领歌诀:虎颈碑身瓦楞腰,沉肩落节手短桥。 坐下不丁不八马,三盘四变自主张空胸沉气固中节,一吞一吐两相宜 欲得其中精妙法,苦磨苦练得天机一九三五年前后,平远县人黎华通,前来传授此拳。黎武师功夫老练到家,不拘泥于原有功架而自成一格,套路活泼多变,沉马长桥,开放大方,形成李家教的一个新流派,为当时武术界所瞩目。黎武师原于汕头市警察局任职,日寇侵华,汕头沦陷,他即随李光壬到普宁县的洪阳镇,致力于授拳,开办了洪阳至流沙一带的普宁十六馆,为发展李家教拳作出了新的贡献。学者为纪念黎武师及有别于原套路,于是在黎武师所授的套路都冠以“新”字如现在流传于汕头、普宁一带的“新吞吐”、“新驰步”等也有人称此为新李家教 http://blog.sina.com.cn/cby12345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