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太极史料] 《吴式太极拳四个不可思议之谜》

[复制链接]
鐵冰心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3-10 15:35:09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式太极拳四个不可思议之谜》  吴知 
前言
这是大题小作的游戏文章。
小弟是学习吴式太极拳的,曾从师友处得知近数十年间,香港、上海两地因早年分隔,在种种条件限制情况下,两地吴式太极拳的流传,各自发展,形成不同的架子、套路时,出现了一些争论。小弟无德无能,只是手痒,把手头有限的资料整理,尝试将部份可以公开讨论的吴式太极拳议题综合,再尝试拆开解释,并在可能范围内伸论。望能抛砖引玉,得到前辈大德金石良言和匡正指导。
本文的推论形式,主要用「文字资料」、「招式架构」、「人证」等方法来辨证;至於文内采用的资料,俱有来源,无论书籍索引与前辈口述历史,都会列明出处,务求有根有据。

(一)「快拳」真假

从一九八二年,吴英华、马岳梁公开吴式老架「快拳」後,香港方面便有流言说「快拳」是马岳梁自行创编的,不是吴监泉私下锻练的套路。
小弟试从下列数个不同角度寻找资料,支持「快拳」是吴监泉秘练的传统套路之说。
1.快拳现存文字资料只有马岳梁、吴英华、施梅林的《吴式太极快拳》(香港.上海书局,1991年;另有国内版)和李立群的《吴式太极快拳附用法》(香港.奈辉,1999年)两书。其实一九三三年出版李先五的《太极拳》亦可见证早期吴式太极拳拳架模样。《太极拳》(北京.中国书店,1990年再版)一书是中国书店用吴图南藏书再版,於「中国传统武术丛书」系列刊行,近日油麻地的「实用书店」亦有新的大字版本。作者李先五是全佑先生的再传弟子。李先五师事刘彩臣,其架子较开扬,「单鞭」一式为弓箭步,右钩手伸於後方,左按掌向前,与杨式的无异。「提手上势」及「白鹤亮翅」两式,则和吴监泉早年的坐胯弯腰前俯触地一样。

其次还有由岳岳书社最近再版吴图南於一九三五年刊行的《太极拳》(上海.国华书店,1935年;湖南.岳岳书社,1990年再版)一书(早年有艺美翻版版本——《吴图南式太极拳》)。吴图南虽曾从学杨少候三个月,但其拳架基本还是从小练习七年的吴式(据其在马有清编的《太极拳之研究》(香港.商务,年份不详)记载),无论「单鞭」、「提手上势」及「白鹤亮翅」都与李先五的接近。
所以我们虽然不能单凭李先五的和吴图南的《太极拳》两书,就理解其拳架节奏和快拳的特点:顿挫相间、刚柔相济、快慢相合、前後相连等一致,但凭上述的招式,起码可粗见早期的吴式太极拳拳架未被吴监泉定势的模样。(吴监泉定势的「慢架」——上海称谓的圆拳∕老架,与上述三套拳架演练不同的分别主要在「单鞭」一式上。「慢架」的「单鞭」是用马步,其他早期的是弓步,这会是另一篇文章的好题目——吴式太极拳的马步「单鞭」。)我们如果比较吴图南的拳架及李先五的和快拳的,三者是大同小异,十分接近的,都是原始的吴式太极拳拳架。
2.除了故旧的文字资料外,我们亦可从招式架构分析。对比「快拳」与「慢架」的名目,两套拳招式有分野的,只有「二起脚」(二蹦子)和「上步错捶」两招。但其他太极拳流派较古老的传统套路中,都有像「二起脚」般踢双飞。至於「上步错捶」根本是「上步高探马」和「撇身捶」合体的原始招式。
故此,由拳架剖析,考据「快拳」架构之轨迹,及上一段的资料考证,「慢架」是从「快拳」流变而来,而不是由「慢架」变出「快拳」来,或将「慢架」打快造成「快拳」来。快拳是一套古老的传统套路。
3.此外,最重要便是人证。吴公藻先生是在一九八四年仙逝的,公开「快拳」时,他对妺妺吴英华和妺夫并无异议。旁人又可说甚么呢。(旁书一笔:监泉网站内的吴英华生卒年份是错的。)
而自一九八四年吴英华、马岳梁二老访港探亲前,两老在广州已将吴式对剑、二十四枪等传予吴雁霞、郭少炯後,港沪交流渐多,香港有关「快拳」的流言便慢慢歇止。
顺带一提,据《监泉太极拳社社讯》记载,吴英华、马岳梁自行创编的套路其实是「精简」。两老将「圆拳」重复的动作删除,把整套架子浓缩成五六分钟的套路。其中的主要变化有从「快拳」借来:「云手」转「高探马」时的过渡动作,只有此式不是本来的圆拳架子。其余的小改动是:(一)「十字手」、「肘底看捶」取消;(二)「斜飞」後接「手挥琵琶」,再作「下势」,删除了重复的「提手上势」、「白鹤亮翅」、「搂膝拗步」三个动作;(三)「双峰贯耳」则由右弓步改为左弓步,接於「转身左蹬脚」一式後;(四)第四个「玉女穿梭」後,便退步转身180度朝东作「下势」;(五)「下势」後,就来「金鸡独立」和「退步跨虎」,删除了「上步七星」。至一九八八年十月,吴英华、马岳梁编著的《吴式精简太极拳》(出版社资料不详,1988年)出版了。根据《监泉太极拳社社讯》记载,整个删减的目的都是为了套路的连贯性,而非某些人声称是以「技击」为主要理由(《太极秘谱诠真》,颜紫元编著,香港.上海书局;台湾.逸文,2000年,p.141)。

(二)「双刀」真伪

自李立群的《吴式太极刀和双刀》(香港.奈辉,1999年)一书面世,上海亦有双刀虚假的流言,说马岳梁和吴英华两位宗师,没有双刀留传下来,没有几个人学会,现存的是李立群托造的。
如前述「快拳」一题,照拆可也:
1.先从套路架构上剖析,众多的吴式太极刀剑套路,都是以「揽雀尾」和「搂膝拗步」开始,及以「搂膝拗步」在收式作结。双刀亦不例外。
2.马岳梁弟子陈兆毛,也曾就双刀问题查询其师。马老说:「忘了!」转头便问吴英华记得没有。吴老亦记不起来。然後马老就拿起一双太极刀,在上海监泉厅里,兴致勃勃舞弄刀花来了。
当年二老到广州传艺时,便是这位绰号「小广东」的陈兆毛作伴。吴雁霞、郭少炯曾要求拍摄其「二十四枪」录像,被婉拒不果。后;在陈兆毛也在深圳、江门等地教授双刀。
其实在上海的一辈老师兄,都知道有双刀存在。因双刀难练,学的人甚少,教的少时,马岳梁、吴英华二老便渐渐忘了。
3.何况吴监泉外甥赵寿邨(邨读音村)一系,仍有双刀流存。甚至远传至澳大利亚。难道赵寿邨不是吴式中人?赵的弟子张金贵(在赵寿邨逝世後,张金贵便改随马岳梁学艺,其拳架较吴英华的开展,风格形神竟然有点近似锺岳平的「关节拳」。顺带一提:其他上海吴门中人,改随马岳梁学艺的,著名的还有裴祖荫;裴氏本跟吴公仪学艺,後成马岳梁的大弟子;裴氏有一子;名洪宗南,后;在美国推广、教授吴式太极拳。)便是最佳人证。
所以小弟十分兴幸双刀能流传下来。
因为吴式太极刀刀诀向有:砍、剁、拦、截、刮、撩、扎、手履、缠、扇、滑等诀窍。而吴式太极双刀就是在练单刀的基础上,为全面提高刀术而进一步修炼的项目。古云「单刀看手,双刀看肘」,这是指练双刀,二手持刀时以二臂中节的肘达到对称、平衡协调的要求。
如双刀第七段「百脚花」一式中,有前、中、後三种不同舞花A都是以肘为主轴。其中「中舞花」与「前舞花」都是在身前将刀舞弄一立体「字」形,但前者重心移动少,主要在中盘舞花,前後宽度较大,後者则重心移动大,从外往内,由上向下舞花,深度较大。而「後舞花」和「前舞花」都是在身前将双刀舞弄成一立体「字」形,两者深度俱大,但後者从外往内,由上而下舞动,前者则从上向下,由内去外舞花。
此外也有「双刀看走」之说,此说侧重步履变化,如第七段「百走四门」一式就是走向四隅方(四斜角),兼行歇步,边行边运双刀缠头裹脑,包裹全身。
李立群的双刀书内有云:「练太极双刀,诚如练太极拳一样,重在内歛其神,外歛其气,刀尚未到,而意已到,刀若已到,则意先行。双刀舞练时,时而似行云流水,潇洒飘逸;时而如捕鼠之猫,玲珑轻捷」(《吴式太极刀和双刀》香港.奈辉,1999年,p.118)。
总之太极器械练就,也可说吴式推手不难功成。

《吴式太极拳四不可思议之谜》第三部份:「港产『打腰』」

精彩评论4

鐵冰心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3-10 15:36:16
(三)港产「打腰」

早於本年十月初,「四哥」君曾在华山开题查问「那里有懂实战的太极师父 ?」,曾有「88」君回覆:「You can go to MONGKOK 花墟球场公园(MON,WED,FRI 8:00PM-10:00PM)$500 per month.太极拳,推手,摔跌打,擒拿,打腰功夫,欢迎参观.」「找潘师父」。
据小弟探知潘师父早年曾在大埔道即嘉顿公司旁的公园公开教学,好像是吴大揆的再传弟子,从学於莫池。而上述花墟球场公园本来就是其师莫池从前授业的地点。两位都是可供外人参观的,故小弟由此著笔。这套「打腰松胯功夫」在吴大揆系内流传,是一套从外而内、相助被打腰者松胯活腰的推拿、按摩本领,甚至可从而演练为推手的辅助训练功夫。听闻香港监泉社和当年可风中学等处,亦有内部教授这套他们称为「九曲珠」的功夫。
由於打腰在外并无文字记录,故小弟代为先作简介。一般来说,打腰是由老师和弟子,或师兄向师弟施为的。打腰的诀要是「推」:推前肩、「拿」:拿後肩、「按」:单或双按胸部、「摩」:搓胸等。
打腰的动作是从臂部开始,凭打腰者施行各种手法,在腕、肘、肩部位,由前臂去上臂,再由肩部往腰部,再下达腹部、胯部,将被打腰者身体关节、筋络弄松,使其可以渐渐掌握自己重心,和对自己躯体部位有感觉,达至能控制腰胯活动,最终使被打腰者松沉自如。
例如打腰者先以右手腕缠绕被打者右前臂打圈,牵引对方右臂上下来回划大弧数圈(活肩),再用左手腕缠绕打圈,来往反复方向数遍,然後用左手握著被打者右腕向自己身体拉扯,同时右手按压被打者右肩,伸展被打者右臂筋络。这便是推前肩了。
而打腰中,亦可慢慢模拟推手形态,逐渐添加运用如「云手」、「野马分鬃」、「退步跨虎」、「十字手」等招数手法,打腰者和被打腰者俱可进攻及防守,是香港吴门弟子晋业必修之课。
小弟对「打腰松胯」的功夫有以下的推论:
目前香港流行的吴式太极拳推手,都是从吴监泉的早期教授方法发展出来(马岳梁则将吴监泉的晚年方式整理成「十三势」,在上海保存)。这和拳架的情况不同,香港的拳架反而是吴公仪在五十年代新编的「方拳」(小弟会应方舟及陈太郎君要求,另文描述「方拳」∕「关节拳」,乃至作出其与吴监泉的晚年拳架:老架∕「圆拳」∕「慢架」的分野;「慢架」;是在上海由吴英华传下来。简单地说:香港的拳架——新的;香港的推手——早期的。上海的拳架——旧的;上海的推手——晚年的。又可来另一篇文章)。目前早期吴式太极拳教法较详尽记载的,有诸民谊编的《太极全图》(上海.百福,1929年)、吴公藻著的《太极拳》(上海.监泉太极拳社,1935年;此书再版即为《吴家太极拳》香港.明窗,1980年)、马岳梁和陈振民编的《吴监泉氏的太极拳》(1935年)、徐致一编的《吴式太极拳》(1927年初版时原名《太极拳浅说》;人民体育,1958年再版),其中徐致一书内更简述了如「按胸」模样的练习。
在谈「按胸」前,我们先翻一翻旧籍。据许禹生所著的《太极拳势图解》云:「当露禅先生充当旗营教师时,得其真传者盖三人:万春、凌山、全佑是也;一劲刚、一善发人、一善柔化;或谓三人各得先生之一体,有筋骨皮之分。」(出版社和年份资料不详,?#123;据徐致一的《吴式太极拳》序言内引文抄录)
又从吴鉴泉的弟子徐致一著的《吴式太极拳》记录:「吴先生教推手的时候,不是很早就鸠畯抳‵l,只是要求我们放长身手互相推逼,在被逼时只许扩大『坐身』的式子(即前脚虚步、後脚屈膝作坐势)以容纳对方的推逼,然後顺势化开,不许用力抵抗或者用劲拨开。必须到被逼得实在无法化开的时候,才许被逼者顺势退步,如果半步够了,只退半步,不许多退,总以退得恰到好处,不与对方离开为主」(p.43-44)。而据李立群著的《吴式太极推手汇篇》引述:「马岳梁说,吴监泉教推手时,重点要学生放在化劲上,要反覆练,不断练,只准化,不能攻。掌握化劲後,才能走化」(p.34)。可以知道吴式太极拳是一种注重柔化的太极拳,而非刻板、盲目的「顶牛」教授。
由此可见吴式太极拳中,有双人练习身体松沉柔化的传统锻练方法。据《吴式太极拳》具体记载,有关「掤手履挤按」的按劲曰:「按:这是一种向下而又向自身的方向用力下沉和引带的斜线动作……乙的双手按在甲的右肱上……乙的双手一面向下沉劲,一面还要贴住甲的右肱向自身的方向引带……用按劲时应当注意下面两点:(1)甲的右肱如果毫不用力而没有向上的顶劲,乙是无法自身引带的;(2)乙用按劲向自身沉带时须防备甲趁势向前冲撞,因此沉带时必须偏向自身右方或者左方。按劲是使对方向前俯身的动作,如对方不肯俯身而向後挣扎,用按劲者的一方便可趁势向前发劲将对方推出」(p.133)。此处记述的「按劲」,基本上就是「按胸」的动作。
「按胸」也像打腰一样由老师和弟子,或师兄向师弟搓按的。徐致一书内的「乙」是指老师或师兄∕按者∕攻击一方,「甲」是弟子或师弟∕被按者∕防守一方。从上述两段引文我们可以综合出「按胸」的原始面貌:(1)按者是用弓步站立,双手直接徐徐按在被按者身上(因影印本问题,赵寿「屯耳」与吴耀宗的推手示范照片,攻击一方是按在防守一方的上膊骨或前臂,并不能清楚观看),被按者缓缓虚步後坐松化;(2)按者可将被按者往左右方引带;(3)按者可将被按者往前发劲推出;(4)被按者接按者前按劲时,要有向上的顶劲;(5)被按者可退步走化。这些攻防关系就形成向前後,或往左右的「按胸」练习。
香港目前的「按胸」则变化成:
(1)被按者同样虚步後坐,先用手化去按者的部份来力;
(2)被按者用手黏连按者,不让按者触到自己的胸部;
(3)被按者纯用胸部运动直接卸去按者的来劲;
(4)被按者可活步走化。这和「打腰」的部份动作十分相像。
简而言之,小弟倾向相信「按胸」就是「打腰」功夫的源头,或者双方应有相当关系,往後有机会再谈好了。
而且单独的「按胸」练习,更可进一步深化成靠劲锻练,训练出混身都是球,周身都是手的本领。
(此处,补充两点。首先,小弟对潘师父的师承,只略知一二,如有出入,请各前辈大德相告。二是,最近糖不甩兄在况天佑在华山那段寻找吴家、孙家太极拳老师题目留言内,也有对潘师父的「打腰」功夫简介。)

《吴式太极拳四不可思议之谜》第四部份及总结


(四)「内功」何来

这是另一个有趣的题目。
吴式太极拳内功据闻是郑天熊一系薪传的一套锻练太极拳技击能力的功法。据《香港武艺》第三期的专访记载,郑天熊说其中十八式是他在一九三八年来港後,学自其叔郑荣光,而後六式是在一九四六年学自湖南人齐敏轩。郑荣光是吴监泉在一九三五年来港,在香港南华体育会教拳时,所收的三位弟子之一,早年已随赵寿「屯耳」习吴式太极拳,曾著有《八段锦太极拳 易筋经汇编》。但据闻郑天熊在五六十年代曾随吴大揆学艺。
有人宣称此功法除郑氏一脉外,在香港及国内俱已失传(颜紫元编著《太极秘谱诠真》,香港.上海书局;台湾.逸文,2000年,p.59)。不过小弟对这本错漏百出、东抄西袭的所谓大著,此书作者行径更是需鸣鼓而攻之,在此处都是节省笔墨,集中讨论「内功」好了。
目前外界可见的「内功」资料,就是汪棣贤所著的《太极拳内功》(香港.天地,2002年),简单介绍了阴阳二段各十二式,共二十四式。其中「象摇头」、「白猿推掌」等式并非秘传,在香港,上海两地仍然有种种单式锻练,例如「海底寻牛」、「大象摇头」、「扯掌」等。「大象摇头」也名「象摇头」,「扯掌」又叫「白猿推掌」,在七十年代香港监泉社教授时,学费听闻是三千元教一式的。
何况「内功」的第一式:「金龟式」,又名「金龟功」,在香港郑天熊一系系外亦有流传,是否从郑系流出,小弟亦无法考证,但目前「内功」肯定不只是内部传授。「金龟功」的动作如《太极拳内功》一书所载,其要诀有:「卸」:往左右卸去;「松」:往下柔化;「吸」:将对方手掌或拳头吸著,不能脱离;「回」:回劲,将对方发出。这种练法其实与「按胸」和「打腰」,三种招式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加上目前在上海仍流传有「吴式太极拳五行气功」:
1.火功、2.木功、3.水功、4.金功、5.土功。
单式锻练方面则有「吴式太极内功八式」:
1.单鞭、揽雀尾、2.双鞭、双轮、十字缠头、3.云手、4.踢脚、蹬脚、盘根脚、摆莲脚、5.双峰贯耳、6.连环、7.白鹤亮翅、8.下势上达最後行气。可见并非只有香港有「内功」。
况且香港监泉方面,同时亦有如吴监泉早期推手教学的「掤手」单式锻练,此式不但像上海「吴式太极拳五行气功」的「水功」,更与吴图南的「*子手」神似(此点是小弟师兄们的心得):两人推四正手时,攻击一方蹬脚前弓,并将自己的前锋手朝防守一方的两侧斜角伸逼过去,边伸边转前臂挤压对手胸部;防守一方便坐後沉胯,和用按掌将攻击过来的前掤手,引带往两旁;然後攻击一方一面转腰胯往另一方,又同时改用另一手前掤进攻另一侧,防守一方也用按掌向另一角化解。再翻看徐致一的《吴式太极拳》描述相近攻击动作云:「双搭手……乙的右手伸向甲的胸前,被甲引向自己的右肩旁,此时,甲的右手仍在乙的右肘旁,而乙的左手已模不到甲的右肘,只得移到自己的右肘旁去搭往甲的左手……」(p.129)。可见无论在香港和上海两地仍有传统的练法流传。

故此小弟综合上述文字和招式资料,个人倾向为:
(一)「内功」是郑天熊综合郑荣光和齐敏轩所传而创编,并不是颜紫元所称的「秘传」。「内功」的个别式子也在其他地方流传。各地各派都有自家的内功和单式锻练发展。
(二)汪棣贤在其《太极拳内功》一书说:「不论陈式、杨式或吴式太极拳,一般习拳者只知太极拳套为体,太极推手为用。所谓体用兼备,二者缺一不可。殊不知太极拳套只如一把结构完整外形优美的空枪,而太极推手则如随机应变准确无比的射技。二者合起来还不能制敌致胜,必须配上强力的弹药,才能发挥枪械和射技二者的威力。此强而有力的弹药就是『太极拳内功』」(p.1)。小弟对此说法有所保留。原因日後再谈好了。




鐵冰心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3-10 15:38:14
总结:荏苒流月,吴式太极拳自全佑为第一代计算,发展至今,已有五六代,各代传人均按自己对不同的武术?#123;识,丰富了吴式太极拳的内涵。全佑当年带艺随杨露禅学师,所以吴式太极拳的器械,如刀剑枪等都有其他外家门派的影子。例如步法,有歇步、并步、滑步、後插步等。形成这些其他太极拳流派早期拳械都没有的特点。

全佑的孙子吴公仪则将杨少候的拳架吸纳,在五十年代於香港编成新架:方拳。但他仍继承了其父吴监泉早期推手方式,并作出了发展。其妹吴英华却维持其父晚年老架,不过其妹夫马岳梁则将吴监泉後期的推手方式整理成「十三势」,其中也有三皇炮捶的印象。一代代传人的努力发展,逐渐形成今天的宏大系统了。

本人用四篇实证考据来凑合一时空范围涉猎甚广、内容宏大的论述,可是本人学识浅薄,在有限的闲余时间内,只能如此简陋草就上文,虽然应可再发挥多一些,但希望各位大德参与相助好了。如果上文内有任何资料错误,亦有劳各位前辈匡正。至於本文内曾提及的题目,小弟有空时或会继续「吹水∕闲扯」。

虽然仍有多项可谈而不应谈的,在此就搁笔好了。

最後本人还要衷心感谢提供上文资料、意见的各位前辈、友人,及关心小弟文章朋友,让大家齐齐谈谈吴式太极的种种好了。


====================

以下为跟贴:
A:本人是在深圳跟隨陳兆毛老師習練吳家太極的。從吳知所言肯定老兄必是吳門中人無疑。在跟隨陳兆毛老師這幾年中,已先後學了各種套路(包抱雙刀及十三槍)。在學練雙刀時,陳老師所述雙刀的來源與你所說是相同的。陳老師說:「這套雙刀其實是他和師兄李立群一同跟隨趙壽老師學的,亦得馬岳梁老師首肯的」。
B:赵寿村在文革前1964年去世。李立群和陳兆毛在文革结束1978年马岳梁复出后才开始接触吴式太极拳。以前他们二人练的是其他拳术,怎么可能跟隨赵寿村学习双刀?至于双刀,老一辈练吴式太极拳的人包括张金贵都没有看见赵寿村演练和传授过双刀。馬岳梁也从来没有首肯过。上海鉴泉社的人大多都知道双刀的来龙去脉。
C: 剛與陳兆毛老師通電話,証明何兄所言正確。陳老師憶述雙刀是學自赵寿村的徒弟!的而且確是吳家的套路。
D:就这件事我今天请教了陈师,此事确真。陈师今在中山市小榄镇授拳。

鐵冰心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3-10 15:39:55
总结:荏苒流月,吴式太极拳自全佑为第一代计算,发展至今,已有五六代,各代传人均按自己对不同的武术?#123;识,丰富了吴式太极拳的内涵。全佑当年带艺随杨露禅学师,所以吴式太极拳的器械,如刀剑枪等都有其他外家门派的影子。例如步法,有歇步、并步、滑步、後插步等。形成这些其他太极拳流派早期拳械都没有的特点。

全佑的孙子吴公仪则将杨少候的拳架吸纳,在五十年代於香港编成新架:方拳。但他仍继承了其父吴监泉早期推手方式,并作出了发展。其妹吴英华却维持其父晚年老架,不过其妹夫马岳梁则将吴监泉後期的推手方式整理成「十三势」,其中也有三皇炮捶的印象。一代代传人的努力发展,逐渐形成今天的宏大系统了。

本人用四篇实证考据来凑合一时空范围涉猎甚广、内容宏大的论述,可是本人学识浅薄,在有限的闲余时间内,只能如此简陋草就上文,虽然应可再发挥多一些,但希望各位大德参与相助好了。如果上文内有任何资料错误,亦有劳各位前辈匡正。至於本文内曾提及的题目,小弟有空时或会继续「吹水∕闲扯」。

虽然仍有多项可谈而不应谈的,在此就搁笔好了。

最後本人还要衷心感谢提供上文资料、意见的各位前辈、友人,及关心小弟文章朋友,让大家齐齐谈谈吴式太极的种种好了。


====================

以下为跟贴:
A:本人是在深圳跟隨陳兆毛老師習練吳家太極的。從吳知所言肯定老兄必是吳門中人無疑。在跟隨陳兆毛老師這幾年中,已先後學了各種套路(包抱雙刀及十三槍)。在學練雙刀時,陳老師所述雙刀的來源與你所說是相同的。陳老師說:「這套雙刀其實是他和師兄李立群一同跟隨趙壽老師學的,亦得馬岳梁老師首肯的」。
B:赵寿村在文革前1964年去世。李立群和陳兆毛在文革结束1978年马岳梁复出后才开始接触吴式太极拳。以前他们二人练的是其他拳术,怎么可能跟隨赵寿村学习双刀?至于双刀,老一辈练吴式太极拳的人包括张金贵都没有看见赵寿村演练和传授过双刀。馬岳梁也从来没有首肯过。上海鉴泉社的人大多都知道双刀的来龙去脉。
C: 剛與陳兆毛老師通電話,証明何兄所言正確。陳老師憶述雙刀是學自赵寿村的徒弟!的而且確是吳家的套路。
D:就这件事我今天请教了陈师,此事确真。陈师今在中山市小榄镇授拳。

鐵冰心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3-10 15:41:04
总结:荏苒流月,吴式太极拳自全佑为第一代计算,发展至今,已有五六代,各代传人均按自己对不同的武术?#123;识,丰富了吴式太极拳的内涵。全佑当年带艺随杨露禅学师,所以吴式太极拳的器械,如刀剑枪等都有其他外家门派的影子。例如步法,有歇步、并步、滑步、後插步等。形成这些其他太极拳流派早期拳械都没有的特点。

全佑的孙子吴公仪则将杨少候的拳架吸纳,在五十年代於香港编成新架:方拳。但他仍继承了其父吴监泉早期推手方式,并作出了发展。其妹吴英华却维持其父晚年老架,不过其妹夫马岳梁则将吴监泉後期的推手方式整理成「十三势」,其中也有三皇炮捶的印象。一代代传人的努力发展,逐渐形成今天的宏大系统了。

本人用四篇实证考据来凑合一时空范围涉猎甚广、内容宏大的论述,可是本人学识浅薄,在有限的闲余时间内,只能如此简陋草就上文,虽然应可再发挥多一些,但希望各位大德参与相助好了。如果上文内有任何资料错误,亦有劳各位前辈匡正。至於本文内曾提及的题目,小弟有空时或会继续「吹水∕闲扯」。

虽然仍有多项可谈而不应谈的,在此就搁笔好了。

最後本人还要衷心感谢提供上文资料、意见的各位前辈、友人,及关心小弟文章朋友,让大家齐齐谈谈吴式太极的种种好了。


====================

以下为跟贴:
A:本人是在深圳跟隨陳兆毛老師習練吳家太極的。從吳知所言肯定老兄必是吳門中人無疑。在跟隨陳兆毛老師這幾年中,已先後學了各種套路(包抱雙刀及十三槍)。在學練雙刀時,陳老師所述雙刀的來源與你所說是相同的。陳老師說:「這套雙刀其實是他和師兄李立群一同跟隨趙壽老師學的,亦得馬岳梁老師首肯的」。
B:赵寿村在文革前1964年去世。李立群和陳兆毛在文革结束1978年马岳梁复出后才开始接触吴式太极拳。以前他们二人练的是其他拳术,怎么可能跟隨赵寿村学习双刀?至于双刀,老一辈练吴式太极拳的人包括张金贵都没有看见赵寿村演练和传授过双刀。馬岳梁也从来没有首肯过。上海鉴泉社的人大多都知道双刀的来龙去脉。
C: 剛與陳兆毛老師通電話,証明何兄所言正確。陳老師憶述雙刀是學自赵寿村的徒弟!的而且確是吳家的套路。
D:就这件事我今天请教了陈师,此事确真。陈师今在中山市小榄镇授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纳速健身网成立于2006年8月,是国内优秀健身运动网站,现拥浏览人数超30万。网站是集养生、武术、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等多种健身项目于一体的多功能交流平台。平台提供大量优质的教学视频、伴奏音乐(太极拳晨练音乐,广场舞音乐,健身气功音乐)、图文教程、运动科普和经验分享,为健身爱好者提供完善的运动指导平台。
  • 纳速QQ群乙:151815303
  • 纳速QQ群丙:79104490
  • 微信交流群:微信好友搜索【nasuwang】加小纳微信进群交流健身知识,备注【纳速】
  •                     或者扫描页面底部右侧二维码添加小纳微信>>>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群客服交流

  • Copyright © 2006-2021, 纳速健身网. | | 辽ICP备13002388号-1 辽公安网备21050202000005号公安网备号 纳速武术-乙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