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驻马店市太极拳联合会会长 张春
除金刚倒锥外,斜行拗步也是陈式太极拳的一个特色拳式。
所谓“斜行”,是相对于“正行”而言,上步时形成身体上下肢之间的角度方位。所谓“拗步”,则是指手与脚相对“顺步”而言的配合关系。在我们生活中走路时,迈右步则左手向前摆动,迈左步则右手向前摆动。而此拳式的动作与人的生活习惯相反,右或左手足一同向前,故名为“拗步”。如左手在前和右脚在前的配合称为“左拗步”,右手在前和左脚在前的配合称为“右拗步”。反之,如左手在前与左脚在前的配合则称为“左顺步”,右手在前与右脚在前的配合则称为“右顺步”。该式最后定式时,由于左钩右掌与“单鞭”拳式恰恰相对,故有拳家也称其为“右单鞭”。此势是说明动作方向的,因其一连三步都是斜向左前进行的。斜行拗步系老势名称,在陈氏太极二路(二套)中也有此名。陈鑫先生在七言俚语中介绍此势:“斜腕吊踝真难看,此中自然有高见。妙手空空从何来,太极图中贵善变。善变神机无滞形,功夫归根在百练……”
该式的技击方法较为丰富,尤其是体现在绞缠之术和拗步下采上击之法这两个方面。
歌诀:
斜行化拿左脚踹,进步平 转身采。
右转掤法无穷变,三进左肩侧身靠。
单鞭是传统拳术中动作招式象形化的通用式名。单鞭的动作形态是一手刁手,另一手拂面后向前挥出,犹如跨马扬鞭之势,故名“单鞭”。有人解释为单鞭是依据向后上钩的手形如催马加鞭而拟其名;还有人从技击手法上解释为单鞭属于拴手,因其手法近似拴门或拴马桩而得名,认为单鞭是依据前手的形象为主来拟名的,其解释是传统拳术把双手左右分拴称为双鞭,单手拴则应称为单鞭,此等说法是否恰当,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记述单鞭这一拳式较早的是在中国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武术家戚继光所著的《拳经》里。《拳经》的第一式:“懒扎衣出门架子,变下式霎步单鞭。”;第四式:“拗单鞭黄花紧进。披挑腿左右难防,”;第二十四式:“一条鞭横直披砍,两进腿当面伤人”。《拳经》里所叙拳术一共有三十二式,却有三式介绍单鞭,能让一代武学大宗师如此看重的招式到底是什么样的奇招妙式呢?有歌为证:
单鞭一势最为雄,一条长蛇画西东,
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
中间一击首尾动,上下四旁扣如弓。
这是老谱中的单鞭歌,把单鞭一势的内涵写得淋漓尽致。“单鞭一式最为雄,一条长蛇画西东”之句,言之较为玄妙,取长山之蛇之意境,有击尾首应、击首尾应,击中双应之心法,有避让或控住敌人的攻击,随后反击的意义。对太极的缠丝劲要求较高,讲究“单鞭一式追人魂。”发力凶狠毒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