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派与少林、武当共为中土武功的三大宗,也是一个范围很广泛的门派,尤其在西南一带很有势力,可说是独占鳖头。
峨眉派之得名,是以佛教四大名山之峨眉山而起的,它与洪门天地会之“ 峨眉山” 不同,洪门的“ 峨眉山” 是山堂而出于虚构,峨眉派的“ 峨眉” 是地名,是实指。
从明代开始有峨眉派的记载,明代中叶人唐顺之(1507 一1560 即正德二年到嘉靖三十九年在世)的《荆川先生文集》里,有一首《峨眉道人拳歌》:
忽然竖发一顿足,崖石进裂惊沙走。
来去星女掷灵梭,夭矫矢魔翻翠袖。
自身直指日车停,缩首斜钻针眼透。
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
余奇未竟己收场,鼻息无声神气守。
道人变化固不测,跳上蒲团如木偶。
真是“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倏忽神奇,变化万方,难怪要引起诗人的极大兴奋了。
关于峨眉派的起源,据峨眉派的拳志说:
祖师原为一道姑,后入佛门。…… 是时,师善技击,善研各家拳法,虑各家拳法繁杂,莫衷一是,女子御侮,多有不同,遂探各家之拳意)另辟蹊径,创不接手之拳法,独树一帜,……
积十三年,始臻大成,身旁弟子习之,呼之玉女拳法,同道相誉,称日峨眉拳,后弟子至峨眉山,偶谐其音,始称峨眉,此拳名之始未也,恐汝不识,为汝志之,师本与世无争,娱身可矣,御侮可矣,奚传姓名。(据孟宪超《峨眉拳(上)》,《武林》1986 年第4 期)。
由此可见,峨眉最初是一个由女子所创的武林门派,开始的时候叫做玉女拳法,后因祖师人了佛门,又以称女子为“ 蛾眉” 和佛教圣地之“ 峨眉山” 的双重含义而得名。
峨眉派功法介于少林阳刚与武当阴柔之间,亦柔亦刚,内外相重,长短并用。攻防兼具入拳经上讲:“ 拳不接手,枪不走圈,剑不行尾,方是峨眉。”“ 化万法为一法,以一法破万法。” 总之是以弱胜强,真假虚实并用,站在女子的地位融汇了南拳、少林、武当等众家之长。
从宗教渊源上看,峨眉亦僧亦道,而以道姑为主。在武侠小说中,金庸《倚天屠龙记》说是郭靖幼女郭襄,因为心中爱慕杨过,而又尊敬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所以云游天下,借此畅解胸中块垒。后得机会听觉远念涌《九阳真经》,创立峨眉派,后来传至灭绝师太,其弟子纪晓芙、周芷若等,皆为道姑,此外,峨眉派的许多招式,也都具有女性的色彩,如拳法中的一面花、斜插一枝梅、裙里腿、倒踩莲等,又如剑法中的文姬挥笔、索女掸尘、西子洗面、越女追魂等,簪法中的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等,都完全是女子的姿态。又如峨眉派的著名兵器峨眉刺,又称玉女簪,也是由女子发簪变来的。
峨眉派武功有所谓“ 动功十二桩”—— 天、地、之、心、龙、鹤、风、云、大、小、幽、冥;又有所谓“ 静功六大专修功” 一虎步功、重捶功、缩地功、悬囊功、指穴功、涅磐功;有“ 三大器械” 一剑法、簪法(峨眉刺)、针法(暗器)。峨眉派的绝技,不仅包括三十六式天罡指穴法,还有峨眉剑法,其剑歌云(据董如军《峨眉剑技法七招》,《武林》1992 年第5 期)
玉女素心妙入神,残虹一式定乾坤,身若惊鸿莺穿柳,剑似追魂不离人。临敌只须出半手,纵是越女也失魂。峨眉派的剑法和簪法,姿势优美而威力十足,也是峨眉的绝技。
峨眉派的分支,据清初《峨眉拳谱》上说:
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 五花” 是从地域角度所分的五大支派:
一、黄陵派,据说从陕西流入;
二、点易派,以川东涪陵点易洞而得名;
三、青城派,以川东道家胜地青城山得名;
四、铁佛派(云顶派),川北较为盛行;
五、青牛派。以川东丰都青牛山而得名。
“ 八叶” 是从技击风格角度所分的八派:
一、僧门,据说传自少林憎人,故名。又称“ 申门” 。特点是巧、快、灵、动,如猢狲状,别名“ 狲门” 。
二、岳门、据说由岳飞所传,特点是矮桩,手法不划圆不成拳。
三、赵门,据说为赵匡胤所传,借鉴少林派太诅长拳(据说也是赵匡胤所传)等拳法,特点是高桩。又因习练红拳,称为“ 红门” 。
四、杜门,以传说中诸葛亮八阵图之“ 杜门” 而得名,一说拳法传于自然门杜观印。特点是封锁严密,善于防守。
五、洪门,相传以明太诅洪武年号而得名,习练大、小洪拳,特点是刚劲。
六、化门,又称“ 蚕闭门” 、“ 缠闭门” ,三十六闭手如春蚕吐丝,绵绵不断,紧封敌手,使其不能施展。
七、字门,又称“ 智门” ,因收势摆成字形而得名,特点是高桩长手,起伏大。
八、会门,又称” 慧门” ,以神拳为代表,,讲究观师默像,念咒语,颇为神秘。
峨眉派总的特点,在于亦刚亦柔,如玉树临风,是诸家武术中姿态优美的一种。有诗赞峨眉派说(见孟宪超《对峨眉派拳术的进一步探讨》,《武林》1987 年第四期):
绝艺惊人侠士风,千年击技古今同。
堪开玄理树新帜,悟透禅机弃旧功。
假身玉女虚是实,真谛峨眉有非空。
诸家应复昔时而,妙处良然在个中。
虽非“ 天下第一” ,亦不妨自成一格吧。
峨眉武术功法是峨眉派各家秘门练功法,它有深妙而复杂的内在规律和练功原理,过去散传民间,未加系统整理。笔者通过多年探索,将其所得括为如下十个练功原理:
(一)调节阴阳 峨眉功法认为人体外为阳,内为阴,阳盛而阴衰,其病在内,阳衰阴盛,其病在外,由于峨眉功法强调外练手、眼、身,内练意气心,使内外统一。若出现阳盛阴衰,就要采用补阴法进行调济;若产生阴盛阳衰现象则应运用壮阳法进行调节。通过这种抑强扶弱的调阴阳法,使体阴阳平衡,体健气足,为进一步掌握和提高技艺创造了物质条件。
(二)功艺结合 拳家们都懂得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练拳,功夫也枉然的拳理。运动实际证明,练功必须与练艺相结合,功寓艺中,艺从功出。峨眉拳师都说:“ 无功莫练拳” ,边练功,边习拳,功深艺精活百年” 。可见功艺结合是拳师们练功的秘决之一。
(三)因人而异 峨眉功法严格遵照因人而异的练功原理,总结出“ 儿童先练筋,少年在练艺,青年应练击,成年要练力,老年须练气” 的练功系统。真正做到了因人而异,量体裁衣。不象现在许多队和个人练功内容千篇一律。练功不能搞公式化的练法,一定要个别对待,针对性要强。
(四)内外兼修 峨眉武术功法讲究禅修内壮之妙,吞吐外练之功。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做到神聚而形立,气足而力强,气血舒畅,筋骨松活,体格方能壮实。
(五)练为实用 峨眉功法繁多,各有效用。然而,练功者,不能百功一体,万法归综。因此,练任何功法,必须以实用为目的。所谓实用,其含意应指健身,祛病,益寿,御敌,提高技艺以及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换句话讲,练功要有目的,盲目瞎练,事倍功半。只有练为用,才能练出真功夫、硬功夫。
(六)扬长避短 练功要扬我长处,避己短处,或者化短为长,练出绝招,方能在武坛有所建树。闻名国内、外的猴拳王肖应鹏,能克服腿残的短处,发挥自己的特点,择猴拳、猴棍技艺,苦练猴形,神态、击法,大胆创新脚尖步、爬行、倒立以及滚、翻、蹲、跃等动作,从而把猴拳、猴棍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成为扬长避短和化短为长的练功典型。
(七)循序渐进 练功似流水,涓涓细流,必将汇成滚滚大江。科学地练功须从简入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时间由少到多,强度由小到大,运力由轻到重,由徒手到负荷的练功。并且一定要从自身条件出发,量力而行,力求功长艺进,艺进体壮。切不可操之过急。拳家说:无功莫操打(练武术),有气无力莫练拳,学打先学挨,学挨先练功,这些都是练功必须遵守的循序渐进原理。
(八)恒勤为主 练功是一个长期磨练过程,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拼搏之精神,持之以恒的态度是练不出真实功夫的。有恒者,事竞成,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功无是练出来的。练,就是运动实践,实践出真知,要练就必须坚持业精于勤,勤有功,勤奋出天才,凡武术大成者,无不经过勤学苦练和名师的指点,只有恒加勤奋,才能功到自然成。三心二意或懒惰不前之人,决不会达到理想的彼岸,绝不会成为功深艺纯的武术名家。提倡恒勤为主的同时,还应培养良好的武风、高尚的武德。提倡苦练,防止蛮干。峨眉功法在练功时要求功练,做到:开门审势,弓马动静,吞吐沉浮,眼亮神聚,法出阴阳,暗含技击,劲发刚柔,招势严密,日日练功,功精于勤。
(九)张驰相兼 练功是一个消耗精力的过程,必须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峨眉功法讲究练功质量,不一味追求超负荷的数量,力求精神保持旺盛的精力,防止过度疲劳。一张一弛、张驰相兼地练功,最能提高锻炼价值,最能有效地消除疲劳。传统练功中,有时也会出现疲劳现象,为了消除疲劳,有的人也习惯内服舒筋活血、补气壮阳等方面的药,外作身体按摩以尽快消除疲劳。在练功前后,也应注意饮食起居等常理,要为练功创造条件。
(十)神形兼备 峨眉功法内含技击之理,外呈击法之形,神含勇猛机智之巧。功纯者,神思敏捷,动作变化迅猛,达到神形兼备。但在当前武术练功中,许多人重形而忘神,至使形似而神失,缺乏勇武之精神,故其技艺虽经十载仍属平庸。峨眉功法把神藏形中,形中透神作为练功的重要内容和测定功夫深浅的标尺之一。
在中华大地上,开展着众多的体育项目。其中,国宝武术,不但绚丽多姿、风格奇趣,而且历史悠久,流派浩敏。仅峨眉派武术就包括了拳术(四大门类二百几十种)、器械(三十多种)、对练(五十余种)、散打(颇具传统打法)以及传统练功法(约八百余种)。可见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各种各样,不愧为中华武术之精粹。近年来,笔者为探索峨眉武术之奥秘,陆续发表了《峨眉拳初探》、《峨眉派拳术十八种概述》、《峨眉派五龙拳》、《蹲桩拳》等论著,但对峨眉派器械未加涉足。为此,本文将刻意研讨峨眉武术中主要的几种运动器械的源流、特点和风格。因系探讨,大都属个人见解,现提出来,愿与大家一道磋商。
据史料记载,武术器械蕞早是从劳动工具、狩猎武器器械衍化而来。随着时代的前进,又在生产实践和军事战争中得到改革和发展。自火器发明和使用之后,始成为人们增强体质的运动器械。因此,武术器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种类、构造、用法均不完全相同。如宋代《拳经》记载的武术器械与明代《纪效新书》所记就大不相同。而《水浒传》第二回王教头教史进的十八般武艺(即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 并戈戟,牌榛与枪扒)与清代褚人获《坚瓠集》“ 武艺十二事” 中所记的十八般武术即弓、枪、刀、剑、矛、盾、斧、 、鞭、挝、投、叉、绵统绳、械套索、白打《拳术》)又有好些不一样。峨眉派武术器械发展的情况,也是随着社会的前进而不断变化,经初步统计,目前尚在使用中的峨眉派武术器械有:峨眉枪、峨眉剑、峨眉刀、峨眉棍(榛)、峨眉刺、峨眉镰、峨眉十三鞭、金刚降龙禅杖、金刚伏虎方便铲、岳家双锤、板橙拳、峨眉双头枪、闹堂锏、拐子、点血碑、三股叉、峨头钩、铁尺、拦门钯、流星锤、春秋大刀、乾坤圈、方天画戟、板斧、绳镖、袖箭、拦马厥、飞挝、铁筷子、铁弹子、梅花针等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