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雨欣小朋友开始上幼儿园了,当然无可避免的也交叉感染到了感冒。所幸的是,我处理的及时,都控制的不错。
不过中间有个插曲还是要跟各位妈妈分享的,就是万圣节之前的周三,雨欣感冒咳嗽第四天的时候,放学回到家里,没多久就开始跟我说妈妈我耳朵痛,里面痛。我马上意识到可能是因为感冒引发的中耳炎,(那些天降温很厉害)当下给宝宝烫烫脚,发发汗,然后按摩翳风、听宫、听会耳朵附近的几个穴位,宝宝还是说痛,不太肯配合我,所以我选择了艾灸患处,拿来一张A4纸,取一半大小,做成一个漏洞形状,点燃一个艾条,把漏斗尖尖对着宝宝的耳洞(宝宝侧躺着),然后把艾条悬空在漏洞里面,往里面吹起,把热气送进去,吹灸的时候,要长吸气,缓出气,这样热量均匀,免得大出气的艾灰吹入耳内。艾灸直接熏灸患处,使热能和艾烟直达病灶,效专利宏。艾灸治疗一些炎症,效果是值得肯定的。有很多人用这种方法治疗,很快就缓解了症状,改善了中耳炎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雨欣说很舒服,过了一会就好很多了。
晚上,早早的收拾好,让雨欣睡觉,继续按摩一下,不过又开始说痛,照着上面的方法继续艾灸了大约10分钟,宝宝睡着了。(每日可治疗1-2次或更多,时间不限,以宝宝感觉舒服为度。)
我按摩太溪穴,因为宝宝没发烧,所以没有用其他的退烧手法。之后雨欣耳朵没有痛过,虽然爸爸担心了半天,但这次雨欣也算是平稳度过了。 后面观察了几天,雨欣没有在耳朵痛过,我后面几天只做了按摩没有艾灸了。 中耳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是婴幼儿多见的耳病。
现代医学认为小儿咽鼓管短,宽而平直,容易为细菌侵入。其发病原因较多,如进行人工喂养的小儿,可因进乳太多太急,吞咽不及而致呛咳,或哺乳时小儿平卧或侧卧,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经咽鼓管进入中耳,或小儿患感冒、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疾病时,炎症波及咽鼓管,使咽鼓管堵塞,而致本病,有时在患麻疹、百日咳或流感等急性传染病时,也可通过咽鼓管而并发中耳炎。有的家长经常给小儿挖耳朵取耳屎,如不注意损伤了鼓膜,细菌就可经鼓膜侵入而引起中耳炎。另外,细菌还可通过血液循到中耳,而引起本病。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不及时治疗,可并发急性乳突炎,急性化脓性恼膜炎等。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中医学认为小儿为稚阳之体,易受风、湿、热邪侵袭,或肝胆湿热,循经上注,壅塞耳窍,或久病之后,正气虚损,肝肾阴亏,虚火上炎,积热于耳而致。常见症状为发病后,较大儿童可喊叫耳痛,在婴幼儿则常表现为啼哭不止,抓耳摇头,或时从睡中惊醒,哭闹不安,病情严重者常可出现高热惊厥。鼓膜穿孔流脓后,上述症状常渐消退。转为慢性后,表现为耳朵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听力减退,常呈传导性耳聋。
按摩方法一
(1)以拇指对准耳垂后翳风穴,先点后按1~3分钟。
还有位于头部侧面耳屏前部的听宫穴,听会穴上下推揉1-3分钟。
(2)弹拨双侧太溪穴各15次,再按揉1分钟。
(3)点揉风池穴1~3分钟。
(4)宝宝俯卧,推脊柱两侧,重点推肾俞穴。反复操作1~3分钟。
如果宝宝有发烧的症状: 加①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②清大肠100次,退六腑100次。
③按揉合谷、曲池穴各1分钟。④搓擦涌泉100次。 由急性转为慢性的中耳炎则:
①补肾经300次。②推擦涌泉穴50次。
③按揉三阴交1分钟。④按揉肝俞、肾俞各1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