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 发帖数
  • 粉丝

此人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文摘] 心得

[复制链接]
dd4613693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2-10 13:30:56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太极拳要求松。松不是软,松是不僵。松是放松,是放得开。

    首先,放松有利于强身键体。放松了,才能经穴舒畅,气脉贯通。而僵硬使经穴阻塞,气脉不流通。《黄帝内经》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有病是因为不流通,流通了就没病。要周身放松,犹如沟渠管道,有一处阻塞,就有一处难通。

   第二,放松是技击的需要。松练才能由松人柔,对抗时能柔化对方。一个人能一下子拾起一根百斤重的铁棍子,却难一下子拾起一根百斤重的铁链子。继而由柔至刚。只有松得充分,才能紧得凶猛,对抗时才能猛击对手。一味张紧之力犹如拿手插钉,松而后紧之力犹如抡锤击钉。何为有力,不言自明。

    第三,放松能休养生息。松就是休息。老虎和狗熊打仗,中间停歇时,虎好好休息,熊却继续卖力地打扫战场,结果后来虎打败了熊。世间的事情都是一理,不管是局部的还是全体的,不管是练拳还是打仗,常态都是松,应态才有紧。太极拳是讲阴阳对立统一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休息战斗,战斗休息,轮回旋动。

    松是放得开,放得开才使动作协调柔顺,圆转灵活,如行云流水,似布雨播风。从放得开这个意义上说,初学者不宜一味强调松。初学者要讲规范,要循规蹈矩,并由生到熟。熟了以后再讲放得开。初学者也要懂得放开是目标,又明白一时无暇顾及。

    松要在有力和无力之间。松由意来统帅,做到意贯全身,松而有主和松而不懈。意也要松,不可太紧,太紧易僵。意僵则呆,其更恶于形僵。这样全身内外地放松,泛泛而去,蒸蒸而升。

    关于气

    气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之一。人体之气,遍布全身,中医有气色好不好之说。人体之气通过呼吸和体外之空气吐纳循环,生生不淤,息息不断。

    太极拳也主张练气。这个练气主要指调整呼吸。要平心静气,使呼吸更自如,更深长,更流畅。具体姿势简言之就是腹式呼吸。千万不要乱使气和憋气,使气憋气是习武练体之一大忌。至于体内之气的运作,一般不好掌握,不要刻意去想它,以身体自身调节为好。

    按照一些传统的说法,人还有一种身体里的真气,即人体这个个体自生的气。陈鑫说:  “气功由肾而生。”这样空气和体气两者对立统一,更符合太极阴阳之理。大家知道,肾是人体司职水的器官,水能分解成气,那么陈鑫的说法是否也有一定的道理。人体有没有自生之气,这个气又生在哪里并怎样生成,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气也并不是太难捉摸和太难把握的东西。不管气的具体组成和形式如何,它都是一种物质的形态。气是润滑剂,气是强身基。气充盈顺畅人就灵活坚挺,气薄弱壅塞人就涩滞懈怠。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勤学苦练,不乱想,不妄为,就一定会在太极拳的练气中得到好处。

    气也由意来统领。这里的意是无意之意,谁能练得无意,谁就有了真意。有的拳师不讲气,但看他的功夫定有气,正是“气在无意中生”。人是一个自然体,以自然为本,以有意为添,添得正确则宜,添得不正确则不宜。若不知何为正确,还是自然为好。“气以直养而无害”。真正意义上的气功实际也是要求练意的松静空无。意松静空无气自然流通。现在有些气功从使气纵气人手,其玄机又难解了。

    形、意、气,意是帅,对外动形,对内运气。对外动形之意要松,对内运气之意要无。这种平时用意的“松无”,用时一提精神就变成了充分爆发的“紧实”。外形和内气又以气为先,有气才有力(外形),气力具无敌。

    关于劲

    太极拳讲究劲,与人交手先接劲。劲不同于力,劲是有意向的力。无意向的力是笨拙的力,有意向的力是聪明的力。有所谓“用意不用力”,实际上是用劲不用力。用有意向的力,不用无意向的力;用聪明的力,不用笨拙的力。

    首先说一下太极拳的基本劲棚劲。这是一种似有非有的劲,轻触轻有,重触重有,富有弹性。浑身处处都太极,首先指的是浑身都有这种拥劲。常备、善变、灵敏是这种劲的特点。这种劲要在平时对太极拳的严格训练中逐渐获得,少练少得,多练多得,永无止境。

    化劲、听劲、放劲是太极拳应手的三步曲。化劲和放劲主要从散手的盘架子练出,听劲从推手的黏粘连随练出。化劲能化开对手的进攻,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陈发科所说不能常胜却可以常不败即此。只有有了这不败的化劲,才有更充分的余地去听劲。不然一下子被击倒还有什么听劲?放劲是在听劲之后充分爆发击打对手的劲。太极拳放劲中往往还有借力打人的技巧,即把对方打来的力再返击到对方身上。这种放劲如果绝对高于对手,还可在不听劲的前提下击垮对手。也不是说听劲那么不重要,在劲力相当甚或劲力弱于对手时,会听劲就能找准对手的薄弱点或背劲处战胜对手。太极拳以弱胜强就是指的这一层。太极推手练黏粘连随,练听劲,正是太极拳比其他拳种高出一筹的地方。其他拳种也有练柔练刚练周身内功的,有功夫极强的,但都没有黏粘连随的听劲,所以往往难敌太极。以上三个劲的使用要领是:  “化劲”化整为零(化对方整劲为零碎),才能确保(自身)总体稳固;“放劲”发零(包括借来之力)为整,才能使上最大力气;“听劲”零整一致,才能听得透彻。

    还有一种拿劲,是听劲和化劲的组合,就是拿住对方,使对方进不得也退不得。杨露禅手托小鸟使其难以飞起就是这种劲。他通过触听准确地把小鸟纵身起飞的劲给化掉了。这是一种上乘功夫。至于各家太极拳所谓的缠丝劲、抽丝劲等等,是棚劲和听、化、放、拿等劲具有缠丝、抽丝形式的具体体现。

    太极拳的劲路要求周身一体,形成从内到外的浑浑动势。平常看似静,实则极动。形成一个无量无向的大动体。像一个大宇宙,整体在旋动,每一个局部也在旋动。用时一接触彼体,“听”其劲隙,或“化”或“放”,己之动势就有量有向地发出。己之动势越浑大,越无量无向,发对方就越及时有力。正所谓“浑身处处都是拳,挨着何处何处击”。现在有一些讲太极拳的,热衷于擒拿摔打,而扔掉了太极大义,把宏大太极变成了江湖小技。此舍本求末,误人学习。尤其对初学者,更应多讲太极拳浑大无量的整体劲。至于手法上的多一分少一分、进一寸退一寸的细节,须等到掌握了太极的原理再去细究。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那是更进一层的功夫,是高手之间比更高的功夫,是塔尖。但塔尖必须建在塔基和塔身之上。空中塔尖,人间无见。也有时从一些着法人手,是为了增加学练的兴趣,可作为辅助手段进行,但不能冲淡了太极大义。每一个习练者都要切记莫把太极练到小技上去。太极拳练到极处是无形的。若练太极拳为健身,更应该从周身一体、内外浑动着手,这才能有利于整个身体的健康强壮。

    关于学太极拳的进步标志

    通过学拳和看别人练拳,我总结出学练太极拳在形体上的三步标志。初学时,一般只顾到四肢的活动,并且最注意两臂的比划,这时以两臂比划为主要标志。第二步是以腰动为象征的周身一体的运动,这时才找到了太极拳“腰为车轴”带动全身的劲路,这一步以腰的活动为主要标志。第三步,长了功夫,形神兼备,腿健步稳,这时可以把腿的稳健看为主要标志。可以用这三步标志来检验自己的拳学练到了什么地步,也可以用这三步标志来测定别人的拳是处在一个什么水平?从两臂到腰到腿的功夫,是要刻苦学练进展的,不是单靠模仿就能成的。当然明确一些学练步骤和方向,可减少盲目性,少走一些弯路。但苦练还是少不了的。每进一步都要下相当功夫。有的人第一步、第二步,甚至进到第三步的时间较短,可能是因为他基础好等原因。大多数人每一步上都要做很多练习,花一定时日,少则几月,多则几年不等。
  
    这里只说学练,更深的功夫当有更深的境界,功浅之人,不敢妄说,也不得而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纳速健身网成立于2006年8月,是国内优秀健身运动网站,现拥浏览人数超30万。网站是集养生、武术、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等多种健身项目于一体的多功能交流平台。平台提供大量优质的教学视频、伴奏音乐(太极拳晨练音乐,广场舞音乐,健身气功音乐)、图文教程、运动科普和经验分享,为健身爱好者提供完善的运动指导平台。
  • 纳速QQ群乙:151815303
  • 纳速QQ群丙:79104490
  • 微信交流群:微信好友搜索【nasuwang】加小纳微信进群交流健身知识,备注【纳速】
  •                     或者扫描页面底部右侧二维码添加小纳微信>>>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群客服交流

  • Copyright © 2006-2021, 纳速健身网. | | 辽ICP备13002388号-1 辽公安网备21050202000005号公安网备号 纳速武术-乙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