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武当异人朱诚德</h2> <img src="/attachments/month_1005/NS1392201005231835511.jpg" /> <br /> <br />朱诚德练习二指禅功<br /><br /><br />1989年10月,风光绮丽的秋色,在武当山展旗峰下的紫霄宫铺开一派雄浑苍黄之气。透过紫霭迷离的云烟,遒劲挺拔的古柏,列于龙虎殿两侧,俨然守神的巨灵,威慑着朝谒者的尘念凡心。拾级而上,步入山门,但见回廊绕合,朱楹曲栏,飞檐斗拱。庙观三进四合五院,簇拥于苍松翠柏间,显得端庄肃穆,朴实古雅。漫步于清香飘逸的通天崇台,仿佛置身于一个纤尘不染的世界。当代异人、武当山龙门派三天门悟性功24代传人、年愈九旬的朱诚德大师,隐居于此参悟修道已4O年矣。<br />武当山三天门悟性功,由武当龙门派22代传人王理阳所传。旨在健身修性,延年益寿,长期修炼此功,可脱胎换骨,返老还童。王理阳修习此功,享年达132岁羽化。龙门派23代传人金宇成道长曾游道挂单南阳玄妙观,将武当山这一历代秘不外传的嫡传功法授与住店道人朱诚德,隐踪达数十年。<br />1985年,《武当》杂志载文《武当拳法挖整取得重大突破,武当山发现嫡传拳法和养生功》,对朱诚德道长和武当三天门悟性功作了报道,震动武林。1986年《武当》杂志又刊发了朱诚德演练的《武当三天门老君洞悟性功功法图》,引起了武术界的注目。嗣后,《气功与科学》、《新民晚报》、新加坡《新明日报》等报刊相继作了报道。可是,有关朱诚德大师的身世,迄今国内外还未曾有专文介绍。<br />在紫霄宫东宫一间普通的厢房里,我们见到了这位功夫奇异、身怀绝技的道门高土。<br />敲开那扇虚掩的柴门,扑面给人一个寒颤。那一方狭小的斗室简陋得难以想象,除了一张铺着一层薄薄褥垫的木板床,一只条凳,真是徒有四壁!更令人惊诧的是这居室的主人,若不是道协一位副会长的介绍,我们哪敢相信这就是以二指倒竖神功闻名海内外的传奇人物。瘦削的下颏挂几根稀疏的黄胡须,一挽萧萧落落的发髻,标示着他的道徒身份,矮小的身材,一点也没有小说家笔下所描写的那番虎背熊腰、笑傲江湖的高道侠士气概。然而,那一双深邃的眼睛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r />老人安然祥和,盘膝而坐。颈上搭一条白毛巾,上着一件单薄的道装,下着一条深蓝色布裤,赤足,一双雨鞋被冷落在木板床前。听人介绍,朱老冬天也是这身穿戴,很少穿棉衣御寒。这不仅使我吃惊,而且有几分愕然了。<br />我向老人说明来意。思忖了一会儿,朱老说:"你们的社长(按:指朱道琼同志),我是很熟的,那时文物管理所在紫霄宫时,我们常在一起。"<br />真没想到沉默寡言的朱老这样热情随和,一双慈祥的眼睛闪烁着睿智的光彩。他不仅向我们谈了他传奇般坎坷的一生,也使我们认识到这位深居简出的道门信徒,并没有完全忘却山门外的大世界。他说: "邓主席说,道人还住进庙里,我才又住进了紫霄宫。"话朴实,却道出了一位虔诚的宗教信仰者对党和政府的无限感激和信赖。大道无常,天缘奇巧。1982年7月1日,这个日子,对朱诚德来说是忘不了的。这一天,结束了他整整30年的劳动改造生涯,带着30年的巨大忍耐与期待,又以一个道徒的身份重新把沾满泥土的双脚踏进神圣的山门。目睹残砖碎瓦的庭院,他没有怨言,也没有悔恨,和道友们在这片荒草萋萋的净地上又开始了新的生活。1984年5月,在武当山紫霄官武术、气功表演大会上,朱诚德用三个指头,把身体悬空支撑起来,示范各种高难动作,飘然神妙。当人们在惊叹之余把目光从这三个手指移向表演者的脸上时,那岂止是惊叹!表演者竟是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8O多个岁月春秋,风风雨雨,在他的额角上深深地刻下艰难的印记。以这样高迈的年纪,却表演出常人望尘莫及的功夫,真令人不可思议!1985年,湖北省武术会议在武汉举行,各派高手,云集江城,献技表演。朱诚德表演的三丰太极拳、武当悟性功,与万籁平大师表演的武当太极功、杨梅君大师表演的大雁功,三雄鼎足,卓尔不群,名冠榜首,轰动一时。更令世人难以置信的是 1985年夏,朱老在紫霄官山门外静坐入化,七日神还,传为奇事。1986年,朱诚德应邀出席了在西安举行的盛会。一年之后,1988年,第二次应邀来到古都西安,在西安人民大厦表演和传授武当三天门悟性功,座无虚席,受到了国内外武功界专家的高度评价和重视。朱诚德大师,由于善悟好学,不但内功精进,且长于医道药功。几年来,朱老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数省、市传功治病。1989年秋,朱老不辞辛劳,应国家气功科学研究会邀请,到京表演和医疗,受到了首都各界人士的热情欢迎。科学家钱学森等先后接见了朱老。我去采访朱老时,他说刚从北京回来不久,离京前,又应邀到中国人民大学医疗咨询达十数天,为许多身患疑难症病人解除痛苦。由于朱老诊病,疗效甚奇,因此曾有过许多神异的传闻。丹江口市公安局一位负责同志,咯血几十年,慕名而求,朱老两副草药便痊愈了。更可贵的是,朱老治病传功,从未收取分文。他说:"出家人,以积德行善为本,金钱名利,全是虚空。常言道:财是勾命小鬼,色是刮骨钢刀,酒是穿肠毒药。……修道之人,除餐饭果腹,有何企求?" <br />由于朱诚德潜心悟道,得天地之灵气,几十年来,苦修度日,不仅德行宏深,有高超的悟透能力,而且得内丹医道之真髓,气功、针灸、点穴为其三绝,从而登门求医拜师者越来越多。为了使这一宝贵的秘传丹道医术不致失散,现在,他正在修功之余着手总结整理,付梓成文,造福人类。<br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朱诚德大师虽己届90多岁,却人老志弥坚,依然为追求的境界而不懈砥砺。岂不止是"行雨"的"苍龙","著花"的"老树"吗?望着面前这位淡泊自甘的隐者,怎能想象得到,那平静的表情后面有多少悲怆的旧梦,多少魂动心悸的血与泪,怨与恨……。<br />朱诚德,俗名朱林,河南南阳城关镇人。清光绪庚子二十六年九月十八日生。这个佃户的儿子,刚刚出生4个月,父亲便在风雪交加之夜,丢下孤儿寡母而去。祸不单行,父亲死后不久,母亲也积劳成疾,翌年农历九月九日,在人们登高临远企盼团圆的日子里,又离开了人间。从此,这个不满周岁,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生命便随着年迈的外婆流落街头,乞讨为生。十几年的乞丐生涯,不仅使他尝尽了人间的辛酸磨难,也培育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意志。<br />5岁时,一次在街头乞讨,看到一个卖艺人,竟能腹顶千斤,又开顽石,盘膝端坐丈余高的钢丝上,安然无恙,如坐平地……。从此,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便萌发了练功的欲望。后来流落新乡邂遇一武当山云游道人,朱诚德叩拜为师。此人见朱诚德笃实敦厚,便传之张三丰太极拳。一晃几年过去了,他竟能臂断砖石,手掷碌碡,……<br /><br /><br /> <img src="/attachments/month_1005/NS1392201005231835512.jpg" /> <br /> <br />朱诚德与郭高一道长习武<br /><br />1932年,他在南阳南城外不幸被国民党强行抓兵,直到1939年元月,因严重风湿离开行伍,回到家乡。风雪交加的元宵节之夜,饥寒交迫,这位走投无路的流浪者敲开了南阳北关玄妙观那扇朱漆大门。<br />1950年正月十九日,朱诚德这位历经半生坎坷、尝尽人世炎凉的道徒,化缘乞讨徒步来到武当山寻找恩师金宇成。可是,金宇成已于1948年作古。朱诚德叩拜了恩师的灵位后,接过老师的衣钵,住在紫霄宫潜心修行。由于人所共知的历史原因,朱诚德和他的道友们被赶出山门,接受改造。虽然白天挖地、砍柴、挑粪、收割,晚上,成冬四季住在山林中赶野猪,但是,他从没忘记功课的修炼。1963年,朱诚德不幸被耕牛撞下丈余高悬崖,脊骨跌伤,但由于功力深厚,仍精神矍铄,攀崖<br />采药,下地种田。谈到这里,朱老不无兴奋地说:"是悟性功救了我的命啊!"<br />这就是朱诚德。虽然历经人生的种种不幸和磨难,但他没有绝望悲观,以顽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坚持练功。几十年如一日,真正是三九天不躺热被窝,盛暑天不怕一身汗。世界,大概有了这些灾难和经受灾难的人,才有了悲壮,才有了奋进,才有了拼搏,才有了可歌可泣的千古绝唱。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平民,在灾难的岁月开始了漫长的道徒生涯,经受几十年炼狱的磨难,如今他的价值已引起了社会的重视。他也有几个很像样的头衔和精美的烫金大红聘书,但他都丢到了记忆的角落,还有几面锦旗,让弟子做了几顶道冠的衬里。无欲、无为而无不为,这不正是朱诚德大师的写照吗。<br />采访结束时,我请朱老谈谈对当前武术界的看法。他说:"近年来,武术作为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是好事。可是有些人趁机钻空子,虚担帅名,坑人骗钱,招摇惑众,误人子弟,败坏了武术与气功的神圣性。这哪里是发扬,这是破坏,这是对国粹国宝的践踏。……"老人动了感情,放在胸前的双手微微地有几分颤抖。顿了片刻,长嘘一声道:"想一想,那功夫是吹糖人吗,一吹就成?这完全是欺世盗名,欺世盗名啊!" 谈到这里,老人那双平静的眸子有些湿润。他望着窗外的一缕阳光,丰润的面庞泛起一层明丽的红晖。<br />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还有许多事要问,可是已是午膳时间,我便起身向朱老告辞。朱老脸上带着愉快的笑意说:"不慌,我现在正练辟谷,每辟谷两周,食少许稀粥,再辟谷两周,依次循环。而且常年盘坐,不卧床,有时少食自制药丸。"无怪乎国内外报刊曾多次报道其为"武当异人",果真不凡啊!朱老讲得兴奋,为我即兴表演了武当三天门悟性功。只见朱老屏息凝神,运气天盘,以二指竖地,身体慢慢悬空,并一边给我讲解每一动作的功法要理。若不是亲眼目睹,哪敢相信这功夫竟出自一位9O高龄的老人之手?<br />当我告别朱老,走出象征神威的山门,已是日暮时分。夕阳烂漫,秋风飒飒,周围群山笼罩着深沉与神圣的岑寂。回首展旗峰下雄阔肃穆的紫霄宫,弥漫着一层幽微的氤氲。正是做晚坛功课的时间,庙内钟馨震鸣,木鱼声声,那袅袅的余音,随着清新的山风在深山幽谷间回荡、回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