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少林太祖拳源流和發展「太祖拳」是中國南拳流派之一,屬少林門。少林太祖拳源傳說有二。其一,由宋朝皇帝趙太祖匡胤所創,用來訓練士兵,強身衛國。因趙匡胤創業前爲少林寺俗家弟子,精通武藝,故稱太祖拳。其二,少林寺武僧託宋太祖之名,傳授此門獨特武藝,稱爲太祖拳。明朝著名武將戚繼光之《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以及明朝武術家程宗猷之《耕餘剩技,問答篇》,對「太祖拳」均有記有記載。「太祖拳」作爲南少林, 一太祖, 二達遵, 三行者, 四羅漢, 五白鶴,這五個流派中的一個拳種,因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攻防意識強,健身價值高,習此門武藝者眾。目前「太祖拳」流傳於福建閩南,台灣,香港,東南亞和!歐美各地。 近代太祖拳名師有仰華大師,妙月和尚及本門師祖康光輝(1888-1974)。據師祖口傳,本分枝(本門)之武藝和跌打醫術由少林寺武僧所傳。師祖出生於武林世家,從小習武,鍊出一身好武藝。民國初期,任龍溪(現漳州市,龍海市)國術館館長,並於各鄉鎮及南洋設館五十餘間,授徒數千,培養大批武術人才。三十年代末期應香港龍溪商會的邀請,來香港行醫,授徒。後因香港淪陷,前往南洋,再回國發展。因武藝高強,崇武尚德,醫術精明,救死扶傷,名噪一時。爲表彰師祖的功績,地方政府委任爲政協委員等公職。 本會會長康壽領師傅爲師祖之幼子,從小學藝,跟隨師祖往各分館授技,盡得太祖拳武藝和跌打醫術。五十年代,多次參加省市,地區性武術比賽,均獲優奬。1958年入選福建省體工隊任隊長,多次帶領武術隊參加全國性武術比賽,成績優異。後入福建體育學院,任武術隊長及助教,並於1961年本科畢業。歷任福建省武術協會委員,省賽裁判長,全國賽武術裁判等要職。 第二講 太祖拳的風格特點及拳法 1,太祖拳的風格特點: 承少林拳法及南派風格,太祖拳手法豐富,結構嚴謹,攻防兼備。講究〝內外合一〞〝眼到手到〞 〝拳打一條線〞。太祖拳特點爲〝 剛,猛,穏,固,快,緊,明,變,沉,氣〞。即拳勢剛烈,勁力勇猛,歩法穏定,架式固守,靈活快速,動作緊密,節奏分明,橋手多變,氣沉丹田,發聲吐氣。 2,太祖拳的拳法:手法: 沖拳 撞拳 劈拳 鳯眼拳 絞拳。掌法: 推掌 插掌 切掌 挑掌 劈掌 標掌。鞭法(敲): 正鞭 斜鞭。指法: 單枝 雙枝。肘法: 壓肘 彈肘 頂肘。歩法: 馬歩包括平馬和前後馬 插歩 進歩 退歩 連環歩 跪歩 單蝶歩 雙蝶歩。腿法: 前踢 後踢 横釘 前掃腿 連環掃腿。跳法: 前跳 後跳 連環跳。樁法: 定樁---平馬 座禪。動樁---前後馬 三戰 打角。 第三講 太祖門武館拳術、器械介紹 傳統太祖門武館(拳頭館)以崇武尚德爲宗旨,並統一以「習藝堂」爲名稱,於不同地點(鄉鎮)設館。館內均備有沙包,木樁,石擔,石鎖等練功用具。拳館每月二次大排練,由資深教頭定期授技及交流拳藝。各分館之間也定期集會,亙相交流技術,提供支援。 拳術套路主要有小四門,大四門,五歩拳,七歩連枝,飛鳳拳,八卦頭,八卦尾,燕子戲水,羅漢等套路。 器械主要是長棍(丈二棍),棍,單刀,雙刀,單 ,春秋大刀,伏虎叉,流星錘,九節鞭,矛和盾。還有傳統民間用具,例如:木 ,鋤頭,木凳,煙槍等。 對拆練習有拳對打,棍對打,棍對刀,伏虎叉對刀盾等。 團體操練有八卦陣法。由獅子帶頭引導,再由資深弟子舞大旗開路,帶眾弟子排練八卦陣法。席間有集體操,拳,器械演練,對練及疊古井等,極具規模。 第四講 拳術、器械套路,演練、對練及技術分析套路演練: 拳術 單刀 雙刀 棍 春秋大刀 九節鞭。對練 : 拳術對練 棍對練。 技術分析。泉州少林寺泉州少林寺,稱南少林寺,原名「鎮國東禪少林寺」相傳為唐初嵩山少林寺武僧十三空之智空入閩所建。中華武術,博大精深,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武術之中,少林功夫最負盛名,有「天下武功出少林」之譽。而少林之中,又分南北,世傳「天下少林有二,一在中洲,一在閩中」南北少林同源一宗,北以嵩山少林、南以泉州少林為代表,南北少林,相互輝映,齊譽于天。「武以寺名,寺因武盛」,這是少林寺的一大特點,修佛與習武結合,因而形成少林武派。少林武術從來與少林寺相聯繫,泉州自古就有少林寺,世稱南少林,肇建於唐,址在清源山之東嶽山麓,素為我國南禪及南少林武術之中心,聲名遠播,影響深廣。自唐、宋、元、明、清、國民至今,一千多年來的文獻,文物以及口碑史料,歷歷可證。太祖拳,少林這一脈也,傳自宋太祖趙匡胤。習太祖拳者,心要專,志要誠。太祖拳變化無窮,練習者強身壯體,鍛魂煉魄,且制敵如探囊中取物,故誠者方可教之。太祖拳手法陰陽分明,左手交關右手接,右手交關左手接,手勢緊捷見空就打,見漏即補,內節如鐵,外節如綿。對敵時,以節為門,身抱正,變化論腳。練拳時,前馬三分,後馬七分;論腰力者,身端正,提腸束肛,夾腿束腰,腳趾抓地,氣沉丹田,削肩收腹,頭上頂。如此,氣力齊到,方能無不勝也。練太祖拳法重練力,更重練習,心一通百股通。更應重武德,先人後己,除凶助弱,謙厚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