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是由创始人董海川先师,融拳家之精华而创并亲授而始传于世。其掌势及内涵遵循着道,其轨迹是圆。易曰:“一阴一阳谓之道,道在一动一静间。”从八卦掌的整体拳架来看,最基本的定势八掌体现的尤为突出。定势八掌是由八个单势掌架组成,习练某个掌架时,围圆走转,习练过程中掌势不变,因此叫定势八掌,其步法里脚直、外脚扣、曲腿趟泥、慢慢习练,全凭膝下两小腿相交,所以又是一种活桩功步。每一掌架的单独习练,实是突出了某一方面的劲路的锻炼。如推磨掌主要是推领劲的锻炼,每一个掌架掌握好后,八个掌架又可相互自由衔接转换。整体来看八个掌架包含了人体高、中、低、前、后、左、右立体全方位劲路的锻炼。因此定势八掌是八卦掌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掌法。定势八掌是八卦掌最基本的掌势,如何练好要求很多,但共同的要求是上节走转的掌势不动,神意(目光)贯注于掌指,以此方法来达到锁心猿,栓意马的目的。下节走转时鸡腿趟泥步,动转不停。中节走转时龙腰沉坠,坐于胯、旋转自如。就目前所传习的武术拳种只有八卦掌的练法别具一格,上节静而不动,逆180度(向后);下节动而不停,顺(向前);中节松沉圆活。整体掌架,围圆走转,前后互反,上下相争,逐节拧转,周身贯通,围圆走转中自身又形成一立体螺旋形,其绝妙地浓缩了宇宙场之星体运行的规迹于一身。<br><br>一、 关于上节的静<br><br> 细观八卦掌的掌势,如推磨掌,上肢及掌臂不动,二目只注于“虎口”处而不左顾右盼,与各拳种相比真是一反常态,突出体出了一个字——静。静是养生与修道的必然方法,也可以说是最基本的方法,人生往复不绝的生命功能,也需充分的静而得到日新又新的生机。所以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静是培养接近于先天智慧的温床,人类的知识都是从后天生命的本能,利用聪明,动脑筋而来。智慧是从实践“静”中灵光一现而得,所以八卦掌的基本练法是上静,形是掌架不动,眼神注于掌指,以一念代万念,以此达到动中的真静,只有真正静,才能调动出人体潜在的机能。一些司空见惯的日常小事或许能从另一侧面揭示出八卦掌上静修炼的真正内涵。植物的根在下,从土壤中吸取营养,根一断便不能生存。人的根在何处?在上,他的土壤就是虚空,人的出生,其头先出,首先接触的是外部的虚空世界,乃为顺,正常。出生初期其头顶前一处的头盖骨没有生成,是一低陷处,并上下起伏而动。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此头盖骨长平了,上述现象也就没有了。此处头盖骨未生成前,我们当地的老百姓称之谓“呼吸盖”,而生成后谓“天灵盖”。中国画的寿星图,前额不但大而且前头盖骨很光亮。佛教徒受戒的外在显示也在此处点上点。道家内涵,不着相,只起个名叫“天门”。道家为了使人获得真静,得真知,入门的方便,只指出在鼻根处,两眉两眼间的区域内安神锁意,曰:玄关。中国传统戏剧的脸谱别有情趣。你看,表示糊涂官时在此处画一个白色的蛤蟆,表示神志不开,性迷;而清官、高人、雅士则在此用白里透红的颜色来表示鼻子直贯天庭,性情高远,聪慧超出常人。“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这句老话也从外在表象及内在神意,暗示出此处的妙用。八封掌上静不动,虚领顶劲“二目须冲虎口瞧,心乱先从眼上乱”等练功要领,充分体现了道家“大道在眼前”的总法门。我们熟知的武术招势,灵猫扑鼠,鹰击长空,锦鸡争斗等等,大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不难见到,一只精灵的猫等待着要抓老鼠,四只脚蹲在地上,头端正,尾竖起,两眼直盯将要到手的猎物,聚精会神一动不动,随时待机一跃,给予致命一击。又如:空中盘旋的鹰突然伏冲抓飞奔的兔子,两只公鸡的争斗……等等。这些现象突出表现了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在动作前神意的定静。静则生动,静极则生慧呀!古今有成就的军事、政治、武术家从自身的实践中求得真谛,获得真静而取得辉煌成就的事例就不胜枚举。<br><br>二、 关于下节的动<br><br> 八卦掌对于下节的要求完全不同于其他拳种,其主要要领是下动不停,正如歌诀所言:“八卦掌走为先,收即放,走即还,变中虚实步中参。”“全凭膝下两相交”。膝下两相交绝非膝上,必须用小腿带动大腿一反常人与其他拳种的大腿带动小腿的方式,用两膝以下的两小腿相互交叉地进行运动,这是八卦掌的下肢运动区别其他拳种的关键所在。如此走转,活动量最大的是膝关节,河南地域的老百姓把承担人体运动最主要的膝关节称之谓:“不老盖”,一句古老的民间俚语道出了人体健康长寿的天机。全世界从事何种职业的人寿命最大呢?众所周知,不是坐在豪华设置办公室的高级职员,不是登山、中长跑运动员,而是从事邮政职业,骑自行车送邮件的投递员。董先师曰:“走为百炼之祖,百炼不如一走。”走必须要严格按照膝下两相交的小腿去走,并且要两膝相抱如剪子股状,磨膝磨胫,两足平起平落,五趾抓地。我国古代的道家医理认为精从足底生。中医针炙学指出经络对人体具有输送气血,发挥营内卫外的重要生理作用。针炙图明确标出了十二正经的循行路线。例如肾经起始于足小趾之下斜行于足心部的”涌泉穴”,经足心内侧的”然古穴”及内踝下的”照海穴”至足底根的”大钟穴”,经内踝后的”太息”上行……。不难看出八卦掌对下肢、膝足的要求虽然别具一格、实深合医理。再看人生正常的生理过程,婴儿与孩童时期的活动都在两足。一过中年,腰部以下和足腿就渐变无力。平时若屈膝蹲下,时间稍长,就两膝发软足腿感酸麻。说明足腿的神经与血脉并不畅通。健康有了潜在的问题。至老年两膝渐不能弯曲,走路几乎是腰硬膝直、其僵硬的姿态生活中并不难见到。正如俗语所说“人老先从腿上见,步履艰难手杖添”。人的衰老与死亡,多也是从足腿开始而渐至躯干与头部。我国道家最重要的锻炼方法就是屈膝盘足。唐代以前上至天子,下至百姓大都是屈膝盘足,席地而坐。时至今日,日本、朝鲜仍可见我大唐遗风。时代变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工作和日常活动的科技成分越来越大,但健康与长寿的课题确越发突出的摆正了每个人的面前。当今流行的健身热及其各派功法也充分示出屈膝的重要性。前面揭示了”肾经”的起始点。从《医宗金鉴》卷八十四得知人体十二条正经。加上奇经的八条经脉共二十条,就有十条起始于膝下与足。董先师将膝下的足腿运动规定为百炼之祖其深意从上述之侧面已可以看出一二。先师李子鸣先生讲:八卦掌的二、三代门人练功时,常在两膝以上的两腿间夹一鸡毛掸子或扫把走圈,因此出现了很多高手及长寿老人。<br><br>三、 中节的活<br><br> 腰在何处?实是上静的腰与下动的胯连接处,也就是中医针炙所说的“带脉”,泛指约相当于系腰带一圈。八卦掌的围圈走转,左旋在转,恰合大自然的规律。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中,自身也在自转,天体中星球运动之轨迹是圆,地球上生长的树木、农作物及各种植物。其杆(径)、叶、花、果的形状以及人与动物的肢体、五官、五脏等等都充分体现了大自然的轨迹——圆。自转与公转这一自然轨迹导演出多姿多彩的人间世界。北半球水流、台风、旋涡多呈逆时针旋转,而南半球则相反。中医,中国武术及至气功都讲男左女右。中医针炙手法以左旋右转来达到气血补泄之功效。遗传学已证实了人的遗传密码DNA的物质结构呈正旋与反旋的双向螺旋形。而八卦掌围圈走转通过腰胯完成的下顺(向前),上逆(向后)整体外观上也维妙维肖地体现了这一现象。也正是道家所传八卦太极图中的阴阳鱼相连结的那条S线。图是一个平面的,实际表达的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形。进而细致体察八卦掌左旋右转的腰胯。也不只是一个平圆, 是一个更细微的全方位S线的转换。正如歌诀所说“斜翻倒翻腰着力”。斜倒是指全方位、由塌腰坐胯随机随势的动转,形成与对方接触点的圆转灵活。外形的表象实是有腰胯的内劲遵循S线的变化而来。如此习练,以达到“周身拧成一股绳”,增强肾功能,解决好承上启上的中节转换灵活,练出整体螺旋劲。先师梁振浦先生勤练一生,总结了一句话:“八卦掌的走圈是从自然中明悟出来的”。深悟其理方知其妙。由一阴一阳而引发的上静而逆,下动而顺,中圆活的八卦掌正是符合了“物竞天泽,适者生存”这个大自然的规律,短短的一百多年来,已由董海川老先师创传至今的八卦掌,已远播海内外,但因传递中门规所致,对于围圆走转的八卦掌识者仍是少数,实需后学认真习练。将前人所传势、法、歌诀,深入浅出地各抒己见,阐发拳理,以利这一优秀拳种的传播与习练。<br><br> 简言之,八卦掌通过上中下三节一反常态的运动方式,无比玄妙的整体习练,以达到由神意统领下,全身肢体的高度协调统一。意到力到,一触即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