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文摘] 道家思想之精髓

[复制链接]
纳速小乙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29 21:58:23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道家思想之精髓
1.1“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精神。《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这就清楚地说明人和万物是平等的、人并不比其他万物具有更高的地位。道家崇尚自然,主张遵循客观规律,人应法天、法地、法自然,即“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以及生生不息的流行规律。“道”又通过“德”的外化作用,把天地间这些包罗万象的事物的属性完整地表现出来,这就是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在道家看来人和万物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庄子??齐物论》上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所以道法自然,要求做到无为。而无为并不是指无所作为,而是反对过多的人为干涉。老子认为,人与万物都根源于“道”,“道”是人与世界的一种本原关系,它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众妙之门”,是一切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2“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道”的意义不仅在于自然生态和谐统一,更在于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在于生命的主体和自然的客体在生态学和美学基础之上,实现“天人合一”的生态美的合理结合。在中国传统哲学里的“天人”关系实际上是指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与协调,追求“天人合一”境界自然界自然而然,人只有遵循自然的法则,合乎自然的要求,才能为自然界所接纳。在天之道与人之道的对比中,舍弃“人之道”而崇尚“天之道”,保持天地自然的均衡与和谐,以获得“天人”之亲和。而人也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才能发展。“天道”、“地
道”、“人道”之本是“生态”之道。
1.3“致虚守静”—————身与心和谐的生命超越精神
道家主张把个体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置于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挣脱“物役”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人生。老子主张“返朴归真”,认为人的生命存在要与自然沟通,节制和超越物质欲望,不让尘世的喜怒哀乐扰乱自己恬淡自由纯洁的心境,自始至终保持自己的自然天性。老子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修道方式。在庄子看来,人生的第一要义就是自由,而现实社会中的仁义道德、世俗价值、名位利禄、政教礼法等都是束缚人、奴役人的藩篱。庄子为达到“圣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自由境界,明确提出“坐忘”、“守道”、“心对于人的问题,《道德经》除了讲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还讨论了人自身的和谐问题,即人自身的内在和谐。他首先阐释了生态人的内涵。人之生态首先是:“无乐”、“至乐无乐”。“无乐”即是不为身外的利禄、名声富贵等外物所牵累的一种平常心,是一种放弃名利、一切顺其自然的自然之情。自然之情乃人之常情,无所谓快乐与不快乐,安适、恬静、自然,“无乐”才是人的自然常态。人应恬然淡泊、清静无为、顺其自然,诗意般生活在世上。提倡“见素抱朴”、“粗茶淡饭”的节俭生活方式,“知足常乐”,保持内心的安宁平静。提倡个人要与社会无害亦无争,从而在个人与宇宙自然的大范围内实现和谐交互。中国传统美学的这种和谐思想能够对我国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直接的理论借鉴。在稳定中建设和谐社会,这不仅是一个理想,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4“无为而治”—————社会生态观
老子如是理解天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老子》三章)说:“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家提出的“无为而治”,其基本涵义一是因任自然,二是不恣意妄为。因任自然,是说统治者治理国家应当遵循自然的原则,让人民自我化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政府的职责在于辅助人民,使其充分自由自在地活动,如此,人民自然平安富足,社会自然和谐安稳。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其理想的社会是一个无剥削、无压迫,按着自然规律发展的和谐社会,民众不受干扰,人间无猜忌,无矛盾,无冲突,自由平等,人民各尽其性,各安其事,各得其所,整个社会安泰和美,其乐融融。

精彩评论1

纳速小乙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29 21:59:35
历史起源
道家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代表人物有伏羲、女娲、神农、黄帝、伊尹、许由、巢父、老子、列子、庄子、慎到、杨朱、王诩等。道家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无所不容,不所不包,和谐统一等,据此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等政治、军事策略,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哲学、逻辑、宗教、天体科学、生命科学、文学语言、医学、生理学、心理学、化学、生物学、医药学、物理学、气象学、环境学,天文学、地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宗教学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道教则是我国的宗教之一,东汉是形成,到南北朝是兴盛起来,道教徒尊创立者之一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后又分化为许多派别。道教尊老子为祖教,尊称其为"太上老君”。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老子》第25章)
"太史公"司马迁的父亲西汉太史令司马谈曾写过名为《论六家要旨》一文,把先秦学派概括为道、儒、墨、名、法、阴阳六家,并阐述了六家要旨和得失。他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采,事少而功多。”“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其后,
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揉合了道家思想发展而成。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受到了道家的影响,禅宗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庄子的启发。道家在先秦各学派中,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这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特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道家思想后来被张鲁的五斗米道等宗教吸收,并演变成中国的重要宗教之一——道教。魏晋风流在清谈玄学时更着重炼丹。因此,道家与道教常被人混淆。(张鲁,又称张道陵,“五斗米道”的创立者,也被认为是道教的创始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纳速健身网成立于2006年8月,是国内优秀健身运动网站,现拥浏览人数超30万。网站是集养生、武术、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等多种健身项目于一体的多功能交流平台。平台提供大量优质的教学视频、伴奏音乐(太极拳晨练音乐,广场舞音乐,健身气功音乐)、图文教程、运动科普和经验分享,为健身爱好者提供完善的运动指导平台。
  • 纳速QQ群乙:151815303
  • 纳速QQ群丙:79104490
  • 微信交流群:微信好友搜索【nasuwang】加小纳微信进群交流健身知识,备注【纳速】
  •                     或者扫描页面底部右侧二维码添加小纳微信>>>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群客服交流

  • Copyright © 2006-2021, 纳速健身网. | | 辽ICP备13002388号-1 辽公安网备21050202000005号公安网备号 纳速武术-乙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