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太极史料] 尚派形意拳秘传内功八桩(马世琦)

[复制链接]
awagink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10-14 11:53:00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尚派形意拳秘传内功八桩(马世琦)
文/马世琦  摄影/《中国日报》摄影部 杨士忠

       各大拳种皆有桩法练习,不同拳种的桩法外形虽相似,但心法不同,所要达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尚派形意拳站功八法由陈子江老先生秘传,是培补元气、疏通经络、祛病强身、掌握开阖呼吸,调节内气升降运行,外静而内动的功法。

       深厚的内功是靠桩功的修练而获得的,这也是区分内家拳与外家拳的标准。然而站桩非一朝一夕之功。桩法掌握正确与否对功力的增长和身体的健康有直接影响。八式站桩都是平步桩,即两足外侧与肩同宽平行站立,属于双重,每一势左右都是对称的,所以当出现左右不平衡时,便会产生气血的偏盛偏衰,从而影响人体正常的气血运行,所以站桩时一定要注意身体保持中正,另外一方面,如果失去中正,就会出现向左或向右偏斜,或前俯后仰,这样机体的受力状况就不一样,如向左偏,则左侧承力大,久练成习惯后易造成肢体的畸形。如何避免这一问题呢?正如太极拳的口诀所述:“尾闾中正顶头悬”,形意拳桩功要求“百会”与“会阴”形成的人体中轴垂直于地面,且左右对称。
       另外,还需注意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练功时要选择适当的地点,最好选择平整的地面,如地面倾斜或不平,也难以保持练功时身体的中正及姿势正确。环境的选择也很重要,应尽力避开人多喧哗的地方,练功时静是必要的条件,同时空气也要清新,不可到污水河畔及空气污浊的地方去练习。因为呼吸本身就是一个不自觉的吐故纳新的过程,要尽力避免吸入污浊的空气。人们虽不可能远避尘嚣,隐于山林,但也应找一片净土,宜人的环境可使人内心清静自然,有利于内气的修炼。
       站功八法也应归于气功一类,因为这里面也包含了培补元气,冲关通络等内容,古人讲:天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人类所固有的三宝是与生俱来,由先天所获,人之初生,其元精、元气、元神秉受于父母,它们决定了人的生命。由于人们的生存环境在不断地改变,空气、水源、食物的污染,精神的刺激,过度的劳累,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元精、元气、元神便因此而日渐耗损,于是人便由此而病。人们进行内功修炼,通过调整后天,培补先天而达到使身体健康的目的。人之初生,其形质柔弱而精、气、神充盈,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一旦成年以后,即呈衰退的开始,如能注意培补,便可做到体健无疾,度百年而去。
       从武功的角度来讲,通过形体的调整可以蓄积功力,使周身相合,肢体松活,体内外阴阳平衡,内气贯注周身而达于梢节,若用以击人,则可合周身之力而聚于一线,以气帅形,气至则力到。从推拿按摩的角度看,通过站功的练习,亦可蓄气于丹田,气充于内,一旦临证施力,以意帅气,贯周身之力达于梢节,施用于患处,气充而力足。同时,施力轻灵,易于随时调整,直捣病巢,收效显著。
       形意拳站功八法的习练者极为稀少,因而在形意拳专论中提及的也很少,而这些功法经过实践证明确实不容忽视,不仅对内气的修炼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对身体健康也大有益处。曾经有这样三个病人,其一为胃肠病,其二为严重的肝病,其三为全身性关节炎,用药已无能为力,三人均坚持练功半年,病症就得到了明显改善。内功爱好者不妨尝试一下,如能持之以恒,必会大有裨益。
第一式:
       先使身心放松,两手自然下垂,此时要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心不遐想,神不外弛,做到无欲无求,心静如水,舌抵上腭,两腿并立,深呼吸数次,轻吸缓呼,要求做到松、静、自然。
       左脚向外横跨,落步后调整重心,使两脚与肩同宽,脚尖向正前方,既不可内扣也不可外分及一前一后,要保持平、正。然后十趾扣地,足心涵空,身体70%的重量落在后脚跟,30%的重量落在前脚掌。由于后脚跟承重较大,站桩又需要有时间作保证,因此练功时应穿着软底平跟鞋为宜。
       膝微屈,似直非直,似曲非曲,膝欲曲而委中大筋欲直,前曲后伸,使大腿后侧肌肉形成上挺之力。两膝的内侧向外翻,使两脚产生外分之力,其感觉为欲以足跟为轴,两足尖向外转动,但由于脚底与地面的摩擦力阻止了转动,欲动而未动之时为最佳。由于膝内侧外翻,带动大腿内侧也有外翻之力,所以当两胯向内微合时,圆裆也随之完成。此时两腿从脚到胯全部形成了横向的争力和上挺力,横竖相济,正符合“足坚而稳,膝曲而伸,裆深而藏”的要求。
       提住谷道,尾骨向前翻起,两臀相抱,欲坐而未坐,大腿根部折弯处向内微敛,可调直腰椎的生理弯曲。

       腰椎拔直后,背部要求平、正,脊椎直,尾骨不得左右偏斜,保证了尾闾的中正,也保证了脊椎的正直。

       两肩松开,微向内扣,使两肩欲交于前方,此时背部横向拉平。

       因两肩内扣,胸部自然向内含,自能气降丹田。

       左手内侧“劳宫”按住腹部“气海”。再以右手内侧“劳宫”搭在左手“外劳宫”,两手都不要用力按,要求若即若离。

       两肘离开两肋,肘尖向前翻,使两“曲池”欲交于正前方,两肘同时还要下沉,有落地生根之意。
       下颏内收,提起耳后高骨,使“百会”上顶,额向前顶,形成向上牵拔之力,与扣肩、合肘、沉肘,共同形成横向和竖向的拔劲,也是横竖相济的劲力。
舌上抵,扣住牙齿,但不要用力,口微闭。

       两眼可以微闭,也可以平视前方,但不要极视,这样可以使面前之物见如未见,从而做到神不外弛。初练者如果微闭双眼,站不很久就会出现前后晃动,不可自制,虽晃而不倒。如果即刻睁开双眼则停止晃动,这是正常现象。若不闭双眼,即可避免上述情况,待练到内气充盈、根基稳固时,此种现象便会消失。
       姿势调定以后,重要的是调息以配合内气的运行。常人呼吸是无意的,而练功时则须导之以意,故要求轻吸缓呼,呼要均匀,吸要深沉,勿挟有声,勿使耳闻,吸气时意想气下重楼、过膻中以降丹田。气下丹田,小腹隆起,两手向外推。呼气时小腹回缩,两手又随之而回。这里要注意的是吸气的意,呼气无意,取意存而不泄。此处所讲运气方式为顺腹式呼吸,正与实战施用功法时的运气方式相反。
       初学者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腰背不容易拔直,这里介绍一个简单的方法以供参考。事先找好一个大柜或墙的一条垂直的棱,在理解了所有的要领后,可以先将脊椎与此棱角靠齐,利用此参照物来纠正脊柱的弯曲。但不要用力,做到每点都不受力为宜,这时用手在腰部试插,如有缝隙,马上进行调整,使尾骨前翻,有欲坐而不坐的感觉,经过调整达到要求后,可体会全身各部位的感觉,这种方法只用于调整形体姿势,真正练功时要离开倚靠物。另外在调整腰椎时也要注意背部不可弓起,如若失于正直,用意上提“玉楼”,这样便可纠正姿势。
       如果此法要领能够理解无误,首先可能出现的是唾液增多,练功者称之为金津玉液,顾名思义为重要物质,万不可唾弃,要缓缓下咽,意想纳入丹田。另外,初练时有可能矢气较多,为排除腹内污浊之气并非坏事,只要始终提住谷道即可,顺其自然,不要极力憋住不令排放。
       本势有利于固本培元,呼吸方法是平时所说的腹式呼吸,小腹一起一伏,状如婴儿。人之初生,完全都为腹式呼吸,如果长成之后能够坚持练功,就可恢复元真,并成为自然。由于此式是以手抱丹田,所以比较轻松,不易过早感到疲劳,身体虚弱的人宜多加练习。腹部的起伏实际是靠胸腹间的横膈膜的升降来实现的,一升一降,一起一伏,不断地升降起伏,体内的脏腑组织也随之运动,可以增强脏腑的生理机能,从而达到健身之目的。当站到一定时间后,小腹部会产生温热感,两手之间也会感到较热,这是因为松则通,紧则滞,只有放松才能使气血达于梢节。

       一般收功时要做一些活动以消除机体的疲劳,具体方法如下:

       其一,提起双手,高与“膻中”平齐,两臂曲,虚提拳,两掌心向里,右手在内,左手在外,右手距前胸约10厘米左右,左手距右手约10厘米,右手由里向上向外转,左手由外向下向内转,这样共转动三次。然后,两手回到原位后,再以右手由外向下向内转,左手由里向上向外转,也同样转动3次。转动时两脚不动步,也不要以肘为轴单转前臂,而是以肩为轴的前后转动,与肘的曲伸相配合,注意随着以肩为轴的转动的同时带动全身,使身形随之左右偏转。两臂一转,周身皆随之而转。转时不可过快并要注意周身各部动作的协调。

       其二,两臂下垂至大腿内侧,两手松开,十指向下、两掌心相对。吸气,提起脚跟,仍不动步。呼气,下蹲,两手沿大腿内侧下插。起立,然后仍重复上述动作,共4次。

       其三,直立,仍不动步,两手下垂贴于大腿外侧,掌心向里,先向右拧转,转至极限,腰和腿部不可弯曲,然后再向左转,方法与右转同。这样向左、右各转12次即可结束练功。

       上述的放松活动是每次结束练功时的调整动作,如果每次只站一个式,可在结束时做一次放松活动,以利于气血和形体的和缓松弛。

01.jpg

图1

第二式:

       第二式站法身体各部位的要求与第一式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式以两手为掌,掌心向上,曲臂、沉肘、两手五指一一相对,两中指间的距离很小,但不要互相接触,两掌的高度应与“气海”平齐。两臂成环抱式,以小指指尖外侧贴住腹部,两肘下沉,在沉的同时向前翻,离开两肋,意想两肘的“曲池”交于正前方一点。

       要求两肩松开,两手十指毫不用力,自然放松并微弯,以利于气血顺利到达梢节。姿势调定自觉周身舒适自然后,调呼吸,此时呼吸方式改顺腹式呼吸为逆腹式,吸气则小腹回缩,呼气时小腹隆起,这样可以加强体内脏腑器官的活动量,使脏腑功能得到锻炼,实战技击时均以逆腹式呼吸来增加爆发力,这也正符合呼气为开、为发、为阳的道理。同时,在内功按摩技法施用时,呼则施力,吸则持力,也是逆腹式呼吸的运用。

       逆腹式呼吸的方法需以意领气,当吸气时,意想气过“重楼”直降“膻中”,可稍做停顿,但不可用力憋气。然后再缓缓呼气,呼时气直降丹田,此时小腹隆起,聚气于丹田。由于呼吸是由意念调节而进行的,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可以大大降低呼吸的频率,故久练能使心平气和,精力充沛。

03.jpg
图2



第三式:

       当第一、二式练习一段时间后,可使丹田之气充实,自觉内气鼓荡,一身懒惰之气皆无,两腿及背部强韧有力,行路步履稳健,身体状况更会有很大的改观,此时再练第三式,其功力进境会更快。

       第三式的步形、身形及身体各部位的要领与前两式基本相同,具体区别在于此式两手的掌心向下,五指松开,自然弯曲,两掌下按,鱼际贴在大腿根外侧的腹股沟尽头处,两肘自然向后撑并下沉,双肩内扣,两手掌心内含。按在大腿两侧的手掌轻轻上挑,但不要用力,以免使腕部僵滞不灵。姿势调好以后,仍是以舌上抵,捉住谷道,然后调整呼吸,吸气时要意想真气自百会穴缓缓下降,下重楼、过膻中、降至丹田。此时小腹隆起,稍作停留,但不可憋气,呼气时再将真气下降至会阴。百会为阳,会阴为阴,引气下行,可使真气贯通冲脉,使阳交于阴,取天地交泰之义。真气降至会阴后,小腹并不回缩,这并不是憋气造成的,而是真气凝聚所致,从而达到“畅其胸,实其腹,内气鼓荡,小腹常圆”的目的。但欲做到此点,必须以前两式的修炼作为基础方可实现。如此内气的蓄积,将气在体内存而不泄,蓄而不发,不久后会出现丹田发热或会阴时有阵跳,这都属得气表现,但需注意以意导气时不可行气过猛,以防出现腹泻与脱肛。

   05.jpg
图3
第四式:

       当第三式练至一定阶段,可转而练第四式,每式所练时间的长短很难规定,因为人与人之间禀赋不同,资质各异,强弱有别,故应根据练功者自己的体会而定。第四式的身形、步形也同样如前式,区别在于第四式以两手掌心向上,两中指间的距离大约有两倍的肩宽,直腕,两上臂内侧轻轻贴住两肋,肩部松沉,垂肘,意想两肘透地,十指自然弯曲,放松,五指分开,若能感到指梢有麻胀感,说明并未用力,已达到放松的目的。肘弯处夹角大约保持在150度。

       姿势调好后,仍如前式,舌上抵,捉住谷道,然后以意导气,配合呼吸,使内气按要求的路线运行。

       缓缓吸气,引内气过喉,透至两“天宗”连线与脊椎的交点上。但气不要透出体表,透至脊椎内侧即可。气到后稍作停留,时间的长短由自己调节,以舒适为度,不要感到憋气,此时背部有横向的胀感,表皮有绷紧的感觉。徐徐呼气,透前心到“膻中”,再向下沉,直降丹田。内气运行的路线是先向后,再向前,向下的两段曲线。人以背为阳,腹为阴,调内气以使阴阳相交,然后聚于丹田。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就能奠定内功的良好基础,此时神足、气充、精满,从而获得强健的体魄。

       至此,以养生和蓄积丹田之气为目的的基本桩法已介绍完毕,以上桩法适应于老、弱及初学者,意在初步领悟以意帅气的要领,并使丹田之气得到蓄养,为下步练习增长功力的桩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第五式开始,双手要求离开躯干而无有依托,与前四式相比易疲劳,但能明显增长功力,是实战技击和推拿按摩施力稳定持久的基础。

  
   07.jpg
图4


第五式:

       此式身形、步形要求与前四式相同。双手上提,高与肩平,两掌心向里,曲肘、曲腕,肘弯内侧夹角大约60度。松开两肩并向内扣,两肘尖下沉的同时向前撑,意欲将两肘交于正前方。两臂到手全部放松,五指自然松开,微弯曲,内缩劳宫,两手拇指微挑,两掌心正对两边肩头与腋窝的中部。两臂完全放松后,由于两肘下沉和内交,背部也应产生横向牵拉的感觉,故需注意不要向前弓背。身形调好以后,如果很快感到两手发热,说明做到了不僵不滞,这时再进行呼吸的调整。可以用前面讲的第四式的方法调息,很快就会感到小腹内气鼓荡且有温热感,此时深吸气,用力提住谷道,逼内气沿督脉,过尾闾,通夹脊,透玉枕,上行达泥丸宫,呼气时直下重楼降至丹田沉至海底。此时是吸升呼降,阴阳颠倒,逆呼吸以运周天。

       从本式桩法起,两臂的感觉较前四式要累,虽然不需用力,但时间一长也会感到难以坚持,如能努力持久,对培养两臂及双手的松、沉极为有益。以松沉之力击人,则如水银泻地,有下透之力,而松沉之力是靠两肩松开,两肘下沉,掌腕放松的长期锻炼获得的。内气的升降与技击时的起钻落翻相合,即是以气帅形,气到而力至。

       本式的运周天须作两点说明,其一,对于初练者来讲,站桩的全过程不必始终运转不息,这样可能会感到过于劳累,可以用顺呼吸法或逆呼吸法仍以丹田呼吸作为休息,交替导气运转,以免躁热心烦,无法持久。其二,此处所讲运气路线为沿督脉,过尾闾,通髓路,过夹脊,透玉枕直上泥丸,然后由泥丸直降下丹田沉入海底,是直升直降,它与按摩技法中关于小周天任督二脉运通的理论并不冲突,其目的是运通髓路、强健脊柱,突出武术内功以阳为本的特色。武术用以击打人身之筋骨,按摩用以祛除人身之邪气,同样需要施术者筋强骨健,因此临症施用技法运通任督,必须建立在髓路通,脊骨强的基础之上方可实现。其有别于养生内功中无施力于外的运通小周天,平素注意锻炼脊骨是非常必要的。

09.jpg

图5

第六式:

       身形步势如前,两手掌向正前方推出,两掌间距离与肩同宽,曲腕,掌微向上挑,掌背与臂间的夹角大约45度左右。五指自然分开,指微弯曲,虎口撑圆,内缩劳宫、神门向前顶劲。两手高度是食指与肩平齐。臂的弯度大约为150度左右。两肘下沉,同时向前撑,也要有内合之意。两掌推出并不用力,只要意想推至前方极远处就可以了。另外,还应注意的是两肘下沉是垂直落地之意,肘尖不可横向上抬,也不可向里或向内裹而形成拐棒肘。站定以后,调整呼吸,吸气入膻中,呼气时降入丹田。当丹田产生温热感时,即以意引气下行至横骨上缘,再一分为二,各沿双腿的内侧阴面缓缓下行直达足底。从足底向外行上足外侧面再沿两腿外侧阳面缓缓上行,升至尾闾穴时又合二为一。提谷道,逼气沿髓路上升直达“大椎”,从“大椎”一分为二,沿两肩过两臂外侧阳面缓缓前行,直达于指梢,再由指梢内行至手掌及臂的侧阴面过“缺盆”复交于“大椎”,再沿颈椎过玉枕直达泥丸,然后仍降于丹田,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使内气逼于四肢百骸。如此循环一周,大约需要3分钟左右,这种运气方式称为大周天。行大周天也不是始终运转不停,如感到疲劳时,可以纳气归于丹田,以丹田呼吸做为休息。

       如练至大周天,内功已具相当水平,久练则能周身一家,以意领气,气到而力至,即可达到更高层次,在此八法之中,第六式的劲力偏长于技击,因此要多用些功夫,长期练习。另外,此式较累,也就是俗话所讲的“吃功夫”,一般来说,两腿站l小时并不困难,但两臂向前伸出,时间稍长是难以忍受的,这是锻炼意志和培养毅力的有效方法,应尽力坚持。

  
11.jpg
图6

第七式:

       身形、步势不变,两手掌向上,向两侧分开,腕高与两肩平齐。五指自然放松,微弯曲,直腕,不可丝毫用力,两臂肘尖还是直向下沉,肘部的夹角大约150度左右。两臂不要一字平伸,而是稍向前合,使臂外侧与后背平面成45度左右的夹角,这样才能使阴阳平衡,合于中庸,因此不会感到有什么地方吃力,同时不影响双肩内扣及背部横向和竖向的牵拉。两臂调好后,仍使两肘以意内合,以轻咳验之,两掌直至指尖都出现很强的振动感,说明放松已达到要求。

       站好后,仍然先行丹田呼吸,调至丹田及膻中同时胀满,吸气上提,沿胸腔四壁内侧升起,使肋骨极力张开,吸气时要匀而缓,吸要足,使气向内聚,然后呼气时从中路下降至丹田。

       通过内气的升降,不但使体内脏腑得到很好的锻炼,而且使肋骨向外扩张同时肪间肌受到拉力的锻炼而增强韧性,由于肋骨的强度有限,故不耐冲击,但经过锻炼,抗击打的能力可大大增强。许多人为达到这个目的借用外力进行拍打或硬操,不但耗费时日,而且禁忌甚多,十分不便,借用内气的撑持使肋膨起,如鼓皮绷紧,既有弹性,又具韧性,更可取的是练功不但对身体毫无损伤,而且对健康大有益处。

       站桩时,内气提升的力度要根据练功者本人的内功程度来定,初学者如提升过猛,有时会出现头晕现象,只要放松片刻即可消除。另外,因双臂伸出,所以很容易疲劳,要尽力坚持,日久自能见效。中途如不能坚持,可将双手放下,以前四式做为休息。
13.jpg
图7
  

第八式:

       身形、步势不变,两臂弯曲,两手掌心向上,两臂与肋间的夹角各为45度左右,从肘至腕要与地面垂直,双手如托重物,十指自然弯曲,手腕高度与肩平齐,两手拇指对着双肩,两掌距离稍比肩宽。松肩,沉肘,两肘有内交之意,两手劳宫内含。

       站定后调息,仍是丹田呼吸。本式内气运行较为简单,吸气时意想由百会入泥丸,降至大椎,呼气时一分为三,其二意想入臂骨达于指梢,其一沿脊椎下行至尾闾,再分为二,下两腿入骨里达于趾梢。由于到达手梢的距离较近,故手指先有感觉,此时下行之气仍不停止,到达手指之气可不必管它,当下行之气达于趾梢后,再重复上述行气法。如能按要领练习,周身应出现酥、麻的感觉。本式要求谷道轻提,内气达于梢而不外泄。

       本式行气为敛、为蓄,内气行于髓道,可使髓满而骨坚。

       上述八法从培补元气入手,循序渐进,内气充盈之后,以意导气,使内气行于周身四肢百骸,以气帅形,形神合一,通于神明,一旦触机,形意合而发力于外,力整柔而深透,无以抗拒,用于技击,锥筋凿骨,施于祛邪,直捣其巢,不失为形意拳及内功按摩技法的基础功法。

  
15.jpg
图 8

17.jpg
图8(斜侧面)
                                
                              
作者简介:
    马世琦,尚派形意拳传人,11岁师从北平国术馆副馆长许笑羽弟子文肇楠先生学习形意拳,21岁由文先生推荐至陈子江、王茂斋高徒关秉公先生处深造,学习尚派形意拳和吴式太极拳,并得韩兰宇先生传授128式太极拳。马老师22岁开始教授形意拳至今,弟子遍及中外。
    马世琦先生生于1944年,少年时期师从文肇楠先生学习形意拳,十年后, 由文先生带引从师伯关秉公先生练习一年。文先生是许笑羽先生的弟子,关先生是陈子江先生的得意弟子,均从尚云祥先生学习尚派形意拳。两位先生功臻化境,是不可多遇的高手。
    马世琦先生从22岁开始教功,他认为形意、八卦、太极同为内家拳,所谓内家,就是注重体会体内真气的运行,进而做到神率意, 意率气, 气率形。套路为形,去掉神、意、气,这样的形不可能实用。所以内家拳必须练习内功,如果只追求套路的可观赏性,就无异于外家拳。正如汽车没有发动机,外观再美只能观赏。
    过去前辈经常讲 “无德者不教”, “有德必有得”。因此内功心法很少传授。但是马世琦先生秉承师教,以利世济人为怀,始终悉心传授、因材施教,多年来桃李满天下,学生弟子遍布世界各地。
    马老师认为现代的社会竞争激烈,精神压力很大, 医疗费用极高。如果能够每天抽出时间练习, 无论是对消除一天的疲劳、还是对养生保健,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马老师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无价珍宝,希望有识之士共同来学习、推广,使之发扬光大。
    马老师尤其喜欢桩功,从其学拳者必须站桩,桩功养生保健效果非常显著,技击是不求自得的,有了内功即从桩功开始习练,技击手法很易习练并能运用。

精彩评论3

鐵冰心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11-5 16:23:36
似乎该发表于「形意武术版」而非「太极武术版」呢...
awagink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11-6 22:39:52
鐵冰心 发表于 2017-11-5 16:23
似乎该发表于「形意武术版」而非「太极武术版」呢...

,拳友说的有道理
鐵冰心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11-8 17:28:22
awagink 发表于 2017-11-6 22:39
,拳友说的有道理

有道理好像也沒什么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纳速健身网成立于2006年8月,是国内优秀健身运动网站,现拥浏览人数超30万。网站是集养生、武术、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等多种健身项目于一体的多功能交流平台。平台提供大量优质的教学视频、伴奏音乐(太极拳晨练音乐,广场舞音乐,健身气功音乐)、图文教程、运动科普和经验分享,为健身爱好者提供完善的运动指导平台。
  • 纳速QQ群乙:151815303
  • 纳速QQ群丙:79104490
  • 微信交流群:微信好友搜索【nasuwang】加小纳微信进群交流健身知识,备注【纳速】
  •                     或者扫描页面底部右侧二维码添加小纳微信>>>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群客服交流

  • Copyright © 2006-2021, 纳速健身网. | | 辽ICP备13002388号-1 辽公安网备21050202000005号公安网备号 纳速武术-乙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