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林世奇 什么叫八段锦 用各种不色同颜色的丝,所织成的精美丝织品,我们称为「锦」,所以「锦」字意味着多样精华的组合,用来比喻珍贵美好的东西。中国古代为了健康长寿,发明了著名的「导引术」,也就是「气功」的始祖。由于不断演进,相当繁杂,便有人采取各种导引术的精华,组合成一套简便有效的养生功法,前后一共八节,组合成起来有如织锦,所以被命名为「八段锦」。 -------------------------------------------------- ------------------------------ 八段锦的由来 一、气功的始祖:导引术 传说中,早在伏羲氏时代,由于江水不畅,环境郁闷,人民多因此致病,当时 的臣子阴康氏就发明了「大舞」的方法,教人民用舞蹈来舒展筋骨、宣泻郁闷,达到治病的目的。《吕氏春秋古乐篇》对陶唐时代也有类似的记载:「昔陶唐之始……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而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意见大致相同,都是用舞蹈来健身。 秦汉时期,中国已经有许多人为了去病延年,利用呼吸吐纳(导气)、活动肢体(引体)来调和气血,这种功夫就被当时的人称为「导引」。 一九七三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其中彩色帛书─「导引图」绘有导引动作图式其四十四幅,里面的三十一幅还有简单的文字题记,图内人物身着常人服装,男女老少都有,可见西汉时期或更早以前,已相当流行。「导引图」中的动作,包括熊经、信(即鸟伸之类)、鹤听、鹞背、猿呼、猴喧、龙登等多种动物形态,有徒手运动,也有持械运动,有的用来保健,有的用来治病,内容相当丰富。当时这种「导引」的功夫既蓬勃发展,乃成为后代各种健身运动的滥觞,所谓「气功」、「内功」、「搬运」等名目,以及具体的功法「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都是由此演化而来的。 导引图 约自元明开始,中国武术家也发现了导引开发人体潜能的显著效果,将它和技击结合在一起,终于在明末发展出成熟的内功拳﹝内家拳﹞,在中国武术史上大放异彩,影响深远。 二、仿生气功的系统化:五禽戏 汉代导引术的发展,从庄子刻意篇的「熊经鸟伸」,到「导引图」中不胜枚举的动物姿态,在动作上常常是从模仿动物出发,后代乃称之为「仿生气功」,到了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将日趋繁杂的仿生气功编成一套「五禽戏」,即为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教人俯身仰首,展手伸足。舒筋活血,身体不适时,选择一禽之戏来练习,把汗逼出来,也有去病之效。华佗「五禽戏」的原貌,今已不传,不过当时这套功法的出现,代表着中国医学家对气功研究的重大成就,「医学」和「导引」的结合成为一种趋势,使「气功」的理论日益精纯完备,终于在宋代完成了著名的「八段锦」。 五禽戏 三、八段锦的出现 八段锦的名称,最早见于北宋,宋洪迈《夷坚志》卷九《八段锦》中记载:「政和七年,李似矩为起居郎……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后人附会八段锦为岳飞所传,或言唐末五代道士钟离权所创,实乃穿凿附会之说也。不论八段锦是何人所创,它在北宋的出现,无疑地为中国气功的发展,立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它的理论系统或功法设计,都比「五禽戏」更见进步。 -------------------------------------------------- ------------------------------ 八段锦的演变 从北宋出现八段锦以来,它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验的累积,便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练法,约在南宋时期,乃衍生成「文八段」和「武八段」二个系统,成为八段锦的二大主流。 早期的导引术,本来就包含着「熊经鸟伸」的肢体运动和「吐故纳新」的有意识呼吸。肢体运动可以使血脉流通,有意识呼吸可以用意念改造生理机能,前者的活动量大,还可以活气血、强筋骨,后者是所有气功的精华,单练也可产生效益。学习气功的人生理状况各不相同,想要达到的目的也有差异,因此逐渐分出两种锻炼方向: 活动量大的人,多采用马步或直立式,「摇筋骨,动支节」,在动中求静,调摄身心,因为是站着练功,所以称为「站功八段锦」,也称为「武八段」。 活动量小的人,由静坐运气入门,结合吐纳、观想和按摩的方法,凝神行气,因为坐着练功,所以称为「坐功八段锦」,也称为「文八段」 。「武八段」可以锻炼筋力,运行血脉;「文八段」则着重意念和呼吸的配合,柔和的性质更加明显,这二种八段锦各有特色,功法的发展也各有不同的过程。 一、站功八段锦 光绪初年的「站功八段锦」 站功八段锦的内容,大约在清代光绪初年才开始被定下型来,当时的无名氏将八段锦改编整理,重定口诀为八段锦定下原型。本社团教授的八段锦是从中医界流传下来的,当年传授这套功法的山东老医师,年逾八十而面色红润,健步如飞,虽不曾习武打拳,但筋骨强健、体力充沛,犹如壮年。张永良老师虚心请益,尽意揣摩,发现这套功夫动作柔和优美,全身舒展而意味饱满,很像内家武术,实为上乘的养生功夫,便以此传授弟子,做为武学的辅助功,并亲传口诀如下: 『双掌擎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单托手』、『五劳七伤往后瞧』 『握固定马增腿力』、『摇头摆尾实腰肾』 『白鹤亮翅抱足心』、『推拉震颠百脉开』 (下图为张永良老师示范全套「站功八段锦」)
二、坐功八段锦 「文八段」的一些单式,在宋代以前就已陆续出现,但成套功法似乎比「武八段」较晚问世,「八段锦坐功图」最早见于南宋河滨丈人《摄生要义》的《导引篇》,到了清代,乾隆时徐文弼的《寿世传真》将它易名「十二段锦」并稍作改编,咸丰八年,潘霨将「十二段锦」入《卫生要术》,光绪七年,王祖源把《卫生要术》重新摹刻,改名为《内功图说》,由于附图完整、口诀详尽,其中的「十二段锦」也因此广为流传,从此以后,「十二段锦」就成为「坐功八段锦」也就是「文八段」的代名词。 坐功八段锦 -------------------------------------------------- ------------------------------ 怎样练好八段锦 中国人发明的健身运动,少说也有数百种,其中凡是配合呼吸、意念的,都被称为气功,呼吸的配合必须要集中精神,注重身体内部的运转变化,所以被称为「内功」 ,八段锦就是其中出色的代表作。练习武八段锦时,要舍去后天血气拙力【肌肉的局部用力】,以意运先天松腾之力【全身微微的张力】,只要揣摩上个把月,架式熟悉了,动作均匀了,慢慢就能掌握这套功夫圆润饱满的神韵。至于坐功八段锦,对于已病、体弱或腿部不便的人来说,则是最佳的选择。此套功夫从握固凝神开始,用呼吸、观想、摇摆、舒展等方法来锻炼脏腑,方法柔和简易、练后周身和暖,心灵空松,百脉调畅,一般人若觉身体倦怠,或于睡醒后、打坐后要缓缓行开血脉,这套功夫则非常适宜。 一般说来,古人喜欢在早晨起床后练习气功,一方面可以很快地使大脑皮质在睡眠时抑制状态迅速解除,使身体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活动提高起来,另一方面早晨的空气清新,练起来胸臆宽舒,对肺部和相关机能也有益处,不过现代人忙碌,如果早晨不能抽出时间,随时随地高兴起来练它几招,只要精神沉浸其中,自然滋味无穷,相当受用。练功夫最好能当作一件好玩的事来做,若能放松心情,像孩童般好奇地揣摩它,就像练着好玩似的,等到功夫熟了,意运神游,心凝形释,即便片刻之功,也有滋养神气之效,虽不能如小说里张无忌的「九阳神功」那般吓人,可也够神奇的了。 |
唉...其实「易筋经」、「八段錦」、「五禽戏」等都是老掉了牙的古老功法... 有得其法而练成功的(指能得其效的)多被藏为鎮派之寶却秘而不宣... 不得其法而不得其功的也练一辈子亦不得其效... 个人认为... 这都是「百日功」.... 即练百日后仍不觉对自己身体有任何好处的、也不必再练了... |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