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速健身

标题: 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新考 [打印本页]

作者: 鐵冰心    时间: 2016-5-9 09:31
标题: 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新考
本帖最后由 鐵冰心 于 2016-5-9 11:00 编辑

《宋远桥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新考
少林与太极杂志2016第2期
(附原文)
魏美智 璩文柱
     在太极拳界曾流传过一篇叫《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文章,或称《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内容离奇,真伪难辨,许多人斥其虚妄,荒诞不经。近年来,笔者经过多方考察,终于弄清了《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真实面目。
一、关于《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作者
关于《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作者,许多人存在疑问。归纳起来有三种说法。
第一,宋远桥所作说。该文中明确写到:“宋远桥绪记。”按照一般观点,该书作者应该判定为宋远桥无疑。但是,宋远桥是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在武侠小说中说他是张三丰的第一个徒弟。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四种文学形式之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小说不同于历史,具有虚拟和演绎的特性,从小说的这个特性来看,宋远桥的存在也具有小说性。比如,说他是张三丰的第一个徒弟,但是,他与张三丰到底有没有关系还存在很大的疑问。就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说法,就有宋朝张三丰创太极拳说、元朝张三丰创太极拳说、明朝张三丰创太极拳说等许多个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说法。到底是哪个张三丰与太极拳有关,至今没有个明确结论。有的说是宋张三丰,有的说是明张三丰,有的是说是元张三丰。甚至有的研究者在自己所写的这篇文章里说是宋张三丰,在另一篇文章里说元张三丰,还有的在自己同一篇文章引据的资料里也没说清是哪个张三丰。所以,明朝宋远桥之说,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宋远桥能够确定为明朝人,他与张三丰的关系又不能确定了。与张三丰的时代确定了,张三丰与太极拳的关系又不能确定了。因为对哪个张三丰与太极拳有关系又说不清了。所以说是宋远桥写的《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说法很难确定下来,让人们口服心服。
再从太极拳源流看,也有很大疑问。首先他说的于欢子,在很多典籍里都查不到有关于欢子的记载。再看许宣平,《神仙传》里说他是唐代著名道士,新安歙县人。据《太平广记》记载,“唐睿宗景云中,许宣平隐于歙县南山,结庵以居。不知其服饵,但见不食。颜色若四十许人,轻健行疾奔马。时或负薪以卖,薪担常挂一花瓢及曲竹杖,每醉行腾腾以归。吟曰: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路人莫问归何处,穿入白云行翠微。”从这里看出,许宣平就是一个放浪形骸的道士,能辟谷,看不出他与太极拳有什么联系。说是他是太极拳的创始人,没有历史依据可资证明。
至于说至余“十四代也,有断者亦有续耳”更是荒诞。且不说于欢子,仅从许宣平的记载算起,就可以看出其荒诞不经处。许宣平,唐睿宗时人。唐睿宗在位仅一年,为公元684年。在百度查得宋远桥生存的年代大约在公元1295--1380年,星寿大约85岁,(能为小说人物断代也是百度的一大发明),其年龄不管是历史还是演绎出来的,我们姑且认为是真实的,取其中间数45岁算,与许宣平相隔656年,656年只传了14代,每代相隔164年,岂非滑天下之大稽?从武侠小说看宋远桥是张三丰的大弟子,张三丰如果实有其人,能够收他这样脑筋缺根弦,连账也算不清的人做弟子吗?像他这样傻傻乎乎的人会是武林高手吗?
第二种说法,宋书铭自己假托先祖的名号说。谱中记载“予祖上游江南泾县”云云,这里的予祖上,一说是宋远桥自己的称呼,即宋远桥自己的祖上;一说是宋书铭的称呼。因此,怀疑是宋书铭的托伪。但是,纵观《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与宋书铭自己的说法存在很大矛盾。矛盾之一,宋书铭并不承认他的太极拳与张三丰有啥联系,他说太极拳创自唐李道子,又提到东方朔,这与该谱说的宋远桥、张三丰有很大矛盾。从后面的太极功谱中也可以看到,所谓宋远桥太极功,实质上是河南唐村李春茂、李仲、李鹤林等李家《太极拳谱》上的拳论与功法。因此,所谓宋书铭托伪说也是毫无道理的。矛盾之二,吴图南等人众口一词称宋书铭为词林巨子,但是,从《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中丝毫看不出与宋书铭词林巨子的称呼有啥联系。《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共分为两个部分,前面叙事部分,后面为拳论部分。所录叙事,语言粗俗,毫无古人之风,文人之风;语言前后颠倒,文字错愕,字体随意简化字,不文不白。与宋书铭的地位学识差距很大。吴鉴泉、吴图南、王新午等人有的人说宋书铭是袁世凯的机要秘书,有的说他是幕僚,还说他是词林巨子,又在高级军事机关里做文职官员,遣词用字的功夫应该很深厚、很讲究,文字水平应该相当高的。可细观《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里文字简化字、错别字随处可见,与宋书铭的身份不相称。矛盾之三,谱内胡乱穿越,思维混乱,比现在流行的穿越剧、意识流还要厉害。与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很有相像的地方,一会唐朝,一会宋朝,一会元朝,好像晃动的摄像头,摇摆得令人头晕目眩。如,一会说太极拳源于唐李道子,一会说李道子就是夫子李。如果说夫子李与宋远桥为同时代的人的话,唐李道子则是出生于隋大业12年,即公元614年。如果夫子李是明朝初年人的话,洪武元年为1368年,二者相差754年。据《唐僧十力和尚传碑》记载,李道子星寿128岁圆寂于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葬仪时容体柔软,面色如生,身穿道袍,体盖袈裟,头枕三教经书,手持墨剑,僧人立左,道士立右,儒官仪礼,三教经日不散。嘱弟秘葬,师贤刹共,勿筑志塔。从年龄上看李道子其圆寂的时间应为唐玄宗天宝年间,是谁让唐天宝年已经圆寂的李道子借尸还魂了?这个李道子是人还是鬼?《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说他到了明朝还活着,实在是荒诞不经。所以,《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绝对不可能是宋书铭所写。
第三种说法,许禹生托伪说。说起许禹生与宋书铭的关系,还真的有些渊源。2008年,有一位张虎臣的弟子曾经谈过宋书铭和宋氏太极拳的有关问题,发表在2008年第二期美国《太极》杂志上。此后,《武魂》、《武当》杂志都先后刊登过他的文章。他说,我师张虎臣先生生于1898年,1919—1930年先后在北平体育研究社、讲习所、行健会、国术馆,追随许禹生达11年之久。我师张虎臣老师谈过有关许禹生和宋书铭的一些往事:清末遗老宋书铭,自称是明代宋远桥的后裔,藏有署名宋远桥所著《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民国初年曾为袁世凯的幕宾,做文案工作,相当于元首的机要秘书。宋精通诗词、易经和太极拳,和任职教育部主事的许禹生,有着共同的嗜好,遂为忘年交。我师言宋书铭功夫了得,许禹生根本不是对手。许性谦,虽为“体育研究社”领导,还是和属下教员纪德(子修)、吴鉴泉、刘彩臣、刘恩绶等曾经和宋推手较技。年过六旬、性情耿直好动的纪德第一个不服气,于是撺掇着许禹生,伙同吴鉴泉、刘彩臣等五六人,一起造访宋书铭。待到和宋一接触,方知古稀之年的宋书铭身手不凡、武技高深莫测,沾接瞬间,纪、吴等人无不跌出丈外,于是钦佩之至,磕头请为弟子。张虎臣老师所说的上述情况,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张老师还说,许禹生、纪德(子修)、吴鉴泉等,都是当时的拳界巨子。特别是纪德,是凌山的挚友,而凌山是杨露禅、杨班侯三个最优秀的弟子之一。纪德直接或间接得其传授,功夫精深能以膊挡重车,人送绰号“纪铁膊”。“和宋书铭推手,连纪德、吴鉴泉都输了!”此事轰动了京城武术界,成为当时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但这个宋书铭亦是个异常怪僻之人,和叩头的弟子约定“不许传人”…… 1915年前后,袁世凯复辟帝制,政局动荡,许禹生因宋书铭身怀绝技,多次聘请他到北平体育研究社执教,宋皆坚辞不受。袁世凯死,宋归隐河北保定,不知所终,所藏拳谱《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为许禹生、吴鉴泉等传抄,遂流行于拳界上层,被太极拳练家奉为至宝。王新午《太极拳阐宗》)记载的更为详细:纪德(1845—1922)字子修, “初从雄县刘士俊学岳氏散手,继从杨露禅学太极拳,刚柔相济,自成一家,能卧地以臂挡重车轮,燕京号之曰‘铁臂纪’。吴鉴泉(1870—1942),幼从其父全佑学太极拳,拳架以柔化见长,如水赋形,推手则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创新独到,后成为吴式太极拳鼻祖。纪德、吴鉴泉在民国初期称得上是拳学大姥、武林巨子,同拳界名不见经传,且年过古稀的宋书铭推手较技,“皆随其所指而跌,奔腾其腕下,莫能自持。其最妙者,宋氏一举手,辄顺其腕与肩,掷至后方寻丈以外,于是仰慕叩首请为弟子。除纪德拒绝“不许传人”的戒律约束,独自退出外,吴鉴泉、刘恩绶、刘彩臣、姜殿臣等俱师从宋书铭学。可见,许禹生与宋书铭为师生关系。除此之外,许禹生在著作中提到宋书铭的有两篇。一是1921年所写的《太极拳图势解》中说:有宋书铭者,自云宋远桥后,久客项城(指袁世凯,袁为河南项城人)幕,精易理,善太极拳术,颇有所发明,与余素善,日夕过从,获益非浅,本社教员纪子修、吴鉴泉、刘恩绶、刘彩臣、姜殿臣等,多授业焉”;什么叫授业?授业就是拜其为师。二是二十年代末年许禹生所编的手抄本《内家后天第一功集要——太极拳总纲目》,其中就有《宋书铭太极功源流支派论》。
有人提出,许禹生有托伪的可能,因为其中提到许宣平,与许禹生为同宗。有的人认为,当时自许禹生、陈薇明在杨氏太极拳谱中植入张三丰后,趋之者若鹜,在宋书铭太极拳谱中再次植入张三丰也有可能。但是,与许禹生过从甚密的张虎臣老先生提出了不同见解。他明确指出,《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为许禹生、吴鉴泉等传抄。宋书铭为宋远桥后人确是许禹生首倡。二十年代末,许禹生确实是传抄了《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至于《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是不是许禹生所作,有一条证据对此作了相反的回答,吴图南在讲授《太极拳研究》中说的许禹生、吴鉴泉、纪子修等人的《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都是出自吴图南一人之手,否定了《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为许禹生所作。
第四种说法,吴图南托伪说。所谓《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与《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两篇文字相同的文章,根本就是吴图南自己所造的。吴图南先生讲授《太极拳研究》的时候,曾经承认《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出自吴图南一人之手。他在讲授《太极拳研究》的时候,曾经详细的谈到他获得《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经过:“那还是在清光绪末年或者宣统初年(1908——1909),我的一位朋友跟我说,你不是练太极拳吗?我家里有本书,说的是太极拳的事。我请他借给我抄抄。他说,不用抄了,我没有用处,就送给你吧。过了几天,他给我送来了,就是那本《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这本书看样子年代久了,纸不但黄了,而且纸质也脆了。他说,你别弄碎了,最好把它糊上一层纸做衬就结实了。我慢慢翻看,其中字迹还清楚,我抄了一本,把这本旧书当文献存起来了。”这是他获得第一本《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经过。他见到的第二本是宋书铭的。说是:“袁世凯有一位机要秘书叫宋书铭。这位老先生到了北京,自称是宋远桥的后人,我们拿书去拜访他,见到他后,他说,他家有这本东西。经过两相对照,就是开首题目有点不同。我们的是《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下面就是正文。他的是《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说明这本书确乎是宋远桥在明朝的时候和张三丰学太极拳时所记载的东西,是不错的。”
对于吴图南的这些说法,可以质疑的地方很多。
1,《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文中的文字,不似清朝末年的文字。如支离、全体、平准、指点、双鞭、罢、都是简化字,这些字如果是行书,有的个别可能会出现一些差别,《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抄件是正楷字,像宋远桥这样中央级的幕僚,出现这样的错误实在是令人不能理解。
2、众人所传炒的《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共同出自吴图南一人之手,且没有一个人看到过吴图南所说的该书的原本。且看他自己记录的《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传抄情况:“后来,我的两位老师吴鉴泉先生和杨少候先生听说了,都跟我要这本书。我在抄好两本分送给他们。以后,接连要抄的有纪德(纪子修)先生,他是练岳家散手的,跟凌山先生又学过太极拳和推手,有相当的造诣,给他抄了一份。又给许禹生先生也抄一份,许先生搞过京师体育研究,我有位吴姓同学,他练形意拳,又跟吴鉴泉先生练太极拳,他也借去抄,到拿回来时,我发现他给抠掉许多字。幸好我另有一本,要不然就麻烦了。之后,纪德先生给我说,别再往外传抄了,抄的愈多就愈乱。因此我不再往外边借抄了。可是,抄过的人又纷纷向外借,这样,宋氏拳谱的抄本,就很多很多了。”吴图南 1983年11月15日撰写的《吴图南珍藏古谱<</SPAN>太极功>本末说明》一文,称:“此书为清光绪末年吾友张君熙铭所赠,后为许禹生所知, 遂抄写六本分赠许禹生、吴鉴泉、杨少侯、刘彩臣、刘恩寿、纪子修各一本。”
通过吴图南的这段介绍,我们大致可以知道,众人所抄的宋氏拳谱,共同出自吴图南一人之手;没有一个人看过吴图南所说的朋友给他的清光绪末或宣统初的那个《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原本。而或宋书铭本的《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原本。
3,《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印成书的可能性不大。从现在看到的《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复印件看,该抄件共25页,还不足4000字,如果印成书,一页500字,只需印8页,谁肯把八页的文章印成书?再者,宋书铭多次告诫吴鉴泉等人,他们跟随宋书铭所学的太极拳不能说是宋书铭教的,不能教给别人。既然印成书了,广为流传了,“不能说是宋书铭教他们的太极拳,不能教给别人”不是成了一句空话了吗?再看吴图南所描述的书的细节:“这本书看样子年代久了,纸不但黄了,而且纸质也脆了。他说,你别弄碎了,最好把它糊上一层纸做衬就结实了,”清末民初印制的纸质泛黄的书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浙江一带所生产的竹纸,另一种是当时所产的新闻纸。明清时期作为印书资料的纸质主要是宣纸,蔴纸,因为他们有韧性,易于永久保存。竹纸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其缺点是易破、易碎,一般不作为印书材料,只是作为临时记账使用。作为印书资料者,在清末民初主要是新闻纸,所以,年代久远之说值得怀疑。
4、吴图南得到《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时间有蹊跷。吴图南自己说,他得到《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时间,大约是清光绪末、宣统初,即1908—1909年。我们看看这个时候的吴图南到底多大年龄了。1928年,吴图南参加了全国第一次国术考试,并得到了中优等奖。当时颁给他的国考证书上写道:“兹有吴图南,年二十六岁,系河北省通县人,应第一届国考,评定成绩为中优等。合行给予证书。以昭郑重。此证。考试委员长:张之江;评判长:李烈钧右给:吴图南。中华民国十七年十月日”。从这里可以看到吴图南出生于1902年;1908或1909年,吴图南还是个6、7岁的孩子,谁会把《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赠送给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呢?
5、吴图南所见《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蹊跷。吴图南说,他得到《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后,便去拜访宋书铭。宋书铭看了他《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后说,我家也有这东西。便拿出了《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让他看。他还说,除了他的是《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宋书铭的是《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之外,其余文字都是一样的。我们姑且不论二者文字的差别,且看看吴图南到底见过没有见过宋书铭。宋书铭是袁世凯的幕僚。袁世凯1911年任内阁总理大臣开始入京;1912年任临时大总统;1915年自称皇帝,称帝83天后下台。1916年6月6日身亡。也就是说1911年到1916年,宋书铭随袁世凯在京师供职。1911至1916年,吴图南9岁至14岁,刚开始学太极拳,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能随便见到宋书铭吗?所以说,吴图南不可能见到过宋书铭,也不可能在宋书铭处见到《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
6、《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中的行文风格与吴图南相似。吴图南在太极拳史方面的说辞,有些严重背离历史常识和生活常识。且看他在《太极拳研究》中的忽悠:说他1917年他到陈家沟考察,并说焦作到温县二十里。说他先跑到温县教育科,陈家沟在县城东,见到了陈鑫,还说陈鑫不会太极拳,自称陈家沟是炮锤云云,还说见到了沁阳的青年杜育万云云。这里有几处不着调的地方,一是焦作与陈家沟的距离。焦作距离陈家沟图上距离约120里,实际距离约150多里,这说明他根本没有去过陈家沟,也没见过陈鑫。至于见到杜育万,更是奇谈。杜育万是沁阳义庄人。在赵堡学过拳,刚巧他那天就跑到陈家沟了?二是从年龄上看,吴图南出生于1902年,1917年吴图南15岁,尚在学校读小学或初中,是否刚刚开始学习太极拳还有待考征,怎么会想起到陈家沟考察?温县教育科怎么会相信一个小孩子的话,介绍他去陈家沟考察?一个15岁的小孩子除了通州、北京外,京郊的地方去的也不多,怎么会跑到距离北京1000多里的焦作和温县?
更有意思的是《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中讲到俞家太极功,“系唐时李道子所传。俞氏代代相承。每岁必拜李道子之庐。至宋时尚在也。越代不知李道子所在。嗣后予偕俞莲舟游湖广襄阳均州武当山。见一道人蓬头垢面。呼俞莲舟曰:徒再孙焉往。俞莲舟怒曰。汝系何人,无礼如此。我观汝一掌必死。道人曰。徒再孙我看看你的手。莲舟极怒。进步连掤带捶。但未依身。莲舟击出寻丈外。平空落下。未跌伤筋骨。莲舟谓道人曰。你总用过功夫。不然能敌我者鲜矣。道人曰。汝与俞清慧俞一诚相识否。莲舟悚然曰。此皆予上祖之名也。急跪曰。原来是我之祖师。李道子曰。我在此数十寒。未曾开口。汝今遇我大造化。莲舟与余常与张松溪、张翠山、殷利亨、莫谷声相往来。后余七人再往武当山拜李祖师未遇。于太和山玉虚宫见玉虚子张三丰。三丰,张松溪张翠山师也。三丰,洪武初即在此修炼。余七人在山拜求请益者月余而归。松溪、翠山拳名十三式,亦太极功之别名也。”这种胡喷功夫实在是令人咂舌。这样的作品只有吴图南先生才能创作出来。
7,《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原件,据吴图南说,他是作为文献保存起来了,可是,直到他去世,都没见过他拿出来示人,即使是吴鉴泉、杨少侯、纪子修、凌山一干人等也都没见过原件,可见原件之说是不存在的。没有原件,抄件自何而来呢?
8,从《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所列的三十七式太极拳名目,也可以看到他演绎的痕迹。三十七式太极拳名目起首就是四隅、四正,还有五行等名称。在太极拳界普遍认为太极十三势中“四正”是太极推手中的掤、捋、挤、按四种手法,“四隅”是指采、挒、肘、靠四种方法,“五行”是指进、退、顾、盼、定的身体移动和步法变换。这种解释看起来是有道理的,在太极推手中也是实用的。四正、四隅是指的太极拳的使用方法;十三势名目则是其中的每个动作名称。如果将四正四隅列入太极拳名目就有点不伦不类了。在太极十三势名目后面,还有个说明:“此共四十三手,四正、四隅、九宫步、七星八步、双摆连在外,因自己多坐用的功夫,其余三十七数是先师之传也。”可以看出,这些是贴在十三势名目上的膏药。是哪位先师所传没有记载。到底是俞莲舟所传,还是张三丰仙师所传,还是李道子先师所传谁也说不清楚。要说得清楚恐怕只有吴图南先生了。
       以上这些说明,吴图南根本没见过宋书铭,他所说的,《宋书铭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应该是吴图南听了吴鉴泉等老一辈拳家讲有关宋书铭传授太极拳的事迹,然后将自己听到的张三丰的传说,撰写了前面的叙事部分、又将拳论结合在一起,草成了《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但是,怕没有人相信,就又编造了《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用来作旁证。从叙事的语言、文字结构上也与吴图南的语言、叙事风格和文化水平相似。也符合吴图南为人处世的实际。由此可见,《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实质是吴图南托伪宋远桥,假借宋书铭在北京传拳的事实,而演绎的历史故事与传说。
从众说纷纭的宋书铭是河北人中也可以看出,《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的写作年代,不会早于1928年。因为,河北省的名称在清朝是直隶省;1928年国民政府才改直隶为河北省。
   
《宋远桥太极拳源流支派论》新考(上)
原载少林与太极2016第2期
   魏美智  璩文柱






[groupid=185]談詩論武[/groupid]
作者: 鐵冰心    时间: 2016-5-9 09:54
本帖最后由 鐵冰心 于 2016-5-9 09:57 编辑

二、宋书铭的籍贯与世家
关于宋书铭的籍贯,宋书铭本身提供了五个方面的排他性证据。
第一个证据是告诉许禹生等人他是河北人。后来有人演绎为河北保定人。众所周知,宋书铭是清朝遗老,河北省,清为直隶省,1928年始改为河北省。清朝末年的宋书铭不可能说自己是河北省人,他是太极拳大家,而是不预言家。清朝末年的他不可能预言1928年建立的河北省。既然没有河北省,哪来的河北人之说?
宋书铭所说的河北是那里呢?到底有没有被宋书铭称为的河北呢?结论是:有。他就是原河内县清化镇。但此河北非彼河北也。原来,清化镇既地处黄河之北,沁河之北,所以人们习惯又称其为河北。在清化古城的西城门楣之上有一快石匾,其上刊刻“河北首镇”四个大字。清化古城初修筑于明朝。据《覃怀志》载:“清化镇即太行城,在河内县东北四十里。推官潘棠筑城;万历间知县罗梦麟重筑;崇正间知县杨调鼎重修”。明朝末年,李自成曾经两寇清化城。清化古城也逐年颓坏。到了清朝同治年间清化的商户又一次集资重修清化城。据《重修清化镇城墙碑记》记载,此次清化镇城墙重修于“大清同治三年岁次甲子七月谷旦。”1945年8月,八路军第一次解放博爱的时候,将清化镇古城墙拆掉,“河北首镇”石匾被西关回民族人保存下来,现存于博爱县西关清真寺。由此可见,明清以来清化城一直被誉为“河北首镇”。其次,徐震《太极拳考信录》也有河北的有关记载:“文修堂本又有枪法自序一篇,篇末署后学王得炳谨志,后一行题乾隆乙未梅月之前一日重录,又后一行,署道光癸卯年桂月张文谟号开周重抄。此后即为枪法若干页。其后又有记一行云,以上枪棍谱,系河北王倍(王堡)村得来。”此河北王倍村就是清化镇附近的的王堡村,可见,将清化镇称为河北,温县地处沁河之南,称清化镇近郊的王堡为河北,可见清化镇为河北是河南河北群众所所公认的。。   
     河南与河北的称呼,在清化镇民间根深蒂固。儿时伙伴们经常边唱边跳歌道:“小白鸡,卧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想吃桃,桃有毛;想吃杏,杏酸;想吃苹果下河南。”这个河南不是河南省,而是沁河之南,黄河之南。有河南,必有河北。清化镇地处沁河、黄河之北,自然就是河北了。此三证也。难怪吴图南以及许许多多的研究者,只知道有河北省,不知道清化镇旧称河北,也难怪他们将宋书铭误认为河北人了。
宋书铭提供的第二处排他性证据,是他告诉许禹生等拜他为师学习太极拳的人说,最早宣传太极拳的东方朔。最早学习宣传早期太极拳即无极养生功的是东方朔。汉武帝元朔三年,东方朔亲临清化镇北6公里的金伞山万寿观,目睹了金伞山万寿观住持李自然所练的无极养生功,写了一篇《金伞山万寿观自然先生赞》碑,详细讲述了李自然先生所习练的无极养生功的功法、状态、效果,并上奏汉武帝,使钟情于长生不老的汉武帝,亲临金伞山万寿观向李自然学习无极养生功法,并在皇室内广泛推广。宋书铭认为李自然的无极养生功法的太极拳的雏形,太极拳发源于金伞山万寿观。东方朔为李自然写赞的只有万寿观一座,宋书铭认为太极拳与东方朔有关系,事实清楚可信。
第三个排他性证据是宋书铭认为太极拳为唐千载寺住持李道子所创。李道子是唐朝时千载寺、三圣祠、太极宫的主持,他虽然曾经到过很多地方游教,但是,千载寺、三圣祠、太极宫住持李道子只有一个,其他地方不可能有,这个排他性证据证明宋书铭是清化镇人。
第四是《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中的太极拳理论产生在千载寺、三圣祠、太极宫;千载寺、三圣祠、太极宫所孕育出来的三教文化与易经相结合而创造出来的先进文化是排他性的,其他地方不可能有这些完整的先进文化。
第五是宋书铭的世家。他的先祖武艺高强,善于技击,人称宋将军。明末著名散文作家魏禧写了一篇散文《大鉄椎传》记载了他的朋友在宋将军家遇到大铁椎的事迹:“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清化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清化镇七街)人,多力善射,长子灿7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大鉄锥传》一文解放之后一直被选为初中语文课文,也是学生必背诵的文章,因此,宋将军与大铁椎的英名妇孺皆知。宋家现存有文同堂宋氏通臂拳谱。名满江湖的宋氏通臂,就指的是他的先祖所创业绩。宋书铭弟兄四人。宋书铭排行第四。宋书铭入袁世凯之幕后,留其三哥宋书田一支守祖茔,其他支属有的移居外地,有的后代乏人。但是,宋氏也是人才辈出的家族。宋书铭的侄子宋国安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为该校第8期学员。武汉分校毕业后先后在宋哲元部任连长、营长、团长。1933年,曾参加了歼灭日寇的喜峰口战役。1938年2月,军长宋哲元命师长冯自安率37师撤至博爱县的王堡、磨头一带与日本鬼子作战。该部于 2月20日下午到王保布防。冯自安率师部主力驻扎西金城;派一个加强营驻扎东金城,作前沿依托;命令宋国安率大刀团驻守王保。
2月21日拂晓,日寇土肥元部一个旅团在数十门大炮掩护下,同时向王保、金城两地发动进攻,与宋国安团在王保村北展开激战。在家乡与日军作战,宋国安更加勇敢。他率领大刀队,将日寇两个中队砍的落落翻翻。日寇土肥原急忙命令三个指挥官乘坐氢气球进行空中指挥。零时,日寇以大炮开路,坦克冲锋,九辆坦克从东、北、南三个方向宋国安团阵地猛扑,宋国安团伤亡很大,被迫退到王保村内。日军坦克到处,房倒屋塌,村里很多民房被日寇坦克摧毁,王保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宋国安带领全团战士高呼“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即使打到最后一个人,也绝不向日本鬼子投降!”宋国安团长带领大刀队官兵跳到敌坦克上,打开坦克乘员仓盖,往坦克里仍手榴弹。前面的坦克炸毁了,后面坦克又冲上来,宋国安的一腔热血也洒在了鬼子的坦克上。宋国安团余部退至王保村西北,利用柏树坟与日寇交战,至下午5时,弹尽粮绝,全团覆没,为国损躯者近900人。宋国安的一腔热血洒在了家乡的土地上,牺牲时,年仅27岁。
    宋书铭的家世清楚了,可是宋书铭是河内清化镇人,袁世凯是项城人,项城与清化镇相隔数百里,宋书铭是通过什么关系入了袁世凯的幕呢?
这就不得不提晚清重臣毛昶熙与袁世凯的特殊关系了。袁世凯出生于河南项城县张营一个官宦大家族。其父袁保中生有两女六子,袁世凯为其第四子。袁保中生的两个女儿中,有一个嫁给了毛昶熙的一个儿子做媳妇,而在出嫁之前,毛昶熙的儿子已因病去世,儿媳是抱着丈夫灵牌嫁到毛昶熙家里的。为此,毛家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婚礼”,毛家整个家族也就特别尊重、关爱这个媳妇。这个事件引起清王朝重视,慈禧主张皇帝颁旨在武陟大建贞节牌坊。毛家这个媳妇由于没有丈夫,只有在家吃斋念佛。袁世凯是毛昶熙贞节儿媳的亲兄弟。毛昶熙与袁世凯,也就有了一种特殊关系。另外,袁世凯年轻时在朝中并未受到重用,据说还是毛昶熙写了一封密信将袁世凯推荐给李鸿章,袁世凯才逐渐得到重用的。毛袁这种特殊关系就有更亲近了一层。
毛昶熙为武陟人,他与清化镇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呢?原来,毛昶熙有一女儿嫁到清化镇西北2公里的西庄村毕氏为媳。毛昶熙对这个女儿疼爱有加,女儿出嫁时,毛昶熙还专门在西庄村购买田产,为女儿修筑一座花园,俗称毛家花园。毛昶熙去世后,同时出殡四个棺材,其中之一,就埋在西庄村南数百米处。现在,毛昶熙的墓和墓碑尚屹立在西庄村毛昶熙的坟茔处。由于毛昶熙与清化镇有姻亲关系,所以也常常将这里的有识之士推荐给袁世凯,宋书铭就是众多从毛昶熙家乡走出来的有识之士之一。
三、去伪存真还宋书铭《太极功》真面
通过我们对吴图南所作所为的分析,使我们看清吴图南在《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中加进的许多糟粕。为了让我们了解一个真实的宋书铭,我们必须求真务实还宋书铭所传的《太极功》的真面目。
宋书铭的《太极功》应该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宋书铭《太极功》的源流。宋书铭认为,太极拳源于唐村千载寺,为唐代僧人李道子所创。
西汉时期是太极拳的初创时期。宋书铭告诉跟他学拳的人说,最早宣传早期太极拳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名臣东方朔。汉武帝元朔年间东方朔公干路过金伞山万寿观,曾为金伞山住持刘自然写了篇《金伞山万寿观自然先生赞》的碑文。刘自然,原名李自然,为太极宫道士,后在金伞山万寿观结庐为观。东方朔亲临金伞山看过李自然演练的无极养生功法后,写了一篇《金伞山万寿观自然先生赞碑》的碑文云:汉大夫东方朔奉诏东干,特谒金伞山万寿观主自然先生刘公古迹,追慕其德,乃留赞曰:
   妙哉至道,无极无穷,无影无形,无始无终
细无不无,大无不容,分判混沌,运干元穹
造化川谷,备列西东,生育万物、孕产禽虫、
五行否泰、八卦屯蒙,随缘祸福,应兆吉凶,
非道能著,惟人可宏,昔者自然,天锡英雄,
作用法则,动下谦恭,量若溟海,声如巨钟,
解忿判锐,知白知青,深达奥旨,洞晓真宗,
金伞山侧,万寿观中,持诵精恳,焚修至诚,
飞符走录,斩妖灭凶,迎神役鬼,降虎伏龙,
拯济水旱,时稔岁丰,制服灵液,采铒赤松,
吞日饮月,单衣拒冬,一百十九,貌若婴童,
回光返照,圣智圆通,术丹济鼎,彩霞飞虹,
旧缘宿行,相契是功,金书赫赫,鹤驾腾腾,
仙乐嘹亮,啸歌雍雍,祥云蔽日,瑞气凌空,
履石遗迹。以记名崇,摩幡鼓节,迎归洞宫,
飘飘仙秧,隐隐玎冬,信士继踵,洪波立封,
秦室堕废,战国奸雄,岁月既久,观宇颓崩,
千载之后,再阐元风,自然远祠,重耀仙踪,
兴修大厦,宏壮孤峰,寒灰复炽,枯木重荣,
四方归奉,万里和同,圣弱万寿,帝道兴隆。
大汉元朔三年安昌县知县刘得幸立石
东方朔所写的碑文,记载了我国最早的太极拳的初始状态:导引养生。导引养生就是后来的无极养生功。大明金傘山側万寿观主河內貢員张国藩考自然先生古跡謁傳更进一步刘自然的历史与传承,和刘自然所习练的无极养生功法:“汉夫李自然讳龙字太玄 诞辰龙昂首 河内无极里 学儒三圣门 演易博鳌谭,奧旨无极图 丹道太极宮 庵洞金伞山 住持万寿观 子午柏侧井 造术炼灵丹,自然导引术 無極逆顺经 无极理无穷无始圆无终 无极雏混沌 天人地浑融,无影像无形 无思意无明 太極判浑论 阴阳生动静 阳极则必阴 阴极则必陽,无极生一气 万物阴阳生 人生之真元 阴阳之元通 臻先天極妙体冲和之本,五行相否泰 八卦缘屯蒙 任督脉絡畅 阴阳元气通 后天返先天 永人之天年。”
宋书铭以东方朔所述的刘自然为太极拳的早期始祖,认为太极拳成为武功,则是唐村千载寺住持李道子所创。宋书铭的家乡清化镇,距离唐村千载寺约7公里。千载寺由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三座寺庙共同组成的三教合一的寺庙群,是我国武术文化的发祥地,许多武术文化的源头都可以追朔到千载寺。李道子过目不忘,精通《涅槃》、《摄论》、《大明渡无极经》、《易筋经》、《道德经》、《黄庭经》、《千金翼方》、《易经》等。所以能够用《易经》与三教文化相融合,他所倡导的三教融易文化,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具有先进性。李道子不仅在理论上实行三教文化与易经文化相融合,而且在实践中形成了千载寺最独特的文化内涵。李道子提出的三教融易来统领中国文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用易经将三教文化进行升华的智者。他在研习易经和三教文化的基础上创意了无极养生武功,即今天我们所说的太极拳。。
第二部分为拳论部分。主要有《十三势论》、《十三势行功歌》;《十三势释名》、《十三势行功心解》;《太极拳论》《打手歌》等主要有六篇,这六篇均与唐村的《太极拳谱》相同。这些拳论分别为唐村李氏第八世李春茂、第九世李仲、十二世李鹤林所创。
第三部分为十三势名目。宋书铭所传太极拳名目出自李鹤林所传的十三势名目近三十个。有的虽然有个别字句差异,但是拳法寓意相同。
第四部分为歌诀部分。如《三十七心会论》、《三十七周身大用论》、《十六关要论》《功用歌》《用功五志》《四性归元歌》等,这些歌诀有的是宋书铭自己练拳的心得体会,有的是同门们练拳的心得体会。至余那些属于宋书铭的心得体会,那些属于事同门们练拳的心得体会,尚需进一步考证。
宋书铭是一位太极拳大家,他对于学拳者要求他们不能说是他教的拳,不能传授他人等,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他的拳术的渊源。宋书铭的这些要求来源于千载寺流传的十力和尚制定的武林戒律。《唐僧十力和尚传碑》记载,十力和尚制定的武林戒律:“三教义正,严律武风,勿为霸腐,拳为民生,以柔克刚,舍已从人,未成功器,勿名师门”这就是宋书铭一再交代吴鉴泉、许禹生、纪子修等人规定的两个不准的理论根源。由此可见,宋书铭不但是一位太极拳界的武林高手,而且是一位严以律己,严格按照“未成功器,勿名师门”课徒、课己的武林宗师。
作者: awagink    时间: 2016-5-10 21:02
帖子说了很多,本来就有争议的太极拳创拳说又有了更多的说法。国学博大精深。
作者: 鐵冰心    时间: 2016-5-11 12:46
awagink 发表于 2016-5-10 21:02
帖子说了很多,本来就有争议的太极拳创拳说又有了更多的说法。国学博大精深。 ...

可惜跟我认为的论点卻不一样、有空再把我在别处的胡说八道争论传回來...

作者: bao410261926    时间: 2016-5-11 21:15
可惜跟我认为的论点卻不一样、有空再把我在别处的胡说八道争论传回來
作者: 鐵冰心    时间: 2016-9-22 11:23
大千载寺唐僧十力(李道子)传碑

大唐贞观赐李氏名儒子字道武号十力僧游化号道子河内人隋大业十年二月二日河内无极寺域三教门弟神龙降凡马兰草母诞世少即聪目过不忘文武医易博艺皆修涅磐摄论黄老经通弘扬释道儒三教融易以大明渡无极经易筋经道德经黄庭经千金翼方导引吐呐创艺无极养生武功研传千载养生医鉴秘诀武练月雪感之三圣梦中授艺功惊武林诏住京师造像西山化名隐籍艺传东泉医游扬州授贤大明庐山传艺塑艺少林晚秋黄业归故育弟师曰三教义正严律武风勿为霸腐拳为民生以柔克刚舍已从人未成功器勿名师门苍龙抬头千载重逢传奇十力大僧养生神通六旬寂息十八天日九九重阳返老还童星寿一百二十八载开元中圆寂千载寺三教堂殿葬仪时容体柔软面色如生身穿道袍体盖袈裟头枕三教经书手持墨剑僧人立左道士立右儒官仪礼三教经日不散嘱弟秘葬师贤刹共勿筑志塔而天下稀及之大巧若拙养生神器故天下莫能胜誉释道儒三教合一博艺修僧无极养生拳功胜创先师之争
大清康熙丙申年二月二日千载寺古臧残碑译撰书普观题


鐵冰心註:
    千载寺位于河南省博爱县城南8公里唐村西北偶的博内路东畔。千载寺原名为“无极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年,距今约1940余年,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建立最早的寺院之一。
    千载寺实际是由千载寺(绩善亭、无极殿、三教堂、天王殿、大佛殿)、三圣祠(孔圣殿、伏羲殿、文王殿、女娲池)、太极宫(八卦门、太极殿、老君殿)三座寺庙共同组成的三教合一的寺庙群,占地约五百四十亩。 
    千载寺与三圣祠之间是碑林。碑林中的许多碑碣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如东汉末年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的母亲曾亲笔题撰石碑一通,内有“祈求佛菩灵,愿大佛慈悲,盼无极养生,保三鼎一统,佑草木繁兴,鉴忠奸分明,树贤良千秋”之句。寺内还有《千载寺唐僧十力和尚传碑》、《北魏僧惠造像碑》、《洪洞移民舍善传拳功德碑》以及道家宗师王重阳、丘处机的撰碑,无极图、太极图碑、司马懿衣锦还乡寻根碑、《导引图》等。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