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速健身
标题:
既生瑜,何生亮...
[打印本页]
作者:
鐵冰心
时间:
2016-3-31 09:34
标题:
既生瑜,何生亮...
本帖最后由 鐵冰心 于 2016-3-31 09:35 编辑
学者称:周瑜度量大诸葛亮三气周瑜不存在
1、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
记者:提起周瑜,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三国演义》里「三气周瑜」的故事,是「既生瑜,何生亮」,以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习语。对此会长怎么看?
李卫生:这完全是一个误导。
历史上的周瑜是个心胸宽广、豁达大度、举贤任能之人。《三国志》 作者陈寿对周瑜的评价是:「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即周瑜性格好,度量大,心胸宽阔,深得人们的拥戴,并不是后来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心胸狭窄」、「器量狭小」的人物,更没有「诸葛亮三气周瑜」历史事实。所谓的「既生瑜,何生亮」也完全是罗贯中的杜撰,周瑜的形象被严重歪曲,而且影响了几百年,实在太冤!
陈寿还用讲故事的方式高度评价周瑜的心胸。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赤壁之战前,孙权拜周瑜为大都督,统领水陆大军,这时周瑜才33岁,位在程普之上。程普向为东吴老将,曾追随孙坚破黄巾、讨董卓,又跟孙策平刘勋、征黄祖,身经百战。所以,他倚老卖老,不大看得起周瑜这个「新秀」。《江表传》甚至说他曾多次羞辱周瑜。而周瑜却以东吴基业为重,胸怀宽广,处处宽容,「折节容下,不与较」。程普颇为感动,从内心深处敬服周瑜。他感慨地对人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由此崇敬周瑜的胸怀和器量,有人认为此事可与廉颇、蔺相如的故事相媲美。该故事以后被许多诗人所津津乐道,如「夫子如周郎,即之疑饮醇」、「一见周瑜胜饮醇」、「周瑜醇似酒,崔远爽于梨」、「公瑾之交似醇酎,吉甫之颂如清风」等等。
周瑜的心胸宽阔还体现在他的举贤任能上:首先向孙策推荐张昭、张纮,继之举荐鲁肃,临终前力推过去曾与自己意见不同的鲁肃代行自己的大都督之职。更值得一提的是,周瑜在诸葛亮到江东做说客的第二天,就发觉他很有才,立马找到其兄诸葛瑾,让他去劝说诸葛亮弃刘备事东吴。
诸葛亮
周瑜心胸和器量之大,也受到他的对手的肯定。刘备说周瑜:「器量广大,万人之英」;诸葛亮赞周瑜:「仗义疏财」、「挥洒自如」、「雅量高志」、「文武筹略」、「挽强为弱」、「雄姿英发」 ;蒋干称周瑜:「雅量高致」。后代的一些名人如苏东坡等,在周瑜的人品方面,都给予了极高评价。
关于周瑜的心胸和器量,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上说:《三国演义》里讲的,「可惜那是小说,不是历史。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曾气过周瑜,就算气过,怕也气不死。为什么呢?因为周瑜的气量是很大的。」
三国时的周瑜,还一直有着「美周郎」的雅称。《三国志·周瑜传》称赞他:「长壮有姿貌」、「出众人之表」。《三国演义》描述周瑜:「姿质风流,仪容秀丽」。按照今天的话说,周瑜长得英俊高大,是个标准的大帅哥!
文武双全、多才多艺的周瑜,是儒雅之将,名士风范。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盛赞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钦羡他娶了绝代美女小乔,钦羡他手持鹅毛扇、头戴纶巾的英姿,钦羡他指挥双方实力悬殊的赤壁大战,取得胜利仅在「谈笑间」的大将风范!之后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却把「羽扇纶巾」移植到了诸葛亮的头上和手上,剥夺了周瑜的智慧形象。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周瑜时说:「建独到之明……实奇才也!」周瑜的「独到之明」体现在反对送人质赴曹、胆略过人、「吞刘自大」和图取西川、中原等方面。同时,周瑜还演绎了我国历史上经典的反间计、苦肉计等。
2、周瑜到底是哪里人?
记者:周瑜到底是哪里人,为何现在出现了争议?
李卫生:这实际上不是问题,因为《三国志·周瑜传》明确记载:「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即周瑜是庐江郡舒县人,也就是今天的安徽舒城县人;后来的史书和史料都这样记载。只是近年来,舒城的一个邻县硬说他们那里才是周瑜故里。因此出现了所谓的周瑜故里之争。
寻根周瑜,须弄清东汉和西晋时期的「舒县」。
最早记载周瑜的是西晋史学家陈寿。他所著《三国志》是权威史书,周瑜是哪里人历来皆以此为据。
舒县,始设于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历经东汉,三国时废除,西晋再次设立,至南北朝,存续时间近700年。史料证明,舒县的范围很大,包括今天的安徽舒城、庐江、桐城、怀宁、无为、鹊尾渚五县和地区,远非今天一个县的概念。
但是,舒县的主要地区在今天的舒城县,陈寿所生活的西晋更是如此。《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原注:「以舒之众屠破六县。舒,今庐江之故舒城县也。故六城在寿州安丰南百三十里。」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典传记》注:「率领舒之军屠六。舒即今安徽省舒城,六即六安。」《汉书·高帝本纪》中也有「以舒屠六」的记载,注解「舒」与「六」也都是今天的舒城和六安,从而说明舒城在汉时属舒县。
《三国志·臧霸传》和《三国志·张辽传》中臧霸在舒县等地讨伐东吴陈兰的史实,以及史书中出现的「舒」、「舒口」等地名均在今天的舒城县,证明舒城在汉时属舒县。
宋·王象之《舆地纪要》第45卷庐州沿革引《元和郡县志》:「开元二十三年,刺史竹承构奏,于故舒城置舒城县。」即唐朝设置舒城县时是在「故舒城」。「故舒城」即《后汉书》李贤注所称的「舒县故城」,即舒城是汉时舒县中心。
宋《太平寰宇记》更是把舒城与舒县的关系和舒城县名的由来记载得十分明确:「舒城为古舒县」,「舒城县,取古舒县城名」。
汉领舒县等地的时称「舒王」的羹颉侯刘信城邑(舒县治所)及死后丧葬地均在今舒城县,皆证明舒城汉时为舒县。《安徽省志·建置沿革志》记载:「羹颉侯邑位今舒城县西北15公里。」「离此(注:舒县城邑)不足3公里俗称舒王墩为羹颉侯墓。」 《安徽省志》还记载,刘信在位时,还在其封地今舒城县干汊河镇七门岭兴修水利,建成了与都江堰齐名的汉代两大水利工程「七门堰」。
正因为以上记载,《辞源》第三册(商务印书馆,1982年1月出版)对「舒城」作了解释,认为舒城是春秋以前群舒国故地,汉建置舒县,唐又在此建置舒城县:「舒城,县名,属安徽省,春秋时舒庸、舒鸠诸国地。汉置舒县。三国时废。唐开元间复置舒城县,属庐州府,历代相因。」
舒县还包括今天的桐城市。《后汉书·郡国志》记载:「舒有桐乡」。桐乡,即今天的安徽省桐城市。
今天的庐江县汉时也属舒县。《汉书·地理志》「舒县」注:「故国,莽曰昆乡」,《宋史·志》云:「庐江县有昆山矾场。今庐江县南有大小矾山,是汉舒县兼有今庐江县境」。
清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姚鼐,在《汉庐江郡县沿革考》里分析了汉时舒县的范围:「舒县,盖得今舒城南、桐城北、庐江西地」。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修编的《续修舒城县志》对舒县的地理范围有更全面准确地记载:汉时舒县的疆域「有桐乡、鹊尾渚,盖得今县(注:即舒城)及庐江全境、桐城北境,无为西南境,绝长补短,逾三数百里,屹然一大邦也……」
周瑜是哪里人,早在唐朝就已经非常明确了。
自西晋陈寿《三国志》记载周瑜开始至今,众多权威史书和图书均记载周瑜是今安徽舒城县人。
这里最为代表的是唐朝史学家许嵩的《建康实录》。该书记载:「瑜字公瑾,庐江舒城人」,即「周瑜是庐江郡舒城县人」。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许嵩是非常严肃的史学家,他与舒城建县为同朝人,均为唐朝。他撰《建康实录》时,舒城建县不久,而邻县庐江则早已建立(隋设),两县同时并存,但许嵩在《建康实录》中却将周瑜是舒城人还是庐江人区分得十分清楚,把周瑜写成「庐江舒城人」,而没有记载「庐江庐江人」。
众多史书、家谱及全国著名三国遗址展览等,均注明周瑜是哪里人。
自晋陈寿和唐许嵩记载周瑜以后,周瑜是舒城人被公认,从没有争议。如:明代成书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三次提到周瑜是舒城人;《辞海》(1979年版)记载:周瑜「今安徽舒城县人」;湖北赤壁、江西九江、湖南岳阳、四川成都、台湾博物馆及安徽省博物院等全国著名三国历史博物馆、遗址遗迹展览、博物院和旅游风景区,介绍周瑜时都注明是今安徽舒城人;安徽宿松县、舒城县及浙江绍兴市周氏后裔保存的民国以前修编的六套《周氏宗谱》均明确记载:「周瑜桑梓舒城焉」、「周瑜家舒城」、「周瑜家居舒城麻地」等;《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安徽省志》、《安徽历史人物大辞典》、《安徽百科全书》、《可爱的安徽》、《走进安徽》、《影响青少年成长的99位名人》、《闲品三国》等全国及安徽出版的各类权威图书均明确记载周瑜是舒城人;国粹京剧传统剧《群英会》唱了几百年,唱词一直都是周瑜「庐州舒城县人」,等等。
「周瑜城」是证明周瑜故里的一个重要物证。
汉时的舒县与今天的舒城县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但「周瑜城」却可以清楚地证明周瑜就是今天的舒城县人。
「周瑜城」为东汉末年周瑜住家练兵的城池遗址,位于今天的舒城县干汊河镇瑜城村。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持含山凌家滩遗址考古发掘并获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奖的考古专家张敬国先生,2010年12月23日在周瑜城实地考察后说:「周瑜城在安徽省是保存比较完好的东汉城址,可申报『国保』单位。」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周瑜在此把自家的南大宅让与孙策一家居住,并与孙策「登堂拜母」、「结为昆仲。围绕周瑜城,舒城境内还有20多处与周瑜有关的历史遗址遗迹,如周瑜练三墩、牧马旧市、春秋山周氏祖坟、栲栳山周瑜祖坟等。同时,舒城民间还流传着几十则周瑜的传说和故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追根溯源,可正本清源;寻根周瑜,方拨开迷雾。据此,我们可以淘尽近年来遮挡在我们眼前的泥沙,送周瑜还真正的故里——安徽省舒城县!
3、为何有人说周瑜是庐江西南人?
记者:既然如此,为什么又有人说,周瑜是庐江西南人?
李卫生:这种说法是明显站不住脚的。它牵涉到五个有关问题。
第一,《辞海》前后两个版本的不同记载。
1979年版的《辞海》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部《辞海》。该《辞海》(缩印本)第200页「周瑜」词条的注解是:「周瑜(175—210),三国吴国名将,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可不知什么原因,以后再版的《辞海》将「周瑜」改成「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因此,庐江便主张周瑜是庐江人。
读者应该相信哪个版的《辞海》?再版的《辞海》改动周瑜的籍贯根据是什么?为什么将周瑜的籍贯修改成表述模糊的「今安徽庐江西南人」?这些编者没有说,我们也一概不知道。
史书、辞书、志书的记载应以时间在先为依据。况且,「今安徽庐江西南人」的表述欠科学,不规范。图书介绍人的籍贯只到省和县,不会到县以下的方位。将周瑜表述成某县「西南人」,实在令人费解。「庐江县西南」既可指庐江县内,也可指庐江县外,而舒城正位于庐江县西南位置。
第二,「舒城县与庐江县」的关系及「庐江西」或「庐江西南」的具体所指。
庐江县是隋开皇初(开皇元年为581年)建置的,舒城县是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建置的,庐江比舒城建县起码早150年。舒城建县是划合肥南部和庐江西南部而成的。所以,《旧唐书·地理志》(中华书局,第五册)记载:「舒城县,开元二十三年,分合肥、庐江二县置。」
由此可知,唐之前没有舒城县,故说舒城地区为「庐江西南」。唐之后,以前习称的「庐江西南」已属舒城县。1999年以后再版的《辞海》记载周瑜「今安徽庐江西南人」的「西南」,实际上就是舒城县。
关于「庐江西」之说,也实为今舒城县。清代编纂的《江南通志》、《安徽通志》均有相关记载,即今舒城正所谓古人所说的「庐江西」。
第三,「汉晋时期的庐江郡与今天庐江县」的关系。
汉承秦制,实行郡县制,晋同制。《后汉书·郡国志》记载:东汉庐江郡下辖14个县,《安徽历代政区治地通释》记载:西晋庐江郡下辖10个县,舒县均是其下辖的首县。《辞海》(1979年版)记载汉时庐江郡所辖范围包括长江以北的安徽、湖北和河南三省十多个县:「庐江,郡名。汉辖境相当于今天的安徽巢县、舒城、霍山以南、长江以北,湖北英山、广济、黄梅和河南商城等县地。」所以,汉晋时的庐江根本不是今天的庐江县,而是一个郡,郡是管县的,相当于今省辖县。汉晋时没有庐江县,庐江建县为隋朝。所以,「庐江」二字名虽同,本质实不同的两个概念,如把今天的庐江县视同汉晋时期的庐江郡,则为张冠李戴,大错特错。
今庐江县如果说周瑜是庐江郡人,则正确,即相当于说周瑜是安徽省人一样,但不能因今庐江县与古「庐江郡」二字同名,就称周瑜是今庐江县人。
第四,「舒城县、庐江县与汉龙舒县」的关系。
弄清楚今天的舒城县、庐江县与汉时龙舒县的关系,对于明确周瑜是什么地方人很有帮助,可以消除一些误区。
史料载明,汉晋时都有舒县和龙舒县,皆隶属庐江郡。龙舒县与舒县下辖地区先后有交叉。东汉永平元年(公元58年),龙舒县则改为「龙舒侯国」。《安徽省志》记载,龙舒侯国在汉时「立国13年」。龙舒县范围包括今天的庐江全境、舒城西南、桐城南、怀宁北等地区,认为东汉时有龙舒县是错误的,把龙舒县当作今某个县也是错误的。《旧唐书·地理志》(中华书局,第五册)载:「庐江,汉郡名。汉龙舒县地,属庐江郡。梁置湖州,隋复旧也。」说明今庐江县在汉时属龙舒县。
西晋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认为:「舒西南有龙舒,东汉侯国,六朝县废,今怀宁、桐城之间有大小龙山,意古龙舒境乎。」说明汉龙舒县包括今天的安徽怀宁县、桐城市。清·姚鼐也是同样的观点。他在《汉庐江郡沿革考》写道:「龙舒,盖得今怀宁北、桐城南地。」
西汉龙舒县还下辖今舒城县西南山区。《安徽历代政区治地通释》曰:「龙舒县——春秋群舒之邑,西汉置县。故址疑在今舒城县西南晓天镇附近。」
第五,「周瑜墓」不能证明周瑜是哪里人。
正史记载的周瑜,是个人人景仰和钦羡的雄才大略、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式的英雄人物,故他死后,与周瑜有关的地方都先后建起周瑜墓,以示纪念。据了解,湖南岳阳,江苏苏州、镇江,安徽芜湖、庐江、宿松、舒城,江西南昌等地都有周瑜墓,当地史志中或文物部门大多有记载。
庐江的周瑜墓,是明代庐江知县奉上司之命而修建的,因庐江县与汉晋时的庐江郡同名,故而修建纪念性的周瑜墓。《庐江县志》(1993年5月版)记载「周瑜墓,建年不详」。该志进一步载明:「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提学御史彭勖令知县黄金兰修建周瑜墓,并立『吴名将周公瑾之墓』碑碣。」1442年,距周瑜去世已近1230年了,所以这不可能是周瑜真正葬身之地。
不管哪里有周瑜墓,即使是真周瑜墓,也不能以此为据主张周瑜是这个地方人。通俗而浅显的道理:「人的墓葬地不能证明人的出生地。」正如曹操墓在河南安阳、李白墓在安徽当涂、岳飞墓在杭州西湖而不能认为就是当地人一样。
4、研究周瑜文化有何现实意义?
记者:现在与邻县争论「周瑜故里」很重要吗?
李卫生:首先,这个争议不是我们挑起的,我们现在所做的只是陈述历史的本来面目。其次,明确「周瑜故里」,也是研究周瑜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们知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一个地方的血脉。周瑜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宣传和开发周瑜文化,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强国」和十八大提出的把文化产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周瑜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通过大量的走访、挖掘周瑜历史文化资料,使周瑜文化得到了整理、保护、传承、宣传、开发和利用,不仅凝聚了人心,扩大了影响,提高了知名度,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和繁荣,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周瑜文化研究会将继续加大有关周瑜的资料搜集、整理、研究和宣传力度,加强周瑜文化的保护和有关周瑜文化的硬体建设,使周瑜文化在全国和世界上产生影响力,成为我国历史文化上的一颗灿烂明珠。
[groupid=185]談詩論武[/groupid]
作者:
鐵冰心
时间:
2016-3-31 09:49
诸葛亮三气周瑜是哪三件事?
一气周瑜
《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失利受伤,然后又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真是一举两得!
二气周瑜
《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刘备的夫人死后,孙权按照周瑜的计策假装把自己的妹妹:孙尚香,许配给刘备,想把刘备骗到东吴,再将其杀害。谁知吴国太(孙权的老母)看中了刘备,不仅不许孙权杀他,还真要把孙尚香许配给他。诸葛亮又使计让刘备安然的回到了荆州,并且让周瑜中了埋伏,还让士兵讥讽周瑜「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让周瑜气得吐血。
三气周瑜
《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刘备向东吴借取荆襄九郡,图谋发展壮大自己,然而东吴怕养虎为患,等刘备强大后势必对自己构成威胁,三番五次要求其归还荆州,刘备和诸葛亮就以攻取西川后,必还荆州为由,但迟迟不攻取,此举令周瑜气急败坏,遂想出了过道荆州帮助刘备攻取西川,因为欲攻取西川必须途经荆襄,可是周瑜实则是为了攻取荆州,此计却被诸葛亮识破,使得周瑜被围,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不治身亡。
作者:
鐵冰心
时间:
2016-3-31 09:56
诸葛亮为何能让刘备倾心?青年诸葛亮的四项准备
诸葛亮是东汉末年的智者,早期的他隐居隆中,却胸怀大志,赢得了刘备的三顾茅庐;后来随着刘备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刘备死后受命辅佐刘禅,成为刘备的肱骨之臣。那么对于诸葛亮这样一位盖世奇才,他在乱世生存中有没有相应的规则,答案是肯定的。
其一,炒作自己,造强声势
诸葛亮隐居在隆中的时候,不像一般人的读书人,只知道吟花弄月、弹琴赋诗,而是胸怀大志。当时他把自己和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位大贤人管仲乐毅相比,一位是齐国的国相,曾帮助齐桓公春秋称霸;一位是燕昭王手下的上将,曾经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只是诸葛亮这样说别人认可,但是毕竟在读书人心目中产生了影响。
其二,寻找机遇,抬高自己
诸葛亮知道文人想在这个世界立足,必须借助某种力量, 在当时自己各个方面都不能达到的前提下,必须目光敏锐,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提高自己的声望。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开始了和当时荆州名门黄承彦之女结亲,尽管黄小姐很丑,但是地位很高,而且黄家小姐很有才华,真是女才郎貌。更重要的是黄承彦和当时荆州刘表上层都能说上话,黄小姐的母亲和刘表的夫人都是蔡家的女儿。
其三,横行比较,找准买家
在各种条件比较完备的情况下,诸葛亮开始对当时的军阀一一筛选,看看哪一个能帮助自己成就远大理想。曹操是当时实力最强的,但是手下人才济济,不容易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孙权也比较强悍,但是周瑜和张昭等人是左右手,而且广有谋略,地位无法撼动。相比较下,刘备虽然屡战屡败,但却是一个英雄,甚至连曹操都这样说,而且刘备身边只有几个匹夫之勇的莽夫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假如在刘备手下,肯定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其四,借鸡生蛋,扶摇直上
就因为诸葛亮对刘备看的一清二楚,因此开始了一连串的动作:其一,各方炒作,若隐若现,先是让司马徽等前去推荐,然后又请徐庶去说情,让刘备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其二,琵琶遮面,欲出还羞。刘备几次相邀,诸葛亮总是不在家,但刘备总能碰到一些高人,这些人对于刘备,总是吹嘘诸葛亮如何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志,这更让刘备对诸葛亮充满着憧憬。其三,准备充分,游刃有余。当刘备见到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慷慨陈词,对于当时天下大事了如指掌,发出了著名的《隆中对》,让刘备听了如醉如痴,此时刘备才觉得诸葛亮是自己一生中不能离开的人物,然后对诸葛亮「情好日密」,关系犹如鱼水。
乱世之中的诸葛亮巧于应变、沉着应付,不仅让别人了解自己,而且还能让自己在众多文人面前脱颖而出,的确非同一般。但是这绝对和后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不同,诸葛亮是个有强烈入世精神的人,他想做出一番功绩,因此他绝对不可能像陶渊明那样默默无闻,而是时时刻刻,都在准备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鸣惊人
作者:
鐵冰心
时间:
2016-3-31 10:12
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十分嫉妒諸葛亮的才智,總想找藉口殺他。在一次宴會上,周瑜對諸葛亮說;『孔明先生, 我吟首詩你來對,對出來有賞,對不出殺頭問罪 如何 ?』
諸葛亮從容笑道;『軍中無戲言,請都督說。』周瑜大喜,開口便道;『有水便是溪,無水也是 奚,去掉溪邊水,加鳥便是雞;得志貓兒勝過虎,落坡鳳凰不如雞。』
諸葛亮聽罷,隨口便道;『有木便是棋,無木也 是其,去掉棋邊木,加欠便是欺;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周瑜聽了大怒,但礙於有言在先,不便發作,便又出了一句;『有手便是扭,無手也是丑,去掉扭邊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長得醜,百里難挑一個醜。』
諸葛亮聽了知道這話是在嘲笑自己的夫人黃阿醜長得醜,便立刻應道;『有木便是橋,無木也是喬,去掉橋邊木,加女便是嬌;江中吳女大小嬌,曹操銅雀鎖二嬌。』
周瑜知道這話是在奚落自己的夫人,怒髮沖冠, 幾次都想發作。劍拔弩張之時,魯肅在一邊和了 句;『有木便是槽,無木也是曹,去掉槽邊木,加米便是糟;當今之計在破曹,龍虎相鬥豈不糟 !』
詩罷,眾人一齊喝彩。
周瑜見魯肅調解,無奈只好收場。
魯肅化干戈為玉帛的做法,一直流傳在中國的歷史上。
作者:
awagink
时间:
2016-3-31 21:59
鐵冰心 发表于 2016-3-31 10:12
既生瑜,何生亮...
鲁肃老好人,堪称老好人的典范。
作者:
鐵冰心
时间:
2016-3-31 22:26
awagink 发表于 2016-3-31 21:59
鲁肃老好人,堪称老好人的典范。
我是低調的...所以学学「
鲁肃」伯伯的作風也很不錯...
作者:
bao410261926
时间:
2016-5-11 21:16
可惜跟我认为的论点卻不一样、有空再把我在别处的胡说八道争论传回來
欢迎光临 纳速健身 (https://nasu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